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01-2003年在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底拖网渔获物采集的多鳞鳝样品,进行渔获群体结构和生长与死亡的研究,并从生态学参数的变化探讨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多鳞鳝渔获群体叉长范围65-237mm,优势组131~150mm,平均134.5mm,体重范围5~110g,优势组11~30g,平均26.1g。年龄范围0~3龄,优势组1龄,平均0.91龄。生长参数L∞为260.89mm、W∞为153.81g、k为0.6614、t0为-0.6158、tr为0.8474龄。Z为2.7728,M为1.3004,F为1.4724,开发比率为0.5310。与1992~1993年比较,种群趋向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开发程度由未充分向过度开发变化。1994年以来该渔场不断加大捕捞的投入和产出,连续13年超过了估算的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渔获量和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大量捕杀幼鱼,致使包括多鳞嬉在内的多数底层、近底层鱼类过度开发。因此必须强化对渔业和渔业资源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渔业的投入和产出量及开捕规格。在当前渔获量和捕捞力量超过最大可持续渔获量和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的情况下,应采取“负增长”的策略,渔业资源方能得以有效恢复,才能持久为人们所利用和实现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卢振彬  杜建国 《水产学报》2008,32(3):362-368
为了评估台湾海峡南部条尾绯鲤的种群资源现状,2000-2002年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拖渔船采集的条尾鲱鲤样品,进行其种群结构和生长与死亡的研究,并与1977、1994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种群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条尾鲱鲤渔获群体叉长范围65~169mm,优势叉长组101~130mm,平均116.3m.体重范围6~86g,优势体重组21~40g,平均34.4g.年龄范围0~5龄,优势年龄组1龄,平均年龄1.12龄.渐近叉长L∞为182.73mm、渐近体重W∞为131.42g、生长速率K为0.4204、t0为-1.0424、体重生长拐点tr为1.5933.总死亡系数Z为2.1077,自然死亡系数M为1.0677,捕捞死亡系数F为1.0400,开发比率0.4934.与1977比较,1994年发生了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个体趋于小型化、低龄化和生长参数L∞和W∞趋小,生长速率K增大,拐点tr提前及初次性成熟提早等明显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种群资源基础处于最脆弱时期.2002年与1994年比较,虽然渔获个体有所增大,生长速率K有所下降,初次性成熟叉长略有加大,资源基础稍有好转,然而体重生长拐点tr继续提前,捕捞死亡系数还在加大,开发比率仍然较高,各项生态学参数与1977年比较还有较大差距,表明资源仍处于脆弱阶段,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种群生态学参数的变化与该渔场的底拖网渔业投入量和产出量的变化相吻合,尤其1994年以来捕捞强度和渔获量不断加大,而且大量捕捞幼鱼,已对资源造成较大的压力,生态学参数趋向种群脆弱的变化是必然的.因此必须强化对渔业及资源的管理力度,以剩余产量模式估算的底拖网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6.94×104t和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为2180艘福建标准单拖渔船及条尾绯鲤最小可捕标准91.67mm、16.89g进行管理.以求条尾绯鲤等底层、近底层鱼类资源得以明显恢复,实现底拖网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依据台湾海峡历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中渔场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对该渔场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及61种主要鱼类的营养级,58种主要鱼类有机碳含量的调查、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同时采用Steele模式估算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进而从鱼类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资源的生产量;采用Cadima模式估算鱼类及其不同生态类群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分别为38.52×104t和44.34×104t,平均41.43×104t;Steele模式估算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25.31×104t和8.05×104t,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8.07×104t;Cadima模式估算鱼类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5.41×104t,中上层鱼类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13.96×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9.51×104t;1994年以来鱼类实际年渔获量在27.00×104t~40.01×104t,已连续11年超过了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1994年以来投入的捕捞力量为3702艘~5967艘福建标准机动单拖渔船,也连续11年超过了Schaefer和Fox2种剩余产量模式估算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3678艘福建标准机动单拖渔船,呈现捕获量和捕捞力量“双超”局面。底层和近底层鱼类渔获量自1985以来连续19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中上层鱼类渔获量1998年以来连续6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鱼类的主要种群结构出现简单化、小型化和低龄化,生态学参数渐近体长L∞和渐近体重W∞趋小,个体生长曲率K加大,体重生长拐点tr提前,初届性成熟体长趋小,捕捞死亡系数提高和开发比率上升,资源明显衰退。必须加强对该渔场鱼类资源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捕捞力量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以防鱼类资源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渤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重刺网的捕捞性能,以河北省昌黎县的口虾蛄三重刺网为基础,于2013年4、5、7月在河北省秦皇岛近海进行50 mm、55 mm、60 mm和65 mm 4种网目尺寸的三重刺网作业性能比较实验,并与60 mm网目单片刺网和底拖网进行渔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具有捕获渔场中绝大多数渔业种类的能力,选择能力较差。春季的渔获种类19种,为渤海近岸底层种类;夏季的渔获种类19种,除了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等底层鱼类外,还有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中上层鱼类。春季的渔获结构单一,口虾蛄占渔获量的90%以上,主要兼捕种类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占4.1%,渔获选择性较好;夏季的渔获中,口虾蛄比例在75%左右,兼捕对象主要为小黄鱼、蓝点马鲛等经济鱼类的幼鱼,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渔获选择性比底拖网好。单片刺网的选择性最好,但渔获量低,只有三重刺网渔获量的30%左右,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建议开展渤海口虾蛄的可捕产量和分区域捕捞管理研究,开发作业性能更优越的口虾蛄专业捕捞渔具。  相似文献   

