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太行菊为试材,以超声波辅助提取试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最优的太行菊黄酮提取组合配置,针对太行菊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最佳的料液比1∶25g·mL~(-1),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响应面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温度对黄酮提取率影响差异极显著,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回归方程模型预测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88g·mL~(-1)、乙醇浓度61.78%、提取温度63.44℃、提取时间55min,太行菊黄酮提取率可达极值4.74%。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温度的增加极显著的提高了太行菊黄酮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2.
以采集于冀南太行山区的野生酸枣茎、根和叶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酸枣不同组织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及其抗氧化功效,以期优化酸枣不同组织类黄酮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酸枣茎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1∶20g·mL~(-1)、浸提时间2.5h、浸提温度60℃,且在最佳工艺条件时的类黄酮提取率为10.13%;酸枣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1∶10g·mL~(-1)、浸提时间2.0h、浸提温度60℃,在此工艺条件时的类黄酮提取率为14.15%;酸枣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1∶25g·mL~(-1)、浸提时间3.0h、浸提温度65℃,此最优工艺条件下的类黄酮提取率为18.98%;酸枣茎、根、叶的提取液均具有较好清除DPPH·的能力,且在相同的浸提液浓度下,不同酸枣组织对DPPH·的清除效果为叶根茎。  相似文献   

3.
胡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利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探讨常山胡柚应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同时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这些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都有显著影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提取时间,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提取效果的总的变化呈上升趋势。胡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90%,料:液比1:5,提取时间115min,提取温度20℃,最大提取量为1.98g/L;推荐的工业提取条件以乙醇浓度80% ,料:液比为1:8,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00min为宜。另外,实验证明胡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存在构-效关系,是一种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4.
以银杏叶片为试材,采用乙醇-水浸提法,设计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4个提取参数对萜内酯得率的影响,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萜内酯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50g·mL~(-1),提取温度60℃,60%乙醇,提取2.0h;最佳洗脱条件是石油醚∶乙酸乙酯=1∶2(v/v),一次性洗脱。经过HPLC-ELSD分析,该工艺提取率高,操作简便,具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以青海野生西藏沙棘果实为试材,采用乙醇浸提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4个提取参数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60g·mL~(-1)、提取温度65℃、65%乙醇、提取2.0h,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试验,总黄酮得率达到1.72%。4个因素中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试验无影响。正交实验和验证试验优化了总黄酮提取工艺,该工艺提取率高,操作简便,无毒害,具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以废弃物蓝莓叶为原料,采用回流和超声2种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分别研究了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蓝莓叶中的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确定了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对提取产物总黄酮进行了显色稳定性试验和仪器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回流提取法的优化条件为料液比1∶5g·mL~(-1),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90min,乙醇浓度70%,得率为7.24%;超声提取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45 min,温度为60℃,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g·mL~(-1),得率为7.18%。综合考虑,超声提取和回流提取优化后得率比较接近,二者相较而言,超声提取时间较短,对温度要求不高,可选择超声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7.
以胭脂李为原料,选取乙醇浓度、盐酸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5个因素,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李果实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浸提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盐酸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李果实花色素苷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0%、盐酸浓度0.5%、提取时间70 min、料液比1∶10、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花色素苷的含量为(43.66±4.53)mg·(100 g)-1。该优化工艺条件稳定、合理,可作为李果实花色素苷提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薛梅  李晓英  周卫平 《北方园艺》2016,(11):127-130
以龙牙百合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优化超声波法提取龙牙百合叶片总黄酮,对黄酮进行了抗氧化活性分析,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乙醇浓度80%,料液比1∶5g·mL~(-1),提取时间30min。此条件下,百合叶总黄酮含量为12.691mg·g~(-1)。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龙牙百合叶总黄酮提取液对DPPH·的清除效果优于相同浓度下维生素C溶液,并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水浸提法提取神秘果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利用单因素的提取方法,以超纯水为溶剂蒸馏提取,采用NaNO_2-Al(NO_3)_3-NaOH络合吸光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考察了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其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水浸提神秘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参数:浸提时间2.5h、料液比为1︰80(g/m L)、提取温度为100℃,其中提取过程中最高得率为3.4359%。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提取工艺合理,适用于神秘果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张颖  杨舸 《北方园艺》2016,(10):118-122
以海州常山干叶粉末为试材,采用微波技术提取总黄酮粗品,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液黄酮含量,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提效的影响,设计了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进一步对提取海州常山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海州常山叶总黄酮较佳的提取条件为预浸泡2h,微波功率200W,提取温度60℃,乙醇溶液浓度70%,料液比1∶35g·mL~(-1),微波提取2次,每次3min,提取总黄酮量达71.15mg·g-1;微波提取技术应用于海州常山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可行,该技术可为海州常山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青大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青大1号"紫花苜蓿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青大1号"紫花苜蓿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青大1号"紫花苜蓿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果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青大1号"紫花苜蓿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70%条件下的醇提法。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须为试材,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分别对乙醇的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4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优选玉米须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40g/m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5min,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0.301%。  相似文献   

