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105 ℃恒温干燥115.5 h前后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分析混凝土干燥前后孔隙结构对其强度的影响机理,为混凝土干燥工艺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不同干燥温度下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所确定的105 ℃恒温干燥115.5 h的干燥工艺,应用X-ray CT三维扫描技术分别对干燥处理前后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三维扫描,并对混凝土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构,通过VG Studio MAX 2.2软件对其内部孔隙个数、直径、体积进行系统对比研究。【结果】经105 ℃恒温干燥处理115.5 h后,与干燥处理前相比,干燥后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孔隙个数均有所提高,其中孔隙率较干燥前增加了19.77%,孔隙个数增加了41.61%,单个最大孔隙体积增大了4.72%;大孔径孔隙个数所占比例降低,直径5.0~15.0 mm的大孔径孔隙所占比例仅为总孔隙数量的0.73%;小孔径孔隙比例增大,其中以直径0.5~1.0 mm的小孔径孔隙增长较为显著, 为干燥前的2.08倍。【结论】混凝土于105 ℃恒温干燥115.5 h,该干燥工艺的机理是总孔隙率增加,且小孔径孔隙比例增加而大孔径孔隙比例降低。总孔隙率增大对混凝土强度有降低效应,但小孔径孔隙比例的提高却对强度有增大效应,两种效应的叠加使混凝土强度损伤达到最小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处理山黄麻木材,研究干燥技术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基本可以保持木材原有的尺寸和形状,且干燥后没有变形、变色等干燥缺陷产生;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顺序为超临界温度〉超临界干燥时间〉超临界压强,超临界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显著,木材端面积变化率随着超临界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山黄麻木材最优干燥技术为,超临界温度60℃,超临界压强12MPa,超临界干燥时间3h。  相似文献   

