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农村散养猪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疫苗的最佳免疫程序,在2个镇开展田间免疫试验,A镇采用"332法"免疫程序,即先用FMD和CSF疫苗同时在颈部分两侧注射,间隔14 d后再用HP-PRRS疫苗注射;B镇采用"321法"免疫程序,即将CSF和HP-PRRS疫苗混合后作一针在颈部一侧注射,FMD疫苗作一针在颈部另一侧注射。应用ELISA方法检测FMDV、CSFV和HP-PRRSV抗体,应用RT-PCR方法检测FMDV、CSFV和HP-PRRSV病原;统计、分析生猪免疫密度、免疫副反应率、生猪死淘率、散养猪抗体阳性率、屠宰猪抗体阳性率、死淘猪病原阳性率、屠宰猪病原阳性率等指标。结果显示,应用"321法"的B镇与应用"332法"的A镇相比,其HP-PRRS免疫密度、散养猪CSFV和HP-PRRSV抗体阳性率、屠宰猪HP-PRRSV抗体阳性率均显著增加(P<0.05),散养猪死淘率、HP-PRRSV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5),而其他主要考核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应用"321法"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优于"332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的免疫方式,对38头36~38日龄健康仔猪进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口蹄疫3种疫苗进行免疫,分别于免疫前(0 d)和免疫后15、30、45、60、90 d采血进行这3种疫病抗体检测。结果发现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先免疫猪瘟和口蹄疫疫苗14 d后再免疫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其次是猪瘟疫苗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分别释稀后混合为1针,口蹄疫疫苗另作1针同时分点注射;免疫效果最差的是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口蹄疫3种疫苗同时分3点注射。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生猪重大疫病的科学免疫方法,确定最佳免疫程序,笔者设计并开展了口蹄疫(FMD)合成肽苗(或灭活苗)、猪瘟(HC)脾淋苗、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或灭活苗)的不同组合注射、单独注射、不同疫苗类型注射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疫苗不同组合注射或单独注射,以及使用不同类型疫苗注射,其免疫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平均免疫抗体效价及群体合格率各组间存有差异;采用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3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以及仔猪首免口蹄疫、猪蓝耳苗,再免疫口蹄疫、猪瘟苗的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西地区口蹄疫(FMD)、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PR)、布鲁氏菌病和小反刍兽疫(PPR)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动态、疫情流行风险,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定点监测实施方案相关要求,2016—2018年运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玉林市和百色市20个定点监测场点的猪、牛、羊...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内蒙古地区猪群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的流行规律,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发病猪群进行了HP-PRRSV的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发病猪多为合并感染,病死率高.PCR检测16份送检样品中, HP-PRRS阳性率62.5%,猪蓝耳病(PRRS)阳性率18.8%,猪瘟(CSF)阳性率25%,伪狂犬病(PR)阳性率12.5%,猪细小病毒(PP)感染阳性率0%,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阳性率37.5%,而且以上这些猪病病毒抗体在猪群中普遍高于未发生HP-PRRS疫情之前.由此可见,目前猪病疫情是以HP-PRRSV为优势毒株,结合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V)的流行规律,应用病理学、RT-PCR/荧光RT-PCR、血清学试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592发病场点的794份组织样品、来自屠宰场的636份健康组织和604份健康猪血清进行HP-PRRSV检测。经检测,发病组织HP-PRRSV样品阳性率为85.01%,健康猪组织HP-PRRSV阳性率为8.18%;健康猪血清HP-PRRSV阳性率为2.32%。另采用ELISA法对604份健康猪血清PRRSV抗体检测,免疫抗体阳性率仅为43.87%。由此可见,HP-PRRS广泛存在重庆市各区县,以仔猪和育肥猪易感且发病率高,5~7月是发病的高峰期,主要在500头以下小规模猪场流行,长期带毒、持续感染、隐性感染、混合感染、免疫应答延迟是本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研究适于平凉市东部旱作农业区乃至陇东地区发展牛产业的饲草料新型高效生产模式。[方法]在平凉市选有代表性的东部旱塬地,开展了农作物"三年五熟"种植模式和连年春播模式试验研究,评估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效益。[结果]在同一生产周期(三年)内,"三年五熟"种植模式全株玉米秸秆单位面积产量显著低于连年春播模式(P0.05),但可显著降低单位面积玉米秸秆生产成本,其产出投入比显著高于连年春播模式(P0.05)。[结论]"三年五熟"种植模式可有效降低肉牛养殖中饲草料生产成本,适宜在全市乃至陇东地区规模化养牛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肃南地区肉牛口蹄疫免疫动态,达到为本地区肉牛养殖制定科学口蹄疫免疫程序的最终目的。本文与2019年3月份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20头肉牛,分成了3组,分别采取不同免疫程序,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水平的变化,选择免疫效果最佳的免疫程序。试验结果表明,第3组的口蹄疫A型、O型抗体水平最高。