13.
以冬虫夏草的菌丝体为原料,提取溶剂为乙醇,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冬虫夏草菌丝体中多酚的含量,目的在于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为前提,以正交试验来指导优化提取参数,测定了所得多酚含量及其对Caco-2结肠癌细胞、Hep G-2肝癌细胞、MCF-7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冬虫夏草菌丝体的提取工艺中,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为70℃,提取时间60 min,乙醇的浓度70%,料液比(g∶mL)1∶35;冬虫夏草菌丝体中提取的粗多酚对试验中3种癌细胞都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菌丝体粗多酚的浓度为100μg·mL~(-1)时,对3种癌细胞抑制率达到最高,分别为72.12%(Caco-2结肠癌细胞)、83.67%(HepG-2肝癌细胞)和58.78%(MCF-7乳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14.
以野胡萝卜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野胡萝卜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同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对1,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野胡萝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60min,超声温度40℃,料液比1∶50g·mL~(-1),乙醇体积分数80%,此时总黄酮提取率为27.46%;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445mg·mL~(-1)时,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9.65%和37.05%。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乙醇法提取枇杷叶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乙醇法提取枇杷叶黄酮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枇杷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了枇杷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乙醇浓度50%。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测得解放钟枇杷叶中总黄酮含量为0.3805%,回收率98.37%。  相似文献   

16.
以沧州金丝小枣为试材,采用水浴浸提的方法,研究了金丝小枣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稳定性,以期确定料液比、NaOH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红色素提取的影响,以及温度、光照、金属离子、甜味剂等对金丝小枣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丝小枣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1),氢氧化钠浓度4.0%,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80℃。金丝小枣红色素在直射光、过氧化氢、强氧化剂及富含Fe~(3+)的环境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以长白山刺果甘草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长白山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进行O2·体外清除试验,研究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与抗坏血酸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5h;在试验测定浓度范围内,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和抗坏血酸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对O2·的最大清除率分别是79.6%、75.5%,说明刺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效果略高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8.
以鲜菌草与灵芝菌丝发酵得到的菌质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对其多糖进行提取,研究了不同的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菌质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获得最优化的提取条件;用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研究了菌质多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鲜菌草与灵芝菌丝发酵菌质多糖提取得率的主次因素分别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1)、温度100℃、提取时间4h、提取次数3次,以此最佳组合提取鲜菌草与灵芝菌丝发酵菌质多糖时,其得率为4.88%。鲜菌草与灵芝菌丝发酵菌质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并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增强,表明鲜菌草与灵芝菌丝发酵菌质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多糖浓度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通过相关方程可以得到鲜菌草与灵芝菌丝发酵菌质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EC_(50)值为0.461mg·mL~(-1),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C_(50)值为0.864mg·mL~(-1)。  相似文献   

19.
窦勇博  王成忠 《中国果菜》2019,(8):43-47,51
为了研究牡丹花黄酮的提取工艺,本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牡丹花黄酮,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牡丹花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四种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最佳的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0min、料液比1:40。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达到2.998%,比传统浸提法(1.93%)提高了1.068%。  相似文献   

20.
以菌草灵芝菌糟为试材,采用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等测定了提取物的粗多糖、三萜类物质、氨基酸等成分含量,并在实验室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其粗多糖进行提取,研究了不同的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菌糟多糖得率的影响,获得最优化的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菌草灵芝菌糟提取物中试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菌草灵芝菌糟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粗多糖含量为24.16%,三萜类物质含量为0.82%,氨基酸总量为6.50%;实验室菌草灵芝菌糟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 g·mL~(-1),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 h,提取次数3次,在最佳条件下,菌草灵芝多糖得率为4.45%;确定菌草灵芝菌糟提取物中试提取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第1次料液比1∶10 g·mL~(-1),加热至100℃后保持2 h,第2次料液比1∶8 g·mL~(-1),加热至100℃后保持2 h;第3次料液比1∶6 g·mL~(-1),加热至100℃后保持1.5 h,平均提取得率为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