3.
以水为介质对杨木进行超声波预处理,探究不同的处理功率、频率和时间对杨木的干燥速率、水分扩散系数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能大大提高杨木的干燥速率。当频率为28 k Hz,功率为300 W时,处理时间越长,干燥速率越快。在本实验条件下,超声波处理功率为40 k Hz时,干燥时间更长;超声波处理后的试材尺寸稳定性有所提高,超声波处理材的弦向和径向湿胀率都要低于未处理材;在相同的功率条件下,杨木试材的水分扩散系数都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京尼平苷等含量的影响,提高杜仲雄花有效成分的利用率。[方法]分别采用炒制、热风、真空、冷冻、晒干、阴干的方式对杜仲雄花鲜叶进行干燥,通过感官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进行评价。[结果]真空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含量最高,炒制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和京尼平苷含量均高于热风干燥处理,但热风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含量高于炒制干燥处理。[结论]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无论外观还是成分含量效果均最佳,晒干和阴干效果最差,但冷冻干燥成本高、耗时长,因此建议采用真空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外源激素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_3)对杨树应拉木形成的影响,揭示杨树应拉木的形成机理。【方法】以人工倾斜45°的当年生中林46杨枝条为试材,连续施加不同含量的IAA(0.01,0.10和1.00mg/g)和GA_3(0.10,1.00和10.00mg/g)对枝条生长进行调控,分别观测不同处理下枝条的生长量、角度、偏心率、纤维形态、组织比量和胶质纤维比率,分析这2种外源激素对杨树应拉木形成的影响。【结果】施加1.00 mg/g外源IAA抑制了纤维细胞的生长及胶质纤维和导管的形成,不仅枝条角度变大,而且枝条生长受到限制;施加1.00和10.00mg/g外源GA_3可促进纤维细胞、胶质纤维的形成和枝条的生长,使枝条偏心率显著增大,且高含量GA_3的作用效果更明显;0.01mg/g IAA和0.10mg/g GA_3对枝条的作用效果基本一致,均促进了枝条横向疏导组织的形成,使其偏心率明显减小,但对倾斜枝条应拉木形成的作用并不明显。【结论】IAA和GA_3均能够影响杨树应拉木的形成,高含量的IAA明显抑制应拉木的形成,而高含量的GA_3可明显促进应拉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干燥方式对锦橙片品质的影响,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对锦橙片进行干燥处理,分析不同干燥样品质构特性、维生素C、总糖、总酸、色差、褐变度、复水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锦橙片的硬度、咀嚼性、弹性、内聚性与热风干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空冷冻干燥锦橙片中维生素C、总糖、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每100g含250±32.59mg,(60.78±2.57)%和(8.95±1.08)%,而热风干燥锦橙片中最高分别为每100g含168.07±32.15 mg,(53.93±1.47)%和(8.07±0.75)%;真空冷冻干燥锦橙片褐变度低,色亮度高,且偏于金黄色,L值,b值分别为52.23±1.48,38.25±1.80,a值与热风干燥锦橙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热风干燥相比,真空冷冻干燥复水性好,复水比为3.73±0.27.因此,锦橙片品质真空冷冻干燥法优于热风干燥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利用扫描电镜、核磁共振、高压压汞及低温氮气吸附4种手段对页岩样品开展实验分析,获取了不同实验方式下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定量评价参数,分析了各实验方法在孔隙特征定性和定量评价上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利用二次拟合方法构建了孔隙结构的全孔径曲线,实现了微观孔隙结构全孔径联合精细表征。结果显示,风城组页岩油储层整体孔隙度低、孔隙类型复杂多样;样品的全孔径分布曲线呈多峰分布特征,孔径分布跨度大,60%的孔体积主要在孔径10~30nm的孔隙中,说明页岩样品的孔隙主要以小孔及微孔为主;在孔径小于30nm的区间内,孔隙大小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及黏土含量关系密切。上述研究结果为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木材是一种具有多级孔隙结构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其孔隙构造尤其是细胞壁孔隙结构至关重要。细胞壁孔隙结构的研究是木材加工的理论基础,对于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木材孔隙的种类及其表征技术,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水分对木材细胞壁孔隙结构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目前由水分引发的木材细胞壁孔隙结构变化领域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挑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入揭示木材与水分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干燥方式对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复水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种干燥方式干燥BC,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BC的溶胀率和复水量的影响,并对BC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不同干燥方式会影响BC结构,引起复水性能变化.与未干燥的BC相比,冷冻干燥...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燥方式对青鱼片鲜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青鱼片为试验材料,研究冰温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其鲜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鱼片鲜度明显低于冰温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虽然冰温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鱼片鲜度接近,但前者的鲜味成分IMP约为后者的2倍;此外,对3种干燥方式得到的鱼片的复水率进行比较,发现真空冷冻干燥的鱼片复水最快.  相似文献   

11.
以甲醇、乙醇、苯—乙醇为夹带剂,考察超临界CO2流体处理对福建产马尾松、檫木渗透性及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材经超临界CO2流体处理后,渗透性得到了较大地改善,夹带剂的使用更有利于木材渗透性的提高,在3种夹带剂中,以苯—乙醇效果最佳,马尾松、檫木的渗透性变化率最高分别可达504%和339%。  相似文献   

12.
以生长在安庆洲滩的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6棵I-69杨为研究对象,对应拉木生长应力和纤维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株倾斜树干的I-69杨应拉木区生长应力指示值(growth stress indicator,GSI)均值为280×10-3 μm,对应木区的GSI均值为30×10-3 μm,两侧木区的GSI均值为100×10-3 μm;应拉木比非应拉木的纤维长度长,长宽比大,但纤维宽度、腔径、双壁厚、壁腔比的值应拉木均比非应拉木的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单株、不同方向(应拉木区、对应木区和两侧木区)对纤维形态特征值均有显著性的影响;纤维形态特征的径向变异规律总体上是由髓心向外增大,并在达到一定的年龄后保持稳定波动或略有增大;树干最外围纤维长度与GSI值径向变化趋势一致且相关性显著,纤维长度与GSI值得到多项式方程为y=0.0023x2-0.0309x+1 315.9(R2=0.9843).  相似文献   

