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离和克隆辣椒中疫霉菌诱导基因,以接种辣椒疫霉菌的叶片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构建辣椒疫霉菌与辣椒互作的双杂交c DNA文库。结果表明:该文库容量为3.6×106cfu,重组率88%左右,插入片段集中在300~2000bp之间,平均长度约为800bp,表明获得的文库质量较高,该文库将为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
辣椒疫霉菌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与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及其他8种常见土传病害病原菌Actin基因序列差异,设计并筛选出辣椒疫霉菌的特异性引物YM2F/YM2R,建立辣椒疫霉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定量检测人工模拟带菌样品及田间发病土壤样品中的辣椒疫霉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引物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为1 × 10-1 pg ? μL-1,是普通PCR的100倍。该体系无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即可对土壤中的辣椒疫霉菌进行快速、特异且定量检测。对田间土壤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病害发生、流行程度与病原菌密度成正比,从而为该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辣椒疫霉菌全球传播与危害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是一种毁灭性、世界性的植物病原菌。现对辣椒疫霉菌的发现、命名、全球不同地区的传播与危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了解辣椒疫霉菌的起源、扩散路径和可持续性治理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来自青海省7个主要辣椒种植区域的43株辣椒病样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及形态学观察,对辣椒疫霉菌的生理小种进行划分,并研究了生理小种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青海省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划分为2号和3号,没有发现1号生理小种,发生频率分别为32.6%和67.4%;初步确定3号生理小种为青海省辣椒疫霉菌的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取多粘类芽孢杆菌LRS-1作为生防材料,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检测疫霉菌胁迫下辣椒根系分泌物成分与类型,目的在于探明“生防菌—疫霉菌—辣椒根系”的互作机理。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相比,疫霉菌胁迫下辣椒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蛋白质与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增加;疫霉菌胁迫下接种多粘类芽孢杆菌LRS-1处理的有机酸与可溶性糖含量比胁迫处理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GC-MS鉴定出辣椒根系分泌物主要为酯类、酸类、胺类、醇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且以结构相对复杂的酯类、酸类和胺类化合物较多,以直链或支链烷烃为主的烃类和醇类化合物较少;疫霉菌胁迫下辣椒根系分泌物化合物种类明显增加,且检测到诸如棕榈酸甲酯等特异性化合物成分,而接种多粘类芽孢杆菌LRS-1则利于疫霉菌胁迫下辣椒根系化合物种类及含量与阴性对照趋向一致;3-苯基-2-丙烯酸甲酯等化合物在接种了LRS-1处理的辣椒根系分泌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结果证实接种多粘类芽孢杆菌LRS-1能明显缓解疫霉病对辣椒根系化感的胁迫。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徽省各地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进行监测和室内抗性诱导, 结果发现: 野生辣椒疫霉菌株中敏感、中抗和抗性菌株分别占 63.2%、30.4% 和 6.4%, 说明敏感菌株是安徽省辣椒疫霉菌的优势种群, 但 EC50 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的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群体水平上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 室内药剂直接诱变容易获得抗性突变株, 且抗性水平可较其敏感亲本高近 1 000 倍, 说明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存在较大的抗药性风险, 据此, 讨论了相应的抗药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生产纳米级杀菌剂是近年来农药研发的新领域。为了解纳米氧化亚铜(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配制了5个浓度的纳米Cu2O,分别为250、500、750、1 000、1 250 mg?kg-1,采用含药培养基法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的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在0.97以上|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135.4 mg?kg-1和706.2 mg?kg-1。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10种瓜类蔬菜幼苗为材料,在其2片真叶展平时,分别以孢子浓度为2×103、2×104、2×105个.mL-1的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悬浮液进行了人工灌根接种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瓜类蔬菜品种幼苗对辣椒疫霉菌的抗病性表现完全不同,其中早熟1号肉丝瓜和新秀丝瓜幼苗未感染辣椒疫霉菌;其余9种瓜类蔬菜幼苗随着接种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浓度的提高而抗病性降低,在接种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浓度为2×104个.mL-1时,蜜本南瓜和新广优节瓜幼苗抗病性较强,早优苦瓜和碧峰黄瓜中度抗病,特大新红宝西瓜、秀美青筋白瓜、银辉薄皮甜瓜、台优蒲瓜和晶莹1号西葫芦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结果表明:从功能微生物资源库中选择的25个菌株中,11个菌株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PSB-13-2-2,YC-10和KLP-1对辣椒疫霉菌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分别为51.85%,50.97%和52.60%。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省不同地区的42株辣椒疫霉菌为试材,采用直接配对法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A1交配型14株、A2交配型26株、A0交配型2株,分别占被测菌株总数的33.3%、61.9%、4.8%,未发现其它交配型辣椒疫霉菌。青海省辣椒疫霉菌交配型呈不均势分布,其中以A2交配型占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1.
胡琼  张海松 《北方园艺》2012,(3):147-149
通过对峙培养等方法分离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有效拮抗的木霉菌株,进行了辣椒疫病的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木霉(Trichoderma spp.)TC株系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引起的辣椒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峙培养和木霉菌挥发性代谢物质抑菌活性测定试验中对辣椒疫霉菌都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可达到75%和7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先浇灌接种孢子悬浮液后60d接种辣椒疫霉,对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3.7%。将木霉TC与15%甲霜灵1 000倍协同作用防治辣椒疫病时,可达82.5%,防效比单独使用木霉或甲霜灵要好。二者表现出较好的协同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快速分离及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PDA含药选择性培养基(PDAPR)对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进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培养基;利用一对抗、感品种作为寄主,通过常规抗病性鉴定技术,对陕西辣椒疫霉菌复壮前后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进行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培养基是PDA含药选择性培养基,其分离率高达95%,其中污染率只有15.8%;复壮前后菌株对感病品种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复壮后菌株的致病力比于复壮前提高27.2%,且与刚分离后菌株的致病力相当,说明通过复壮能够恢复辣椒疫霉菌菌株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3.
辣椒是全球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辣椒的种植面积占世界辣椒总种植面积的40%以上,辣椒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成为世界第三大蔬菜作物。辣椒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蔬菜产业之一。随着我国辣椒栽培量不断增加,辣椒疫霉病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是辣椒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因此,对辣椒疫霉病进行深入的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综述了辣椒疫霉病症状及发病规律、目前国内外关于辣椒疫霉菌的研究进展现状,以及辣椒疫病防治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未来辣椒疫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达到控病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抗性辣椒品种根系分泌物对疫霉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辣椒根系分泌物与抗疫病的相关性,测定了4 个不同抗性辣椒品种的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疫霉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辣椒疫病表现抗病的PRMND 和DNP56 的根系分泌物对疫霉菌的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释放和休止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辣椒疫病表现高度感病的科星6 号和新机遇的根系分泌物对疫霉菌的菌丝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科星6 号根系分泌物对游动孢子囊的形成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新机遇根系分泌物对游动孢子囊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科星6 号和新机遇的根系分泌物对游动孢子释放和处理8 h 后对休止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效果显著低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以6个不同种(Trichoderma hamatum、T.virens、T.citrinoviride、T.longibrachiatum、T.afroharzianum和T.asperelloides)的30株木霉菌株为试材,采用室内平板拮抗、温室盆栽和田间接种生防木霉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不同木霉菌株间抑制率差异显著(P0.05),平板拮抗抑制率在60.00%以上的菌株占总数的70%;木霉菌株T10(T.hamatum)的防控效果显著高于其它木霉菌株,在温室接种辣椒疫霉菌30d后防控效果达到71.60%;在田间,木霉菌株T10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8.02%,与对照药剂烯酰吗啉的防治效果相当,且能够显著增加辣椒果实的产量,单株增产率达到14.30%,高于烯酰吗啉。  相似文献   

