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辽宁省马铃薯主要产区进行小区试验,调查镁肥对马铃薯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产中合理施用镁肥能够改善马铃薯生育性状,增加植株高度、单株薯质量、商品薯质量及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微型种薯种植机双侧位深施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期设计的马铃薯微型种薯(简称"微型薯")播种机,结合微型薯种植农艺特点,设计了一种单行薯双侧位深施肥装置,并对其关键部件排肥器和施肥开沟器进行分析。采用运动学理论分析了颗粒肥料在排肥器内的运动特性,并通过离散元仿真模拟研究了不同螺距下排肥器排肥情况,以确定较佳的螺距;采用力学理论对施肥开沟器进行分析,明确开沟圆盘等设计参数。机具静态试验表明,排肥器间的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2.29%,排肥器排肥稳定性较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种薯间的平均横向间距为51.2 mm,平均纵向间距为63.5 mm,施肥装置的整体施肥作业性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控失肥作为基肥对滴灌施肥马铃薯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控失肥作为基肥在滴灌施肥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选用"克新1号"(薯块早膨大型)和"夏波蒂"(薯块晚膨大型)2个不同薯块膨大型品种,以复合肥作为基肥为对照,于2012—2013年研究了控失肥作为基肥对滴灌施肥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滴灌施肥条件下,当滴头正下方20cm深度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低于-25 k Pa时进行施肥灌溉,与复合肥作为基肥相比,控失肥作为基肥时改善了根区土壤水分状况,促进了块茎膨大初期马铃薯地上部的生长,"克新1号"的株高和鲜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9%~5.1%和2.3%~9.9%,"夏波蒂"的叶面积指数和鲜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2.7%和45.1%。同时,控失肥作为基肥时有利于"克新1号"块茎膨大后期的块茎膨大,单薯质量提高了2.8%~6.4%,大薯率提高了3.4%~4.5%,增产6.8%~13.1%,并且商品薯率提高了0.7%~2.5%。然而,控失肥作为基肥时却不利于"夏波蒂"块茎膨大后期块茎的快速膨大,单薯质量下降了9.5%~15.1%,最终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分别降低了7.5%~14.1%和5.7%~8.6%。【结论】滴灌施肥时,对于薯块早膨大型马铃薯品种,如"克新1号",建议采用控失肥作为基肥,而对于薯块晚膨大型马铃薯品种,如"夏波蒂",不建议将控失肥作为基肥。  相似文献   

4.
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的优化施肥方案,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陆良县多年多点早春马铃薯"3414"试验确定的推荐施肥量为基础,设置5个施肥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及肥料相同用量条件下,与常规施肥处理(T1)相比,采用滴灌施肥的T2、T3、T4和T5处理马铃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高、长势好、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高,增产增效明显。其中以配方肥70%做基肥+苗期滴单质肥料15%+现蕾期滴单质肥料15%和配方肥50%做基肥+苗期滴水溶肥25%+现蕾期滴水溶肥25%处理效果最好,比常规施肥处理出苗率提高了1.5%~4.7%、单株结薯数增加了0.7个以上、单株薯重显著增加了33.6~47.3 g、商品薯率提高了0.2%~0.5%,同时在产量上与常规施肥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显著增产10.7%和9.3%,增效15.6%和9.7%。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优先选择应用这两种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带芽薯种的农艺种植要求,结合马铃薯种植机的发展现状,设计一种马铃薯带芽定向种植机,一次作业能够实现施肥、播种、起垄、铺滴灌带、覆膜等功能。通过对整机关键部件的分析与设计,确定传动装置、排种装置、排肥装置结构及工作参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株距合格率达93.3%,带芽薯种块幼芽损伤率为1%,重种指数为3%,漏种指数为4%,种植薯芽朝上率为93%,播深合格率为86.7%,各行排肥量变异系数为5.1%。田间性能试验指标均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为我国马铃薯定向种植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草覆盖秋洋芋栽培技术是免耕、秸秆还田、节水、增效的一项新技术,是充分利用秋季光温资源,中稻收获后,在稻田种植秋洋芋。它改常规挖窝“放种薯“为土表直接“摆薯”,收获改“挖薯”为“拣薯”,省工省力省时,同时,盖草后具有保温、保湿、防渍、除草,防寒抗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减少植株的地上和地下病害危害,而且避免了焚烧秸秆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秸秆的再利用找到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马铃薯中耕起垄施肥机存在的地轮传动不连续、粗制施肥及仿垄成形不够理想等问题,对3 ZMP-3 6 0中耕起垄施肥机驱动装置、肥箱调节装置和成形器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驱动棘轮代替地轮传动,彻底解决了地轮空转、滑行导致肥箱不工作的问题;采用更换链轮调节传动比的方式设计的肥量调整装置,代替了原来靠调节施肥盒开口量的大小来控制施肥量的粗制方式,改进后的调整装置可根据不同土壤和不同品种的需求进行相应施肥,并且能够精确控制施肥量;采用弧面成形器代替原来平面成形器,垄形得到了改善,既保持了所需垄高,又能增加薯垄培土量,更有利薯种的生长发育。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马铃薯中耕起垄施肥机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仅提高了后期马铃薯生产量,而且有效地节约了化肥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8.
试验在基施堆肥2 000 kg/hm2的基础上进行,土壤养分节支状况分析认为,各施肥处理可降低土壤全盐0.07~0.11 g/kg;有机肥替代10%化肥培肥地力效果最好,可提升耕层土壤有机质5.32 g/kg、全氮0.26 g/kg、碱解氮9.0 mg/kg、有效磷3.0 mg/kg及速效钾23 mg/kg;其次是有机肥替代30%化肥。马铃薯不同施肥处理生育期154~165 d相差11 d;按照鲜食型商品薯二级分级指标,单薯质量100 g以上≥93%决定马铃薯商品率变异15.85%;穴薯数与单薯质量决定产量变异为22.84%;有机肥替代30%化肥平均产量1 257.9kg/hm2、水分生产率3.89 kg/mm均最高,较单施农家肥增产0.4%、增收3.12元/hm2;产投比提升0.29元,即每元投入效益增加0.29元。  相似文献   

