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构建鳗鲡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与爱德华氏菌二联外膜蛋白重组表达载体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时菌液浓度对重组表达载体的表达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时菌液浓度对该载体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在菌液浓度D600nm=0.8时,采用0.25mmol/L的IPTG经16℃诱导培养过夜后表达。表达产物采用KTApurifier-100蛋白质纯化仪,结合His标签柱亲和层析后获得分子质量87.1ku的高纯度蛋白。蛋白经透析复性后免疫鳗鲡以初步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免疫后第28天,重组蛋白不同剂量注射组的鳗鲡血清中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PBS注射对照组,初步表明该重组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迟钝爱德华氏菌鞭毛蛋白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取迟钝爱德华氏菌鞭毛蛋白(Edwardsiella Tardaflagellin,ETF),选出合适的方法提取ETF,同时制备了ETF的鼠抗血清和迟钝爱德华氏菌菌株ETY全菌的鼠抗血清,通过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g法分析了ETF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酸化高速离心法可获得高纯度分子量约为44 kDa的ETF,该蛋白可被爱德华氏菌的全菌鼠抗血清识别,同时由ETF制备的鼠抗血清除了能特异识别该蛋白之外,也可识别爱德华菌菌体裂解产物中44 kDa的蛋白,证实爱德华氏菌鞭毛蛋白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可作为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3.
日本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江苏海安和广东中山等地送检的患爱德华氏菌病的日本鳗鲡中分离到12个菌株,经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和生化特性测试,证明了其中10个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选用其中4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注射菌液后的日本鳗鲡能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并导致供试日本鳗鲡100%死亡。对分离菌株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和杆菌肽比较敏感,而对红霉素、青霉素  相似文献   

4.
从患病金鳟体内分离得到一株菌株,经16S rRNA定为迟钝爱德华菌,并对其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研究.采用水提法、水浸法、醇提法、超声醇提法4种方法制备大黄和五倍子中药原液,并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五倍子和大黄对迟钝爱德华氏菌均有抑菌活性,五倍子抑菌效果优于大黄.五倍子以醇提法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为22.617±1.493 m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7.8125 mg/mL;大黄以超声醇提法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为(12.193±0.688)m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mg/mL.结论:大黄和五倍子对迟钝爱德华氏菌有抑菌作用,五倍子抑菌效果优于大黄.  相似文献   

5.
鲫鱼鳃中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市售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从鳃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编号为Et-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征鉴定、16S rDNA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等方法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Et-1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进一步PCR扩增Et-1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为1 508 bp;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Et-1菌株与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为一支,序列同源性达98.7%~100%,最终确定Et-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6.
从患病地图鱼Astronotus ocellatus肝脏组织中分离到菌株AO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致病菌。通过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和常规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测定菌株AO1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9.9%。因此,可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根据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毒力基因菌毛亚基(fim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383 bp序列,该序列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fim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0%,进一步说明菌株AO1具有fimA基因,有一定的致病力。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O1对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新生霉素、氨苄西林、氨曲南、卡那霉素、头孢咪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妥布霉素、氨苄青霉素13种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以胰大豆蛋白胨培养基(TSB)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提高鳗源迟钝爱德华氏菌ETY细胞生物量的培养基与培养条件。通过试验,获得迟钝爱德华氏菌ETY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1 000mL水加入葡萄糖3.0g、胰蛋白胨10.0g、鱼粉蛋白胨10.0g、磷酸氢二钾2.5g、氯化钠5.0g;培养条件优化结果为接种量8%、温度25℃、pH 7.5、转速200r.min-1。迟钝爱德华氏菌ETY在此条件下培养20h,细胞生物量达1.575×1010 cfu.mL-1,较优化前培养的细胞生物量5.200×109 cfu.mL-1提高3倍。每吨液体培养基的成本较优化前下降41.36%。  相似文献   

