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和次生胚的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是油棕体胚发生技术体系中最关键的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油棕次生胚增殖培养方法可有效地实现油棕组培苗快速的增殖繁育。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对油棕体细胞胚发生及次生胚再生途径中若干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建立油棕体细胞胚和次生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油棕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植物外源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对油棕胚诱导效果较好;油棕次生胚增殖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差异不显著,木本植物培养基(WPM)在油棕次生胚增殖中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分析不同灭菌时间和外植体的处理方式对油棕种子无菌苗获得效率的影响,为其高效的组织培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以75%酒精处理1 min,再用0.1%升汞处理30~40 min对油棕种子的灭菌效果最好。灭菌后的种子去除胚乳后将胚接种于MS培养基上,其出苗率最高,可达100%;接种后15 d即可获得无菌苗,成苗率最高达88.9%。胚在光照及黑暗条件下均可萌发,但苗的生长需要光照条件。该方法适合油棕无菌苗的获得,也可为其它科属中种壳坚硬种子无菌苗的获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与光、温度、空气等外界环境条件和自身激素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油棕是世界上产油效率最高的作物,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已形成产业化规模种植,但在我国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其中催芽技术体系的不完善是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油棕属顽拗性种子,核壳坚硬,吸水性和透气性能较差,不易萌发。本文对油棕种子传统催芽方法、促进油棕种子萌发的技术措施及在此基础上改良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NCBI网站下载4072 条油棕EST,结合文献报道的油棕果肉转录组序列信息,通过聚类拼接和处理,得到全长为32637.947 kb的无冗余序列20054条。在这些序列中共检索出4 538 个SSR袁检出率为22.6%遥其中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序为主导类型袁出现频率为51.2%,二核苷酸、三核苷酸重复基序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0.4%和17.9%。随机挑选了400对SSR引物进行PCR 多态性检测,获得29对PCR多态性引物,并随机选取11引物进行验证,在4种不同来源的油棕样本中表现出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为开展油棕油脂代谢调控相关基因鉴定研究,以油棕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hytoene desaturase gene,PDS)作为报告基因,探索以病毒载体TRV为载体在油棕胚状体上应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的可能性,并对油棕胚状体VIGS体系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以EHA105为菌种、侵染菌液OD600=0.5、侵染时间5 min、乙酰丁香酮(AS)质量浓度20 mg/L、共培养48 h、侵染后培养时间为12 d能取得最佳的基因沉默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后的VIGS体系对油棕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gene,DGAT)进行沉默,取得了预期的基因沉默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油棕试管苗幼嫩叶片(发芽后25 d)为材料,建立油棕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及瞬时转化体系。取幼嫩油棕叶片在30 g/L纤维素酶和8 g/L离析酶的作用下,酶解3.5 h后,2 000 r/min、4℃离心5 min得到油棕叶肉原生质体。借助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双质粒瞬时共转化,对油棕叶肉原生质体瞬时体系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当瞬时转化过程中质粒含量比为8∶1,PEG/Mg2+溶液中PEG4000的质量浓度为200 g/L、Mg2+溶液质量浓度为100 g/L,热激20 min,再经过20 min室温孵育,最后加入的洗液体积为2 mL时,原生质体的转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g.)是重要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油棕种苗繁育方式主要有实生繁殖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能够较好地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但油棕只有1个顶端生长点,常规的扦插、压条、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无法在油棕上应用,通过体细胞胚胎(体胚)发生进行组织培养是油棕种苗无性繁育的唯一途径.本文综述了油棕体胚诱导与培养、生理生化、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组学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油棕体胚发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油棕体胚发生的研究和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油棕胚性体细胞悬浮培养植株再生技术体系,为油棕优株无性系种植材料高效繁育、 细胞生物学研究、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等提供技术平台和参考。【方法】以源于成龄油棕芯叶的瘤状愈伤组织为 材料,采用不同质量浓度 2,4-D、麦草畏与德夸霉素组合诱导易碎胚性愈伤组织,分析不同激素质量浓度及其 组合对油棕体细胞悬浮系增殖与后续体胚发育的影响。【结果】0.1 mg/L 德夸霉素与一定浓度 2,4-D 或麦草畏 组合,促进胚性愈伤组织形成,0.1 mg/L 德夸霉素与 1 mg/L 麦草畏组合诱导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较佳,诱导率为 28.67%;用生长旺盛、质地松散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 21 d 可建立生长状态较均一、分散性好的悬浮 细胞系;0.3 mg/L 德夸霉素与 1 mg/L 麦草畏组合较有利于悬浮细胞系增殖和后续体胚发育;将悬浮细胞系转到 MS+ 谷氨酰胺 100 mg/L + 蔗糖 30g/L 培养基上,于 28(±2)℃、2 000 lx 下进行胚诱导培养,每两周更换新培 养基 1 次,培养 60 d 可获得直径大于 1 mm 的胚,最高每瓶 295 粒;将大于 1 mm 的胚转到固体培养基培养可 获得再生植株。【结论】适当质量浓度德夸霉素与 2,4-D 或麦草畏组合,促进油棕芯叶瘤状愈伤组织形成易碎 胚性愈伤组织;用生长旺盛、质地松散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 21 d 可建立生长状态较均一、分散性好的 悬浮细胞系;初步发现含适当质量浓度德夸霉素与麦草畏液体培养基利于悬浮细胞系增殖和后续体胚发育。  相似文献   

9.