16.
<正>辣椒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露地栽培中,由于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辣椒烂果现象时有发生,以下是辣椒烂果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1疫病烂果①为害症状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真菌病害。从  相似文献   

17.
采用苗期人工接种辣椒疫霉菌的方法,对30份贵州地方辣椒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辣椒苗期抗疫病能力与其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30份贵州地方辣椒材料中,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9份,中感材料9份,感病材料8份,高感材料3份;辣椒苗期抗疫病能力与茎和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Chla含量、根系活力、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土壤稀释液培养法、埋茎法和叶饵诱集法检测土壤中辣椒疫霉菌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用植物叶片诱集土壤中的疫霉菌,诱集速度快,可直接判断土壤内的存活菌量,并可根据诱集的土壤菌量判断当年辣椒幼苗疫病的病情。从11种植物叶片对辣椒疫霉菌的诱集能力和检测的准确性中选出以灰绿藜叶饵的诱集效果最好,叶饵着生孢子囊量多。  相似文献   

19.
辣椒不同品种苗期对疫霉菌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疫霉菌属高温菌,传播媒介为土壤、雨水或灌溉水,如条件具备,几天内即形成灾害,药剂防治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而抗病育种是解决辣椒疫病问题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为搞清青海省主栽品种--乐都长辣椒和循化线椒对疫霉菌的抗性,加速青海省名、优、特品种辣椒抗疫病育种进程,我们选用了10个品种,进行苗期疫病抗性比较,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辣椒疫霉菌复壮与保存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兰君  巩振辉  赵倩 《北方园艺》2012,(12):161-164
研究了辣椒疫霉菌3个生理小种的孢子囊诱导、回接复壮、短期固体培养基保存方法和复壮、培养基厚度、菌龄、生理小种对菌落生长及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打菌饼诱孢较整皿光照诱孢速度快、产孢量大;发病辣椒茎段较发病叶片回接效率高,达到50%;疫霉菌在16℃下固体培养基上保存效果最好,保存时间为3~4个月;辣椒疫霉菌复壮前后Ph1、Ph3生理小种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Ph2有显著差异,复壮后3个生理小种菌丝都变致密,致病性增强;培养基厚度可影响菌丝生长速率,10~15 mL体积的培养基较适合疫霉菌的培养;疫霉菌菌丝的菌龄对菌丝生长速率无影响;Ph1、Ph2、Ph3随着致病性的增强菌丝生长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