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Y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Y抗原是存在于细胞膜的一种糖蛋白,属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哺乳动物中是雄性特异的基因表达产物[1]。H-Y抗原的发现,引起了关于H-Y抗原对精子选择和胚胎性别鉴定的广泛研究。无论是应用免疫技术分离X精子与Y精子,还是进行胚胎的性别鉴定,都必须依...  相似文献   

2.
3.提高高产奶牛的产母犊率可依X染色体精子和Y染色体精子的个体大小、比重、游速等差异,采用科学方法,使高产奶牛快速发展,增加社会效益。(1)新疆畜牧科学院与美国康乃尔大学合作,利用精子分离技术检测胚胎的性别,已取得了可喜成果。陆续产下11头牛犊,母犊率为100%。应用这项技  相似文献   

3.
性别确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区(SPY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217bp),可确定临床患者是否存在SRY基因,帮助了解性别异常的机制。讨论了一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伴SRY基因的性反转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4.
贵州山羊核型及C—带的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研究了贵州黑山羊、贵州白山羊的染色体核型及C-带的多态性。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n=60;雌性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为XY。除Y染色体外,全组均匀端着丝粒染色体,贵州黑山羊染色体组中第8对染色体的一条显示深染,表现出遗传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黑熊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微量全血培养方法研究了黑熊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并对其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常黑熊核型为:♂[♀]2n=7410(M)+8(SM)+54(T)XY(TT)[XX(TT)]。X染色体较大,间于20号与21号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较小,间于30号与31号染色体之间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性控技术指将牛精液中的X染色体精子和Y染色体精子通过技术处理进行分离,再将检测达标的精液封装冷冻保存,用于奶牛人工授精使母牛产母牛犊的技术。性控技术可以使产母牛犊的概率达到90%以上,扩群速度提高1倍,因此,该技术被奶牛牧场广泛应用。2020—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连续实施奶牛性控冻精补贴项目,扩大了性控技术的示范规模。笔者对奶牛性控技术操作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由内蒙古赛科星生物技术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奶牛中心等合作完成的“奶牛性别控制产业化关键技术”,通过了鉴定。几年来,课题组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从美国引进精子专用分离设备,从生产应用角度出发,对精子分离、分离精子的冷冻保存、人工输精效果等奶牛性别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并在国内进行了总计5000余头次的产业化推广应用。根据已经出生牛犊的性别统计,其性别控制准确率达到98%,其他技术指标接近常规冷冻精液,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院士为首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技术对精子的分离速…  相似文献   

8.
家畜性别控制与胚胎性别鉴定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家畜胚胎的早期性别鉴定技术是家畜性别控制和胚胎移植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胚胎冷冻、切割及核移植技术等的发展,家畜的性别控制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家畜性别决定原理、性别控制方法、胚胎性别鉴定方法以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展望作一综述。1 性别决定原理早在1902年,McClung在研究蝗虫精细胞时,首先提出了性别决定的染色体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动物性别决定有了划时代的突破,人们证明了鼠和人的雄性性别是由Y染色体决定的。从此以后,人们对Y染色体进行了精细的研究。1990年,英国学者Sinc…  相似文献   