13.
木材纤维对撞流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垂直 倾斜半环多级组合对撞流干燥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木质纤维进行初含水率、气流流量、气流温度和带载率等系统参数的实验研究 ,探讨木质纤维的对撞流干燥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木质纤维干燥的气流温度在 90℃时即可达到当前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中利用气流干燥所普遍采用的 12 0℃才能达到的效果 ;气流流量的变化除引起流场变化外 ,还会影响纤维在对撞腔内的停留时间和穿透深度 ,从而影响干燥效果 ;带载率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影响纤维干燥的质量 ,但影响系统产量 ;系统能够适应现有生产系统纤维原料初含水率的变化 ,干燥品质不受初含水率的影响 ;采用对撞流干燥系统可以使设备管道长度大大缩短 ,从现有气流干燥使用的 10 0m以上的长度 ,缩短为 13 5m .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干燥方法对人工林杉木吸湿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以40 mm杉木锯材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干燥、常规干燥和气干3种方法进行干燥处理,采用双室温、湿度控制法和GAB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系统研究了干燥方法对平衡含水率、尺寸稳定性、等温吸附线型等的影响规律,并采用低温核磁共振分析测定不同干燥方法试样的细胞壁最大吸着水含量。结果表明:相较于气干及常规干燥,高温干燥可较为显著的降低试样吸湿平衡含水率及弦向线性湿胀率;不同干燥方法试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可由GAB模型拟合,拟合度均高于0.91,且呈现第二类等温吸附曲线特征;高温干燥试样细胞壁吸着水最大含量明显低于气干和常规干燥材,与高温干燥对平衡含水率影响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长培育条件下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 m×4 m、4 m×5 m、5 m×6 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 cv.I-72/58)、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oides cv.I-63/51)和69杨(P.deltoides cv.I-69/55),以下简称72杨、63杨和69杨]为对象,在分析不同培育措施条件下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的基础上,根据最终用途对杨树材性的要求进行评价,从而提出适宜于不同最终用途的最佳培育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滩地杨树用于作建筑类材时,63杨和69杨为相对适用于作建筑类材的品系,3 m×4 m是培育建筑类材的最佳栽植密度;对于纸浆材来讲,洲滩上宜选择63杨,江滩和湖滩上宜选择69杨在4 m×5 m栽植密度下培育;对于单板类人造板材来讲,宜选择72杨和69杨以3 m×4 m栽植密度来培育.  相似文献   

16.
该文较详细地归纳了迄今为止有关绝干和湿润状态木材细胞壁的空隙构造,木材细胞壁中物质的输运过程、物质在细胞壁中的平衡态分布、影响物质输运过程的主要因素等.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作者提出了值得商榷的几点问题及今后开展这方面研究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木材细胞壁的空隙构造及物质的输运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较详细地归纳了迄今为止有关绝干和湿润状态木材细胞壁的空隙构造 ,木材细胞壁中物质的输运过程、物质在细胞壁中的平衡态分布、影响物质输运过程的主要因素等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提出了值得商榷的几点问题及今后开展这方面研究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5个杨树无性系幼龄材和成熟材的化学成分,为杨树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和杨树制浆造纸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欧美杨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Neva’)、中汉22杨(P.×deltoides cv.‘Zhonghan22’)、皖林1号杨(P.×deltoids cv.‘Wanlin1’)、Z9(P.×deltoids cv.‘Z9’) 和B3(P.×deltoids cv.‘B3’) 5个杨树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分别测定其幼龄材和成熟材的化学成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无性系及不同材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综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苯醇抽提物、10 g/L NaOH抽提物的含量,在所测的5个杨树无性系试样中分别为749.7~830.7,398.1~434.1,177.1~198.0,8.8~14.8和190.2~237.2 g/kg。5个杨树无性系成熟材中的综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均高于幼龄材,木质素含量均低于幼龄材;苯醇抽提物含量除皖林1号杨外,其余无性系均表现为成熟材大于幼龄材;10 g/L NaOH抽提物含量在不同无性系之间差异较大。幼龄材与成熟材之间,综纤维素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苯醇抽提物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化学成分差异均不显著;不同无性系之间,综纤维素含量和10 g/L NaOH抽提物含量在P=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木质素含量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其余化学成分差异均不显著。【结论】从化学成分来看,5个杨树无性系均是制浆造纸的优良原料。由于无性系之间化学成分差异显著,幼龄材与成熟材之间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在选择制浆造纸原料时,应优先考虑无性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