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土壤酸化严重制约了果园生产与发展,而科学配施不同形态氮肥可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本试验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实生苗为试材,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土壤pH梯度下3种形态氮素对苹果砧木生长及~(15)N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pH下,酸化土壤3种形态氮素处理植株生物量从高到低为酰胺态氮(CO(NH_2)_2-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与pH呈显著正相关,而碱性土壤植株生物量则表现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植株各器官Ndff值和~(15)N分配率在不同形态氮素处理下随土壤pH变化差异显著;NH_4~-N和NO_3~--N处理植株总吸氮量在pH 6.5时达到最大值0.47 g和0.33 g,不同土壤pH下的植株~(15)N利用率受氮素形态影响差异显著。可见,不同土壤pH下3种形态氮素对~(15)N的吸收征调、分配及利用差异显著,是限制植株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杜旭华  彭方仁 《作物学报》2010,36(2):327-334
选用龙井43、乌牛早、迎霜和浙农139等4个茶树品种,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形态比例的无机氮肥对苗高和地径的影响,并通过对茶树硝态氮和铵态氮吸收过程的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方程比较,探索氮素形态对茶树吸收氮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对苗高影响极显著,对地径影响较小,NO3--N : NH4+-N为5∶5处理的苗高增量最大,每年达15.45 cm,纯铵处理最小,每年仅7.03 cm。品种间的苗高增量以乌牛早最大,地径增量以龙井43最小。铵态氮比例增加后,茶树根系对硝态氮吸收的最大速率(Vmax)下降,而亲和力先变强,后变弱;铵态氮Vmax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加快速上升,然后下降,而亲和能力会逐渐变弱,但铵态氮比例较低时,亲和力变化较缓。NO3--N : NH4+-N 为5∶5处理时,各品种茶树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Vmax分别在0.24~0.35和0.19~0.30 mmol FW g-1 d-1之间,根系亲和力(Km)在0.65~0.74和0.63~0.80 mmol L-1之间,对氮素的整体吸收生理特征优于其他处理。在盆栽条件下,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会使茶树对两种氮素的Vmax和Km均发生改变,表明茶树体内具备对土壤环境养分变化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复混肥料中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2种土壤玉米苗期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土上,施用酰胺态氮为单一氮素形态的复混肥料时,玉米的出苗率明显下降;而用部分铵态氮替代酰胺态氮后制成的混合态氮和由铵态氮与硝态氮构成的复混肥对玉米的出苗率影响较小;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复混肥对潮土上生长的玉米出苗影响较小,各处理的出苗率可达到90%以上。生长45d玉米苗的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在黑土上均以全酰胺态氮的配方最高,地上部干重较其他配方增加10%左右;而在潮土上则以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方的效果最好,铵态氮和酰胺态氮混合的配方在2种土壤上均较差。玉米苗期的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在2种土壤上均以在复混肥料中含有适当比例硝一铵态氮的配方最高。  相似文献   

4.
氮素形态对小麦中后期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曹翠玲  李生秀 《作物学报》2003,29(2):258-262
利用水培研究了冬小麦品种小偃22营养与生殖并进生长阶段不同氮素形态对小麦叶片和根系内含氮物质、生理特性及对小麦成熟后生物量的影响. 为此目的, 营养液中加入了不同比例的硝态氮、铵态氮及尿素. 结果表明: 在铵、硝态氮比例为50∶50时, 叶面积最大, 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 根系活力最强; 小麦成熟后地上部生物量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61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相比, 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1)、 光合速率(Pn)、 RuBPcase初始活性、 RuBPcase含量、 叶肉导度(gm)、 碳酸酐酶(CA)活性、 PSⅠ活性和PSⅡ活性均以NH+4+NO-3混合处理较高, NO-3处理次之, NH+4处理较低。 不同处理间的RuBPcase比活性没有明显差异。 各氮素处理的气孔导度(gs)与对照相比差异较小。 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6.
