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甘肃省武威市3种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技术。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甘肃省武威地区果园中1年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不同果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消长动态有一定差异,梨园中除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最高外,其余几代均低于李园和杏园;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的种群数量为李园杏园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要掌握成虫发生高峰期这个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2015年3—11月利用性信息素对浙江慈溪桃园(种植湖景桃和玉露桃)和梨园(种植翠冠梨和黄花梨)的梨小食心虫雄成虫进行了系统地监控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浙江慈溪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上年第五代)至第二代世代明显,第三至五代世代重叠;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早于梨园,数量远高于梨园,桃园中的为害高峰期为7—9月,梨园中的为害高峰期为8—9月。从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梨、桃果实成熟时期分析,要重点做好第一、二代幼虫的防治,以压低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3.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梨园放置梨小食心虫诱捕器一是做虫情测报用,为喷药放置找出关键期,减少喷药次数;二是果园放置数量较多的诱捕器,直接诱杀梨小食心虫雄虫,达到零农药绿色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湖北黄冈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探索迷向丝结合化学防治对梨小食心虫防控效果,本研究监测了黄冈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比较了3个密度迷向丝结合化学防控对“双臂顺行式”棚架梨园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冈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发生在3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初,第2代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3代高峰期7月底至8月中旬,第4代高峰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495根/hm^(2)和660根/hm^(2)两个密度结合化学防控对梨小食心虫各个世代迷向率均达到97%~100%,蛀果率均在0.73%以下,防治效果均达到93.13%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山楂树为试材,用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诱捕器诱捕梨小食心虫,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山楂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太行山东麓林州市的生态条件下,山楂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4代,发生期为4月初至9月中旬;成虫越冬代和1~3代发生高峰期分别在4月中旬、5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其中4月中旬和8月下旬是2个重要高峰期,在这2个时期对梨小食心虫进行药剂防治,将会有效地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从而提高山楂产量,提升山楂品质;旬平均温度、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均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其大小顺序为日照时数旬平均温度降雨量。  相似文献   

6.
上海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与危害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是上海地区危害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2008~2010年利用性诱剂诱捕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和危害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a间上海地区梨小食心虫1年均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第1代成虫、第4代成虫发生比较整齐,第2代、第3代成虫发生不整齐,并有世代重叠现象;而危害桃树新梢的高峰期多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梨大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大食心虫(简称梨大),俗名吊死鬼、黑钻眼,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梨树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县梨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特别是管理粗放的梨园为害程度更为严重,往往造成花开满树,收效甚微.据调查,如果受害花芽达到11%,则减产50%,所以,梨大食心虫是我地梨园主要防治对象之一.我们从2000年起对梨大食心虫进行综合防治研究,通过准确测报,消灭在蛀果之前,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1危害梨树的害虫种类目前,在梨树上普遍发生的害虫主要是食心虫、梨木虱、梨茎蜂、梨网蝽、梨瘿蚊、黄粉蚜、康氏粉蚧和叶螨类。在管理粗放的梨园常见果实害虫有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及梨象甲等,食叶性害虫有天幕毛虫、梨星毛虫、梨卷叶斑螟蛾、金龟子类等,枝干害虫有梨潜皮蛾、金缘吉丁虫、大褐木蚕蛾等。管理精细的梨园螨类、蚜类、木虱类、蝽类、梨瘿蚊和康氏粉蚧等常危害较重。2发生特点1)梨大食心虫。幼虫危害芽和果实脏果孔有粪便,被害果干缩不落果。梨大食心虫4月份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9.
发生规律梨小食虫是梨树的主要蛀果害虫之一。在河南省,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翘皮下、枝叉缝隙、根部土壤中以及果品仓库、果品包装材料中结茧越冬。早春平均气温10℃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中旬至6月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第1代  相似文献   

