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3-2014年对黄河上游羊曲段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89种,数量(11.35~514.59)×104个/L,平均(31.68~418.04)×104个/L,生物量0.042 6~1.382 2 mg/L,平均0.122 1~1.058 9mg/L。浮游动物25种,数量0~48个/L,平均数量6.37~17.32个/L,生物量0~0.132 4mg/L,平均生物量0.003 2~0.046 2mg/L。鱼类调查到8种,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1.43,香农-纳威生物多样性指数(H)为1.73,辛普森优势度指数(C)为0.78,Pielou均匀度指数(E)为0.79。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  相似文献   

2.
2015年5月—2016年5月明水期,依人为干扰类型的不同,在松花江哈尔滨段设8个样点,逐月分别采集表层(水面下27cm)和底层(水面下52cm)的着生藻类,研究明水期松花江哈尔滨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分层特征。结果表明,表层着生藻类共计7门121种(含未定种);底层6门119种(含未定种);表层、底层数量分别为6.74×10~4ind./cm~2、5.651×10~4ind./cm~2,生物量均值分别为0.1375 mg/cm~2、0.116 mg/cm~2,表层略高于底层,且表、底层着生藻类各门的数量、生物量的排序规律相同。对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的分析表明:硅藻是明水期调查江段着生藻类第一优势藻门。基于着生藻类分层特征,调查、评估河流着生藻类优势种类、数量和生物量时,建议采集策略优化为表层采集,而基于着生藻类种类的研究和评价工作采集表、底层混合水样。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调查了渭河流域陕西段4座水库的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并根据浮游生物生物量对4座水库的营养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4座水库浮游植物共计8门、40种(属),细胞密度为12.00×104~ 132.50×104个/L,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3944~ 2.7670 mg/L;浮游动物分为4大类、26种,种群密度为20 ~2 150个/L,生物量为0.0010 ~1.8520 mg/L,各水库浮游生物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西郊水库>桃曲坡水库>西骆峪水库>石头河水库.根据有关营养类型划分标准,4座水库中,西郊水库和桃曲坡水库为中营养水库,石头河水库和西骆峪水库为贫营养水库,并对各水库浮游生物的种群结构与营养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以及营养类型的成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于2014年6-8月对渭河流域陕西段4座水库的浮游生物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测算了各个水库的鱼产力和鲢鳙放养量。结果显示,4座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共鉴定出8门40种属,密度为12.00×10~4~132.50×10~4个/L,生物量为0.394 4~2.767 0mg/L;浮游动物的密度为50~2 180个/L,生物量为0.205 7~1.852 0mg/L;初级生产力(水柱平均日毛生产量)为0.405 3~2.206 5mg(O_2)/(m~2·d)。基于浮游生物的鱼产力为鲢鱼32.55~230.70kg/hm~2,鳙鱼46.28~231.60kg/hm~2;基于初级生产力计算的鲢鱼产力为26.23~142.28kg/hm~2,鳙鱼为14.75~80.31kg/hm~2。各个水库鲢鳙的合理放养量分别为98.13~621.63kg/hm~2、48.83~249.54kg/hm~2。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月~2005年4月对团结水库水质和饵料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该库水质属中等软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耗氧量与铵氮,有害物质中石油类、汞含量较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12.15 mg/L,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0.33 mg/L,底栖动物生物量平均为75.5 g/m2。水体呈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6.
2003年以来,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Day)唯一栖息地的生物饵料及鱼类群落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克孜尔水库有浮游植物7门、34种(属),平均密度145.7×104个/L,平均生物量1.225mg/L,硅藻密度及生物量均占优势;浮游动物35种(属),平均密度958.6个/L,原生动物占优势;平均生物量1.449mg/L,枝角类和桡足类占优势;底栖动物1种(属),平均密度9.1个/m2,平均生物量0.08 g/m2;水生植物2种(属).栖息地分布鱼类隶属2目、3科、19种,土著种10种,外来种9种;其中鲤科15种,占78.9%,鳅科3种,占15.8%,鰕虎鱼科1种,占5.3%.探讨了扁吻鱼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红水河流域梯级水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红水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2009年夏季(6-7月)对其干流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6座梯级水库及主要支流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5属、84种,以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其中硅藻51种,占60.71%;绿藻17种,占20.24%;蓝藻门10种,占11.90%;甲藻门、金藻门、红藻门各2种,分别占2.38%。优势度分析表明,龙滩水库和百龙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和绿藻,岩滩水库、大化水库、乐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绿藻和蓝藻,桥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绿藻和金藻;6座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2.12×105~6.03×105个/L,百龙滩水库的密度最高,龙滩水库的密度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0.60~2.45 mg/L,龙滩水库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大化水库的生物量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4~3.22,均匀度指数为0.56~0.85。各梯级水库浮游植物组成相似性系数为0.35~0.70,龙滩水库和桥巩水库之间浮游植物组成相似性最大(0.70),岩滩水库和百龙滩水库的相似性最小(0.35)。综合多种指标对水质进行评估,龙滩水库为贫-中营养型,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水库为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养殖库区水域氮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福建省水口水库范围内主要养殖库区选取15个采样点进行每月的监测和动态研究,全面分析了不同养殖库区、不同时期水体各形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养殖库区水体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38~2.15、0.24~0.53,0.03~0.06 mg/L。不同养殖库区水体各形态氮含量因季节更替而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总氮浓度冬季较高;除太平养殖库区外,其他养殖库区水体的氨氮浓度春季较高,浓度范围为0.466~0.596 mg/L;亚硝态氮浓度变化幅度不大,范围为0.009~0.031 mg/L。不同养殖区域水体中各态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雄江和太平养殖库区中总氮和氨态氮、亚硝态氮之间相关性不显著,黄田库区和湾口库区养殖区水体中总氮和氨态氮、亚硝态氮呈现负相关;尤溪口养殖库区水体中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青草沙水库为上海最大的水源地,常年平均有效库容为2.5亿m3。为了正确评价该水库的鱼产潜力,估算鲢、鳙的合理放养量,改善水质,自2014年起实行生物操纵以控制藻类。调查结果表明:2014~2016年该水库的浮游植物分别有132、215和181种,年均生物量分别为0.895 1、4.683 7和0.755 4 mg/L;后生浮游动物分别有39、49和54种,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9089、0.331 9和0.812 5 mg/L。根据浮游生物量估算鲢、鳙鱼产潜力,2014~2016年分别为516.1、768.9和275.8 t。  相似文献   

