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珍汕97A/明恢63的F2群体为材料,应用SSR标记对水稻野败型恢复基因Rf3进行定位。该试验从F2分离群体中筛选出119个极端不育单株组成隐性基因定位群体。针对水稻第1染色体短臂Rf3所在染色体的可能区间,应用37个SSR标记检测亲本,从16个多态性标记中挑选出9个检测定位群体。结果表明物理位置连续排列的SSR标记RM10353、RM1195和RM3746各有8个单株与Rf3基因发生了单交换,且重组子数表现为最少,据此可将Rf3定位于这3个标记的两侧标记内。因此最终将Rf3定位在相距679.9kb的SSR标记RM10338和RM10376之间。  相似文献   

2.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ISSR和SSLP标记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野败型细胞雄性不育系珍油97A与其强恢复系IR24配组,构建由210株组成的F2代极端不育群体作为恢复基因定位群体。用ISSR引物UBC835对两个亲本进行扩增,发现PCR指纹在两个亲本间具多态性,再用此引物对基因定位群体进行连锁分析表明,UBC835与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紧密连涣,交换率为3.57%,转换成图距为3.58cM。经过150多对微卫星引物进行扫描,在第1、第7染色体和第  相似文献   

3.
试验利用广亲和野败型不育系02428A和明恢63/02428F6、F8广亲恢选系研究了野败型不育系和滇-1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关系。结果表明,野败型不育系和滇-1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之间是非等位的,而且它们之间可能是相互独立的。现有的滇-1型不育系的一些粳稻恢复系同时具有对野败型不育系的恢复基因,野败型不育系的籼稻恢复系也可能包含有滇-1型不育系的恢复基因,这两组基因可能通过基因重组结合在同一个体  相似文献   

4.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ISSR和SSLP标记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 97A与其强恢复系 IR2 4配组 ,构建由 2 1 0株组成的F2 代极端不育群体作为恢复基因定位群体。用 ISSR引物 UBC- 835对两个亲本进行扩增 ,发现PCR指纹在两个亲本间具多态性 ,再用此引物对恢复基因定位群体进行连锁分析表明 ,UBC-835与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紧密连锁 ,交换率为 3.57%,转换成图距为 3.58c M。经对 1 50多对微卫星引物进行扫描 ,在第 1、第 7染色体和第 1 0染色体上均发现多个微卫星座位在两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 ;性状连锁分析结果未发现第 1染色体和第 7染色体上的多态性微卫星座位与恢复基因座位间具有连锁关系 ,而用 ISSR引物扩增产生的多态性片段转换成的 SSLP标记 OSR33对相同群体扩增时 ,获得与 ISSR标记相同的结果 ,第 1 0染色体长臂上的OSR33标记距恢复基因座位 3.58c M。因此 ,ISSR和 SSLP标记有助于对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5.
野败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选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我国大面积应用的野败籼型不育系仅有2—3个,这对提高杂交稻的抗性,增强杂交稻的优势,扩大杂交稻面积都是不利的。为此,我们开始有计划地人工制造保持系。根据我所的育种实践和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水稻“三系”遗传研究的报道,我们设计用野败现有的保持系与恢复系杂交(或反交)、分离、测交的方法选育新的保持系,可以排除隐性恢复基因r的干扰,且增加了抗源。本试验不仅获得一些保持材料,同时对恢复和保持的基因进行分析,从理论上验证这种选育保持系的方法的可行性,又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三系杂交籼稻亲本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亲本遗传距离,增强杂种优势,以及利用粳稻优质特性,是杂交稻育种途径之一.但籼粳交后代分离世代长,育种周期长.采用籼粳交F1花药培养的方法快速育成保持系花1B,然后核置换育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1A.使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该不育系为籼粳中间型(程氏形态分类指数为12分),株叶态偏籼,粒形和米质偏粳,生育特性弱感光,异交特性好,配合力较高.已配制优质杂交稻组合花优63,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正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1A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三系杂交籼稻亲本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亲本遗传距离,增强杂种优势,以及利用粳稻优质特性,是杂交稻育种途径之一。但籼粳交后代分离世代长,育种周期长,采用籼粳交F1花药培养的方法快速育成保持系花1B,然后核置换育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1A。  相似文献   

