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对甘南藏族自治州近年来的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可对该地区生态坏境质量格局建设与保护提供参考。以Landsat8 OLI-TIRS陆地成像仪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构建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运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和主成分分析,对比分析研究区2010年7月、2015年7月及2020年7月遥感影像数据,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做出研究评价。结果表明,虽然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是其生态环境质量格局演变程度较为明显,亟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地区2000—2020年MODIS地表温度、地表反射、植被指数遥感数据产品与2000、2005、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云平台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方法,研究了2000—2020年人类活动对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协调我国西北干旱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00—2020年新疆地区土地以未利用地、草地为主,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59.32%、28.81%。研究时段内耕地面积增量最大,达3.09万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达118.18%。2000—2020年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偏低并呈微弱下降趋势,可分为2000—2010年快速下降阶段和2010—2020年的缓慢上升阶段,主要原因与前一时段林地和水体大面积转为耕地有关。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下降区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准噶尔盆地与新疆东部。新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显著,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增加促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而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郑汴地区湿地景观变化,以遥感和GIS为技术依托,采用1992年、2002年、2013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结合郑汴地区湿地景观的区域特征,通过景观蔓延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斑块连接度指数等空间格局指数的分析,系统研究了郑汴地区湿地景观的演变。结果表明:1992-2013年的近二十年间,郑汴地区河渠景观、滩地景观和库塘景观三大湿地景观面积总体上呈现出减小趋势,且减小幅度较大。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表现为景观香浓多样性指数有小幅度增大。从景观形状指数上看,河渠景观和库塘景观下降,滩地景观略有上升,总体来看研究区景观形状指数呈上升趋势,景观几何形状趋向规则。蔓延度指数较小,景观呈多要素密集格局。自然变化特别是人类干扰对于郑汴地区湿地景观变化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引起的生态安全问题,构建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将体系中的指标作为云滴,由云滴构成云空间,结合各指标对生态安全的贡献率对黑龙江省2003—2015年的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土资源生态安全发展呈W型,从II级(危险级)上升到III级(敏感级)。经济系统安全指数最低;农业用水比例,农、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等指标抑制该地区水土资源生态安全建设。建筑用地比例、耕地生态指数、工业用水比例、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自来水普及率等指标对该地区的水土资源生态安全建设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5.
调查宁夏地区野生细叶百合分布、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分析其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宁夏六盘山地区(泾源和西吉县)野生细叶百合株高和茎粗要高于贺兰山(镇北堡县)和罗山(红寺堡区)的,叶形指数和苞片叶形指数由北向南呈下降趋势,花器官各指标差异不明显,鳞茎分布在地下较浅处;细叶百合生境中伴生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分布较少,乔木下未发现有细叶百合分布;六盘山地区细叶百合长势要好于其它2个地区,是宁夏重点发展冷凉花卉的区域,是发展细叶百合产业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预警国土空间生态薄弱区对区域解决生态安全问题和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InVEST模型、MCR模型、电路理论等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并以此为约束,利用PLUS模型模拟该地区203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建设用地扩张对生态空间的胁迫区域作为生态保护预警点。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有46个生态源地,关键生态廊道和潜在生态廊道共136条。其中,生态源地基本位于生态环境优良的燕山、太行山山脉,生态廊道依托源地呈交错分布,冀中南平原地区无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2030年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向四周呈环状扩张,不断迫近生态空间,威胁到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的健康发展,应做出预警。  相似文献   

7.
陈兴 《花木盆景》2014,(1):56-57
正林业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主体,是一项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公益事业,同时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否,是考察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参数。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共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标志着林业已经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肩负着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8.
