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福建沿海均有大黄鱼分布,是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福建大黄鱼产量以62年为最高,年产达136万担,64年最低,年产仅13.4万担.七十年代产量逐见上升,79年达91.7万担,现就福建省大黄鱼资源变动情况,提出繁殖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带鱼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解放后带鱼也一直是我省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产量在绝大多数年份列居海洋捕捞量第一位。但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在带鱼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上处理欠佳,原来数量众多的传统作业和大量迅速发展起来的作业对带鱼幼鱼和补充群体的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医药科技的进步.河鲀鱼的经济价值正在不断提高.昔日被人们认为“天生有毒、食之致命”而随意丢弃的河鲀鱼,而今却是身价百倍.据报道去冬今春在上海崇明县市场上,每公斤鲜活河鱼鲀售价达140—160元,在江苏常州等地市场上每公斤竟高达200元.而浙江奉化市.每公斤冷冻河鲀肉,外销价折合人民币80—90元.从河鲀中提取的河鲀毒素,每克重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  相似文献   

4.
福建真鲷渔业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鲷(Pagrosomus major)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福建沿海地处亚热带海区,真鲷捕捞业在闽南地区有较长的历史。以往曾对真鲷作过一些调查研究,但对其幼鱼数量分布情况了解甚少。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真鲷养殖业在我省亦已经起步。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真鲷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尚不能解决养殖业发展的需要,苗种来源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5.
有关福建鱼类区系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国内外鱼类学者有过不少的报道.但对福建淡水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等的研究,尚未见有专门的论述。目前内陆水产资源已遭受严重破坏,经济鱼类资源遭受的破坏较难恢复,如不采取断然措施,势必造成难以扭转的恶性循环,终将导致资源枯竭。为此,笔者根据1975--1979年参加对全省各江河鱼类的调查和渔业区划期间调查的材料,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试图就福建淡水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措施作一初步的探讨,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鲅鱼(蓝点鲅)Scomberomorus niphonius(Cuvier et Valenciennes)是我国黄、渤、东海区现存的个体大、经济价值高的重要中上层鱼类,主要为我国群众渔业春汛所利用。近几年其资源状况出现衰减趋势,已引起国内各研究机构及生产部门的广泛注意。虽在如何利用问题上还未形成统一意见,但普遍认为应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将重蹈小黄鱼等经济鱼类之覆辙。  相似文献   

7.
<正> 东山岛地处东海与南海的过渡区域,系福建省第二大岛,属全国14个县建制的重点海岛县之一。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优越,水产资源相当丰富,渔业比较发达。本文根据海岛综合调查结果,报道东山岛海域游泳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态特点及其资源的利用现状,并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估算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年生产量,以此分析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开发前景,提出开发途径和综合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福建沿岸海域鲱形目鱼类的资源现状,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福建沿岸海域的鲱形目鱼类资源提供参考,分析了2006~2007年福建沿岸海域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的渔获物中鲱形目鱼类的种类组成和渔获量。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捕获鲱形目鱼类18种;鲱形目鱼类占所有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平均为16.91%;鲱形目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分别为87.19 kg.km-2和7 457.2 ind.km-2。在各种鲱形目鱼类中,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的资源密度和个体密度最大,黄鲫(Setipinna taty)的资源密度占第二位,凤鲚(Coilia mystus)的个体密度占第二位;赤鼻棱鳀和黄鲫为鱼类优势种。与近20年前的调查资料相比较,鲱形目鱼类的资源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水产业作为跨世纪培植的支柱产业,要求用15年时间分两步走,形成现代化的大格局,实现福建水产大省、海洋经济大省。 内陆渔业作为全省水产业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内陆渔业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淡水冷水资源的利用几乎还是空白。本文试图从冷水性鱼类、冷水资源的概念、现状、资源潜力,渔业经济技术角度,探讨研究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 1 历史的回顾 水资源、热水资源早是家喻户晓的资源概念,但“冷水资源”还很少有人论及。其内涵,一是“冷”,二是“水”,二者缺一不可,综合起来就是低…  相似文献   

