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茶叶氧化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力图查明茶树在不同生育时期内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茶树细胞结构成分中氧化酶的活性。将茶子置于石英砂中放入温室,发芽开始45天后分析种苗,二月半后的幼苗分地上部和根分别分析,成年后分析一芽二叶。用分步离心分离法分离出一芽二叶的叶绿体、白色体和腺粒体等细胞结构成分,然后用瓦氏呼吸计和光电比色法分别  相似文献   

2.
茶树白化果皮是茶树白化突变体中的稀有材料,目前还未有文献记载。以中茶129为对照,对云白1号白化果皮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同时对两份材料的果皮、种子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与中茶129的绿色果皮相比,白化果皮细胞内的质体结构严重损坏,无法进一步发育形成叶绿体;富集分析表明,果皮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等通路中,说明在云白1号果皮中,叶绿体发育缺陷导致光合作用及其推进的碳代谢和氮代谢相关进程受到了严重影响;此外,两份材料的种子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质降解通路中,表明云白1号种子的碳协调分配方式不同于中茶129,这可能有助于维持白化果实种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相关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茶树果实白化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树的光合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CO:和水同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光合将茶树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从空气中吸收的CO2,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合成。茶树体内的有机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核酸、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和衍生物。所以,研究茶树光合作用对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一、茶树的叶绿体茶树光合的部位主要是叶片,叶片中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的叶绿体是光合的重要细胞器,含有色素,而色素是采集光能的部位。在电镜下观察,叶绿体呈椭园盘碟状,由双层膜包被看,单个叶绿体内有片层系…  相似文献   

4.
论福云杂交种的育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晋谦 《茶叶》1989,(2):25-27
选种材料是茶树育种的物质基础,也是育种成败的首要关键。国内一些科研单位长期育种实践证明,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天然杂交种是茶树育种的优良原始材料,并已成功地选育出一批优良的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茶树栽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得高产优质的茶叶,而茶树树冠结构的构成状况,如树冠的高低、大小、形状等,直接影响茶树的生育、产量和品质。2000年,罗军武等选用湖南省规范化栽培茶园1-18年生的小乔木型品种福鼎大白茶和灌木型品种槠叶齐为材料,  相似文献   

6.
茶树芽叶的榨汁浓度是芽叶细胞液浓度的反映,在生产实践中,通常以芽叶的榨汁浓度作为判断茶树生长状况、灌溉和抗寒性的生理指标加以应用,国內外均有报导。十几年来,我们在选育茶树新品种的同时,对芽叶榨汁浓度的变化也作了一系列的观测,现归纳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化变异是茶树较为常见的叶色变异现象,黄化茶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含量会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研究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叶色与氨基酸代谢的相关性.本研究以石门地区自然黄化变异茶树为材料,对其全黄、全绿和黄绿叶片进行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和主要生化成分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茶氨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8.
茶树倍性与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士炎  叶大鹏 《茶叶科学》1989,9(2):127-132
对15个不同倍性自然茶树品种(品系、单株)叶片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倍数体茶树间的叶保卫细胞其叶绿体数目呈一定的比例关系,即:二倍体≤16,且接近16;三倍体≤24,且接近24;四倍体≤32,且接近32,表现为2∶3∶4的比例,也即:体细胞增加一个染色体组,叶片保卫细胞大约增加8个叶绿体,因而利用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鉴定茶树多倍体可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基因表达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安农810S的自然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及其野生型为材料,运用cDNA芯片技术,分析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表明,突变体有40多个与叶绿体蛋白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但是只有一个与叶绿体色素相关的基因即编码衰老诱导叶绿体延缓绿色蛋白(SGR)的基因野生型表达量明显大于突变体,这可能是突变型叶色变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闫明慧  刘柯  王满  吕颖  张倩 《茶叶科学》2021,41(6):777-788
信阳10号是适制信阳毛尖的国家级良种,然而其起源以及与其他茶树品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尚不清晰。利用MGI2000平台对信阳10号进行测序,组装获得了信阳10号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同时,为探究信阳10号与其他茶树的进化关系,构建了46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信阳10号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7 041 bp,包括2个反向重复区(IR,26 078 bp),1个大单拷贝区(LSC,86 594 bp)和1个小单拷贝区(SSC,18 291 bp);共注释得到叶绿体基因113个,包括7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2)在信阳10号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了74个SSR位点,大部分SSR由A/T组成。(3)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进化关系树显示,信阳10号与福建铁罗汉关系最近,并且两者的叶绿体基因组完全相同,推测可能来源于相同母本;信阳10号与韩国茶Chamnok和Sangmok、福建白鸡冠、云南德宏茶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茶树起源与演化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茶树标本对于品种鉴定,资源调查、野生茶树的考察、近缘植物的识别,茶树的分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1.采集:标本的采集应根据任务与目的而确定。采集好的材料,应立即挂上标签,注明材料的名称,采集地点和日期等。 2.压制:将采集的材料放在吸水纸上,(可用细质草纸代用),将枝叶拉开和伸展,使枝叶不拥挤或卷曲,同时使一部份叶子加以反转,使叶的正反两面均能看到,如花朵被叶覆盖可把此叶摘除。整姿后盖上一些吸水纸,纸层的多少取决于材料的厚  相似文献   