8.
将引发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L-49231)接种于体外培养细胞——人上皮角质层形成细胞(HaCaT-cell),观察其对细胞的黏附性和侵袭性,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下以及用不同因素处理菌体后,细菌对HaCaT细胞黏附性及侵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49231菌株能黏附HaCaT细胞,2 h后即可侵入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菌黏附细胞与侵入细胞的数量增加。分别用甲醛、戊二醛、盐酸、胰蛋白酶处理L-49231菌体,细菌的黏附力及侵袭力均有所下降;用蔗糖、甘露糖处理L-49231菌体时,细菌的黏附力变化不大;用葡萄糖处理时,能够促进细菌对细胞的黏附作用。用甘露糖和葡萄糖处理菌体时,能促进细菌对细胞的侵袭;用蔗糖处理菌体时,能部分抑制细菌对细胞的侵袭作用。用抗体处理L-49231菌体后,细菌的黏附力及侵袭力均明显下降。说明L-49231菌株对HaCaT细胞具明显的侵袭性,其主要黏附因子为胞外蛋白质成分,无确切的糖受体。  相似文献   

9.
提取迟缓爱德华菌(Et)外膜蛋白(OMP),经SDS-PAGE分析发现,在不同培养温度、时间、pH值及不同培养基上OMP图谱无明显差异,主条带是35000和40000。但在铁限制环境下,增加了高分子区域带98000,93000,75800及72400,而45000条带变细变浅。用去污剂Triton X-100和Sackosyl抽提OMP,条带基本相似,后者主条带更浓密。用SDS抽提OMP,则仅有35000条带。将OMP样品分别在37,50,70,90及100℃加热5min后点样,45000条带持续出现,35000在70℃以上开始出现,在90℃和100℃浓集,提示35000条带是热修饰微孔蛋白。  相似文献   

10.
将引发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L-49231)接种于体外培养细胞—人上皮角质层形成细胞(HaCaT—cell),观察其对细胞的黏附性和侵袭性,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下以及用不同因素处理菌体后,细菌对HaCaT细胞黏附性及侵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49231菌株能黏附HaCaT细胞,2h后即可侵入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菌黏附细胞与侵入细胞的数量增加。分别用甲醛、戊二醛、盐酸、胰蛋白酶处理L-49231菌体,细菌的黏附力及侵袭力均有所下降;用蔗糖、甘露糖处理L-49231菌体时,细菌的黏附力变化不大;用葡萄糖处理时,能够促进细菌对细胞的黏附作用。用甘露糖和葡萄糖处理菌体时,能促进细菌对细胞的侵袭;用蔗糖处理菌体时,能部分抑制细菌对细胞的侵袭作用。用抗体处理L-49231菌体后,细菌的黏附力及侵袭力均明显下降。说明L-49231菌株对HaCaT细胞具明显的侵袭性,其主要黏附因子为胞外蛋白质成分,无确切的糖受体。  相似文献   

11.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株外膜蛋白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C51-2-499株、C51-3-500株的OmpA全长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OmpA全长1068 kb,含有一个1068 kb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5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37 969.8 kD,等电点pI为8.90。与6株参考菌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97%~99.1%,氨基酸同源性为82.9%~98.6%。  相似文献   

12.
1、2型鸭疫里默氏菌外膜蛋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30株鸭疫里默氏菌(Ra,1型和2型各15株)的外膜蛋白(OMP),经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以上2个血清型Ra的OMP均由13个蛋白多肽组成,其分子质量大小为20-100ku,相同血清型的电泳图谱相似,不同血清型的电泳图谱差异较大.经软件分析,1型RaOMP的主要条带有5条,其分子质量分别为95.0、87.7、73.2、55.4、49.8ku,占OMP总量的60.1%;2型RaOMP的主要条带有4条,其分子质量分别为95.5、53.1、50.0、22.4ku,占OMP总量的62.6%.2个血清型菌株有10个蛋白多肽的分子质量大小相似,但含量不同,另有3个蛋白多肽的分子质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中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p(outer membrane protei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5∶A)C48-1株的omp基因全长片段,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后,转化感受态细胞,对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均为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omp基因全长2 376bp,编码79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PBA100株、P52株、EU570212、PM70株核苷酸同源性为48.7%~98.6%,氨基酸同源性为34.8%~99.0%。  相似文献   

