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其根源在于外部城乡关系失衡和农村内部关系失衡。通过城乡结构性分析发现,从城乡对立下的工业化战略优先、到城乡统筹下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先再到城乡融合下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先发展,国家力量、市场力量和农民力量的综合作用开始构建出平等、共生、互助的新型城乡关系。在全新城乡关系框架下,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并轨,通过实施一场持久的农民自主的乡村振兴综合性发展战略,聚焦小农经济市场化与新型经营主体独立性、农民农村公共事务中主体性与组织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合理差别化、农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及生命化生活化等问题,寻求积极改善之策,最终真正实现农村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目前日益严峻的农业农村问题,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框架内,通过文献简述了近年来关于城乡关系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和农村发展的历史演变。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还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民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农村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城乡自由流动面临制度性障碍、城乡融合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等挑战,正在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全面落实的症结所在。因此,必须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两个层面,找到两大战略有机融合的关键路径: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实现城乡各类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三是坚持以土地为核心,推动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四是突出产业优先,利用城市带动乡村内生动力;五是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城乡融合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及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两大战略协同发展,是顺应我国城镇化发展大势、保持乡村发展活力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研究,遵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欠发达地区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既是目的,为的是实现城市和乡村主体平等化、城市和乡村的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手段,只有通过二者之间水溶交融、互补共生,才能解决要素、资源、体制机制等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实践基础,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建国70年的历史进程中。新时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应着重从发展壮大农村自身生产力、统筹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战略、深化城市和农村制度改革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初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2010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如何理解和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是关系我国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通过分析城乡关系演变过程,阐释了城乡对立的根源、城乡融合的实现条件等多方面内容,深刻揭示了城乡关系发展的规律与本质。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空心化、经济空心化、文化空心化现象凸显。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内涵丰富,对解决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而言意义突出,在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指导下,针对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  相似文献   

7.
乡村与城镇是不可分割的,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关联紧密,因此,构建耦 合机制可行且必要。基于当前现状,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机制:基于当前 的现况:城镇化面临着缺乏土地和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这对城镇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而乡村振兴则面临着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体制存在严重的壁垒以及资源的短缺和利用不合理,这 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乡村振兴不能够实现战略发展。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内在 逻辑的关联性,为解决战略进程中的问题、实现乡村和城镇的协同治理提供了条件。一方面,新 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其关键在于通过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引导人 才、资源、技术等延伸至农村,补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推动乡村发展与全面振兴;另一方 面,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城市病”、环境问题等提供了重要 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乡融合视域下农村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农村绿色发展已成为基本原则和必然要求,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共同福祉。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以农村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基于新型城乡关系,从本质、过程和结果表现三个层面系统阐释农村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明确农村绿色发展的目标和理论依据,构建农村绿色发展路径设计框架。研究表明,农村绿色发展主要围绕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农业绿色发展、城乡关系协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土情结重塑的统一与升华展开;满足延续性、经济性、适宜性、协调性和可及性的基本要求;以农村四分空间和一对关系为基本路径,其中生态保育是根基、绿色生产是着力点、美好生活是落脚点、文化重塑是凝聚力、城乡融合是外推力。因此,为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提出摸清农村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布、做好农村空间布局的过程管控,合理管控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空间的直接和间接挤压;形成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代表的他治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以乡土文化为纽带共同推进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客观地评估农村生态价值,探索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转化路径,推动将"绿色"真正转化为发展动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56-157
城镇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城镇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城镇化就是一个包括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经济转型的一个综合全面的城乡转型问题。城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之路点亮了有效途径,是国家发展的必然之选,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观察,分析了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跟消极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在建设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180-182
近30年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发展为2012年的52.57%。但城镇化质量却没有同步发展。主要表现为半城市化状况突出,进城居民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城市GDP增长了,但居民收入却不见增长;城市规模扩张而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外延扩张与城市内涵提升不同步;人口增加了,文化水平提高了,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却没有提高;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脱节,没有实现城乡统筹等等。要实现城镇化质量与速度同步发展,要把城镇化的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城镇化要坚持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要与人的全面发展同步前行;强化城市发展对农村起带动与幅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亚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农业、农民,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觯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枢纽、桥梁和基础. 为了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城镇化体制,机制,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转型和创新,实现城乡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创新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协调,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正确协调政府引导与市场资源配置、消费与需求的关系;正确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农业区域经济、产业化模式;正确融合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的联系,走集约,节约,生态的农村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相伴生的小城镇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发展的压力,拓展了城乡商品市场,拉动了城市化需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建设与发展小城镇,对农村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亚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农业、农民,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觯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枢纽、桥梁和基础。为了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城镇化体制,机制,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转型和创新,实现城乡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创新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协调,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正确协调政府引导与市场资源配置、消费与需求的关系;正确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农业区域经济、产业化模式;正确融合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的联系,走集约,节约,生态的农村城镇化发展之路。特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怀石 《农技服务》2014,(11):12-12
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是在自然资源采掘及其产业化主导下的非农经济和人口集聚的过程,随着资源枯竭与产业萎缩,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安全问题、民生福祉问题等多重矛盾使以资源为导向城镇化路径难以为继。因此,为使我国资源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从区域生态环境本底出发,统筹考虑城乡建设和人口、产业、资源、文化之间的关系,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城乡统筹、社会和谐为目标,走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生态城镇化"道路。白山市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研究其"生态城镇化"战略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吉林省走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创新举措和具体实践,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四化”概念和“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其中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还存在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经济发展脱节、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与城镇化进程脱节、农民身份转变与城镇市民脱节等制约因素。要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需着重培育现代化新农民、持续扶持现代化新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整体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进入新时代以来,一些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越发凸显,城乡居民收入悬殊非常之大。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背景下,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为例,旨在研究资源产业型城市如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张占斌:统筹城乡与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任务。统筹城乡的本质是要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来妥善处理"失衡的城乡"关系——即城乡利益分配问题,城镇化的本质是要通过产业的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改进来解决"农民进城"——即农村人口市民化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统筹城乡发展任务异常艰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小城镇,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工农、城乡产业和资源的价值交换等产业社会融合的特征,其发展过程既是农业工业化、信息化和应用新技术、新资本的过程,也是农村、农民分享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成果的过程。农产品加工业对于破解当前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转型问题,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等方面,具有战略  相似文献   

20.
<正>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我国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入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处理好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当然要发展二、三产业,但并不可以忽略第一产业。相反,城镇化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一个国家或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