9.
迁安市扣庄乡蟒山村村民马子强,1998年引种“徐行-1号”甘薯优种,苗期进行机械深松、喷施叶肥等科学管理,秋后鲜薯创下65062kg/h(43375kg/亩)的高产纪录。马子强非常相信科学技术。1996年迁安市农机局在他的甘薯田里进行甘薯苗期机械深...  相似文献   

10.
对4个引进甘薯品种辽薯1号、辽薯4号、辽薯19号、辽薯30号和建平本地品种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比较分析了各个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辽薯4号、辽薯19号和辽薯30号适合在我县种植,其中辽薯30表现为更适合在我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定向排列纵横切分马铃薯种薯切块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铃薯种薯需求量大以及人工切种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切种效率较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定向排列纵横切分马铃薯种薯切块机,可同时完成马铃薯种薯清土除杂、大小分选、种薯排列、切块、薯块杀菌消毒、薯种碎片清选和集薯输送等多种作业。该种薯切块机包括种薯分选装置、定向排列装置、纵切装置和横切装置,采用纵刀和横刀组合切块工艺,可有效提高种薯切块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以中间电机Ⅱ转速、上下胶皮辊中心距和薯刀梳子安装角为试验因素,以薯块合格率、薯块盲眼率和种薯损耗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响应曲面试验,采用DesignExpert 8. 0. 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中间电机Ⅱ转速为965. 76 r/min,上下胶皮辊中心距为315 mm,薯刀梳子安装角为104. 61°,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薯块合格率94. 86%,薯块盲眼率1. 84%,种薯损耗率9. 72%。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薯块合格率为92. 13%,薯块盲眼率为1. 91%,种薯损耗率为10. 21%,与预测值相比,薯块合格率、薯块盲眼率及种薯损耗率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 88%、3. 80%、5. 04%,满足马铃薯种薯切块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全膜面覆土式马铃薯播种联合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实现马铃薯大垄双行膜上覆土自然破膜出苗机械化栽培,设计了一种可实现施肥、播种、起垄、覆膜和全膜面覆土一体化作业的全膜面覆土式马铃薯播种联合作业机。对样机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确定其排肥系统、链勺式排种系统工作参数,同时分析了提土-膜面覆土装置作业过程,得到满足膜顶覆土厚度的必要作业条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为1.8~2.0 km/h时,重种指数为4.9%,漏种指数为6.6%,种植深度合格率为95.2%,种薯间距合格指数为90.1%,膜顶覆土厚度合格率为98.8%,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6.5%,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5.1%,试验指标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试验结果满足设计和实际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产品园地     
由江苏省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发的苏薯1号系食用型甘薯新品种。苏薯1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苏薯1号1985~1986年参加了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1987年参加了江苏省生产试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该品种皮色土黄,薯肉桔黄带淡桔红色,薯呈纺锤形,结薯整齐集中,大薯率高。苏薯1号蒸煮食味甜,风味佳,纤维  相似文献   