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2D-PAGE)分别分离妊娠第3天(3 d)、第5天(5 d)、第7天(7 d)小鼠子宫内膜的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 2DE软件分析获得3个不同孕期的蛋白质表达谱;图像分析以5 d的图谱为参考,3 d、7 d与其匹配率分别为68%、61%.在等电点PI 3-10、分子量14.4 KDa-116.0 KDa范围内分离得3 d、5 d、7 d小鼠子宫内膜蛋白点大约分别为713个、736个、673个.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EDLI-TOF质谱分析,查询数据库,获取有意义的蛋白点,分别为载脂蛋白A-I、膜联蛋白A1、谷光甘肽转移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烯醇化酶.研究结果表明,在胚泡植入窗口期(5 d),小鼠子宫内膜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以适应胚泡植入.子宫内膜表达的蛋白质在调控子宫基质降解和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反应方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应用SSR分子标记对8个油棕品种进行遗传结构及多样性分析,以期通过分析具有高杂合度油棕品种的遗传结构来辅助育种.[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及PCR银染显色技术筛选多态性引物,分析8个油棕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P)、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计算每个转座子的平均等位基因(Na)、每个多态转座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pl)及有效等位基因数(Ne),计算固定指数(Fis)和F-统计量值(Fit和Fst),并基于遗传距离对8个油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开发出27对多态性SSR引物,从中选取15对结果较好的多态性引物对油棕大样本进行检测,挖掘出57个等位基因(Na),平均每个转座子的Na为3.8个,表明8个油棕品种的遗传变异较明显.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a)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248和0.5902.此外,发现一个高水平的种群分化,F-统计量值(Fst)变化范围为0.1029~0.6010,平均为0.3664.利用多态性SSR分析8个油棕品种的遗传距离,结果发现品种1和品种3的遗传距离最远(1.674),品种3和品种5的遗传距离最近(0.065).[结论]8个油棕品种的多态性相对丰富,物种间杂交程度较小,物种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多样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肖勇  雷新涛  王永  曹红星  石鹏  金龙飞  夏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54-155,159
[目的]对油棕乙酰CoA羧化酶(ACC)基因进行鉴定与表达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油棕的ACC基因,并应用拟南芥的ACC基因蛋白质序列比对油棕的蛋白质库,应用已有油棕转录组信息,研究ACC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油棕中鉴定了2个ACC基因,命名为EgACC1和EgACC2。EgACC1不含内含子,而EgACC2含有32个内含子;EgACC1在不同组织中都没有表达,而EgACC2在所有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组培苗中有较高的表达量,同时,在油棕果发育21 d时有高的表达水平,RPKM值为70.6,为所有组织中最高。[结论]该研究阐述了油棕ACC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油棕ACC基因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油棕新品种RYL31—40 10个油棕新品种的抗寒性,在经历了2012年冬季低温寒害之后,于2013年4月对广东省江门市油棕抗寒种植前哨点的油棕试种基地进行调查,测定各油棕新品种的寒害指数。参考《油棕品种区域适应性试种观测技术规范》中寒害调查方法,将所调查的油棕进行分级,然后根据权数计算寒害指数。结果表明,RYL38和RYL32的寒害指数较大,分别为0.286、0.270,RYL40、RYL31和RYL39的寒害指数相对较小,分别为0.157,0.177和0.183。以寒害指数作为评价油棕新品种抗寒性的指标,结果得出10个不同新品种油棕在江门地区能够顺利过冬,其中RYL40、RYL31和RYL39的抗寒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4.
油棕丝制中密度纤维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以油棕丝为原料压制中密度纤维板的试验研究.详细分析了油棕丝纤维的化学成分和纤维形态;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油棕丝中密度纤维板的工艺参数,优化出较佳工艺参数;文中还详细分析了影响油棕丝中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试验结果表明:油棕丝中密度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GB11718-89所规定的指标值,其中静曲强度大大高于木质中密度纤维板,是综合利用油棕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CTAB小样提取法、PVP法和SDS-CTAB改良法,分别从油棕嫩叶和老叶中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反应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用CTAB小样提取法提取的油棕嫩叶总DNA的质量最好,纯度最高;用其他2种方法提取的DNA的质量均较差。  相似文献   

16.
油棕育种与引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油棕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简述了国内外油棕引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布迪椰子、沼地棕和油棕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寒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与半致死温度研究了布迪椰子、沼地棕和油棕3种棕榈植物在厦门露地栽种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它们的寒害指数差异明显,布迪椰子为7.29,在露地能顺利越冬;沼地棕为20.24,适当保护才能越冬;油棕的寒害指数为75 .00,不能在露地越冬。低温锻炼前(10月份)和低温锻炼后(次年1月份)所采的叶片在不同低温处理时的电解质渗透率变化趋势不同,应用Logistic方程分别求出各自的半致死温度(LT-50),布迪椰子、沼地棕和油棕在低温锻炼前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7.93、-5.03和-2.19℃,在低温锻炼后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9.10、-6.60和-2.94℃。结果发现,布迪椰子的耐寒力最强而且对降温反应速度最快,沼地棕居中,油棕耐寒力最弱,对温度反应最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传统双向电泳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包括对锥栗果实蛋白不同提取方法的优化和不同pH值范围IPG胶条的比较等,以建立适于锥栗果实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结果表明,使用裂解液直接提取蛋白的方法所获得的双向电泳图谱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分辨率较高,经银染后可分辨出400多个蛋白点,其等电点主要分布于pH 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