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研究无公害施肥对粤东乌龙茶茶园土壤自然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等物理性质、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草、施绿肥、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自然含水量和有机质质量比,而施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比的效果最好;施绿肥和铺草对于提高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比的效果不明显,而施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比,因此粤东各地茶园可以因地制宜改善本地的茶园土壤,采取施有机肥结合铺草措施,保证土壤肥力供应和含水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无公害施肥对粤东乌龙茶茶园土壤自然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等物理性质、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草、施绿肥、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自然含水量和有机质质量比,而施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比的效果最好;施绿肥和铺草对于提高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比的效果不明显,而施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比,因此粤东各地茶园可以因地制宜改善本地的茶园土壤,采取施有机肥结合铺草措施,保证土壤肥力供应和含水量。  相似文献   

3.
滨海盐碱地银杏结果园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黏质土栽植银杏结果树,关键技术是小台田、冬前整地、种植绿肥、秋季深施有机肥等综合措施,降低土壤盐碱、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氧含量,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保证树体的生长和结果。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市场》2007,(9):11-11
绿色生物混合肥是由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有机肥、绿肥、泥炭肥、沼肥所组成。大量营养元素为氯化铵、磷酸钾等;中量营养元素为钙镁磷等;微量营养元素为锌肥等;有机肥,是指把一定pH值的有机肥发酵之后晒干的成分;绿肥为一定pH值的柞树叶液等;泥炭肥为一定pH值的草炭肥等;沼肥为一定pH值沼气肥料在池内发酵好的液体。该绿色混合肥料具有绿色环保、提高农作物质量、改善土壤硬化、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农作物抗旱抗寒能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提高果品质的基本途径当前在果树生产中,提高果品品质的基本途径有以下6个方面:1实行果树优种化通过选育优良品种,适宜的树形和砧木,来提高果品质量是最根本的途径。2加强土肥水管理2.1施用有机肥,每年给土壤施入圈肥、堆肥和绿肥等有机肥;同时在土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栗果品质,解决集约经营带来的土壤营养失衡以及清耕带来的土壤板结、有机肥肥源不足等问题,在已认定的无公害基地进行平地栗园行间生草并树下覆草、山地栗园树盘覆盖秸秆和夏季压绿肥等不同土壤管理模式试验,均使土壤营养成分增加,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板栗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辽地区沙地果园改土培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沙地建果园的关键在于加强土肥管理,采用挖沟栽植、压绿肥、树盘覆草(生草)、抽沙换土、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8.
岗碱地是滨海盐土脱盐后的产物,是造林成活生长的又一障碍。其理化性质完全符合碱土的特点,Na/ca+Mg比值皆大于4,具备了形成碱土的重要条件,其碱化度均大于20%,已是碱土的一个类型。大面积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有机质,是改良岗碱的好方法。大穴整地,混施有机肥,林间套种绿肥压青,是提高岗碱地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香榧林施有机肥试验得知:绿肥、认证有机肥、菜饼和菌肥4种肥料均能有效地促进香榧的新梢生长,其中,菜饼和菌肥的效果最好,安全性高;认证有机肥肥效快,但要严格掌握施肥时间和肥距,否则会产生肥害;绿肥肥效较慢,且生产管理成本较高。对于10年生香榧林,菜饼和认证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在4~5kg/株和6~7kg/株。  相似文献   

10.
高能膨化有机肥各种有机肥都能增强土壤里的有机质,可肥田,改良土壤。但其氮磷钾的含量均偏低,满足不了作物的增产需要,所以农民为了增产增收还要追补大量化肥,导至土镶板结,污染地表水,破坏生态平衡。“高能膨化有机肥”是把有抗物经科学处理再经强化氮磷钾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绿肥是重要的有机肥料资源,经过田间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绿肥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种植绿肥翻压还田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等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海盐县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区,由于高强度使用化肥,大棚设施葡萄土壤退化,功能性障碍严重。研发高活性酵素有机肥、葡萄酵素配方专用肥、中微量元素性叶面肥,制定葡萄绿色生态施肥技术方案。用酵素有机肥调节土壤生物功能,化肥与有机肥结合,平衡施肥调节化学过程,中微量元素叶面追肥促进作物健康,消除土壤养分失衡、“富营养化”、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各种功能障碍,从而实现集约化退化土壤的快速修复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施肥技术。1.肥料种类常用肥料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两大类。有机肥料中又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有机肥料.动物性有机肥包括人粪尿、畜禽粪、鱼骨粉等.植物性有机肥有饼粕、酱渣糟渣、杂草绿肥等.有机肥是迟效肥料,养分全,肥效长,使用前一定经过发酵腐熟.  相似文献   

