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路堤边坡土壤类型对水土流失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和胶州-新沂铁路路堤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天然降雨条件下路堤边坡土壤侵蚀的现场调查,并分析二试验区侵蚀程度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研究二者相应边坡土壤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秦沈线和胶新线路堤边坡侵蚀程度的差异是由二者路堤边坡土壤的可蚀性不同造成的;在次半宽降雨量大于临界次半宽降雨量时,秦沈线路堤边坡的侵蚀程度远大于胶新线路堤边坡的侵蚀程度,主要是由于胶新线路堤边坡土中含有直径大于20mm的碎石;路堤边坡土壤的可蚀性与降雨特性有关,提出了减少路堤边坡土壤流失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景观格局与土壤养分流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不同尺度上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根据Habit-Food-Resource范式,研究土壤养分流动与景观格局之间关系可为认识不同尺度上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提供帮助。土壤侵蚀是山区和丘陵地区影响景观格局和土壤养分流动的重要过程之一。景观格局间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SCS范式,评价了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与土壤养分流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与此相关的定量研究成果则较少报道。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为例,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探讨了山地灾害敏感性系数(SC)的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坡地土地利用方式对泥石流和滑坡、崩塌的综合敏感系数。发现区内对山地灾害最敏感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工矿用地、道路建设用地、>35°的未利用裸地、>25°的低覆盖草地、8°~15°和25°~35°的灌丛地以及>25°的旱地;最不敏感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水库常年蓄水位以下的土地、河滩地、密林地。根据综合敏感系数大小,对不同坡度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敏感性分区,其中,灾害敏感区占16.6%。该项研究成果可为地方政府开展退耕还林和执行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倩  李青松  孙水娟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5):90-94,99,2
应用RS,GIS,Fragstats软件研究了醴陵市土壤类型和景观格局、景观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醴陵市主要土壤类型是红壤和水稻土;景观类型以林地和水田为主,各景观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与水稻土,景观斑块类型在各土壤类型区存在明显差异;(2)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为:紫色土>水稻土>红壤>河潮土>黄壤,优势度则相反;(3)各土壤类型区形状指数变化很小,分维数一致;(4)各土壤类型区的廊道密度指数为:紫色土>水稻土>河潮土>红壤>黄壤,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地质地貌特征,对正宁县的水土流失的形式、类型以及成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和分析。认为该县水土流失的形式主要有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其中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类型与山坡坡度、植被密度、侵蚀模数的高低以及地形的变化有关,得出本县侵蚀强度和水流输沙量自东向西有规律地递增,年侵蚀模数由东部林区的低于500吨/平方公里向西部的6,000吨/平方公里增加。由此推断了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和梁峁起伏的特殊地形;软硬相间的地层结构和集中的降水;活跃的新构造运动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更新周期短、光谱信息丰富等特点,在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中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以landsat-8 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指数对陆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技术可以对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有效识别.陆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以轻度和中度敏感为主,其面积...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岩溶地区水土流失与生态格局的相关性,分析水土流失敏感性背景下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特征。以黔南州为研究对象,融合RUSLE模型和ERI评价方法,在分析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基础上,对县域尺度的景观生态风险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 黔南州水土流失敏感性以中度、轻度和低敏感区为主,其总面积为22 974.42 km2,比重达88.86%,但重度、极度敏感区面积仅占11.14%,且降水侵蚀力、地表起伏度和石漠化等级的空间相关性高。(2) 低生态风险区主要由水土流失轻度、不敏感区构成,耕地面积比重大(72.07%),高生态风险区则以中度、重度敏感区为主,且建设用地面积比重大,说明水土流失敏感性就越高,则区域生态风险越高。上述研究表明,从水土流失敏感性的角度评价景观生态风险,融合了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状况等信息,不仅丰富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也为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甘肃省生态建设迅速发展和水土保持监测要求提升的大背景,研究基于GIS的监测评价方法在小流域尺度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以通渭县牛谷河研究区为例,采用现场调查结合遥感影像,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理论指导,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起伏度、地表植被覆盖4类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进行治理前后水土...  相似文献   

9.