14.
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一株日本鳗鲡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322A和其他4株气单胞菌标准菌株的外膜蛋白(Omp);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这5株气单胞菌Omp的组成.结果表明,5株气单胞菌的Omp电泳可得到5-13条条带,其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0-50 ku之间,且28 ku的Omp为5株气单胞菌所共有.用罗非鱼感染322A全菌后的恢复期血清进行蛋白质印迹试验的结果显示,322A的Omp条带中有4条发生阳性反应,其分子质量分别为28、37、43和45 ku.用兔抗322A Omp的血清进行蛋白质印迹试验的结果显示,322A的Omp条带中有5条发生阳性反应,其分子质量分别为28、33、37、43和45 ku.不同抗血清的印迹结果提示了322A数条主要Omp具有免疫原性,有望成为疫苗研发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5.
制备抗沙眼衣原体(CT)单克隆抗体,建立沙眼衣原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采用纯化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免疫Balb/c小鼠,选取高效价的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ELISA检测筛选分泌抗MOMP单克隆抗体(McAb)的细胞株并进行相关鉴定。共获得分泌IgG1,IgG2b和IgM的3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均无交叉反应。通过位点分析选择配对良好的两株McAb,制备检测CT的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层析试纸条。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对MOMP的最低检出值可达50 ng·mL-1。  相似文献   

16.
从患有腐皮病的锦鲤(Cryprinus carpio)肝、肾、脾、血液里分离到1株优势菌,对该菌进行纯化培养并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该菌为病原菌。经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用不同浓度福尔马林和不同温度灭活蜡样芽孢杆菌,筛选其灭活效果并制得灭活疫苗。将灭活疫苗免疫健康锦鲤后测定其抗体效价变化及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0.2%的福尔马林溶液在28℃下灭活24 h及4℃灭活36 h为蜡样芽胞杆菌的适宜灭活条件。首次免疫后第20天,免疫Ⅰ组、Ⅱ组、Ⅲ组、Ⅳ组血清抗蜡样芽孢杆菌的抗体效价达到高峰,分别为1∶128、1∶64、1∶64、1∶32;第30天同样剂量加强免疫后,各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达到更高水平,分别为1∶256、1∶256、1∶128、1∶64;免疫后第50天时攻毒,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6%、66%、55%、44%。  相似文献   

17.
禽大肠杆菌O2、O78菌株外膜蛋白A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K-12外膜蛋白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从禽大肠杆菌O为O2、O78及它们的融合株O2.78(Chl^rNor^r)中分别扩增得到外膜蛋白A基因(ompA),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3个菌株的ompA均由2276nt组成,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大的开放性阅读框(ORF),长1041bp,编码由346个氨基酸组成的前外膜蛋白A(pro-OmpA),前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信号肽,成熟的OmpA由3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7000.其氨基酸序列也完全相同.从基因水平上证明了禽大肠杆菌O2和O78菌株存在相同的外膜蛋白A抗原。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O2、O78及其耐药、融合菌株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用Sarkosyl处理和超速离心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提取禽大肠杆菌强毒株O2、O78,耐药弱毒株O2(Nor^rChl^s)、O78(Not^sChl^r)及其融合双价弱毒株O2.78(Nor^rCll^r)等5个菌株的外膜蛋白(OMPs),经SDS-PAGE,结果均出现1条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在31000-43000之间的主要OMPs条带,表明5个菌株存在相同的OMPs成分,将3个耐药菌株的OMPs分别免疫小白鼠和鸡,结果均产生对O2、O78良好的同源及交叉免疫保护效果,用各耐药菌株的OMPs做包被抗原,ELISA方法都能交叉检测3个耐药菌株OMPs免疫鸡血清中IgG水平,且各IgG的消长曲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蛙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ompA的生长能力和抗血清杀伤能力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但与野生株相比,△omp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了66%,△ompA对bEnd.3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了61%;黑斑蛙感染试验显示,△ompA在黑斑蛙血液、脾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分别为(3.15×108±0.09×108)、(2.11×108±0.07×108)和(6.61×108±0.16×108) copies/g,均显著低于野生株,且△ompA对黑斑蛙的致死率为37%,显著低于野生株的致死率(75%)。上述结果表明,ompA基因缺失不改变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抗血清杀伤能力,但增加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了菌株的黏附能力,从而降低了该菌对蛙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