10.
华中地区4座不同类型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2008年对湖北境内4座水库的大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周年研究。4座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15种,从组成来看,均属于硅藻-绿藻型,蓝藻含量居第3位。蓝藻主要分布在1倍透明度(SD)以上的水层,硅藻主要分布在1SD~2SD之间水层,其余各门藻类基本上集中分布在2SD以上水层,绿藻门中的栅藻(Scenedesmus),裸藻门中囊裸藻(Trachelomonas)则广泛分布于深水层中。不同水层的浮游植物密度差异很大,表层与底层的差异可达2倍以上。各水库浮游植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金沙河123.2×104 cells.L-1,1.283 mg.L-1;道观河258.6×104 cells.L-1,3.335 mg.L-1;徐家河210.5×104 cells.L-1,2.740 mg.L-1;桃园河221.3×104 cells.L-1,3.088 mg.L-1。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水层分布除道观河为表层>SD>2SD>3SD>底层,其余3座水库均为SD>表层>2SD>3SD>底层。从水库之间来看,金沙河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其他3座水库各指数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而道观河、徐家河、桃园河两两之间差异不明显。TN与浮游植物呈负相关,而TP与浮游植物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水体的营养水平不同是4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为水库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水库环境保护与水质评价等相关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于2013年6月和2014年9月对红旗泡水库6个采样点进行2次浮游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8种,分属6门,平均密度375ind./L,平均生物量0.991mg/L;浮游动物14种,其中包括原生动物2种、轮虫类4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5种,平均密度114ind./L,平均生物量0.598mg/L。由此可估算鲢鳙鱼产潜力为133 489kg,其中,鲢生产潜力为50 460kg,鳙生产潜力为83 029kg。按照起水规格鲢2.0kg、鳙2.5kg计算,鲢和鳙鱼种理论放养比例大概为2∶3。  相似文献   

12.
云龙湖水库浮游生物调查及鲢、鳙鱼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和10月分2次对云龙湖水库进行了4个样点的浮游生物调查。共采集到的浮游植物分属6门、28属,平均密度为4.925×106个/L,平均生物量为1.620mg/L;浮游动物29属,包括原生动物11属、轮虫10属、枝角类4属、桡足类4属,平均密度为30353.75个/L,平均生物量2.590mg/L。由此估算鲢、鳙鱼产潜力为83639kg;其中,鲢生产潜力为15603kg,鳙生产潜力为68036kg。按起水规格鲢750g、鳙1250g计算,鲢、鳙鱼种理论放养比例约为4∶11。  相似文献   

13.
水丰水库初级生产力及鲢鱼产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白瓶测氧法对水封水库的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进行测定,并对水封水库的鲢、鳙产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水库浮游植物水柱平均日生产量为14.5g O~2/m~2·d;初级生产力评估水丰水库鲢鳙鱼产力达17284333.5kg。水丰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高,可根据水库水质状况科学合理制定发展渔业发展规划、科学指导渔业生产,对实现水库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克孜赛水库浮游生物与鲢、鳙鱼生产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孜赛水库地处高寒地带,养殖水面133hm^2,多年来没有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1991-1999年平均链,鳙鱼产量仅为52.51kg/hm^2,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138种,生物量8.72mg/L;浮游动物54种,生物量6.74mg/L,根据浮游生物量估算链,鳙鱼生产潜力为362.09kg/hm^2。  相似文献   