因此,本试验推荐肉牛场每年免疫3~4次O型和Asia I型二价口蹄疫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和掌握仙游县2015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对仙游县18个乡镇2015年春防和秋防期间已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猪血液样品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共监测1535份血清,其中春季765份、秋季770份,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6.6%、93.8%。结果表明仙游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较高,而集中监测是预防、控制PRRS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疫苗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ELISA方法对单独接种猪瘟疫苗组(CSFV组,n=3)、PCV2感染且出现病毒血症后接种猪瘟疫苗组(PCV2/CSFV组,n=3)及PCV2感染同时接种猪瘟疫苗组(CSFV/PCV2组,n=3)不同时相血清中的猪瘟抗体进行检测;并对PCV2感染对照组(PCV2组)及PCV2/CSFV和CSFV/PCV2组血清中PCV2特异的抗体和核酸分别进行ELISA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接种后52 d CSFV组血清中抗体的阻断值显著高于CSFV/PCV2组(P<0.05);接种后42 d和52 d CSFV组平均抗体效价明显高于PCV2/CSFV和CSFV/PCV2组,其中在52 d CSFV组抗体阳性率这100%(3/3)而PCV2/CSFV和CSFV/PCV2在相应时相抗体阳性率仅为67%(2/3).结果提示PCV2感染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猪瘟疫苗特异性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元江县生猪O型口蹄疫(FMD O)疫苗免疫状况,并评估免疫效果,2018-2021年在全县10个乡镇的规模场和散养户中,随机采集生猪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年份FMD O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64.94%;不同区域FMD O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64.01%;不同养殖方式规模场FMD O的免疫抗体合格率(66.23%)与散养户(64.61%)相比,相差1.6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近年来元江县生猪FMD O整体免疫效果不是很理想,出现免疫不达标的年份、区域及养殖方式,应引起高度重视,检测结果可为元江县生猪FMD O的潜在风险点控制、疫苗选择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评价疫苗混合免疫效果,采用猪口蹄疫OA二价灭活疫苗(Re-O/MAY98/JSCZ/2013株+Re-A/WH/09株)稀释伪狂犬病和猪瘟活疫苗,通过比较疫苗黏度、抗原含量,免疫前后口蹄疫、伪狂犬病和猪瘟抗体水平等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3种疫苗混合后对剂型、黏度、抗原含量无显著影响,混合免疫组与分别免疫对照组相比口蹄疫、伪狂犬病、猪瘟抗体均无差异,综合效果评价推荐采用混合免疫。  相似文献   

13.
将猪瘟弱毒脾淋疫苗、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Ⅱ)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采用两两组合的方式同时分部位免疫35日龄左右的健康仔猪,观察并记录其免疫反应。在疫苗免疫后0、4、14、21d和28d无菌取猪血清,用ELISA检测免疫后三种疫苗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猪瘟和猪口蹄疫疫苗同时免疫,效果较好;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同时免疫,效果较差;猪瘟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同时免疫,效果不明显,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巴马小型猪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的敏感性,本研究选择PRRSV抗体阴性的16头巴马小型猪和17头本地二元杂交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低剂量接毒组、高剂量接毒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低剂量、高剂量接毒组肌肉注射接种PRRSV NVDC-JXA1强毒株,对照组1和接毒组混合饲养,对照组2分开饲养作为空白对照。接毒后每天测量体温,观察精神、食欲、死亡等情况,死亡动物剖检病变,攻毒后每隔7d采血用RT-PCR法检测病原,连续观察21d。结果绝大部分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且有3个以上温次,所有接种及混养动物都死亡,巴马小型猪死亡时间在8d~17d,二元杂交猪在7d~13d,死亡动物出现肺充血、出血、实变,扁桃体、淋巴结、肝脏、肾脏、皮下有出血等症状,病原RTPCR检测为阳性,说明攻毒动物死于HP-PRRS,表明巴马小型猪对PRRSV NVDC-JXA1强毒株非常敏感,可用于PRRS活疫苗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科学免疫接种方法,确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以减少生猪的疫苗接种次数及应激反应,我们设计了相关试验,以验证多重免疫同时进行的可行性。试验利用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猪瘟三种疫苗同时分点免疫及两两组合同时分点免疫,经过对各组免疫后副反应观察和不同时期抗体水平测定,得到以下结论:1、三种疫苗任意组合注射均不会增加免疫副反应。2、各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及群体合格率在一定时期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但各组间相较免疫效力及免疫持续期均存有差异;3、通过分析比较采用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时分点注苗组与三种疫苗间隔免疫组的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将2窝同期出生的18头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头仔猪分别于35、65日龄进行2轮次猪瘟活疫苗和口蹄疫灭活疫苗同期免疫;对照组10头仔猪分别于25、35、55、65日龄进行相同疫苗的分期免疫。