通过营养液浇灌盆栽试验,以晋谷21号为供试材料,基于总氮水平(5mmol/L)设置5个氮素形态配比,无氮素营养液处理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谷子幼苗生长、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能显著促进谷子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氮素利用,且在硝铵比为50%:50%时达到最大;与单施一种氮源相比,硝铵氮源混施能显著促进谷子幼苗地下部生长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与铵态氮占比在50%以上的处理相比,硝态氮占比在50%以上的处理更有利于促进谷子幼苗地上部生长、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氮效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氮源配施较单一氮源更有利于谷子幼苗的生长,且在硝铵比为50%:5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氮素形态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氮代谢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进霖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25-227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供给硝态氮(NO3^--N)比单独供给铵态氮(NH4^+-N)更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当NO3^--N∶NH4^+-N为75∶25时,主根长度、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的值最大。NR活性随NO3^--N比例的增加而增加,GS活性在NH4^+-N比NO3^--N少时,随NH4^+-N的比例增加而增大,当NO3^--N∶NH4^+-N为50∶50时活性最大,当NH4^+-N大于NO3^--N时活性下降。表明NO3^--N∶NH4^+-N为75∶25时对黄瓜幼苗最适宜。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素形态组合对烟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转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贵州省福泉市中等肥力的黄壤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的铵态氮(NH^ )和硝态氮(NO3^-)对烟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转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贵州省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提高氮肥中铵态氮比例可促进采收前碳代谢酶的活性,从而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在移栽48d以后,烟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迅速下降,而酸性转化酶活性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
北方旱地土壤氮素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旱地土壤中,农业氮素一般表现亏损,平衡强度约87%;园田土壤氮素略有盈余,平衡强度约123%.~(15)示踪研究表明,旱地土壤主要作物氮素利用率平均为27.04%,土壤残留24.79%,亏缺损失48.17%.园田主要蔬菜氮素和用率平均为29.11%,土壤残留22.67%,亏缺损失48.23%,其间差异很小.北方旱地施用铵态氮化肥主要损失是氨的挥发.影响氨挥发的因素有风速、温度、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化肥品种.氮肥深施是防止氨挥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氮的吸收和合理分配对果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适宜供氮可实现植物的最适生长,充分挖掘植物的生长潜力。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砂培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0.00、4.00、8.00、12.00、16.00、20.00、24.00 mmol/LNO_3~-,分别用N_0、N_1、N_2、N_3、N_4、N_5、N_6表示)对植株生长及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SPAD)、叶面积、根系长度、根表总面积、根尖数、根系活力、植株全氮均是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N_3处理达到最高水平;Ndff值、~(15)N吸收量、氮肥利用率随着供氮水平提高均是一直降低。在低氮(N_1~N_2)条件下,~(15)N主要分布在叶片,N_1、N_2处理分别51.39%、45.90%,其次是根、茎。高氮(N4~N6)条件下,~(15)N开始向根部转移,N_4、N_5、N_6处理分别占43.80%、45.40%、51.46%。综合考虑在保证氮肥利用率较高的同时,Hoagland营养液硝态氮浓度在12.00 mmol/L水平时,显著促进了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根系的发生和氮素的吸收,各器官氮素分配比较均匀,平邑甜茶幼苗生长最适。  相似文献   

11.
随着肥料的大量施入,果园土壤酸化现象日趋严重,而酸性土壤中的铝能破坏根尖结构,抑制根系伸长生长,对树体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笔者以1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富平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和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er]为材料,研究其在不添加和添加少量速效磷条件下对AlPO4的吸收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AlPO4胁迫下,5种砧木根、茎、叶各器官生物量及整株生物量从高到低分别为平邑甜茶〉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富平楸子〉东北山荆子;平邑甜茶AlPO4吸收效率最高,为8.85 mg/株,其次是八棱海棠(6.93 mg/株),东北山荆子磷吸收效率最低,仅为2.22 mg/株。少量速效磷诱导后,5种砧木的生物量和磷吸收效率均显著增加,但不同砧木增加量差异显著,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东北山荆子,其总生物量和磷吸收效率分别增加2.17倍和2.27倍,其次为富平楸子(1.55倍和1.74倍),平邑甜茶增幅最小,其生物量增加了0.44倍,磷吸收效率增加0.38倍,但砧木的磷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因此,平邑甜茶对AlPO4的适应能力最佳,八棱海棠次之,东北山荆子最差。与添加少量速效磷处理相比,铝胁迫明显降低了各砧木根际环境的pH,平邑甜茶降低幅度最大(1.52),其次为八棱海棠(0.59),东北山荆子降幅最小,其pH仅降低0.22。  相似文献   

12.
