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胡杨种群进行调查,研究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胡杨径阶结构不同,河漫滩生境胡杨幼苗充足,为增长型种群;过渡地带各径阶分布合理,为稳定型种群;而沙地生境径阶≤16 cm的胡杨种群未出现,为衰退型种群。2)河漫滩以及过渡地带生境胡杨种群在5种空间尺度下均处于集群分布;沙地生境总体为随机分布。3种生境下胡杨种群均在5 m×5 m的尺度有较强的聚集性。3)河漫滩、过渡带生境下各个发育阶段均为集群分布,沙地生境随着发育进程,空间分布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化。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与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与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河漫滩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储备丰富,种群呈增长趋势;沙地生境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胡杨种群的格局规模为25m2。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空间格局有所差异,分别表现为集群分布与随机分布;在胡杨种群生长过程中,空间格局呈现由集群分布至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主要受塔里木河洪水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上游灰叶胡杨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疆塔里木河上游阿瓦提县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25hm2的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研究灰叶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灰叶胡杨种群幼苗缺乏,大、老龄个体相对较多,其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属衰退型种群.种群更新困难,生存发展前景堪忧.灰叶胡杨种群空间格局符合聚集分布,随发育进程其空间格局由均匀型向聚集型转变,聚集强度逐渐增强.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物种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有关,而且与物种的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灰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稀渐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之一。在塔里木河上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群落设立5 hm2研究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生存分析以及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灰胡杨种群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整体上呈钟型,幼树个体较少,成年个体较多,属暂时稳定型种群;不同生境种群结构不同,随河流走向种群结构由稳定型转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中期(Ⅵ-Ⅸ)降幅较高;危险率呈上升趋势,于Ⅸ龄级出现危险率与死亡率、消失率高峰,生命期望单调下降,反映种群生存力下降的趋势。灰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因生境不同空间格局发生变化,这是种群适应环境压力及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种群空间格局随发育进程而变化,从幼龄到中、大龄,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强度减弱并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这是种内竞争强度变化的结果。环境因子与种群分布多度的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地下水位是影响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见,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随生境和时间发生变化,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影响灰胡杨种群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和田河不同生境灰胡杨种群结构特征及竞争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比较不同生境条件下灰胡杨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竞争关系,为和田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参考。在和田河上游依据生境不同,设置灰胡杨群落样方,大小分别为0.5hm~2(生境Ⅰ)、1.5hm~2(生境Ⅱ),采用相邻格子法调查分析灰胡杨种群。结果表明:1)生境Ⅰ8、12cm径阶范围灰胡杨种群数量分布较多,分别占总株数的33.25%、46.55%,幼苗、幼树缺乏。生境Ⅱ种群数量在4cm径阶分布最多,而在2cm径阶范围分布最少,种群数量分布不合理,处于衰退种群。2)生境Ⅰ灰胡杨种群在0~1.8m尺度呈集群分布,而在1.8m尺度条件下表现为随机分布。生境Ⅱ在0~42m范围内呈集群分布,42~48m范围内为随机分布,随着尺度逐渐增大,表现出向均匀分布转化的趋势。3)生境Ⅰ灰胡杨种群随着对象木胸径增大,平均竞争指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生境Ⅱ则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生境Ⅰ灰胡杨种群对象木胸径与竞争强度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生境Ⅱ服从指数函数关系。通过函数模拟预测,生境Ⅰ灰胡杨胸径达到10cm后,种内竞争强度趋于稳定,而生境Ⅱ各径阶之间竞争强度变幅不大。受生境的影响,灰胡杨种群结构特征及竞争关系有较大差异,生境Ⅰ灰胡杨胸径≤10cm时,需进行人工抚育管理,生境Ⅱ灰胡杨种群则需尽快采取生态输水等人工措施促进灰胡杨更新复壮,保证种群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扎龙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羊草种群根茎的数量性状。[方法]利用根茎型禾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方法,于2005年6~9月对扎龙自然保护区4种生境羊草种群的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动态进行研究。[结果]扎龙保护区4种生境羊草种群的根茎均由4个龄级组成,9月的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沙土>林间风沙土>草甸土>中度碱土。