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水稻新质源(CMS-FA)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在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和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P3、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大量的筛选 ,在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中发现了一批恢复系 ,并利用筛选的恢复系中的恢复基因 ,转育出一批恢复性能良好、品质优良、配合力高的恢复系。对这些恢复系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不同来源的恢复基因为一对主效基因 ,但这些不同来源的恢复基因的等位性不同  相似文献   

3.
高粱新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机理及三系配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A1至A7胞质不育与1000余种品种资源的育性反应,从而建立了A1与A7种胞质不育恢保体系的创新体系,研究了A1,A2,A3,A5,A6胞质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制,找到了A1,A2,A5,A6胞质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的差异和有许多共同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原因,研究了A3甩质不育杂交种F2分离比率,分析了A3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4.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及育性恢复(restorer of fertility,Rf)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由线粒体不育基因和核恢复基因互作产生。本文综述了水稻CMS和Rf基因的来源及其分子遗传机理,并展望了水稻CMS和Rf系统在水稻育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的育性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8A和9个不同基因型的辣(甜)椒恢复系为材料,研究其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匈804、LS7、湘紫、洛紫、SI201、转育R甜和转育R辣均能完全恢复21A和8A的不育性,具有1对显性恢复基因,湘紫、洛紫和转育R辣的恢复基因为等位基因,与SI201恢复基因不等位。南昌92-1和洛甜2号对21A和8A的不育性只能部分恢复且恢复率存在差异。利用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延A、8A与138个辣(甜)椒自交系测配414个杂交组合,其中有102个组合育性完全恢复,占24.6%;有146个组合育性分离,占35.3%;有166个组合育性完全不恢复,占40.1%。在恢复的组合中,辣椒恢复系占82.4%,甜椒恢复系仅占17.6%,表明恢复基因的分布主要存在于辣椒材料中,甜椒材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杂交早稻恢复系中恢复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建红  薛庆中 《作物学报》2001,27(6):847-850
分析了2个早稻恢复系(R402和测48-2)对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结果表明,恢复系R402中存在一对显性恢复基因R1R1;而测48-2中有两对显性恢复基因R1R1R2R2,R1和R2间表现显性上位作用.追溯恢复基因R1和R2的来源,它们分别来自我国晚籼品种仙那和印度品种SLO17.  相似文献   

8.
王永飞  马三梅 《种子》2005,24(11):43-45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涉及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不育基因与核编码的育性恢复基因的相互作用,而恢复基因与CMS相关基因相互作用机理的最终阐明,有赖于Rf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克隆的植物Rf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包括玉米的Rf 2基因、矮牵牛的Rf基因、萝卜的Rfo和Rfk 1基因以及水稻的Rf-1基因等.  相似文献   

9.
玉米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文  戴景瑞 《种子》1999,(1):34-35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XbaⅠ从质粒pZBN上切下含有Zml3启动子和Barnase基因编码区的1.4kb片段,与同样酶切的pDM302大片段相连接,构建成带有Zml3-Barstarnos3’不育基因的重组质粒pZMS。用HindⅢ和kpnI酶切pZ13回收1.1kb的Zml3启动子,与同样酶切的pBST相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ZBT,又用HindⅢ和XbaI酶切质粒pZBT,回收1.4kb  相似文献   

10.
水稻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晓国  刘玉乐 《作物学报》1998,24(5):629-634
将PCR扩增获得的水稻花药绒毡层特异表达基因Osg6B启动子(简写成6B)与来自质粒pROKⅡ上的NOS终止子相连,产生了pGEM7Z-6BNOS。然后将来自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Barnase和Barstar基因(简写成BN和BS)分别插入到pGEM7Z-6BNOS上的BamH1和NcoI位点上,再用SalI和XhoI切下2.3kb的6BBNNOS和2.2kb的6BBSNOS片段,并分别将其插入到p  相似文献   