以2年生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利用15N同位素标记,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苹果生长及15N-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T1(微生物菌肥)、T2(不添加微生物菌的载体)、T3(与微生物菌肥等N、P、K含量的化肥)及CK(空白对照)。结果表明:T1处理植株总鲜重、新梢长度、根冠比、根系活力及根表面积最高,其次为T2处理,其他两个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均以T1处理最高,T2处理次之,随后为T3处理,CK最小。不同处理各类微生物数量表现一致,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土壤酶活性、15N利用率以及土壤中的15N残留率均以T1处理最高,T2处理次之,T3和CK显著不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缓释尿素的不同施用量对韭菜生长、产量、效益及对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释尿素能明显促进韭菜的生长发育,但过量的施用缓释尿素对韭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表现为株高、茎粗和叶宽等指标明显的降低;韭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处理4(T4)达到最高,分别为65573.85 kg/hm2和131147.7元/hm2,以后均逐渐下降,各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缓释尿素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效氮的含量逐渐增加,二者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69。过量的施用缓释尿素会降低韭菜的产量和效益,盆栽韭菜每次最适宜的缓释尿素施用量应为450 kg/hm2,缓释尿素能有效的增加土壤有效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纳米碳增效肥在玉米生产中的肥效效果,以玉米‘九单4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添加纳米碳增效剂对玉米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对玉米生育前期影响显著,出苗后41 天相同供氮水平下添加纳米碳与不添加纳米碳处理干物质差异显著,N190+C较N190 显著提高42.4%,N150+C较N150 显著提高39.5%。到玉米生育后期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相同供氮水平下添加纳米碳的处理的玉米产量与不添加纳米碳处理差异不显著。同一供氮水平下添加纳米碳处理的肥料利用率和氮素吸收效率比不添加纳米碳的处理高,N150+C、N190 和N190+C处理氮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N150+C处理与N190 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N150+C处理在节肥增产方面效果显著。本试验添加纳米碳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并添加适宜浓度的纳米碳有助于节约成本,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氮素形态对燕麦生长和根际pH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NO3^-—N和NH4^ —N2种不同形态氮素对燕麦营养生长、氮代谢及根际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O3^-—N和NH4^ —N两种形态氮素同时存在的营养介质中,燕麦生长明显优于单一供应NH4^ —N或NO3^-—N处理,且植株生长量特别是根系生长量随着NO3^-—N在氮源中比例的提高而增加;燕麦吸收NO3^-—N和NH4^ —N会对根际pH值产生不同影响,吸收NO3^-—N时,根际pH值逐渐升高,而吸收NH4^—N却使根际pH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在云南省通海河西镇水稻土、楚雄子午镇紫色土、寻甸大河桥黄壤土、宜良马街红壤上,研究了不同的氮素形态配比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矿质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宜良马街的红壤、楚雄子午镇的紫色土、寻甸大河桥的黄壤上以硝态氮占总氮比例40%~60%左右的处理有利于烤烟品质的提高,在通海河西镇的水稻土上以硝态氮占总氮比例40%左右的处理有利于烤烟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氮素有效性是调控全球变化反馈机制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以东北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15N示踪技术,通过野外原位控制实验,研究湿地植物小叶章对不同氮素形态(NH+4、NO-3、NH+4-NO-3)的吸收及小叶章N2O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小叶章叶生物量表现为处理A>NA>N>CK;A处理,茎生物量最大,比对照提高了35.7%;NA处理,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A和CK(P<0.05);NA处理,根冠比最大,是对照的1.82倍。(2)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小叶章叶、茎、地上以及根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CK)(P<0.05),不同处理之间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小叶章叶、茎以及地上部分Ndff和15N含量均表现为处理A>N>NA>CK,并且各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各处理之间达到显著差异(P<0.05)。(4)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处理N湿地N2O排放量最多,且显著高于处理A和处理NA(P<0.05),处理N、A、NA显著高于对照(CK)(P<0.05)。阐释了不同形态氮素在植物-土壤-大气系统中周转与分配策略,以及对N2O排放的影响,为湿地氮生物地球化学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限水灌溉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了限水灌溉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利用率随氮肥量的递增而降低 ,施 2 2 5kg/hm2 纯氮处理达到最高产量 ,在此基础上增施氮肥产量下降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植株体内的氮素较多地分配于营养器官 ,地上部器官叶片占的比例最大 ,而收获指数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