12.
用石腊切片法研究了对夹叶解剖特征,用重量法测定了对夹叶生理指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施氮物候期、施氮量、采茶留叶种类、铺草厚度对正常芽叶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夹叶在它形成的早期有着比正常芽叶较为完善的光合结构和输导结构,净光合强度较大,呼吸强度较小,能更早转化成“代谢源”,因而是一类先行功能叶;对夹叶的形成与发生是茶树生理调节的一种外部特征;合理留养对夹叶符合茶树适应性自然选择,可以控制对夹叶恶性循环;在茶树驻芽期或休眠后期施氮有利于生长点叶原基分化,能显著减少对夹叶形成。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酶细胞内定位及其与红茶色素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7年Lien Plao Li和J.Bonner把酶定位巧妙地与其功能研究结合起来,证明茶树多酚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片层结构,跟同时获得的多酚酶不是末端氧化酶的结果相吻合。可是,1966年Tadakazu Takeo否定了上述观点,认为茶树体内的多酚酶是定位于线粒体,氧化酶同线粒体联系似乎更合常理。然而由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茶树多酚酶的胞内定位尚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14.
叶片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营养器官,也是栽培茶树的目的物。叶片的解剖结构是茶树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基础,与物质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茶树不同叶位的解剖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红绿茶的采摘标准,是当新梢长至一芽三叶时,采一芽二、三叶。笔者于今年春季,当福鼎大白茶(11足龄)春梢长至一芽三叶时,取芽下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鱼叶,和去年秋梢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经石蜡切片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现将观察研究的初步结果整理成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白化转绿型叶色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亲本为材料,研究突变体转绿过程中叶片相关生理特性及其叶绿体发育超微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随着叶色转绿,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突变体叶色在完全转绿后,SOD活性电泳中出现了清晰的Fe-SOD谱带;突变体在2叶1心期,叶肉细胞内都是囊状空泡,没有叶绿体,而野生型亲本叶肉细胞内已具有大量叶绿体存在;突变体6叶1心期,叶肉内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存在,但叶绿体形态不规则或畸形;野生型亲本叶绿体可以直接由前质体正常发育而来,而突变体的叶绿体发育经历了“前质体-白色体-叶绿体”的过程,其叶绿体发育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16.
茶树杂交后代或诱变材料扦插繁殖,进行苗期的选择与鉴定,是茶树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苗圃,离体培养茶树插枝,茎切段形态学的下端再生根系,腋芽抽茎展叶,从而育成完整的植株。苗期植株性状的表现,干物质的形成,无不受到扦插材料的异质性和苗圃环境两方面变异因素的影响。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氧电极方法,测定不同季节发育成熟的叶片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测定温度的敏感性,以期了解不同季节茶树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适宜温度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1.材料:在浙农大华家池茶树品种园内选取五年生水古种茶树的春梢成熟叶、夏梢成熟叶和秋梢越冬叶,分别于1985年8月  相似文献   

18.
小麦返白系是源于冬小麦矮变1号的自然突变株系,表现为低温诱导的自心叶开始白化的现象,该性状受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的共同调控.为了进一步揭示小麦返白系叶片白化的分子机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返白系、白化转育小麦及对照材料的苗期心叶与展开叶的叶绿体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105个小麦叶绿体基因中,有50个基因在不同小麦材料和组织中表达水平基本一致,有55个基因的表达在材料间表现出差异.在展开叶与心叶组织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有39个,在白化材料与对照材料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有33个,在冬小麦与春小麦中国春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有36个,差异基因主要包括tRNA、核糖体大小亚基蛋白编码基因,参与光合系统组装和Cytb6f复合体的有关基因,以及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上述结果揭示叶片发育阶段、白化现象,以及小麦的冬春特性都会调控小麦叶绿体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应用水培茶树模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X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相结合的手段,对铅盐水培茶树根、茎、叶细胞内Pb2+的累积部位与分布水平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茶树根细胞中的铅均匀地分布于细胞壁上,且数量最多,质膜、细胞质和液泡膜上的铅较少,细胞间隙等部位的铅最少;嫩茎细胞壁中的铅颗粒小、数量多,质膜、液泡膜及叶绿体上数量较少;叶片细胞中的铅则主要分布在质膜和液泡膜上,细胞壁中的铅较少。  相似文献   

20.
茶树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到茶树的各个部份中去,同时又有支持作用和贮藏养分的功能。为了更好地研究茶茎功能的生理基础,我们用扫描电镜对茶茎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材料选自我校种植的台湾大叶种的木质化新梢)。成熟的茶茎主要由周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部构成,它们在茎中的分布位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