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情况,试验选取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与郏县红牛的杂交1代公牛各5头,纯种郏县红牛5头,分为试验A组(郏县红牛公牛)、B组(红郏F1代公牛(红安格斯牛×郏县红牛))、C组(西郏F1代公牛(西门塔尔牛×郏县红牛))和D组(夏郏F1代公牛(夏洛莱牛×郏县红牛))4个试验组,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3个月后屠宰,利用屠宰测定和检验分析的方法对郏县红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的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红安格斯牛、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方面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屠宰测定方面,杂交后代组的头重、皮厚、皮重、前二蹄重和尾重,屠体器官食道、气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重量,以及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肉骨比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胴体后腿宽显著高于郏县红牛纯种牛(P<0.05);红郏F1代公牛高档肉块重和优质肉块重最高,分别为70.22和105.22 kg,但高档牛肉率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郏F1代公牛优质牛肉率达到34.43%,显著高于郏县红牛和西郏F1代公牛(P<0.05),高于夏郏F1代公牛(P>0.05)。在肉品质方面,红郏F1代公牛与肉品风味有关的肌苷酸含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为夏郏F1代公牛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和8.04%。结果提示,采用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没有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采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可提高郏县红牛肉用性能的潜力,可适度提高高档牛肉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可适度提高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南德温肉牛对郏县红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岁南郏F_1公、母牛的体尺、体重,并与相应年龄和性别的郏县红牛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郏F_1公、母牛各项体尺值(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郏县红牛,表明利用南德温肉牛对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郏县红牛是中国八大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为解决保种困境,充分发挥郏县红牛种质资源优势,经不断探索发现,郏县红牛经科学育肥至28月龄左右,其肌间脂肪沉积优秀,能形成可媲美日本和牛肉的大理石花纹,具有生产高档牛肉的潜力。本文就郏县红牛生产高档牛肉的育肥原理、育肥牛选择、育肥阶段及营养标准、日粮原料调制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肉牛良种之一,具有良好的特征特性和稳定的遗传性能,搞好郏县红牛的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郏县红牛的发展及现状为基础,提出了郏县红牛新品系培育的技术路线、方向和方法.并就郏县红牛高档牛肉的开发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关于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郏县红牛的生态环境、品种特征、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意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郏县红牛肉用性状的高效选育,分析了郏县红牛种质资源特性与现状,综述了郏县红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与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郏县红牛高效选育的实施和措施。首先必须坚持进行郏县红牛的本品种选育,其次是利用已取得的在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展高效选育。在选育和扩群的基础上提出了郏县红牛遗传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郏县红牛CLPG基因的SNP及对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PCR-SSCP检测了113头郏县红牛CLPG基因的SNP,发现了AA、AB、AC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AA型在第150和419碱基处分别表现为C和T,为野生型;AB型在第419处发生碱基T→C突变;AC型在第150处发生碱基C→T突变。多态信息含量为0.226,属低度多态。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部分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A、AC基因型个体在体重、体长指标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AB型个体;在管围指标上,AA基因型个体优于AB基因型个体,差异显著(P〈0.05);在坐骨端宽指标上,AA与AB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显著(P〈0.05),AB与AC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郏县红牛的生长性能和肉用性能,系统评价其肉用潜力和优势。[方法] 试验选取4头郏县红牛经持续育肥后屠宰,对其体尺、屠宰性能、胴体指数和产肉性能进行测定。[结果] 经育肥后成年郏县红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相较于986年分别增长45.64%、9.12%、20.11%、29.57%、18.33%,相较于2006年分别增长15.43%、0.65%、0.38%、11.84%、5.19%,体重和体尺明显增长。胴体重为322.15 kg、净肉重为288.27 kg、净肉率为53.87%、屠宰率为60.31%、肉骨比为7.20,优质牛肉产率为25.63%,其中胴体重、净肉率和肉骨比相对2007年分别增长10.17%、5.63%和22.03%,值得关注的是高档肉产率已达到15%,经济效益明显。[结论] 经过近30多年由役用向肉用方向的品种改良和选育,郏县红牛已具有了良好的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牛SREBP-1c基因内含子7区域84bp缺失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生长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中国地方品种郏县红牛共计441头个体为实验动物,通过DNA测序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该区域缺失突变的多态性。结果发现,在该突变位点检测到2种基因型:WW和WD型,等位基因W和D频率分别为0.8651和0.1349。He、Ne和PIC值都很低,说明在本突变位点遗传多态性不够丰富。该突变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该位点的多态性与郏县红牛6个生长性状指标关联分析显示,郏县红牛WD基因型个体在12、18、24月龄的体质量和胸围显著高于WW基因型个体(P0.01或P0.05),基因型WD个体在18、24月龄的体斜长显著高于WW基因型个体(P0.05),基因型WD个体在18月龄的平均日增体质量显著高于WW基因型个体(P0.01)。初步认为WD型是提高黄牛体质量和体尺指标性状的有利基因型。本研究结果表明,黄牛SREBP-1c基因内含子7区域84bp缺失位点可作为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潜在分子育种标记,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检测郏县红牛成纤维生长因子1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3, FGF13)基因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及其与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技术,以57头郏县红牛为研究对象,检测FGF13基因CNV,并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进行FGF13基因拷贝数与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郏县红牛FGF13基因的相对拷贝数高于对照组秦川牛(P<0.05),在郏县红牛群体中,FGF13基因CNV位点存在拷贝数增加Gain,拷贝数正常Normal和拷贝数减少Loss三种类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FGF13基因的相对拷贝数与郏县红牛的体斜长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FGF13基因的CNV位点与郏县红牛的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郏县红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PCR-SSCP技术首次对郏县红牛母牛IGF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GF2基因第2外显子表现多态性,存在AA、AB、BB三种不同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235/0.480/0.285;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74/0.526;该位点纯合度为0.501,杂合度为0.499,位点间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96。该基因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通过对郏县红牛IGF2基因第2外显子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样本体重及其它体尺指标的关联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对胸围(P<0.01)和体重(P<0.05)有显著影响,AB基因型个体的胸围和体重明显大于AA和BB型个体。说明IGF2基因可以作为标记用于郏县红牛的肉用选育。  相似文献   

12.
