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全球非洲猪瘟疫情形势十分严峻,2019年以来共29个国家/地区报告了新发或正在流行的疫情,非洲猪瘟的防控备受全世界关注。为全面了解非洲猪瘟病毒(ASFV)特性,概述了近年来对ASFV病原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点的一些新认识:ASF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但怕干燥、高温、强酸和强碱;除家猪、野猪、软蜱外,苍蝇也可能扮演着储存宿主的角色;污染的饲料、饮用水也是ASFV的重要传染源,其中饮水造成ASFV感染的剂量更低,二者的风险点相差1万倍,防控时要高度重视饮用水;非洲猪瘟传播途径较多,但肉制品、环境、设备或车辆、人员是传播的重要风险因素,管理好其流动是防控的关键。本文对于识别非洲猪瘟的所有潜在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控措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8年非洲猪瘟(Africa swine fever, ASF)在中国首次暴发,对我国的养猪业及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而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不断加剧。近年的研究表明饲料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传播方面可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ASFV在饲料中的传播风险,现从饲料原料、饲料加工及运输、潜在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养猪行业在研究、制定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健全非洲猪瘟防控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各品种及各年龄段家猪以及欧洲野猪,高死亡率。自2018年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养猪业产生了巨大威胁,给相关产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猪饲料产业。饲料作为养猪链的前端环节,是养殖场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动物科学工程学院Cassandra Jones教授指出,ASFV可以在饲料原料中存活超30天,并可通过饲料或原料组分进行传播。这就要求养殖业和饲料厂家执行更严格的饲料安全策略。那么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饲料厂应该怎么做,如何确保出厂的饲料没有被ASFV污染,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探究,希望能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我国生猪产能持续下降,随后新冠肺炎疫情又至,给刚开始恢复的生猪产业又带来新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非瘟传播风险降低,但非瘟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在饲料环节,社会舆论关于饲料传播非洲猪瘟病毒风险存在疑问,但目前研究结果认为非洲猪瘟病毒通过饲料途径传播风险较低,但不排除饲料产品受到病毒污染导致带毒传播可能性。本文主要从饲料原料、饲料加工、饲料储运、饲料配方以及饲料生产场所等饲料安全生产的五个要素进行详述如何切实加强饲料生物安全管控,杜绝活病毒污染。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简称非瘟)是猪病中一种重要的疾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因目前没有有效疫苗和治疗药物,对该病的防控主要采取消除传染源和生物安全措施。非瘟发病场消毒是清除病原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江苏某发生非瘟猪场的猪舍内进行了消毒,并评价了每个消毒环节的效果。采取的消毒措施为:清扫前消毒,清扫冲洗,之后分别用3%NaOH、5%次氯酸钠、1∶200过硫酸氢钾消毒和冲洗。干燥后火焰灼烧、白化处理(4%火碱+20%石灰水)。最后用甲醛熏蒸24 h,空舍10 d。消毒效果检测表明,经过多个环节的消毒到过硫酸氢钾作用完成时,环境细菌总数已达到200 CFU/cm~2,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荧光定量PCR Ct值为36,表明环境细菌总数和ASFV核酸已非常少。火焰灼烧后,排污沟细菌总数为43 CFU/cm~2,达到环境合格标准;ASFV为阴性。再经过白化、熏蒸、空舍后细菌总数达标,ASFV为阴性。本试验表明,非瘟后猪舍经过多个消毒环节,清除了环境中ASFV。本研究为非瘟后猪舍的合理消毒程序和消毒后效果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8年8月我国辽宁省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病例后,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出现过非洲猪瘟疫情,养猪业损失较大。根据病原特点和欧洲国家防控"非瘟"的经验,要彻底净化猪群,可能需要20年到30年甚至更长时间,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非瘟"的存在,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常态化,养猪场与"非瘟"的博弈,也一定会是一场非常考验意志和力量的持久战。养猪场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病毒CRISPR/Cas9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目前尚无商品化ASFV疫苗用于ASF的防控。传统ASFV疫苗研究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通过建立ASFV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平台,将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便捷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19,36(10):34-36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对生猪生产危害极大。自1921年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现以来,这一猪界"第一杀手"已在全球范围内游荡了近百年,非洲、欧洲、亚洲很多国家的生猪产业都未曾幸免,对非洲猪瘟防控已成为国际性难题。文章分析了非洲猪瘟国际流行状况、非洲猪瘟国际防控状况与经验以及目前非洲猪瘟防控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2018年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通报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为追溯这起非洲猪瘟疫情的来源,怀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从生猪调运、饲料、泔水、生物安全等风险因素入手,结合流行病学关联养殖场血清以及饲料、泔水、关联屠宰场环境及冻库冷冻猪肉产品等样品的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非洲猪瘟传播的可能途径。调查结果显示:疫情猪场2018年10月曾使用收购的泔水喂养生猪;泔水、冷冻猪肉产品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9%(3/348)、25.6%(10/39),而血清和饲料样品全为阴性;在冻库、餐饮机构和销售终端检出ASFV核酸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7%、1.8%、7.7%。调查分析显示,该疫情猪场的泔水饲喂时间、发病时间与ASFV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相符,且与泔水有关联的某物流公司冻库猪肉被产品检测出ASFV核酸阳性。综上表明,泔水喂养引起该非洲猪瘟疫情的可能性最大。依据调查结果,采取严格生猪及其产品移动监管,强化落实禁止泔水饲喂政策,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江波  杨蓉 《中国猪业》2022,17(4):72-76