为了定量分析重点生态功能区雷山县水土流失敏感性现状,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识别出水土流失敏感性关键地域,也为县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选取2010年10月覆盖雷山县全域的ALOS遥感影像和1∶50 000地形图等为数据源,通过地理空间信息技术(RS和GIS技术)结合使用,运用3D Analyst栅格计算功能,提取雷山县DEM、坡度、坡向和土地利用等主要因子,运用ENVI软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获取植被覆盖度,运用ArcMap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划分出水土流失敏感性等级,得到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雷山县轻度及以上水土流失敏感性区域面积812.29km2,占总面积的67.45%,水土流失敏感性以轻度为主;强烈以上等级占总面积5.96%,所占面积小;同时研究区不同高程、坡向、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等级与水土流失敏感性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即轻度以上的水土流失敏感性区域面积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分布;水土流失敏感性区域主要出现在高程为800~1 400m范围内,坡向为东南和西北,坡度为15°~35°,植被覆盖度在30%~45%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依托GIS与RS技术,以广西省都安瑶族自治县为研究载体,采用TM影像为背景资料.辅以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地质图、土壤图以及GPS实测数据库等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建立石漠化分级的遥感影像解译指标体系,生成都安县石漠化分级分布图和数字化土壤类型图;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探讨不同级别石漠化与土壤类型之间的空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陕西省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叠加综合,辩识出陕西省水土流失潜在敏感性和现实敏感性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了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图。从潜在敏感性看,微—轻度敏感性分布面积较大,占全省总面积的75.77%,中度敏感性分布面积占20.41%,高度—极敏感性分布面积为3.82%。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十分明显,影响因子也不尽相同。水土流失现实敏感性与潜在敏感性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微—轻度敏感性分布面积占61.65%,中度敏感性面积明显增大,占34.15%,高度—极敏感性面积也增加,占4.2%。对比潜在敏感性和现实敏感性,在其它自然影响因子不易控制的情况下,植被作为侵蚀动力的重要抑制因子,保护植被,提高覆盖度对控制水土流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植被固土减蚀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是控制和减弱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系统分析黄土高原植被减水减沙作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植被改善土壤特性、植被与土壤抗冲性、植被与土壤抗剪强度、植被减蚀作用的动力学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该研究对于揭示植被固土减蚀作用的机理,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西气东输工程沿线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气东输管道的建设将直接破坏施工区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加剧的水土流失反过来会对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形成较大的威胁,甚至在某些严重地区,由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可能会直接破坏管道,影响其安全运行.如何控制管道工程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加强区域友好环境的构建,不仅对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管道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在系统分析影响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因子的基础上,在GIS的支持下,选取土壤、植被类型、坡度和坡向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图层权重-叠加模型和模糊分级模型,以专家经验打分法对各指标进行赋值,评价了黄土高原地区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10 km范围内水土流失的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将该区分为弱敏感、较敏感、敏感和高度敏感4类地区,并评价了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空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区域生态系统和管道工程的安全角度探讨了生态恢复和友好环境构建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晋陕蒙能源基地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由于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黄土丘陵区和毛乌素沙地,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是该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而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必将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恶化。根据1987年、1992年和1999年3期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成果,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功能的支持下,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该区水土流失现状,初步揭示了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结合调查成果,研究了矿山开发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进行了初步预测评价,为该区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CSLE模型的陕北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陕北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进行评价,为该流域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优化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合理布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ArcGIS技术,利用2005—2016年纸坊沟流域水文站月降雨量数据、DEM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率定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的相关参数,计算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对土地利用变化与坡度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区内不同坡度带上的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15°~25°左右的坡耕地是土壤侵蚀的敏感部位。(2)纸坊沟流域内土地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不断增加。该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后,土壤侵蚀的面积与强度整体呈现改善趋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强度具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耕地的土壤侵蚀强度较强,林地和草地侵蚀强度相对较弱,说明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能够显著减弱土壤侵蚀。[结论]研究区内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受土地利用方式和坡度制约,该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是15°~25°左右的坡耕地。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有效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项十分紧迫、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的任务。首次提出了水土保持有效性的概念 ,并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涉及到水土保持有效性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实现途径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山仑 《水土保持通报》1991,11(3):38-39,55
将水土流失和水分利用两个方面的问题统一解决是搞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基础。为此,必须寻求同时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降水、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点、可行途径及关键措施。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在基本农田建设和提高降水利用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水土流失和贫穷形势严峻,探究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水土流失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选取人口、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4个方面的社会经济指标,利用ArcGIS和GeoDa软件,对水土流失及各指标因子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再建立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并对三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如下:(1)空间分析结果显示,水土流失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水田和旱地对水土流失影响不一致;(2)三个模型对比,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度最优,解释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侵蚀造成土壤肥力的丧失,而土壤肥力的丧失反过来又加剧侵蚀作用的加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土壤侵蚀和培育土壤肥力时应注意的问题与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探讨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类型分区方法,其中包括基本原理和模型结构。在定量计算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经验定性分区方法,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划分成8个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类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