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玉米又名玉蜀黍、苞米、苞谷、棒子等,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且有"饲料之王"之称。玉米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一、移栽地膜春玉米新技术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就是实行薄膜拱棚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移栽的方法。它是针对玉米苗前期冻害、渍害两大气候性灾害,克服地膜单项栽培早播出苗率低,不易壮苗,而组装配套形成的春玉米壮苗早发新技术体系,使玉米播  相似文献   

2.
一、选用优良杂交种 根据本地常年积温和覆膜增温的总和。进行移栽地膜栽培,可选用晚熟型玉米杂交种。实施玉米双季栽培或单项地膜覆盖栽培。应选用中熟型玉米杂交种。这些中、晚熟种株型紧凑,透光性好;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穗大粒多,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采取移栽地膜栽培,一般在七月中旬前后成熟,对后茬玉米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本站开展了春玉米不同播栽方式对比试验及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示范,以期通过改革春玉米栽培方式,达到避开灾害性天气、提高单产、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本文将报道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选用优良杂交种 根据本地常年积温和覆瞑增温的总和,进行移栽地膜栽培,可选用晚熟型玉米杂交种.实施玉米双季栽培或单项地膜覆盖栽培,应选用中熟型玉米杂交种.这些中、晚熟种株型紧凑,透光性好;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穗大粒多,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采取移栽地膜栽培,一般在七月中旬前后成熟,对后茬玉米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试验于1996 ̄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品种苏玉9号和南玉3号,麦套春玉米乳苗地膜栽与地膜直播,营养钵育苗移栽比较试验结果指出,盘育乳苗地膜栽玉米具有早播早苗,早发壮苗,干物质积累能力哟,植株粗壮,根系发达,穗大穗多粒重,穿杆率低的早熟高产生育优势,比地膜直播早播17d,早苗12d,早熟9d,增产26.9%,比营养钵育苗移栽早播12d,早苗7d,早熟6d,增产36.4%。  相似文献   

6.
重点阐述了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包括培育壮苗、地膜移栽、大田管理等内容,以期为苏北沿海地区栽植鲜食玉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试验于1996~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品种苏玉9号和南玉3号,麦套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栽(水稻塑盘30cm×60cm,468孔保温育2叶苗,大田地膜覆盖)与地膜直播、营养钵育苗移栽比较试验结果指出,盘育乳苗地膜栽玉米具有早播早苗,早发壮苗,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植株粗壮,根系发达,粒叶比高,穗大穗多粒重,空秆率低的早熟高产生育优势。比地膜直播早播17d,早苗12d,早熟9d,增产26.9%;比营养钵育苗移栽早播12d,早苗7d,早熟6d,增产36.4%。  相似文献   

8.
在我县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过程中,部分田块出现栽后缓苗、僵苗现象,削弱了盘育乳苗地膜移栽的早发优势。根据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出现的缓苗、僵苗现象,是因超苗龄移栽、底墒不足、戳洞过深、过早起苗等技术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覆膜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残膜清除等方面总结了地膜棉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地膜棉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洋葱-玉米-甘蓝"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生产资料,实现了粮菜间套一年三熟高效栽培,其经济效益显著。洋葱于先年9月底播种,11月底-12月初覆地膜成苗移栽,6月上旬收获;4月下旬露地行间利用洋葱水肥、地膜套种春玉米,9月初收获;秋延茬甘蓝7月初播种,8月中旬露地移栽,10月下旬开始收获。1品种选择1.1洋葱在本地以红皮品种为主,选用品质好、商品  相似文献   

11.
玉米育苗侧栽是指在山区玉米栽培中,将育好的玉米苗移栽于地膜膜侧边缘的一种栽培新方式,它与将玉米苗移栽于膜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12.
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双色地膜的优点,分析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配地膜、开沟施肥、垒沟整厢、覆膜、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最后指出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以为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表现,为解决广西季节性抗旱、提高玉米增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迪卡008、桂单0810为主处理,以6个不同覆盖物和覆盖方式及增施保水剂为副处理,探讨其对南宁地区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对于迪卡008,秸秆和地膜覆盖加保水剂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茎叶干重,不同处理春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459.13 g)>地膜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完全覆盖>对照(普通栽培,317.0 g),秋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地膜全覆盖(351.29 g)>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秸秆垄背覆盖>地膜垄背覆盖(272.01 g).迪卡008不同处理春、秋季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7.63~9.08和8.42~9.28 t/ha,分别以对照和地膜完全覆盖处理最高(9.08和9.28 t/ha),以秸秆完全覆盖和地膜垄背覆盖处理最低.不同处理中,以地膜和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迪卡008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相对优于对照,以地膜全覆盖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处理;地膜完全覆盖处理的春、秋季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其垄背覆盖处理.对于桂单0810,地膜两种覆盖处理的春、秋玉米茎叶干重相对较高,分别为351.25、304.63和351.20、337.24 g,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和对照处理的春玉米茎叶干重高于秸秆覆盖处理但秋玉米表现相反.桂单0810春、秋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8.39~9.26和8.91~9.43 t/ha,不同处理分别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9.26 t/ha)>地膜完全覆盖>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垄背覆盖>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与地膜完全覆盖(9.43 t/ha)>地膜垄背覆盖>秸秆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对照;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大部分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不如对照,其他处理的大部分穗部性状指标与对照相差较小;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地膜、秸秆处理和对照.[结论]地膜和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秋季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穗部性状和产量影响有所不同;与普通栽培相比,地膜或秸秆覆盖不利于春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但对干旱时期秋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育苗侧栽,是指在玉米栽培中,将育好的玉米苗移栽于地膜膜侧边缘的一种栽培新方式,它与将玉米苗移栽于内膜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15.
沿江地区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春玉米营养钵苗+地膜、塑盘苗+地膜、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直播4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植株的生育进程、株高增长、叶片生长、群体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甜玉米种植情况 本地区甜玉米分春玉米及夏玉米两季,春玉米有露地直播与地膜移栽两种种植方式,夏玉米主要为直播.  相似文献   

17.
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施肥整地、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季地膜甘蓝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春甘薯标准化生产技术,包括培育壮苗、地膜移栽、大田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苏北沿海地区甘薯栽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甜玉米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甜玉米种植情况 本地区甜玉米分春玉米及夏玉米两季,春玉米有露地直播与地膜移栽两种种植方式,夏玉米主要为直播。春玉米露地直播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4月4—15日),  相似文献   

20.
稻田春玉米不同育苗方式与露地直播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育苗移栽能使玉米分化发育进度加快,促进玉米提早成熟5-9天;降低株高10-18.2cm,降低穗位高14.8-16.2cm;增加玉米单株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显著增加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结果还为稻田春玉米品种选择、最佳密度的确定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