5.
水产资源     
990239 渔获开始年龄和渔期对保持年龄结构的渔捞资源的最大持续渔业之效果=龄构造持渔获资源最大持续渔业渔获开始年龄渔期效果[刊,日]/竹中靖人,松田裕之∥日水志.—1998,64(1).—148发展可持续渔业为目标,防止滥捕方面,减少捕捞作业与缩短渔期,保护低龄鱼的做法同样有效。本文考虑到渔期限制和渔获开始年龄,在确保一定产卵量的状态下,渔获量达到最大的政策,这种最适渔获政策运用数  相似文献   

6.
闽东渔场不同生态类群的鱼类资源生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历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东渔场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结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生态效率、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等模型参数的调查和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进而应用Stee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最后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采用Gadima模式估算鱼类及其各生态类群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讨论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估算结果: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产量为63.0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33.82×104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38.6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0.34×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3.22×104t和11.17×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合计为15.50×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11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过度捕捞。中上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也于1998年以来连续6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因此必须加强保护和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削减捕捞力量和渔获量,实行捕捞力量和渔获量“负增长”,待到渔获量下降到最大可持续开发量水平时,才恢复实施“零增长”制度。  相似文献   

7.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主要捕捞作业数量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评估的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渔业资源生态容量121.33×104t和最大持续产量63.32×104t及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不同类群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用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和平均单船功率配置福建省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主要捕捞作业的功率和渔船数量,以达到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养护,促进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黄河资源状况及合理利用意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龙山  凌建忠 《海洋渔业》2000,22(3):120-122
作为“四大渔业”之一的小黄鱼,一直是我国捕捞业中的重要捕捞对象,其渔获量和渔获质量变化对我国渔业生产总值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单鱼种产值直接影响着渔民的收入。随着捕捞设备的更新换代、捕捞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捕捞强度的加大,渔业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主要经济鱼种特别是小黄鱼的渔获质量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到生产者和渔业管理者的关注。本文就小黄鱼资源历年渔获量变化及渔获物各龄鱼组成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如何保护小黄鱼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9.
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在渔业可持续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度的捕捞努力量和渔业管理不力等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传统渔业资源的衰退,近年来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TL,mean trophic level)作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评价指标被普遍应用。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MTL在渔业资源评价中的研究进展。已有研究显示,MTL能够利用已知渔获数据来分析,且参数化较为简便,在评价渔业可持续性中优势明显。受以渔获量作为生态系统指标、营养级(TL,trophic level)随体长的变化、渔获统计数据质量、低TL种类的过多捕捞和海域环境富营养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估渔业资源利用状况时,需将MTL与剔除TL小于3.25物种下的3.25MTL、渔业均衡指数(FIB)等营养指标综合分析。此外,综合运用多指标,将营养指标与渔获组成、中上层鱼类与底层鱼类产量的比值、市场价格等指标结合分析,有助于掌握引起MTL变动的因素,更加全面地掌握捕捞活动下鱼类群落结构的实际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0.
闽中渔场鱼类资源生产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依据历次台湾海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中渔场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及61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营养级,58种主要鱼类有机碳含量的调查、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生产量;进而采用Cadima模式和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营养动态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为38·59×104t,Cushing模型估算为43·68×104t;Cadima模式估算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5·32×104t;Schaefer和Fox模式估算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分别为23·96×104和25·28×104t,估算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换算为以福建单拖渔船艘为标准分别为3372和3983艘;1994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在27·00×104~40·01×104t,实际捕捞力量在3897~5967艘标准单拖渔船,已连续11年超过了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和鱼类资源可承载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主要鱼类种群结构出现简单化、小型化和低龄化,生态学参数渐近体长L∞和渐近体重W∞趋小,个体生长速率K加大,体重生长拐点tr提前,初次性成熟年龄提早,捕捞死亡系数提高和开发比率上升,资源明显衰退。必须加强对该渔场鱼类资源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捕捞力量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以防鱼类资源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甲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尤其是与免疫应答密切联系的血液生理学领域被广泛关注.抽取和固定血淋巴,成为进行血液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那么如何更好地抽取和固定血淋巴呢,本文以虾蟹为例做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UHMWPE绳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目前强度最高的绳网产品.本研究项目中使用的国产绳断裂强度为PA、PP绳的3.7倍,为HDPE、钢丝绳的5.2和8倍,伸长率为5%~9%,承载断裂强力的50%后,断裂伸长率为4%;安全性好,比常规化纤绳储存能量减少80%,反弹速度降低35%;有优异的疲劳强度,用负荷为断裂强力50%至95%共加载和卸载7000次,其剩余强力上升为原断裂强力的130%.采用国产UHMWPE制成拖网,扩大了网口扫海面积且有节约油耗的效果.应用胺脂类多组分树脂对绳网进行复合处理后,强度和耐磨性明显提高,在海洋、渔业工程、航天、石油、军事及公安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对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和成果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卵生鱼类的浮性卵、粘性卵、沉性卵及特殊类型的产卵孵化方式及其适应意义,也描述了卵胎生和胎生鱼类的胚胎发育及产仔特征。  相似文献   