通过所有供试猪免疫后进行临床跟踪观察,并于免疫前的23日龄、免疫后的55、95日龄分别检测免疫抗体水平(应用国家规定的ELISA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免疫方法免疫后7 d内均未观察明显的应激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种疫苗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情况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至今仍在中国广泛流行。接种疫苗是防控该病发生的最根本的方法,为了查清山西省规模化种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情况,课题组采用ELISA试剂盒,对8个地市42个规模化种猪场465头哺乳猪、456头保育猪、436头育肥猪、419头母猪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检测。查明了哺乳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0.11%,保育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0.57%,育肥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0.22%,母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69.69%,证明被检猪群免疫抗体不理想,尤其是保育猪抗体水平较低。同时对12个规模化种猪场,4类不同免疫方法免疫猪瘟疫苗的133头哺乳猪、110头保育猪、105头育肥猪、135头母猪进行了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乳猪在吃奶前超免猪瘟高效细胞苗6头份,21日龄时二免猪瘟高效细胞苗4头份,60日龄三免猪瘟高效细胞苗2头份,母猪产后21 d跟胎免疫效果最好,使保育猪免疫抗体阳性率达到89.29%,有些猪场使用该方法免疫后,使保育猪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降低,生长发育逐渐走向正常;而采用仔猪在断奶后28日龄至35日龄时首免猪瘟普通细胞苗4头份,60日龄二免猪瘟普通细胞苗2头份,母猪产后28 d跟胎免疫的方法效果最差,不宜推广应用。通过对山西一些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情况的调研,基本查清了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效果和最佳免疫方法,可为养猪场防控猪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CaP)作为多肽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本研究以O型口蹄疫多肽疫苗为抗原,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aP-多肽复合物,测定包封率。将制备好的疫苗,分别在0、14、28 d腹腔注射免疫Wistar大鼠,尾静脉采血检测口蹄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CaP可包裹一定量的O型口蹄疫多肽,包封率达到50%,免疫大鼠后油佐剂组抗体效价在14 d达到26,42 d增至210并可维持35~42 d;CaP组在21 d后陆续产生抗体,抗体水平较油佐剂低,为27~28。结果表明,CaP作为佐剂相对游离多肽可以提高O型口蹄疫多肽疫苗免疫效果,但抗体水平相对油佐剂低。  相似文献   

19.
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以 I S C O M 作佐剂的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机理,对其诱导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反应进行了测定。用上述疫苗免疫 9 头试验猪,采用间接 E L I S A 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及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A N A E染色试验、 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等检测细胞免疫反应;用该疫苗和铝胶苗分别免疫昆明小鼠各 20 只,分别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和 T 淋巴细胞抑制/杀伤亚群的动态变化。体液免疫的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 7 天即出现抗体,21 天后抗体全部转阳,持续的时间不少于 193 天,效价明显高于铝胶苗;细胞免疫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猪外周血 T淋巴细胞转化率、 A N A E+ 细胞和粗粒型 A N A E+ 细胞、 E R F C和 Ea R F C细胞显著升高,免疫小鼠 T淋巴细胞抑制/杀伤亚群显著升高;与铝胶苗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以上结果表明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可同时激发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及杀伤性 T 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Six-week-old piglets, born of unvaccinated sows, were vaccinated against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with a trivalent, inactivated vaccine containing an adjuvant or vaccinated against 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 with a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or against both diseases simultaneously at two different sites. The antibody response to the FMD vaccine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simultaneous vaccination against CSF. FMD vaccine administer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CSF vaccine produc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antibody response to CSF than occurred with CSF vaccination on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