根茎长度,6、7月以23、龄级占绝对优势,呈稳定型年龄结构;89、月以1、2龄级为主,呈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生物量,8月之前以2龄级为主,8月之后以1龄级为主。随着龄级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减少。[结论]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的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胡杨林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塔里木阿瓦提县天然胡杨林内设置50 m×50 m标准样地1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取资料.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聚集强度指数和理论分布模型对胡杨林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的2个优势种群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胡杨种群的聚集强度大于灰叶胡杨;灌木层的2个伴生种群也均呈聚集分布,柽柳的聚集强度较大;草本层中甘草种群呈聚集分布,西北天冬呈随机分布.Taylor幂法则、Iwao m*对X的回归模型均显示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呈聚集分布.灰叶胡杨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型,随发育进程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弱.胡杨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呈随机→聚集→随机分布.不同种群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而且与物种的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灰叶胡杨种群生存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灰叶胡杨种群的调查资料,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灰叶胡杨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亏损度曲线及存活曲线,分析灰叶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趋势。结果显示,灰叶胡杨年龄结构基本上呈正金字塔型,表明其种群呈增长型;灰叶胡杨种群数量随龄级增大而下降,生命期望在幼龄与老龄较低,1龄向2龄级过渡时死亡率最高;种群的存活曲线整体上趋于DeeveyⅢ型,死亡率和亏损度曲线均有3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2、6~7、8~9龄阶段。野外灰叶胡杨幼龄死亡率高可能与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环境恶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董云波  焦德志  李波  孙婴宁  杨允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32-5733,5769
[目的]为了研究扎龙自然保护区羊草种群分蘖株的数量性状。[方法]以扎龙羊草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年龄结构为切入点,对不同土壤生境条件下羊草分蘖株的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在5~9月的取样中,扎龙保护区4种生境的羊草种群分蘖株平均数量表现为沙土>林间风沙土>草甸土>中度碱土,年龄结构最多由3个龄级组成,其中均以1龄和2龄级分蘖株占绝对优势,3龄级所占比例甚小,呈增长型年龄结构;不同生境分蘖株的生物量也表现为沙土>林间风沙土>草甸土>中度碱土,年龄组成均以1龄和2龄级分蘖株对种群物质生产的贡献大,3龄级所占比重很小,也呈增长型年龄结构。[结论]该研究为湿地的管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彭杰  韩路  王海珍  张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60-11462
[目的]了解塔里木盆地灰叶胡杨种群的数量及动态。[方法]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绘编灰叶胡杨种群结构图;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灰叶胡杨种群的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及亏损率曲线,分析灰叶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趋势。[结果]塔里木盆地灰叶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双曲线型,幼苗数及成年个体数都较丰富,1龄向2龄过渡时死亡率较高,达71.9%,致使2龄级个体偏少,4龄以后各龄级比例协调。灰叶胡杨种群存活数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幼龄与老龄的生命期望较低。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死亡率和亏损率曲线均有2个高峰期,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环境恶化有关。[结论]灰叶胡杨种群呈增长型,死亡率高峰出现在1~2龄级和6龄级附近。幼苗到中龄级个体的不足是胡杨种群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和田河流域设置胡杨、灰叶胡杨样地14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对胡杨、灰叶胡杨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和田河流域胡杨、灰叶胡杨的种群结构均呈纺锤形,以Ⅲ一Ⅵ径级的植株数量最多,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趋势;(2)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lI型,但灰叶胡杨种群死亡率曲线呈双峰型,胡杨种群随径级增加呈递增趋势。(3)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胡杨、灰叶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I一Ⅵ龄级呈聚集分布,Ⅶ一Ⅷ龄级呈均匀分布。(4)在不同尺度上,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均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在1S~6S尺度上胡杨种群大于灰叶胡杨种群,而在9S-25S尺度上,胡杨种群小于灰叶胡杨种群。