14.
鱼类配子和胚胎冷冻保存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02,26(2):161-168
种质资源是水产养殖生产、优良品种培育及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水生生物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由于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无序利用及人工放流等 ,造成了某些鱼类资源的衰退和濒临灭绝 ,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若干年后 ,在自然界中将难以找到上述鱼类原种、良种的遗传资源 ;由于忽视鱼类种质保护及品种选育的工作 ,养殖鱼类近亲交配越来越严重 ,造成种质退化 ,遗传多样性减少 ,生长速度减缓 ,品质下降 ,对病害…  相似文献   

15.
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细菌的生长依赖于藻类产生的有机物,并且使营养物质得以循环使用。生态学研究已经确定了特定种类的藻类和细菌的共同存在,表明了微藻和细菌之间存在特定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综述概述了这些相互作用对水生环境的影响,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对物质循环的生态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形式。最后探讨了藻菌相互作用在各种环境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Catch composition, relativ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fish catches in open access and three old fisheries closures wer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with previous ecological studies. There was less variation in catch community composition among the fishing grounds than the closures, suggesting that fishing has homogenised catch composition. The trap survey found that some parrotfish [ Leptoscarus vaigiensis (Quoy &Gaimard), Calotomus carolinus (Valenciennes) and Scarus ghobban Forsskål] were relatively more common and that some important predators of macro-invertebrates [ Balistapus undulatus (Mungo Park) and Cheilinus chlorourus (Bloch)] were less common in the fishing grounds than closures. Unexpectedly, and in contrast to visual census results, cumulative number of species in catch surveys was higher in open access than closures sites. This may result from fishers covering more area and habitat or a reduction in the catch of competitively subordinate and rare species by aggressive, early-caught fish that can dominate bait. Comparisons of ecological visual census surveys and fisheries-dependent methods indicated that small differences in catch composition can reflect larger ec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that baiting methods can underestimate biodiversity. Ecological impacts of fishing and large-scale changes in marine ecosystems must be considerable given the many fisheries-dependent assessments report modest changes.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传播迅速和发病率高而被国际兽医局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之首。该病不但严重危害畜牧业和经济,还对国家声誉、国际关系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在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口蹄疫文献的基础上,对其流行情况、防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温度与盐度对老年低额蚤和蚤状蚤生长及生殖的影响王丹丽,李明云,杨天勇,胡章(宁波大学,315010)关键词老年低额 ,蚤状 ,温度,盐度,生长,生殖EFFECTSOFTEMPERATUREANDSALINITYONGROWTHANDREPRODUCT...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世界章鱼及头足类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分析发现,阿根廷、摩洛哥、日本是头足类主要生产国,其中,摩洛哥、日本是章鱼主要生产国。世界的头足类消费国主要为日本、韩国、阿根廷等,其中日本是章鱼的主要消费国,其次为韩国等。上世纪章鱼产量逐渐提高.2000年达到顶峰。此后逐年下降,价格逐渐上扬。头足类。特别是章鱼的消费,与地区性和民族性有关,地中海区域及东亚和东南亚是消费章鱼及头足类的主要区域。头足类,特别是章鱼的消费,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随着东亚及东南亚,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头足类,特别是章鱼的消费量将逐渐增大。为了解决资源减少和消费量增大的矛盾,进行章鱼的人工养殖将是必然.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为了满足逐渐增大的章鱼加工原料的需求,更应该进行真蛸的研究和养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疾病种类、主要症状、病理变化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黄鱼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