10.
福建海域辽阔,又处于北回归线两侧,既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受黑潮支梢、台湾暖流、南海水及浙闽、粤东沿岸水等多种水系交汇影响,并有巨量的河流淡水注入,故生物资源的品种和类型之多,仅次于广东而居全国第2位。据近几年调查的不完全统计,动物方面,海兽12种,海蛇9种,海龟5种,鱼类745种,甲壳类135种,头足类46种,植物方面,红树林10种,海藻187种;浮游生物1,016种;底栖生物1,260种。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发挥闽中渔场海洋渔业优势,充分开发利用底层经济鱼类资源,平潭县水产科技人员在平潭县科委、水产局直接领导下,在渔业调整中紧密配合渔区广大渔民技术员,开展了海洋捕捞技术改革和科学试验,其中暗礁流刺网的试验推广工作,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见效显著,受到广大渔民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2.
鳜鱼的习性及对其抑制和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和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跃进,淡水渔业事业也定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淡水鱼产量必将大幅度的提高。但据我们近年来结合教学对全国有关水库、湖泊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不少水库、湖泊鱼产量上不去的原因之一,就是凶猛鱼类对经济鱼类的吞食所致。因此,如何加强对凶猛鱼类习性、抑制和利用问题的研究,乃是发展淡水渔业生产的要重措施之一。本文仅就分布广、产量高、肉鲜美的鳜鱼习性、抑制与利用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祥明 《海洋渔业》1986,8(1):41-42
<正> 目前,机帆船灯围上层鱼生产已成为群众渔业仅次于带鱼汛的第二大渔汛。到1983年止,福建和浙江两省就有灯围作业537组,总产量达163.21万担。在当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的状况下,积极开发利用上层鱼资源,发展上层鱼生产。在海洋渔业上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灯围作业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大。去年浙江省舟山地区的228组灯围作业,在仅2个多月的秋汛生产中,总产量  相似文献   

14.
15.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亚热带地区,山、海、江河、丘陵、平原俱全,植被繁茂,药用植物品种繁多,采用中草药防治人、畜、鱼类疾病历史悠久,据调查证明,全省的药用植物多达246科,共计1873种。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集约化养殖方式的普及,虽然鱼病学的研究和鱼病防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达里湖,蒙语达里诺尔,是蒙古高原东部内陆盐碱化湖泊,位于辽宁昭盟克旗境内。达里湖面积约35.7万亩,还有两个面积合计为4.6万亩的附属淡水湖。湖水总含盐量为5.6‰,属碳酸盐类型。湖内经济鱼类只有瓦氏雅罗鱼和鲫鱼。达里湖这两种经济鱼类37年(1942-1978年)平均渔产量约80万斤。  相似文献   

17.
人为因素对自然界、尤其是对鱼类资源和鱼类增殖条件的影响,其规模之大,强度之高,在人类历史上无先例。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利用水产资源和其它考虑欠周的活动,使水域的鱼产量下降的事件屡见不鲜。目前的状况是,传统的自然(包括鱼类资源)保护措施已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8.
渤、黄、东海的鱼类共约七百种。其中常见而具有一定产量的为50种左右。这些经济鱼类的特点是:季节性洄游明显;温水性种类居多;底层鱼产量大;捕食性鱼类比例高;中小型种群占优势。历史上每年提供的渔获量为100多万吨(三十年代)至300多万吨(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9.
浙江近海乌贼资源评估及乌贼渔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曼氏无针乌贼 Sepiella maindroni deRochebrune(以下简称乌贼),是我省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随着夏汛大黄鱼资源的衰退,对乌贼的利用也随之加强,致使1981午以来乌贼生产呈现出持续的低产。浙江近海的乌贼基本上可分为浙北和浙南闽东两个种群,其中以浙北种群的群体为  相似文献   

20.
《福建水产》1986,(4):99-99
福建省水产厅于1986年9月29—30日在集美主持召开了“福建海区大陆架渔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划研究”成果验收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生产部门的代表,还邀请东海区渔业指挥部、东海水产研究所及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代表共38人,其中高、中级职称的25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