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创新与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 ,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又是收入问题。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 ,由于受到一系列制度性因素的约束 ,造成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在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时 ,通过对农业制度的变迁和创新 ,消除妨碍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提高的制度约束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村干部“微腐败”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妨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从形成机理来看,村干部“微腐败”行为是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村干部思想蜕化变质是内部动机,基层监督不足是外在条件。为从源头上治理村干部“微腐败”行为,必须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之基,塑造乡村“崇法善治”的法治之魂,织密村干部“微腐败”的监督之网,筑牢乡村反腐的制度之本,推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发力,切实提高村干部“微腐败”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失业会日益加剧,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将日趋完善,既是社会“安全阀”,又是改革“减震器”的失业保险制度将走向何方,作为特殊的企业兵团农牧团场,又将如何解决好失业问题,结合兵团实际,阐述了建立就业保障型失业保险制度,使失业保险在团场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刘易斯拐点”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文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924-17926
从我国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向“有限剩余”这一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必要性,指出了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深层次体制原因——二元经济结构,着重强调了现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导致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探讨了制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舒尔茨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更正式地说,是人们制定的、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约束条件。”根据库茨涅茨和刘易斯等人观点,随着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会出现收入分配差异的缩小和产业结构的一元化。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贫富差距并没有缩小,相反有渐渐加大的趋势。所谓的“扩散效应”和“涓滴效应”对贫困地区和贫困阶层的影响十分有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政府必须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注重扶贫工作中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空心村”现状、形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长印 《农学学报》2014,4(5):101-105
河南省“空心村”分布广,数量大,占地多,并呈现出同心圆、多核心、扇形、带(条)状等多种形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制度、观念、环境等诸多方面。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蚕食大量农田直接危及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诱发许多矛盾严重妨碍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深入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对科学制定村镇建设规划,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一事一议”制度,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为适应形势要求而建立的一项制度,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一事一议”,必须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体现了群众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李长印 《农学学报》2014,(5):101-105,110
河南省“空心村”分布广,数量大,占地多,并呈现出同心圆、多核心、扇形、带(条)状等多种形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制度、观念、环境等诸多方面.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蚕食大量农田直接危及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诱发许多矛盾严重妨碍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深入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对科学制定村镇建设规划,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科技兴农,是指农业与科技之间的结合,使产学研一体化。通俗地讲,农科结合就是现代农业与科技之间的“联姻”,使农业攀上科技“高枝”,让科技接上农业“地气”。二者结合的“幸福指数”高不高,完全取决于双方的“联结度”和“融合度”。农科联姻不仅需要夯实结合基础,更需要结实链条,特别是通过推进科技兴农的制度创新,才能将科技成果落地,把实体经济做实。  相似文献   

10.
英国“国家收入关联养老金制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工党努力下产生的,由于经济形势和社会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经历了改革到最后面临被取消。该制度的曲折命运给我们以启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的观点确实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城乡差距过大,农民收入太低,是“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长期以来对农民的歧视性制度安排,是产生“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而整个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即在整个经济中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太低,是产生“三农”问题的经济根源。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打破这种歧视性制度安排,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背后都伴随着深刻的制度变迁。本文从制度视角分析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的“二元”现象,即以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为核心的户籍管理、福利制度、工资歧视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人为地隔离城乡的经济联系和要素流动,形成二元格局。笔者试着找出其中的若干原因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圣军 《农业展望》2010,6(2):33-3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点总体不断下降,城乡消费差距也日益拉大,但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实施了“家电下乡”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补贴力度,但这些政策启动农村消费的效果有限。为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必须改变城市单方面制定人口流动政策的局面,使农民“有钱消费”。要继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有钱敢消费”。要提高农村市场商品供应和财政补贴的针对性,使农民“称心如意”地消费。  相似文献   

14.
科技要素不可能孤立地进入农村市场,因此,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吸引科技人员进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一项创新实践,是创新驱动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五大险种之一,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转型期大量“断保”现象的出现不仅给养老保险的运行带来冲击,加剧了个人账户的“空账”压力,也昭示出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法治困境与制度缺陷。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法治化亟待进一步合理调整主体间的责任配置,完善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健全制度内部及其与外部制度的衔接规定,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应对风险的功能,促进社会与经济稳定且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失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核心,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安全阀”、“减震器”。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实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明显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制度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因此,仔细分析目前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起源地 福建省首开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先河,其渊源要从1998年说起。那年,福建省南平市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入手,探索出一条把科技资源与农村经济有机结合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其经验很有借鉴意义。 南平市的科特派制度充分发挥了科技导入经济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是没有官职却又有明确的工作职能;第二是建立了利益驱动机制;第三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迈开大步。 从此,陆续开展、完善、创新的科技特派员制度,以燎原之势燃遍大江南北。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制度顺应了时代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技术与经济的“多赢”。福建对科技扶贫工作的机制创新和有益探索功不可没。 福建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保障环境,不断实践,促进了运行模式的不断优化完善,惟愿福建省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会更加规范化、管理更制度化、统筹更为协调化。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作者在阐述制度建设对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意义基础上,指出新农村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基层组织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经济管理制度和新型服务组织制度等;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依法建制、以民为本、系统推进和求真务实原则,同时制度建设必须注意民主自治与加强领导相结合、制度约束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制度建设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和制度建设与班子建设相结,并提出了新农村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南朝鲜农地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废除土地高度集中的地主所有加“高地租小农分租制”,形成以自耕农为主的新农地制度。但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不能一劳永逸地完成的,而是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协调调整。这种调整,取决于工业化以及相应的就业结构变化的速度和必须经过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对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研究生人才资本的价值未能真正体现,是妨碍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立足国内”这一目标的三个重要因素。围绕立足国内培养研究生的问题,作者畅所欲言地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