10.
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可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温度(26±1)℃(、29±1)℃(、32±1)℃(、35±1)℃(、38±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对梨小食心虫初羽化成虫进行48 h处理,以(26±1)℃为对照,观察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存活的影响。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雌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雄虫各10头配对,置温度26℃±1℃,湿度70%±10%,光照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成虫繁殖的影响,直至成虫死亡;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雄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雌虫各10头配对,与前同法观察高温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雌虫繁殖的影响。【结果】38℃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有很高的致死率,处理48 h后雌虫的死亡率为91.67%,雄虫的死亡率为95%。短期高温处理雌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的影响不显著,但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有显著影响,产卵期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缩短趋势,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雌虫的产卵期最长,为12 d;35℃处理雄虫的产卵期最短,为6.67 d;短期高温处理雌、雄虫对梨小食心虫的单雌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26℃条件下,单雌产卵量为74.83粒,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的卵孵化率最高,为98.89%,35℃雄虫处理的孵化率最低,为28.89%;雌雄虫的寿命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6℃条件下雌雄虫的寿命最长,雌虫寿命为14.64 d,雄虫寿命为14.35 d,二者均显著长于32℃和35℃处理。【结论】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存活、繁殖与寿命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38℃高温处理48 h,雌雄虫几乎不能存活;35℃高温处理48 h,存活率虽然受影响不大,但繁殖力急剧下降。短期高温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尤其是在果树大棚内通过短期提高棚内温度来防治梨小食心虫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利用性诱剂连续3年对赣东地区梨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观察和记载,结果发现该害虫在梨树整个生长季节(3—10月)均有发生,一年中有3个明显发生高峰,尤以3月和7—8月发生最盛,梨果成熟季节为害时间长。此外在5月上中旬和6月中下旬还有两个小高峰期;本监测结果准确掌握了梨小食心虫在赣东地区的发生规律,找到了防治梨小的合适时期,提出了有效防治梨小的关键技术,为赣东地区乃至江西省全省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高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措施对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梨小食心虫诱芯为试材,采用5点取样法统计梨小食心虫发生数量,研究了春耕、间作花生、地势、树势等因素对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耕可以减少梨小食心虫数量,间作花生对于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无显著影响,地势对梨小食心虫的影响是山顶数量多于山腰,树势对梨小食心虫影响较大,树势越好梨小数量越多。这些结果可为梨园中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措施防治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梨小食心虫在衡水市危害逐年加重,常造成大量落果,给果农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该虫已成为影响果品生产的主要害虫。自2009年开始笔者在梨小食心虫发生较严重的深州市兵曹乡和唐奉镇桃梨混栽区,开展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并采取了以性诱剂诱捕成虫为主要措施的防治示范,较准确掌握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有效控制了其危害。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9月19日,山东省平原县龙门街道办事处李吉生家梨园,爱宕梨果实采摘后2~3 d烂果率超过30%。现场查看他采摘的梨果自然堆放在室内地面上,经鉴定为梨小食心虫为害,每个烂掉的果实上都有小孔洞,蛀果率30%~40%,有的梨果蛀孔多达2~3个。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 Busck.),是梨园头号害虫,俗称东方果蛀果蛾、桃折心虫、黑膏药,属鳞翅目小卷叶蛾,末龄幼虫全体  相似文献   

15.
<正>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h)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桃树上的重要害虫。幼虫可蛀食新梢和果实,桃梢被害后萎蔫枯干,影响桃树生长,果实被害后常流胸部或腐烂。据调查,全年不采取任何防治手段的桃园,虫果率7月上旬可达12%~32%,8月上旬可达39%~67%,晚熟桃可达75%~100%,大大地降低了桃园的经济效益。迅速、准确地鉴别梨小食心虫雌雄对于了解其在桃园的性比、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等十分  相似文献   

16.
以哈尔滨地区梨园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3~4代,时间从6月末至9月下旬,时间长、危害大;6月初至7月中下旬,是梨小食心虫幼虫大量发生期,也是危害的主要时期,要特别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7.
<正>梨小食心虫是砀山酥梨上常发性的害虫,由于在梨园套栽桃树,同时加上长期连续高强度的化学防治,梨小食心虫已对一些常规药剂产生了抗性,2006年以来造成该虫在黄河故道果区梨园大发生,损失严重。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梨小食心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省海城市代表性的南果梨园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采用性诱剂诱捕梨小食心虫成虫,并结合当地气象数据,研究了田间气象条件对梨小食心虫越冬代出土的影响及其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越冬代幼虫出土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气温在13℃时梨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开始出土,在不同年份温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较高气温对梨小出土没有明显的加速作用;降雨对梨小出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温度的调控上,即降雨量越多导致气温越低,进而减缓梨小出土。辽中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情况受春季气温影响,一年发生3~4代。  相似文献   

19.
梨小食心虫在桃园中发生危害的“边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作为桃园中的重要害虫,研究其边缘效应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其在园中的分布格局。现对多种类型的桃园进行研究,详细地掌握其发生动态和变化规律,从而为梨小食心虫的"边缘效应"及其发生强度的分析和指导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边缘效应"非常明显,边缘第1行与第10行树的桃蛀梢率差异非常显著,说明早春在桃园中对梨小食心虫种群的第1、2代防治工作时,应以边缘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和手段,压低初期的虫口基数,达到低投入高防效、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1樱桃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1.1梨小食心虫1.1.1剪除虫梢、虫果及时剪除刚出现萎蔫但尚未枯萎的新梢和虫果,剪除的新梢、虫果带出果园深埋或烧毁。1.1.2灭除越冬虫源冬季翻耕树盘,破坏梨小食心虫幼虫的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基数。1.1.3诱杀成虫4-9月果园内放置糖醋液盆诱杀成虫,悬挂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杀雄成虫。1.1.4药剂防治据测报,在梨小食心虫成虫高峰过后4~8d喷药防治。药剂可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