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伞齿轮在使用过程中常有断齿现象发生。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用40Cr钢为原材料制作的伞齿轮,从使用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热处理试验、性能试验、组织检验等分析研究,找出了断齿原因,提出了有效的热处理方案,从而可控制伞齿轮的断齿现象,提高伞齿轮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锯片铣刀在热处理过程中常有变形、裂纹现象发生。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材料为W18CrV的锯片铣刀进行热处理和性能试验,根据产生变形、裂纹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热处理方案,从而提高锯片铣刀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汽车玻璃升降器平衡弹簧失效进行了分析与控制,从热处理工艺等方面进行试验,对用65Mn钢为原材料制作的平衡弹簧,进行热处理性能试验、组织检验等分析,找出了失效原因,提出有效的热处理方案,从而控制平衡弹簧的失效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人工林落叶松木材为试材、以生物质燃气为木材热处理介质,采用特定的处理装置和一定的处理条件,对照生物质燃气和氮气两种介质,试验分析处理介质对落叶松热处理木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热处理木材的密度、平衡含水率和尺寸稳定性在两种处理介质中没有显著的变化,说明生物质燃气可以作为热处理木材的介质,并且具有处理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钢框架结构的受力、变形性能及破坏,作者对四榀平面钢框架进行了极限承载力静力试验,本文介绍了试验情况,分析了试验现象,并将理论分析屯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对秸秆进行热处理,考察不同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秸秆的吸湿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秸秆的吸湿率大幅下降.最佳的热处理条件为:200℃,3 h.采用SEM、XRD、FT-IR对热处理前后的秸秆进行表征,发现当热处理温度低于200℃时,秸秆的微观形貌、结晶形态和化学结构均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当热处理温度高于250℃,秸秆会发生脆断、结晶度下降、大量脱水等现象,将对秸秆的利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小型试验,初步得出45号钢、T12钢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与本身硬度的关系,并对试验结果及所产生的某些现象作了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速生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弦向板材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时低温处理技术,选择热处理温度(130、140、150℃)、热处理时间(6、12、18、24 h)2个对木材性能的影响因素,按照不同热处理温度与不同热处理时间组合设计12种热处理工艺,对速生杨弦向板材进行长时低温处理试验;以处理前试件(未处理的素材)为对照,以木材颜色值、木材湿胀性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速生杨木材心材、边材的颜色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遴选在试验设计范围内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升高热处理温度和增加热处理时长,木材颜色变深、变暗,边材比心材更明显;热处理温度对杨木颜色的影响大于热处理时长的影响。随着升高热处理温度和增加热处理时长,木材弦向上的湿胀率明显降低,尺寸稳定性提高,且对心材的处理效果远优于边材。综合试验结果,速生杨木材在热处理温度130℃时,热处理12 h可达到最佳效果,既能使杨木保持原本较浅的材色,又能较为显著地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的生物质疫木热处理炉(SLYF-21)为疫木热处理设备(疫木采伐粉碎剩余物为燃料)、以疫木为试验材料,借鉴控制方程、湍流模型、混合(Mixture)模型、离散坐标(DO)辐射模型,构建疫木处理炉内多物理场耦合的热处理过程仿真模型,模拟遴选适宜的疫木热处理工艺参数。2022年7月14日,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应用生物质疫木热处理炉对黑松(Pinus thunbergii)疫木进行热处理试验(热处理7 h),测定不同热处理时间时的各监测点温度,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检验模型可靠性。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疫木直径、含水率、热处理环境温度对热处理时间的影响,遴选适宜的疫木热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炉内不同位置,疫木与环境的传热强度差异明显;木堆下部疫木温度高于上部、木堆内部疫木温度低于外围,木堆中心位置是传热的不利位置,应作为疫木中心温度监测的重点区域。疫木直径增加、环境温度降低、含水率增大,均会导致疫木热处理所需热量的增加和所需时间的延长,而且环境温度对热处理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寒地环境时,可通过调整风机频率、增加炉体保温材料等措施提高炉体内升温速度,弥补低温环境对热处理...  相似文献   

10.
大庆原油的环道热处理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在试验环道上进行的大庆原油热处理试验情况。给出了用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热处理条件,并与室内热处理得出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另外,对我国原油试验环道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SQJ─—Z小型嫁接器刀片的选材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65Mn钢成型后的刀片进行等温分级淬火、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刀片获得硬度和强韧性的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12.