11.
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恢复系统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必不可少,而从野生稻中鉴定、发掘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对促进杂交水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发掘东乡野生稻的育性恢复基因,应用协青早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和中9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两套测交群体,开展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经典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对矮败型(CMS-DA)和印尼水田谷败型(CMS-IA)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东乡野生稻对矮败型(CMS-DA)和印尼水田谷败型(CMS-IA)的育性恢复的控制存在主效恢复基因,同时还受到微效基因的影响。此外,还就东野恢复基因发掘及其在杂交水稻育种的生产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此文综述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子定位研究成果,回顾了前人关于存在于第10染色体上的恢复基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与探讨,并结合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特点及分子机理论述了恢复基因的关系,以期为深入研究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和应用水稻杂种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质源CMS-FA杂交稻系统的亲本资源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1A(CMS-FA)作母本, 分别与来自10个国家和国内13个省份的220个水稻品种组配成杂交种, 考察F1代的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在F1代中, 当这3项育性指标均≤10%时, 显示父本品种具有雄性不育保持能力, 因而将其划分为保持系资源; 当3项育性指标均≥80%时, 显示父本品种具有雄性不育恢复能力, 将其划分为恢复系资源; 此外的其他父本品种, 即3项育性指标中任何一项指标>10%或<80%, 既不能作为保持系, 也不能作为恢复系, 被划分为非杂交稻亲本资源。在220个水稻品种中, 可作为金农1A保持系的有122个, 占55.5%; 未发现恢复系亲本; 非杂交稻亲本品种有98个, 占44.5%。CMS-FA型的杂交稻亲本资源利用率为55.5%。对照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CMS-WA)的保持系亲本品种有44个, 占20.0%; 恢复系亲本品种42个, 占19.1%; 非杂交稻亲本品种134个, 占60.9%。CMS-WA型的杂交稻亲本资源利用率为39.1%。CMS-FA系统比CMS-WA系统的亲本稻种资源利用率高16.4个百分点, 尤其是保持系资源利用率高35.5个百分点(近1.8倍)。国外品种的育性普遍低于国内品种。  相似文献   

14.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在实现棉花杂交种子大规模生产和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等棉花新品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恢复系的好坏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种的选育的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育优良恢复系至关重要。主要介绍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的类型,综述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定位研究进展,讨论了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鉴定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小麦K、V型胞质雄性不育系F2群体育性分离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4个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对K、V型不育系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育性恢复表现为显性遗传,F2群本育性分离呈现多态性。K83(21)35A、K149A、V149A三个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均受两对基因控制,V83(21)35A的育性恢复所需基因数目在不同遗传背景中不同,同一恢复系在K83(21)35A和V83(21)35A两种不同遗传背景中表现不同的育性分离。分析F2育性分离多态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克服亚种间杂种不育来充分发掘亚种间杂种优势是提高水稻单产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研究,从一套以日本晴为背景,9311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鉴定出一个系T9424,其与日本晴配置的F1植株小穗与花粉育性较双亲显著降低,双亲间存在不亲和。重测序结果表明T9424在第1、第4和第5染色体上导入9311片段。日本晴/T9424 F2群体内单株基因型及育性鉴定结果表明,T9424与日本晴间杂种不育基因位于第5染色体上。利用F2群体内790株单株将该杂种不育基因定位于第5染色体分子标记PSM8与A14之间110kb的物理区段内。对日本晴/T9424 F1植株花粉与胚囊育性鉴定结果表明该杂种不育基因同时控制雌、雄配子败育,将该基因暂命名为S39(t)。相关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现象的认识,为该基因克隆及其育种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协青早A/(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青早B)BC1F5、中9A/(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青早B)BC1F5、协青早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e1F5和中9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5四套测交群体,分析测交群体的育性表现及研究东乡野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遗传。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对矮败(CMS—DA)和印尼水田谷败育(CMS—IA)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一数量性状,结合群体遗传结构、育性分布和东乡野生稻的偏粳性及广亲和性,可知东乡野生稻对CMS—DA和CMS—IA的恢复性由1对或2对恢复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8.
瓣化型胡萝卜雄性不育基因atp6的CAPS标记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atp6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以瓣化型胡萝卜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H05A及其保持系H05B为试材,扩增获得了1条约500bp的特异扩增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BglII对该片段进行酶切,不育系产生1条保持系中没有的特异片段,其分子量约为60bp。建立了atp6基因的CAPS标记,该分子标记可用于胡萝卜雄性不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9.
A Dominant Gene for Male Sterility in Whea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 Bing-Hua  D. Jing-Yang   《Plant Breeding》1986,97(3):204-209
A dominant gene inducing male sterility in wheat is described. It is located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me 4D with a recombination percentage of 31.16 with the centromere. The potential use of this allele in breeding and cytogenetic studies in both tetraploid and hexaploid with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