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钓竿     
《饲料博览》2008,(11):I0040-I0040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一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什么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相似文献   

2.
潘俊强 《农家科技》2013,(12):36-38
长期以来的低成本城镇化,致使大量农民工“融不进城市、回不去家乡”,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和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就是要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让更多衣民工享受均等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农民工变市民成本有多高?农业转移人口如何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当前有哪些制度瓶颈亟待突破?  相似文献   

3.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掠影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既面临精神上的窘困,更承受着繁重的农事负担。  相似文献   

4.
老人很独立,80多岁高龄还坚持一个人住。对儿女们的要求是:“没事我不喊你们,喊了你们必须来”在四川成都市青羊区西御河街道五福街居家养老服务点,廖品泉老人边吃午饭,边看《海峡两岸》节目。服务人员知道老人的习惯,早早地就把电视频道调好了。廖品泉今年84岁,有3个子女,2007年老伴去世后,她便一个人生活。  相似文献   

5.
据江苏省民政部门统计,至去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人有1160万人之多,其中,60%以上已成为“空巢老人”,为了照顾这些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全省急需大量的专业老年护工。  相似文献   

6.
路遇老人跌倒,扶不扶?杭州市近日出台了《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实施方案》,将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购买保险,降低老年人意外伤害带来的损失,也让其他人救助老年人更有“底气”。  相似文献   

7.
冉海军 《农家科技》2011,(8):106-107
社区医生“吃上皇粮”药品零差率让百姓得实惠2006年,北京市开始“医改”,破解群众看病难。社区卫生改革,拿什么开刀?首当其冲的,便是实行药品零差率。2006年年底,北京市卫生局宣布了当时在全国尚无先例的举措——全市26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常用药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312种药品由政府统一采购,  相似文献   

8.
陈绍龙 《新农村》2005,(9):33-33
路木匠脑子灵光,小村之外十里八乡都知道。那会儿,他挑个担子遛乡多半是给人家打些小板凳、饭桌之类的简单家什,或是修犁耙和旧木椅什么的。这些我们当然不关心,我们会想着他在磨斧的当儿,让他的断指“唱歌”,给我们看“跳水”,逗我们乐。  相似文献   

9.
钱国宏 《新农村》2014,(9):41-41
今年93岁高龄的陈福堂老人家住辽南农村。老人一生务农,勤于耕耘。脾气和蔼,从容大度。老人十分注重饮食养生,多年来,他一直遵循自己独创的“三粥两糊”饮食养生法。“二粥”即玉米粥、荞麦粥、绿豆粥;“两糊”即花生糊和芝麻糊。老人日常饮食谱中,“三粥两糊”是不可或缺的主食,它们伴随老人安然度过了90多个春秋。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运用阐释“乡愁”这一带着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词,格外引人瞩目。如何理解这里的“乡愁”?  相似文献   

11.
个头不高,年逾60的王鹤岭是河北省青县流河镇中蔡庄村农民。老人在当地也是个名闻十里八乡的“名人”。这辈子老人有两大心愿,一是女儿能跨进大学的校门,这个心愿早已变成了现实。再一个心愿是把自己多年培育的“卧龙槐”无偿献给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可是最后一件心愿至今也没实现,这有点让老人寝食难安。  相似文献   

12.
<正>在你的饭桌上,有没有卷心菜这道菜?卷心菜有清炒、凉拌、腌制、做汤等多种烹制方法。将卷心菜放在嘴里品尝,清脆爽口,营养学家说它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这是我们常见、常吃的一道菜。卷心菜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卷心菜还有哪些品种?让我们一同打开这本由日本作家岩佐祐子创作、袁谧翻译的“我爱蔬菜”系列绘本《卷啊卷卷心菜》,在它细腻清晰的图画、色彩以及像童谣一样有韵律感的语言中,重新认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卷心菜。  相似文献   

13.
我曾向一位从事哲学研究的中山大学老教授提了个很俗气的问题:“何为幸福之道?”老人没直接回答我。却递给我这句话:“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将遇到三种人。”  相似文献   

14.
父亲     
那是一个盛夏的上午,我去单位上班,来到电梯口,看见一位老人。老人头发花白,穿着一件灰白的衬衣,黑色的长裤,手上拎着一只装满东西的大编织袋。老人的脸上淌着汗珠,衬衣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正看着上上下下的电梯发呆。看着不知所措的老人,我走上前去:“大爷,你找谁?”“找我儿子。”老人擦着脸上的汗水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夫妻走出大山,从内地到东南沿海一城市打工已经五年多,现在工作稳定,生活安定,用人单位把我们和当地的员工一样看待,对此我们很满足。可有一件事让我们放心不下,就是留在老家南父母照管的快要上学的孩子,我们怕隔代教养,老人把孩子惯坏了。有心把孩子接到身边来,又怕上不了重点学校,去不了重点班,交不起巨额的借读费。对此您能为我们解忧吗?  相似文献   

16.
张玲 《农家顾问》2014,(12):18-19
被称作“唐纪”的老人名叫唐学礼,是江苏省东海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区洪庄镇薛团村人,今年65岁,干经纪人这行已有30多个年头了。 一大早.唐学礼就来到村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收购鲜桃.“浙江省宁波市的谈老板昨天拉走的50吨日本岗山白水蜜桃给的价格还是让俺很满意.昨晚后半夜又打来电话让俺今天再给他准备一车鲜桃.中午前过来装车。”唐学礼对笔者说。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恩重如山、感人至深的故事。 去年盛夏6月,笔者赶赴河南新乡,走进了一位传奇老人的家。在她租来的两间老屋里,墙上挂满了一面又一面锦旗,锦旗上写满了诸如“救命之恩”之类的金色大字。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位又一位下岗职工如此感恩于一位陌生的老太太呢?  相似文献   

18.
一次,在朋友小聚的饭桌上,聊起农村、农民的现状,一个生长在城市的朋友大发感慨:“现在的农民比市民好,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又给这补贴那补贴。”一次在邮局,听到几位排队领工资的退休老干部、老工人议论农村事,也是这说法。  相似文献   

19.
一次,在朋友小聚的饭桌上,聊起农村、农民的现状,一个生长在城市的朋友大发感慨:“现在的农民比市民好,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又给这补贴那补贴。”一次在邮局,听到几位排队领工资的退休老干部、老工人议论农村事,也是这说法。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2014,(5):63-63
现在农村的留守老人.正是曾经在年轻时播撒汗水.大力发展农业来哺育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如今.工业成熟驱动城镇化.人们在城镇化进程中汲取财富.也到了该对有养育之恩的人进行“反哺”的时候、别让岁暮苍凉、夕阳不红,成为永远难以弥补的遗憾。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在各自的道路上打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家里还有着时刻惦记你的老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