15.
A non‐classical biomanipul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Gonghu Bay of Lake Taihu in 2009.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were stocked in a large fish enclosure to control cyanobacterial blooms. Water quality, plankton abundance, and the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microcystins (MCs) in lake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monthly in 2009.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nutr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fish enclosure than in the surrounding lake, while phosphorus (especially total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in fish enclosure. During the blooming period, Cyanophyta contributed to more than 90% of the phytoplankton in the surrounding lake, whereas it represented only 40–80% in the fish enclosure. The phytoplankton and crustacean zooplankton biomasses and the zooplankton/phytoplankton ratio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fish enclosure than in the lake. This result suggested that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with the initial stocking density of 7.5 g m?3 for silver carp and 1.1 g m?3 for bighead carp, despite a simultaneous decrease in the grazing pressure of the zooplankton on the phytoplankton. During the blooming period, the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MCs in the fish enclosure were reduced by 93.8% and 69.8% compared with the surrounding lake. MCs content varied from 0.34 to 18.8 ng (mean 4.8 ng) MC‐LReqg?1 wet weight in the muscle sample of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in the experimental enclosure,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se fish were safe to consume for human. However,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MCs on aquatic ecosystem and on public health cannot be overlooked.  相似文献   

16.
四明湖水库浮游生物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分4次对余姚四明湖水库水质理化指标、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及渔产潜力估算。结果表明,四明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共计8门、47种(属),其中以绿藻为最优势类群,占总密度的36.2%;浮游动物共计3大类、30种,其中原生动占40%;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10.20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2.36mg/L。从水体理化指标数据来看,四明湖水库水质属于II~IV类;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来看,水库属于富营养水平;根据相关公式估算四明湖水库的鱼产潜力为2076kg/hm2。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水库每年需进行调水调沙,水库水位剧降,最高落差可达50m,最大流量达4 000m~3/s以上,严重破坏水库水生动植物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影响小浪底水库网箱养鱼等。2013年以前,小浪底水库通常以6m×6m×2.5m和15m×8m×2.5m网箱养殖鲤和草鱼。本文针对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特点,研究一种新型、环保、生态、高效、优质的网箱生态养殖大规格鲢鳙模式,2014年11月-2015年6月进行试验。试验网箱6m×6m×4m,箱间距5m,箱行距30m,每箱投放体质量800~1 000g/尾的鲢鳙鱼种150尾左右,养殖240~260d,出箱规格达到1 500~2 500g/尾,成活率91.5%,箱产值3 500~4 500元,净利润1 862元。养殖过程中不投喂。  相似文献   

18.
太泊湖浮游生物初步调查及鲢鳙鱼产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5、7、9和11月,对太泊湖浮游生物和水体状况开展了调查,评估了鲢鳙鱼产力。总碱度变化范围为62.92~89.09 mg/L;总氮、总磷及氨氮含量均严重超过地标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标准限值。共监测到浮游植物7门51属,平均密度1 593×104个/L,平均生物量20.166 mg/L;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以及裸藻门为优势种群,生物量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24.3%、8.9%、16.2%和25.84%。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5种,其中原生动物5种、轮虫13种、枝角类5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平均数量1 771.85个/L,平均生物量2.508 mg/L;枝角类、轮虫、原生动物、桡足类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15.9%、78.7%、0.1%和35.2%,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36~0.46,均匀度指数为0.34~0.41。综合判断太泊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太泊湖鲢鱼产力151.2 kg/hm2,全湖约322 t;鳙鱼产力56.4 kg/hm2,全湖约120 t。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氮磷时空分布及形态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洞庭湖水体营养盐形态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14年8月(丰水期)和2015年1月(枯水期)在入湖河流、湖体、出湖口设置16个代表性断面采集水样,分析了氮、磷营养盐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1洞庭湖水体中,总氮(TN)含量为1.60~3.65 mg/L,平均值2.25 mg/L,总磷(TP)含量为0.060~0.359 mg/L,平均值0.138 mg/L;颗粒态总氮(TPN)含量为0.07~1.39 mg/L,平均值0.25 mg/L,颗粒态总磷(TPP)含量为0.003~0.172 mg/L,平均值0.05 mg/L;2时空分布上,水体中氮、磷含量整体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出湖口最高,东洞庭湖高于西、南洞庭湖,入湖河流差异大的特征,颗粒态氮磷呈现自西向东呈逐渐增加趋势,与悬浮物(SS)的空间分布一致;3形态组成上,洞庭湖水体中氮磷以溶解态为主(TDN/TN为88.0%、TDP/TP为66.7%),三峡工程2003年蓄水前后,洞庭湖磷营养盐形态组成发生了大的变化,由以颗粒态磷为主(TDP/TP 20.0%~35.6%)转变为以溶解态为主,而氮营养盐形态组成基本未变;4营养结构上,洞庭湖大多数断面TN/TP在10~22,且氮、磷浓度远高于水体富营养的限制阈值,比较适宜藻类生长。相关分析显示,洞庭湖TN、TP、TDN、TDP均与Chl-a相关性不显著,因此认为洞庭湖氮、磷营养盐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