14.
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一级升运链马铃薯挖掘机土薯分离效果差、人工捡拾铺条劳动强度大的作业难题,设计了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对挖掘机阶梯挖掘铲、两级升运链式土薯分离输送装置及液压开启式集薯箱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选型,并完成其关键参数的计算确定。以样机前进速度、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和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为自变量,以明薯率和伤薯率为响应值,依照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明薯率、伤薯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明薯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样机前进速度和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对伤薯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和样机前进速度;马铃薯挖掘机最佳工作参数为:样机前进速度1. 50 m/s、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1. 37 m/s、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0. 89 m/s。验证试验表明,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作业后,明薯率为95. 11%、伤薯率为3. 36%,性能试验指标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表明在优化工作参数条件下该作业机能够提升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质量。  相似文献   

15.
将6个马铃薯新品种与陇薯6号进行生长指标、产量、品质的对比。经2年平均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9号、青薯9号的产量较高,分别为2 831.36 kg/667m2、2 713.28 kg/667m2,分别较对照组陇薯6号的2 517.81 kg/667m2增产12.45%、7.76%;中薯19号、青薯9号的商品薯率分别为82.69%、85.76%,均优于陇薯6号的81.39%,可以在庄浪县地区进行范围性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施好底肥和农药马铃薯对肥料要求较高,特别是脱毒薯生长势旺,吸收能力强,增产潜力大,必须施好肥、施足肥,保证营养的供给。要按规定的数量,把作底肥的农家肥和化肥以及要基施的农药,用人工或撒肥机均匀地撒于地面。最好用安装有施肥器的播种机,在播种的同时施入化肥和农药,实现化肥深施,减少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一、机械深耕技术 1.选地选茬。应选用保肥保水、排水良好的小麦茬、马铃薯茬、大豆茬的地块种植玉米,因为这些作物田间管理精细,杂草少,能为玉米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机械深耕。麦、薯、豆收获后,应适时使用1LD-530型悬挂五铧犁配带1PHD-10型平地合墒器或1SQ-350型全方位深松机对地块进行深翻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薯土秧杂分离效果差、伤薯破皮严重以及后续清选除杂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双筛薯杂分离、拨板摘薯、人工辅助分拣除杂、缓存集薯装包和随重渐降卸包相结合的作业方式,研制了一种装包卸包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该机具主要由松土限深装置、挖掘装置、双筛式薯杂分离装置、拨板摘薯装置、人工辅助分拣平台以及集薯装包卸包装置等部分组成。在阐述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双筛薯杂分离过程和拨板摘薯过程进行力学分析,明确了马铃薯运动轨迹和碰撞特征;拨板摘薯装置可实现薯秧脱附分离,降低损失率;缓存集薯装包与随重渐降卸包技术,可实现缓存和装包状态自动切换,确保不停机柔性集薯与减损卸包。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为3.01、3.95 km/h时,生产率分别为0.39、0.51 hm2/h,伤薯率分别为1.68%和1.44%,破皮率分别为2.05%和1.71%,含杂率分别为1.75%和1.96%,损失率分别为1.56%和1.52%,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一、选择良种。适合鲁南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有鲁引1号、荷兰十五号等。鲁引1号属早熟品种,休眠期短、薯块膨大快、大而整齐,食用品质、丰产性状、商品性状均好。荷兰十五号亦属早熟品种,生育期60~70天。据试验表明,脱毒、种性强、纯度高的种薯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因此在生产中全部采用脱毒的3至4代种薯。二、种薯切块。通常将种薯切块播种,小的薯种也可以整薯播种(整薯栽培时大小以40~  相似文献   

20.
<正>1选种和催芽技术马铃薯栽种前要做好多项准备,包括正确的选择品种、对薯种进行合理的催芽、切块以及整地和施基肥,以适应马铃薯的生长。在选择种薯的品种方面,应选用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抗病性强、质量好、产量高并且抗逆性较强的品种。选好种薯之后,还要对选好的种薯进行合理的挑选和处理,在开始播种的前15d左右,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挑选,主要看种薯的薯块是否完整,是否有冻伤或者带病腐烂的情况,要淘汰那些有裂痕和尖头的薯块。接着就是种薯的催芽。在地窖中将种薯平铺2~3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