再生稻收割机刚柔耦合杆齿脱粒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再生稻头季收获时籽粒和秸秆含水率较高,籽粒与稻穗的黏结力较大,采用传统刚性杆齿脱粒装置的收割机收获时会导致大量籽粒破碎的问题,在轴流式脱粒滚筒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刚柔耦合杆齿的脱粒滚筒。方法 采用EDEM仿真软件对脱粒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后处理获得3种不同杆齿(刚性、柔性、刚柔耦合)对籽粒的平均法向打击力和切向揉搓力;以夹带损失率、破碎率和未脱净率为评价指标,分别以不同滚筒转速下的单因素和以滚筒转速、水稻籽粒含水率、杆齿种类为因素的三因素三水平进行不同杆齿的正交台架验证试验。结果 EDEM仿真结果表明,在滚筒转速分别为650、750和850 r/min时,3种杆齿对籽粒的平均法向打击力和切向揉搓力均表现为刚性杆齿最大、柔性杆齿最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刚性杆齿脱粒装置的籽粒破碎率明显高于柔性杆齿脱粒装置和刚柔耦合脱粒装置,在滚筒转速为900 r/min时,柔性杆齿、刚性杆齿和刚柔耦合杆齿的破碎率均很高,分别为1.632%、1.925%和2.564%;柔性杆齿脱粒装置的未脱净率和夹带损失率明显高于刚性杆齿脱粒装置和刚柔耦合脱粒装置,在滚筒转速为900 r/min时,柔性杆齿、刚性杆齿和刚柔耦合杆齿的未脱净率均很低,分别为0.286%、0.071%和0.240%,在滚筒转速为850 r/min时,柔性杆齿、刚性杆齿和刚柔耦合杆齿的夹带损失率均很低,分别为1.595%、0.729%和1.34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籽粒夹带损失率和破碎率的因素顺序依次为杆齿种类 > 滚筒转速 > 籽粒含水率,影响未脱净率因素的顺序依次为杆齿种类 > 籽粒含水率 > 滚筒转速。结论 相同条件下,刚柔耦合脱粒装置能够在保证籽粒脱净率的前提下,降低籽粒破碎率。研究结果可为再生稻收割机脱粒装置的设计与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明脱粒装置结构参数对玉米种子果穗脱粒生产作业的影响,依托自行研制的5TYJ-10A玉米种子脱粒机,通过置换分别携有钉齿类、直板齿类、组合螺旋板齿类3类脱粒元件的脱粒装置,分析玉米种子脱粒装置工作性能,建立组合螺旋脱粒板齿几何参数相关数学模型,分析获得组合式螺旋板齿脱粒装置相关脱粒板齿半径、中心脱粒间距及板齿高度的设计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选取出作业性能良好的组合螺旋板齿式脱粒装置,其脱净率为99.16%、含杂率为3.26%、破碎率为0.43%,对应实际生产率为11.6 t/h。采用脱粒板齿试验装置进行不同脱粒板齿螺旋角试验选取,结果表明,当组合螺旋板齿角为6°-12°时更适宜进行玉米种子脱粒作业。研究成果将为玉米种子脱粒生产装备的研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4LZ–4.0型联合收割机机收作业中籽粒破碎率,提高清洁度,依托纵轴流差速分段式脱粒滚筒,设计了杆齿、弓齿和刀齿3种形状的脱粒元件,通过改变脱粒元件表面与籽粒碰撞时的接触状态,刚柔耦合成6种类型脱粒滚筒;基于冲量–动量定理对籽粒碰撞过程进行分析,通过仿真试验得到刚性杆齿和刚柔耦合杆齿与水稻籽粒谷物接触时籽粒所受法向力均值分别为28.4 N和22.3 N,籽粒所受切向力均值分别为14.43 N和8.74 N。以前滚筒齿形、前滚筒转速和前后滚筒转速差为影响因素,以水稻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为评价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前后滚筒转速差对破碎率的影响最大,前滚筒齿形对未脱净率的影响最大;试验得到的最优组合为前滚筒齿形为弓齿、前滚筒转速为600 r/min、前后滚筒转速差为100 r/min;与刚性脱粒元件相比,带有聚氨酯橡胶套的刚柔耦合脱粒元件可有效降低水稻籽粒破碎率,平均可降低18.5%。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17—4PHMo(OCr17Ni4Cu4Mo2Nb)钢在含1.8%H_2SO_4和4.5%NaCl的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试验表明:经正常热处理的试样,在含Cl~-和H~+的溶液中能生成稳定的钝化膜,这种钝化膜只有当金属阳极电位高于20毫伏时才能被击穿。同时,由于Epp值相对较正,即使钝化膜被击穿而产生局部的点蚀,也能重新钝化,恢复完整的钝化膜。本文还讨论了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也讨论了热处理工艺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阐明该钢在较高NaCl含量的酸性溶液中不易产生点腐蚀破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突破“活性炭是高能耗工业”和“高温过热水蒸汽进活化炉”的老观念。用自己系统余热锅炉产生的低温水蒸汽进活化炉,活化过程产生的水煤气燃烧热除供给活化反应本身热能外,余热送余热锅炉及后处理工序。除了少量带动机械电能外,基本不用外供热而生产活性炭,从木炭原料获得活性炭的同时,科学回收利用热能。活化炉为高强度耐热钢结构机械耙动炉,其性能优良。活性炭的得率平均为26.5%(对绝干原料炭),从19.58~34.94%。活性炭对0.15%亚甲兰脱色力平均为10.7ml/0.1g,,从8~14ml。  相似文献   

17.
用9组不同齿形参数的短齿榫铣刀,对落叶松指接材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短齿榫铣刀的齿形参数,并给出了其精度范围。这种短齿榫铣刀的推广和应用能节约木材、减少动力消耗。验证试验中测定了5个树种,脲醛树脂胶指接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顺纹抗拉及抗压强度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那达勐水库泄洪(兼灌溉、发电)隧洞在运行中钢衬破坏机理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在设计压力遂洞时,除考虑抗外压稳定若干因素要求以外,还必须考虑洞内流速对钢衬产生的振动,当钢衬振动与地下水压力共同作用超过钢衬抵抗外压能力时,钢衬将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9.
苎麻茎秆机械分离过程力学建模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苎麻茎秆机械分离技术主要核心工作部件是剥麻辊结构,试验以该核心工作部件为基础,构建了新型茎秆分离台架。苎麻茎秆分离过程是由折断和麻皮麻骨分离瞬时完成的,以此推导了辊齿对麻秆作用的折断能和分离能的关系表达式,分析了结构参数对茎秆分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主要部件剥麻辊以辊转速、辊半径、辊齿数、啮合深度为试验因素,设置了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剥净率影响的高低排序为剥麻辊转速、啮合深度、剥麻辊齿数、剥麻辊半径,较优组合为剥麻辊转速900 r/min、啮合深度5 mm、剥麻辊齿数20个、剥麻辊半径120 mm,此时剥净率为98.42%。试验揭示了苎麻茎秆机械分离的机理,优化了剥麻技术的工艺参数,为剥麻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