9.
禽类性别及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类的性决定、性分化和性别控制方面的研究现状表明:禽类的性决定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除了公认的性染色体理论,还有常染色体/Z染色体平衡理论的争论。但性别最终由基因决定,在禽类尚未发现象Y染色体上的SRY片段。作者提出了“Z染色体上的性别基因可能以剂量效应来决定性别”的设想。禽类性别的有效控制将取决于对其性决定、性分化本质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性别控制技术是通过人为的干预使雌性动物繁殖出人们所期望的性别后代的繁殖技术。根据精子自身X、Y染色体中DNA含量的不同而有效分离的冻精称性控冻精。性控精液在奶业生产中成功地应用,是近年来人类在动物繁殖领域取得最伟大成就之一,这些技术的使用使畜牧业、生殖生育等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性变化。奶牛XY精子分离技术是指将公牛的精液根据精子自身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DNA含量不同,把这两种类型的精子通过物理方法、计算机技术等进行有效的分离,将X精子分装冷冻后,用于牛的人工授精,使母牛怀孕的技术,母牛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由于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龙陵黄山羊的核型,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_s),结果表明:龙陵黄山羊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C—带,性染色体未显C—带.雌性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_s)分布于No.1,2,3,4,5,25号染色体,雄性分布于No.1,2,25号染色体,显示了性别及分布多态性。研究还发现三种不同的联合(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43例闭经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检出异常核型16例(占39.5%)。核型为45,XO9例;46,XY2例,45,XO/46,XY1例;;46,XX/45,XO2例;46,X,del(Xp)2例。原发性闭经34例中异常核型13型(HK 38.2%);继发性闭经9例中,异常核型3例(占33.35)  相似文献   

13.
PCR方法进行牛Y—DNA特异性片段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牛Y染色体特异性DNA片段,从宰后成年公,母牛肝提取DNA,分别俄为PCR扩增模板,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公牛样品具有特异性DNA扩增谱带,而母牛样品则没有扩增带,以pUC18为载体,将扩增片段构建成牛Y特异性的部分Y染色体文库。本实验所克隆的牛Y特异性DNA片段可以作为奶牛胚胎性别鉴定的探针DNA。  相似文献   

14.
抗牛H—Y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Y抗原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所编码的细胞膜抗原,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导原始性腺分化为睾丸,以牛睾丸组织匀浆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的单克隆缺本6F,7H与部分牛精子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1.控制奶牛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机会法。试验表明,家畜性细胞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可发育成雌性.合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可发育成雄性.X型精子头大体长,运动速度慢.寿命长.耐酸性及穿透黏液力也较强。Y型精子头圆体小,运动速度快,寿命短,耐酸性及穿透黏液力也较弱.人为地控制这两种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机会.可控制仔畜的性别。马、驴友情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汪志铮 《福建农业》2008,(11):27-28
现代畜牧业上,关于多生母犊和多生公羔的问题,仍在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之中。现仅就目前了解的情况介绍如下:一、控制奶牛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机会法。试验表明,家畜性细胞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可发育成雌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可发育成雄性。X型精子头大体长,运动速度慢,寿命长,耐酸性及穿透黏液力也较强。Y型精子头圆体小,运动速度快,寿命短,耐酸性及穿透黏液力较弱,人为地控制两种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机会可控制仔畜的性别。马、驴发情时间长,掌握排卵时间,  相似文献   

17.
用普通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出五株不同的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经染色及生化实验确定MXY891、MXY892、MXY893为地衣芽胞杆菌。从这五个菌株中筛选出MXY892菌株,与四川农业大学“调痢生”商品中的SA38地衣芽胞杆菌进行了毒性试验和安全性试验对比。证明MXY892菌株是一种安全无害的细菌。用MXY892制成菌粉,经临床试验表明,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微生态制剂,对畜禽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兔性别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Y精子抑制剂从公兔45日龄起拌入饲料中饲喂,至性成熟后,通过自然交配方式获得22窝156只仔兔,其雌雄比例为2.90:1,明显高于自然性比率1:14 结果,达到了国内外目前沿用的精子分离法控制动物性别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附肢形成之前的蜘蛛胚胎细胞为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纸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对拟水狼蛛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拟水狼蛛的染色体数为:雄性2n=26,雌性2n=28,性别决定机制为X1X2O.C-带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端部有特异性染色质存在.  相似文献   

20.
奶牛性控冻精是一种将种公牛的精子通过精子分离仪使雌性的X精子与雄性的Y精子有效分离后而冷冻的分离冻精。目前选用的是X精子制成的冻精。根据性染色体配对的原理。用X精子给奶牛授精,奶牛就只生母牛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