8.
以自然结实率与植株形态为育性指标,对野败细胞质的10个恢复系进行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I:R24I、R26、明恢63、527、先恢207、密阳46、R326、岳恢9113、R402、盐恢559,轮回422、R228、R838均具2对独立遗传的主效显性恢复基因,IR24I、R26、明恢63、527、先恢207、密阳46、岳恢9113、R402、盐恢559,轮回422、R228具有2对等位的恢复基因,R326具有2对不等位的主效恢复基因,R838的具有1对不等位的主效恢复基因;利用恢复系杂交后代强恢株出现的机率,评价了16个恢复系材料,其中先恢207、密阳46、R527、明恢63、轮回422、R228强恢遗传传递力高,是优良的恢复系亲本。  相似文献   

9.
对岷江和涪江流域的279份水稻地方品种与野败珍汕97A测交F1鉴定,结果表明:在两江流域的水稻地方品种中存在着对野败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程度不同的品种,可供育种和生物技术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11.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5A的选育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0等强优势组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野败型杂交水稻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本文从育性指标的采用和划分,恢复基因的数目,恢复基因的等位性,恢复基因的三体定位和定子图谱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恢复基因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伟  谢建坤  李霞  万勇  罗向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91-17394
论述了水稻细胞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基因的主要类型、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和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江西环境条件下利用"协青早A/(协青早B/密阳46)F6"、"珍汕97A/(协青早B/密阳46)F6"、"协青早A/(珍汕97B/密阳46)F6"及"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4套测交群体,进行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水稻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不同遗传背景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微效QTL的不同;不同环境条件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微效QTL的变化上,主效基因的作用亦可能因环境而异。  相似文献   

15.
龙特浦糯质不育系wxA系发生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使龙特浦wxA繁殖群体出现B型可育株,影响龙特浦wxA系保纯繁殖。该文通过利用B型可育株与龙特浦wxA及龙特浦wxA^ms(t)杂交,观察和分析F1及F2代的育性遗传。结果表明,龙特浦wxA中核突变基因ms(t)基因与野败型不育系自身的cms系统构成两个雄性不育系统,当ms(t)以Ms(t)ms(t)形式存在时,ms(t)上位于cms系统,育性由Ms(t)ms(t)决定。本研究合理解释龙特浦wxA繁殖群体出现B型株现象,为龙特浦wxA保纯繁殖B型株有效除杂提供理论指导,对丰富雄性不育遗传理论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稻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的雄性不育,一般都是由于花粉在形成途中发生败育而造成的。遗传性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过程受一定的遗传机制所控制,雄性不育的遗传基础不同,花粉败育的途径也不同。因此,研究花粉败育的途径,会有助于揭示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目前我国在水稻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途径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下面,把我们几年来的工作进行初步的总结,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应用水稻协青早A/(协青早B/密阳46)F6、协青早A/(珍汕97B/密阳46)F6及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 3套测交群体,开展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经典遗传学研究 . 结果表明:水稻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不同遗传背景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微效QTL的不同,当群体中协青早B的成分被珍汕97B取代后,群体中恢复基因的效应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稻的母本不育系95%左右来源于野败型细胞质。鉴于在玉米生产上曾由于长期大面积使用T细胞质,造成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大流行,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随后C细胞质的应用又导致C小种的出现。而危害水稻的主要病菌稻瘟菌生理分化又非常快,那么,大面积野败型不育细胞质的长期应用是否会  相似文献   

19.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和核质互作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两个恢复系 IR_(24)、IR_(30),两个带有野败细胞质的置换系(W)IR_(24)、(W)IR_(30),以及由它们与雄性不育系(W)朝阳1号 A 和(G)朝阳1号 A 及其共同保持系朝阳1号 B 配制的16个F_1杂种,研究野败和冈型细胞质及核质互作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①细胞核相同或类似而细胞质不同的核质组合,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质效应。野败和冈型细胞质对单株产量、结实率、实粒数、着粒密度、穗颈长和株高有显著效应,对千粒重,最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抽穗期和穗长的影响不明显。相关分析揭示,这两种雄性不育细胞质对产量的负作用主要是通过实粒数而实现的。②在不同的核背景下,这两种细胞质的效应程度很不一样,涉及的性状包括产量、总粒数、实粒数、株高,穗颈长和结实率等。作者认为,这是核质互作现象。文中还对核质互作效应、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副作用及解决的可能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明恢63对野败胞质不育性恢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汕优63F2结实率分离不符合典型的正态分布。连续估计法表明,结实率在30%以下时,估计出2对恢复基因,表明明恢63具有2对基因可恢复野败胞质雄性不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