水土资源生态安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保障。该研究基于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视角对DPSIR模型进行改进,针对水资源系统的复杂、不确定性,运用不同年份各指标对水土资源生态安全风险值的贡献程度确定指标权重、结合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2003—2016年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土资源生态安全风险等级为IV级(较高风险),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主因是正向指标农、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的降低,导致生态安全风险值的下降;后期上升趋势是由于负向指标生态环境用水比例的降低,导致生态安全风险值的上升。2003—2016年影响系统对水土资源生态安全风险水平影响显著,响应系统生态安全风险值最大、安全性低,驱动力系统安全性最高。生态安全建设的阻碍系统由社会经济转变为资源环境,主因是农业用水比例过高、严重制约生态安全风险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2000—2019年喀什地区NDVI时序数据集为试材,采用统计分析法、斜率回归趋势线法、地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20年来喀什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喀什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结果表明:1)喀什地区2000—2019年的NDVI均值在时序上呈微小的上升趋势,均值为0.177,20年的增长率为0.66%,变异系数为8.90%,并在2003年发生突变。2)近20年的NDVI在空间上呈区域性和时段性上升与退化并存特征,显著的聚集分布,并且植被覆盖整体空间上呈增加趋势。3)相关性分析表明,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区域性差异的特征,NDVI高值集中分布于地形平坦和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均值大小呈耕地>城乡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的特征。水系、交通线和居民点附近NDVI均值较高,各城市化因素与NDVI均值呈显著正相关。4)近20年喀什地区NDVI在时空上呈微弱的增长趋势,且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共同引起喀什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中指出,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即为我们每个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发展节约型园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建设,工业化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也逐渐加大,造成了我国矿区的植物景观等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加快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加强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共同进步,实现人类文明与自然文明的和谐和统一。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建设,不仅能够维持稳定的生态平衡,更能够使矿区具有具体的利用方式和体现一定水平的生产力。基于此,本文将对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编制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开发人员的基本技能。甘肃礼县三位一体生态环境和谐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经验主要是:立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实际,紧扣历史文化脉络主线,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宏观构筑文化生态县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经济与文化和环境有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钱村旅游生态居住区的设计以尊重和保护高钱村原有的风格、地貌作为首要前提,以多彩、生动的设计语言其中不乏穿插现代园林的质地肌理和空间秩序,向人们传递一种多元的文化意境。通过区域内生态公园的营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息息相关以及探寻自然野趣之意趣和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至雅境界,并通过两条风格迥异的水街来演绎现代和传统的和谐共生。以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为目标,创造以人为本的生态型旅游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和解析雄安新区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及其生态发展趋势,利用2013-2022年间4期典型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和目视解译法获得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综合运用GIS技术和InVEST模型分析等方法,对近10年雄安新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生态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2年期间,建设用地、开阔水体、林地持续增长,其中林地在2017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占雄安新区总面积比例由10.75%增长到31.79%,耕地由于转出较多面积缩减迅速,主要转出为林地、开阔水体和建设用地,白洋淀湿地面积增加。(2)开阔水体、水生植被、耕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逐年增大,林地的空间连通性持续向好。雄安新区景观形状指数增加,其中,2022年景观丰富度最大,景观中优势斑块类型连通性增强,大比例斑块增加。(3)10年间,研究区碳储量增加60.59×106 MgC,优良类生境区域面积和差等生境质量面积呈上升趋势,中等生境质量面积减小33.66%。需重点关注耕地、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区的交汇处、交通道路与生态源地交汇处等的生态节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2001年国家实施了重点生态公益林制度,2004年建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并在全国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生态功能最全、持续时间最长的生态工程,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是确保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人们了解公益林区划界定和生态效益补偿方面,总结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神府-东胜上湾煤矿塌陷区与未塌陷区植物分布情况的调查,利用重要值、生活型、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未塌陷区与不同塌陷年限区域的植被组成特征,以期为该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进一步为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区共有植物64种,分属20科51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藜科占优势,分别为17、10、10、4种;未塌陷区植物以多年生草本和半灌木占优势,塌陷区植被主要以多年生草本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沙生和旱生植物有所增加,并出现了超旱生植物;整个采煤塌陷区仍处于植被恢复初期,效果并不明显,甚至部分区域有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园林景观发展主要体现出城市面貌改革,加大对园林景观工作的改进力度,不断改进城市生活环境,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进而体现出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有效地将生态规划理念融合到园林景观规划建设中,不断推动和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陈民 《现代园艺》2022,(14):148-150
从生态理念出发,阐述了西北地区湿地公园定义及发展背景和景观生态保护设计原则与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湿地公园类型及特点,并探讨了具体的湿地公园景观生态保护设计措施。旨在通过建设湿地公园,保护我国生态环境,让城市中的人们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榆林市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及发展生态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平 《现代园艺》2012,(20):156+161
矿区的生态环境由于气候、资源开采等因素的影响,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粉尘污染等生态特征,导致了生态环境与矿区经济利益失衡。本文通过对榆林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生态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区域生态恢复对社会经济发展,能源工业发展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能源开发区合理的治理思路,总结出工矿区植被恢复与发展生态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胡金水 《现代园艺》2021,(5):197-198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勾画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也日益增长,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持续推动“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理念落地见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