14.
信息窗     
△超自然有机肥.英国生产一种全有机混合肥,它用有机物改良土壤,而且能保持长期有机养料平衡.这种“超自然”混合肥从家畜厩肥中提取在35℃的温度下腐熟20天,以杀死各种有害微生物,然后排掉液体,将剩下的干纤维和泥炭、松树皮片混合,这样就成了具有丰富有机质的土壤疏松剂.它无味、清洁、施用方便,是一种各种养料平衡的有机肥,含有氮素、钾盐、磷酸盐和各种微量元素.“超自然”混合肥适用于蔬菜、水果、花卉、树木等大部分植物.并能和各种土壤混合,同时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液体也是一种化肥,提取后贮藏1_8个月后可使用.(据1990.3.30《农民日报》)  相似文献   

15.
果园的土壤肥力,是保证果树稳产高产的关键。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牲畜耕作已逐步被替代,至使果园有机肥的来源越来越少,影响了果树业的发展。1987年以来,我师进行了果园间作苜蓿的试验,通过翻压绿肥或以草养畜、以畜积肥、以肥供树等一系列措施,不仅解决了果园有机肥的来源问题,而且产量也不断提高。 苜蓿是缩根植物,每年根自疏死亡,可增加土壤腐殖质的含量。据测试,每亩翻压苜蓿鲜草1500公斤,可增加土壤氮量13—15公斤,行间生草或树盘覆草10厘米,连续三年都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果园间作苜蓿,改变了过去只间作疏菜的单一形式,有利于增加  相似文献   

16.
<正>1施肥误区1.1重化肥,轻有机肥有机肥是改造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营造根系良好生长环境的基础肥料,足量的施用有机肥既可确保树体健壮,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又可确保连年优质丰产。目前,普遍认可的有机肥指标为,每年产1kg果施入有机肥1.5~2kg。每年每公顷应施入15~60m3优质有机肥,如鸡粪、牲口粪、圈肥、适量的饼肥等腐熟的有机肥。而事实上大多数果园有机肥施入量明显不足,甚至有的果农从来就没施过有机肥。相反,却非常重视化肥的施用,认为化肥施足了就可连年丰产了,殊不知,连年施入大量的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环境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同时在施用化肥时,由于没有通过土壤化验进行配方施肥(平衡施肥)而是凭经验并沿用传统的施用方法,也会导致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而产生拮抗作用,或者出现缺素症等一些生理病害。使果树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并使果品产量、质量及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17.
惠安城关公社盘龙大队耕山队,遵照毛主席“绿化祖国”的教导,认真贯彻造林六项措施,在撩壕营造苦楝和扩大改造“小老头”苦楝时,就地取材,刈牡荆、胡枝子等绿肥枝叶,混土埋入穴中。它腐易,能迅速改善土壤理化,养分易被林木所吸收利用,施下半个左右月,促进幼树明显速生,枝叶青翠嫩绿,肥效持续期比化肥长,工本费比化肥低。现把牡荆等几种绿肥植物的含氮量介绍如下,供在幼林抚育中,因地制宜选择利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红哺鸡竹是高产、优质的笋用竹种.试验中采取施用无机肥、生物有机肥、种绿肥与不施肥等不同措施,结果是采用A处理(劈山+全锄)和D处理(种绿肥)在发笋数、成竹数及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相差不大,而B处理(劈山+全锄+化肥)和C处理(劈山+全锄+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明显优于A、D处理,特别是C处理(劈山+全锄+生物有机肥)对发笋数、成竹数及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等促进效果最好.为红哺鸡竹的丰产培育及绿色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梅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的东魁杨梅品种为例,从套种绿肥,增施有机肥;病虫防治整形修剪、保花、疏果等方面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农村的杨梅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1.增加土壤养分:豆科绿肥的氮素仅从土壤中吸收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二是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态氮。按2000斤鲜草计算,含氮量0.4—0.6%,氮素总量在10斤以上,相当于硫铵50斤,还有磷、钾及300—400斤有机质。据测定,每亩翻压2000斤绿肥,一般耕层中可增加有机质0.1—0.2%、全氮0.031—0.046%,由于绿肥对土壤中难溶性磷的转化能力很强,全磷减少0.11%,速效磷可增加13PPm(表1)。同时作物对绿肥中氮素的利用率为50%,比对厩肥的利用率高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