非洲猪瘟(Afri 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 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该病原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影响。目前,没有针对ASFV的疫苗或其他治疗方法,预防和检测仍是对该病的主要防控措施。在我国已经出现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变异株,其中包括MGF360-505R基因缺失株。本文将就目前关于鉴别ASFV缺失株的检测方法进行论述,为后期ASFV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疫情严重,对我国的养猪业及其相关产业链造成巨大危害;而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本文通过阐述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控措施等,以期为养殖场的非瘟防控提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非洲猪瘟(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高度致命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家猪和野生猪。由于其高传染性、快速传播和极高的病死率,非洲猪瘟对全球猪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应对非洲猪瘟疫情时,诊断和防控措施的及时实施至关重要。诊断非洲猪瘟主要包括评估病史、观察临床症状、进行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而防控措施则涉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病毒性疾病。笔者对非洲猪瘟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提出了防控策略,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4.
曾亮  王旺 《兽医导刊》2022,(6):107-108
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各级各单位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要求.要根据基层地域特点,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确保生猪安全养殖,进一步推进非瘟防控工作,就要强化联防联控机制,严防疫区生猪及产品流入,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创建疫情防控智慧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主要感染猪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淋巴细胞,通常会导致猪出现急性出血症状,体温升高,死亡率达100%。猪在人类食物链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而且猪的生理结构、免疫特性与人类相似,因此非洲猪瘟的免疫防控问题与人类社会环境和疾病控制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宿主细胞对ASFV侵染做出的免疫应答,以及ASFV如何抑制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希望对非洲猪瘟的免疫防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外     
正西班牙科学家构建重组减毒活疫苗可预防非洲猪瘟近日,西班牙科学家通过构建重组病毒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的弱毒活疫苗。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至"Vaccine"杂志,文章题为"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protection mediated by NH/P68 andNH/P68 recombinant live-attenuated viruses"。  相似文献   

17.
正林志建,男,汉族,1980年11月出生,2018年考入安徽省石台县小河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2019年10月借调至石台县畜牧兽医局。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后,9月10日安徽省启动了非洲猪瘟防控Ι级响应,要想打好这场"阻击战",林志建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他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防控"非瘟"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8.
摘要: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在家猪和野猪之间传播的一种高热、高致死性的烈性传染病。由于ASFV的基因组结构庞大、免疫逃逸机制复杂,至今尚未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是人们对ASFV的认识和研究却在近百年的防控历程中不断前进。本文对ASFV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及时发现和防控疫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及其他行业造成极大的打击,同时也促进了生猪产业升级。随着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了解、猪场生物安全措施的提升以及定点清除技术的成熟,非洲猪瘟进入常态化,猪群健康不仅受非瘟影响,还受多方面的影响。为此,本文从生物安全、引种扩群、营养、疾病防控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在非瘟常态下进行规模化猪场健康管理保障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的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仍然有不少地方存在非洲猪瘟。为了降低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本文就非洲猪瘟病原学、流行病学、防控现状、实验室诊断、以及西昌市辖区基层一线非洲猪瘟防控存在不足、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相关经验及采取有效措施,为该地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