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麦秀林区,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种群进行垂直样带调查,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高度青海云杉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种群幼苗、幼树阶段个体数量仅占总体数量的6.6%左右,远低于其他3个发育阶段,已处于衰退的早期阶段;2)不同发育阶段的青海云杉种群均呈集群分布,除幼苗、幼树外,随径阶的增大或年龄的增加,种群呈扩散趋势;3)分布于不同海拔的青海云杉种群均趋于集群分布,但其聚集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庞泉沟次生混交林主要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样带调查法结合Greig -smith的等级方差分析法 ,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两类次生混交林主要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对主要种群年龄结构的分析表明 :桦木混交林是相对异龄林 ,林下更新不良 ;云杉混林是复层异龄林 ,林下更新良好 ;并且云杉的更新是一个相对间断的过程 ,两个世代间隔大约 5 0年。对各种群空间格局分析表明 :云杉的聚集强度最强 ;桦木也呈集群分布 ,但聚集程度较弱 ;落叶松呈随机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群聚集的格局规模 ,并探讨了主要种群年龄结构与其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桂西南喀斯特区域不同群落的稳定性对飞机草种群入侵、定居、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影响,笔者运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研究了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的格局分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稳定性群落的飞机草种群格局分形特征不同。稳定性强的群落飞机草分布格局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均较小,种群占据空间的能力较弱;稳定性中等的群落飞机草的格局分形特征存在计盒维数较大和较小2种情况,反映了飞机草在剧烈的种间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强弱状况,信息维数较小则说明飞机草种群聚集强度较弱,个体分布均匀;稳定性差的群落飞机草格局计盒维数较大,飞机草种群空间占据能力较强,信息维数存在较大和较小2种情况则隐含飞机草种群聚集强度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而变小。  相似文献   

15.
秦岭林区华山松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运用标准地及样方法对秦岭林区天然华山松种群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岭林区华山松种群以单层结构为主;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随发育阶段由集群→随机→集群分布过渡,在水平方向不同龄级个体呈镶嵌分布;种群年龄结构及存活曲线复杂,增长型和衰退型并存,并以缺失某些年龄阶段的间断衰退型为主;种群个体的径阶结构多呈右偏正态分布,表现出种群幼苗、幼树储备不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山西太岳山油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岳山油松林1.96 hm2的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油松种群的径级结构,应用R ip ley′s K函数探讨了油松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幼树、小树和大树)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油松径级结构呈单峰型,中径级的林木个体数较多。油松幼树和小树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大树表现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格局的形成与油松种子的扩散方式有关。不同生长阶段,种群分布格局不同,随着种群发育(幼树→小树→大树),油松的空间格局趋于随机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一种生存策略或适应机制。种群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关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正关联的空间关系有利于种群对资源的利用,维护种群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闽楠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福建明溪闽楠保护小区内的4个优势种群进行分析,并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M*-X回归与Taylor幂法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4个优势种群中闽楠为增长型群落,而沉水樟、黑壳楠、红楠均为下降型种群;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M*-X回归与Taylor幂法测定结果表明闽楠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型分布.  相似文献   

18.
油松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北京密云县不老屯镇0.6hm^2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群落的结构特征、主要种群及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乔木层共有5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油松种群的密度最大,槲树种群次之,其它种群密度极低。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种群密度大小顺序为中树〉大树〉幼树。群落个体直径分布与树高分布关系密切,均呈双峰山状分布。油松种群和槲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尺度关系密切,均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种间关系为负关联,种间竞争激烈。油松林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格局随尺度变化,在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呈现集群分布,幼树的聚集程度最大,中树次之,大树的聚集程度最小。不同发育阶段种群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以负关联为主,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油松不同发育阶段种群趋于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减弱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