郏县红牛的保种方法与选育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桂变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2):69-70,73
以郏县红牛的历史、发展及现状为基础,综合分析了郏县红牛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性,阐述了保种与选育的技术路线、方向和方法,并就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本文梳理了夏洛来牛、南德温牛、利木赞牛、红安格斯牛、丹麦红牛改良郏县红牛的研究进展,对郏县红牛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系和基因遗传变异与生长性状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红安格斯牛可以提高郏县红牛的肉用性能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夏洛来牛改良郏县红牛可以提高牛肉品质;ZAG基因、IGF2基因、DGAT2基因、CLPG基因、AQP7基因可以作为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基因,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被Hinf I酶切后表现多态性,BB基因型个体可以作为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基因,SREBP-1c基因内含子7区域84 bp缺失位点可以作为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位点。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基因组水平探究隆林牛和郏县红牛的线粒体DNA(mtDNA)全基因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并对2个黄牛品种的mtDNA全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在15头隆林牛和28头郏县红牛mtDNA全基因组序列中,共检测到36种单倍型,其中郏县红牛有26种单倍型,隆林牛仅有8种单倍型,2个黄牛品种共享2种单倍型。郏县红牛和隆林牛的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d)分别为1.000和0.943,平均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0.0080和0.0053,表明其遗传多样性丰富。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隆林牛和郏县红牛具有瘤牛和普通牛两个母系支系。[结论]隆林牛以瘤牛起源为主,郏县红牛为普通牛与瘤牛的混合起源,这2个地方黄牛品种具有独特的母系遗传信息,表现出明显的母系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5.
郏县红牛的保种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郏县红牛的品种特性、发展历史出发,客观地分析了郏县红牛保种的必要性,根据保种选育工作进展情况,详细制定了郏县红牛的保种育种技术方案,并对如何开发利用这一品种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rossbred combinations on fatting performance in beef cattle. Using single factor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30 bulls (health, similar weight and age) were chosen, Simmental cattle×Kerqin beef cattle (group A), Charolais cattle×Kerqin crossbred beef cattle (group B) and Kerqin beef cattle (group C)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10 bulls per group. After 95 d, the body weight, slaughter performance, meat quality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fattening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dry matter intake among trials (P>0.05). The F/G, ethanolic extract (EE) of muscle in crossbred groups (groups A and B)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group C (P<0.05). The weight of carcass, weight of meat, rate of carcass, and the weight of shank, plate, chine and rump in crossbred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group C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ntent of amino acids among groups (P>0.05),and it had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of palmitoleic acid (PAA),stearic acid(SA) and linoleic acid (LA). In this trial, it had better fattening performance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in crossbred cattle groups than Kerqin beef group cattle, but the ethanolic extract an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f muscle in Kerqin beef cattle were higher than the crossbred groups, and it had better fattening performance by crossbred.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杂交组合对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和年龄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西科,A组)、夏洛莱牛×科尔沁牛(夏科,B组)及科尔沁牛(C组)各10头公牛,正试期95 d后,测定其体重,屠宰、肉品质等指标,并核算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杂交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杂交组牛料重比、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科尔沁牛(P<0.05),杂交组牛的胴体重、净肉重、胴体率及前腿、腹肉、脊肉和后腿重量均显著高于科尔沁牛(P<0.05),各组之间16种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西科、夏科杂交牛及科尔沁牛之间棕榈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杂交组牛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好于科尔沁牛,但科尔沁牛的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杂交组合牛;杂交组合对肉牛的综合育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延边黄牛牛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延边黄牛与利延一代(利木赞♂×延边黄牛♀)杂交牛背最长肌的肉质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延边黄牛和利延一代杂交牛在肉质化学成分中脂肪含量高,延边黄牛的脂肪酸、矿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肉中的脂肪含量、脂肪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等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比较而言,延边黄牛在肉质中表现出风味良好,营养高等优点;利延一代杂交牛表现出脂肪含量高、风味好,矿物质元素丰富,但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平凉红牛"的肉用指数,为"平凉红牛"新类群的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19头"平凉红牛"公牛按同质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头和10头,测定不同月龄的体重及体尺,计算其肉用指数。[结果]18月龄~24月龄,随着年龄、体重、体高的增长,肉用指数也随之增大。24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肉用指数...  相似文献   

20.
郏县红牛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郏县红牛由役用向肉用开发利用,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本品种的提纯复壮,培育新品系是核心。郏县红牛本品种的选育提高的关键措施是制定保种育种的中长期目标、组建核心群、制定育种路线、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外貌鉴定、数据收集等环节,然后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优良的本品后代。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形成保种育种长效机制,经过一定时期的提纯复壮、选育提高,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