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古老一直是树木盆景的主要树相,这已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定式。苍劲古朴的树木盆景精品魅力四射,令人叹为观止,这种树相定式妙不可言。但笔者认为,也存在缺憾,那就是它只表现了树木的一个美好侧面,而忽略了更为广泛的树相之美。由此,我们在欣赏老态树木盆景的同时,能否考虑将其他树相也纳入视野呢?遥望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美不胜收。深入其中,就会发现是幼年树、青年树、中年树和老年树共同构成了林海,方才打造出森林的壮美。幼年树茁壮成长,青年树朝气蓬勃,中年树稳健壮实,老年树 相似文献
2.
3.
<正>我是一个以种地为生的普通农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从小就痴迷盆景,痴迷它那撼人心魄的神韵。尤其在通读一些盆景制作的经典书籍后,我更是慢慢懂得,如何让静观的树木盆景产生动感、 相似文献
4.
艺术创作主张“立意在先”。盆景艺术作品由于受到自身材料的限制,比起其它艺术作品来说,其运用这一创作手法的自由度相对要小得多。特别是用下山树桩创作成单体树桩盆景,常常运用“因材施艺”的创作手法。如《丛林深处有人家》原素材枝丫四出,杂乱无序。同行人认为无可取之处,不值得留下。理由是乱七八糟一大蓬。但本人觉得 相似文献
5.
6.
将原生状态的盆栽树桩营造为有主题、有意境的盆艺作品,须历经艺术嬗变的过程。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友人杨君的盆景园中发现一株盆裁黑松,颇具特色,遂与杨君联手将其制作成盆景。根据该树桩的形状势态和气质,经过一番筹划构思,拟出主题,然后进行创作。先将树桩裁剪后移入色调高雅,线条简洁的宜兴方形紫砂盆,然后据主题需要缀上一枚嶙峋苍古的灵壁石,石上端的平台安置一位正襟危坐,舒臂抚琴的老者石湾陶塑。然后在土坡上点苔缀草,使作品洋溢着盎然生机。最后在盆体的左侧捺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事绿化工作30余年,一直呼吁倡导盆景爱好者少挖、滥采野生树桩资源,走人工培育苗木制作盆景之路。2016年春天,在清理苗圃时笔者发现一株已在苗圃拐角生长多年的五干小叶女贞,由于多年未做修剪,这棵小叶女贞做绿化树的作用不大,但仔细观察发现这棵树五干的位置、粗细、髙低、出枝等方面都很好,稍加时日,可做成一盆精美盆景。 相似文献
8.
扬清振在《谈谈我学做文人树益景》(刊2004年第一期)文中附上了他的《铮骨啸风》的照片,笔者也颇喜爱文人树。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教训,在此愿与杨先生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传刚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中青年盆景艺术家,从事盆景艺术创作与研究20年:80年代初,师承我国著名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在盆景美学、盆景艺术理论和造型技艺诸方面打下扎实基础。先后制作了山水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以及博兰盆景、风动式盆景等多项系列作品,其中有20余件作品在全国盆景展览及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奖: 相似文献
10.
榕树为福建树木盆景的主要代表树种。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在榕径阴云:古榕连枝护午阴,肃肃门径日沉沉。清风拂地尘无染,暑日当空热不侵。赞颂榕树以宠大的树冠防御高温酷暑、供人纳凉的特点。榕树有巨大的根系,抗击海潮、台风,保护驳岸、堤坝的安全。在数百年乃至千年以上岁月里,虽经历自然的种种劫难,仍不屈不挠地立身天地间,顽强成长,造福人类。由此,生活在这一方的人们认为榕树最有灵气、最富情感、最能庇荫造福乡人,故闽南庆尊其为情树。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画竹有三个过程:“眼中有竹”,“胸中有竹”,“笔下有竹”。我的实践体会,创作水旱盆景,也要经历这三个过程,即“眼中丘壑”,“胸中丘壑”,“盆中丘壑”。 相似文献
12.
在盆景艺术中,面对大型柏桩,按照常规的杂木树桩栽桩方法,很难使其枝托、收顶与主干协调起来。通过“丝雕”的手法,模仿自然界的枯枝断柯现象,将其做成神枝、舍利,使克服了上述缺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相似文献
13.
14.
嫦娥奔月是家喻户晓的一个美丽神话。在人人都说神仙好的文化理念中,唐朝李商隐的《嫦娥》诗却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通过想象嫦娥在月中渡过一个个凄冷孤寂的漫漫长夜的情景,来反衬人间团圆欢聚的幸福美满。我也想象月中若真有嫦娥仙子,看到神州大地如今同胞团聚,共同促进祖国 相似文献
15.
读陈奇元先生《亦谈『舍利型』盆景》一文,很高兴。总感觉盆景论坛有点沉寂,以为谦和太多,活力就不足。但陈先生的论点并不能让我完全信服,于是又来写几句,还望先生不吝赐教。有必要先作个说明:我写《对盆景『舍利型』的思考》没有研究或评说日本『舍利型』盆栽的意思,只不过有感于国内『舍利』风越刮越紧,不由生出杞人之忧,担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