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现状 老病未绝,新病不断出现,疾病种类明显增多且危害严重。近几年我县来新出现了7种猪病,在国外出现不久的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也相继在我县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县不少的养猪户的死亡淘汰率最高为养殖业发达地区的3倍甚至更多,有不少猪场的死淘率在5%以上。  相似文献   

2.
1新疫病不断增多以及病原遗传变异 据统计,我国近10年来新出现了30多种传染病,其中猪病就有7种,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猪增生性肠病等,这些新发生的传染病已遍及全国,导致不少养殖户(场)的死淘率为发达国家的1-3倍,许多猪场的死淘率达到15%以上,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3.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当今养猪业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2017年2月,湖北某猪场育肥猪群出现消瘦、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死淘率高达4.35%,明显高于往年同期。通过现场情况调查、临床剖检和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诊该场为PRRSV与PCV2感染导致猪只免疫抑制,进而继发SS与Hps的混合感染。后期通过调整免疫程序和添加敏感药物等措施,使该场育肥猪的死淘率明显下降,猪只生长状况得到了改善。该案例为PRDC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明洋 《中国猪业》2010,5(11):41-41
随着2006年7月江西第一次猪高热病的爆发,标志着我国猪病的发展与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猪高热病以高发病率、高热不下、高死淘率而闻名于世。几年来,给中国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支原体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网环病毒病、支原体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刘旭鹏 《兽医导刊》2011,(Z1):102-103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作格拉斯氏病,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是猪饲养过程中易发病之一。该病的发生常常是Hps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作用而致,多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关节炎造成跛行和高热为主要特征。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或并发感染出现,使得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在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病菌——支原体的多发,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笔者结合实际,谈点对该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早春季节谨防两种猪呼吸道疾病因早春季节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猪群又受到饲养管理、疫苗免疫等多方面应激,故此时猪群呼吸道疾病高发,造成猪只生产力下降、死淘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成为对江西省养猪业危害较大的主要呼吸道疾病之一。在很多猪场该病常以继发、并发感染形式出现,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提高,给发病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自2004年以来,江西省部分地区出现哺乳及保育期仔猪发热、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关节肿胀及神经症状等为特征的疫病。根据流行病学、剖检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对江西省1165个猪病例的统计,疑为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现场调查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9—11月,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病死数量明显上升,12月底调查人员对这一地区内的5家猪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经现场调查、座谈、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该地区保育阶段猪群病死数量异常升高的主要病因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2型,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造成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2型的混合感染和细菌继发感染是主要因素;免疫程序不合理导致野毒感染,使保育猪死淘率增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对林可霉素和替米考星等耐药。结果表明,各猪场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上述疫病的免疫,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和卫生消毒管理以及饲养管理工作,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保育猪死淘率。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宁洱县某规模猪场综合生产效益多年持续偏低,母猪返情率高,仔猪保育阶段死淘率高,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伪狂犬病、仔猪黄白痢、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多种疾病混合感染极为严重,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笔者入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解剖,采取活体胸腔、腹腔、关节腔积液病料涂片镜检检出弓形虫,采取不同猪群体血清20份进行ELISA检测,全场感染率为65%,确诊为猪弓形虫病。采取药物治疗和综合预防措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由多病因相互作用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秋冬季节是生猪存栏高峰季节,也是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容易发生的季节,从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到育肥猪的各个阶段猪都能感染呼吸道疾病,混合与继发感染是导致猪群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原因,日龄越小死淘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9窝45头手工克隆猪的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猪死淘率太高,哺乳阶段死淘率为48 88%,保育阶段死淘率为43.48%,生长阶段死淘率为30.77%,育肥阶段死淘率为66.67%,全期死淘率高达93.33%。临床症状和比例剖解结果显示,克隆猪死淘原因主要是抗病力差,普遍存在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与克隆猪心肺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猪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又称为革拉泽病(GD)。该病很少单独发生,只有在猪群处于高应激状态或免疫力降低时伺机出现,常与其他细菌病、病毒病混合或继发感染,加重发病猪病情,使猪只的死淘率大幅增加,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是近年来猪群发生无名高热病后不易控制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某养猪集团公司在2021年10—12月期间,有四个生产基地出现母猪流产、死胎增加的现象,保育猪死淘率升高,部分批次可达40%,送检病料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核酸阳性。  相似文献   

17.
为综合评价疫苗混合免疫效果,采用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疫苗和猪支原体肺炎疫苗混合、分开免疫对比试验,通过对疫苗不良反应率、猪群死淘率、日增重、PCV2抗体水平、肺部病变等比较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免疫方式对疫苗不良反应率、死淘率、PCV2抗体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而混合免疫更有利于改善日增重、试验猪肺部病变程度,综合效果评价推荐混合免疫。  相似文献   

18.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支原体的混合感染,使得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现将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养猪生产中,猪群呼吸道疾病在各猪场普遍存在,尤其对育肥场危害特别大,直接影响猪群的生长水平、死淘率及饲养成本。在动物保健工作落实到位的种猪场中,死淘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动物保健计划的制定与落实特别重要。下面介绍一例育肥猪场暴发呼吸道疾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支原体病的“助纣为虐”,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中,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下面谈谈对此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1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一些主要特性1.1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瑟氏病。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