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经分离到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1、2、3型,羊布鲁氏菌同样可以感染牛。由于目前以养牛羊为主,牛羊及各种家畜同牧场放牧十分普遍,所以牧区的各种动物(牛、牦牛、山羊、绵羊、马、骆驼、猪等)均应该普遍接种布鲁氏菌疫苗。而且,要研究各种家畜布病疫苗免疫的有效免疫期,明确其抵抗布鲁氏菌强毒的最低滴度,为布病抗体水平监测提供敏感快速的检测技术。例如,ELISA、胶体金等方法;研究带毒家畜接种布病弱毒疫苗后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为家畜群体布病的监测提供理论数据。再如,一般带毒动物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基本没有变化,或达不到抗病滴度。这是因为野毒在动物体内繁殖,刺激产生感染抗体,这时给该动物接种弱毒疫苗,感染抗体则会抑制疫苗菌的繁殖,使免疫抗体不能产生。如果感染抗体部分抑制疫苗菌的繁殖,可能导致动物免疫抗体产生不足。那么,已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的牛接种s2苗,保护抗体是否可以产生?这是一个有必要探讨的问题。专家指出,农牧交错区奶牛的免疫工作急需强化。因该地区奶牛群靠近牧区布病老窝点,被感染的风险大,加之一些地区农民有同圈饲养牛羊的习惯,更易感染布病,所以农牧交错区的家畜应该普遍接种布鲁氏菌疫苗。要加强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加强畜群布病临床检查和病原学诊断;做好阳性家畜的无害化淘汰处理;实行科学养畜,做到牛羊分村、分圈饲养。对牧区布病的监测,首先要加强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一旦发现免疫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要及时淘汰;第二,注意临床观察,发现流产、睾丸肿大,关节炎等具有布病类似症状的病例,要及时采样送检,尽早确诊是否存在布病感染。一旦发现阳性病例,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之,加?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类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安全的人畜共患病,为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近些年,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呈回升趋势,我国尤其严重,国际上除少数国家主要通过捕杀等处理方式外,大多数国家主要通过对患病高发区的牲畜进行动物疫苗免疫来遏制该病的蔓延。选择和使用有效的布病疫苗,对于该病的防控和促进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近些年来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及动物疫苗研究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 家禽疫苗已由单联苗向多联苗方向发展。任何一种疫苗都含有活的或灭活的病毒,用它来接种动物能刺激动物体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会保护动物免受接种疫苗所含相应病原体的感染。现有的大多数家禽病毒疫苗用于预防群鸡由一些病毒引起的疾病,这些病毒有马立克、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呼肠孤病毒、鸡痘、减蛋综合症—76、传染性喉气管炎和流行性震颤等。而现有的菌苗仅有少数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省是国家划定的畜间布病防控二类地区,而川西地区又是畜间布病历史疫区和免疫地区。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四川省流行已久,牛感染布病情况长久存在,其中又以川西北地区的牦牛布病感染率最高~([1])。本省农区市、县牛布病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多呈散发流行~([2])。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要求,四川省把发展养牛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因此,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做好牛的布病防控工作非常重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的人感染病例都是与病禽直接接触导致的后果,因此必须阻止家禽的感染以保护人的接触感染。方法之一是清群。另外就是采用可区分感染和免疫动物(DIVA)的疫苗免疫,阻止动物感染以及疫病暴发。区分感染和免疫动物的疫苗采用策略基于不同的神经氨酸酶,这意味着只有当流行株的N亚型已知时才能选择适合的疫苗。因此,至少需要2种不同N亚型的疫苗,以便与流行株相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畜间布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度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只经过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就转而成为我国畜牧行业最凶猛的人畜共患病。20世纪50~70年代,北方大部分省区疫情相当严重,家畜布病阳性率最高可达60%~70%。之后我国牧区采取了"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曾经这些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上世纪80年代畜间布病疫情大幅下降,阳性率一度维持在0.09%~0.28%。但据近年我区牛羊布病流行病学基线调查检测阳性率高达1.27%,同比上升了99~118个百分点。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动物的贸易流通,我国布病疫情开始反弹并持续上升,布病疫情已从我国传统的西北部延伸到南方和西南方,由最初的少数几个省扩散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7.
布病是当前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人畜共患病。近十年,会宁县布病感染动物和人的比例不断上升,县畜牧兽医部门从2016年开始对全县羊只进行布病疫苗强制免疫接种,布病的蔓延扩散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经省市畜牧部门联合评估免疫效果后,确定从2021年开始对布病采取以检测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本文简述了会宁县布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了畜间布病防控措施和成效,分析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病,尤其是由羊种布鲁氏菌引起的布病,目前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全世界每年报道的布病病例超过500万。布鲁氏菌已经被CDC列为B类病原体,成为潜在的生物武器。布鲁氏菌也是最常见的实验室源性病原体。布病的流行地域在不断变化,每年都有新发地和复发地的报道。除了那些牛布病已经根除的国家,布病仍然在许多国家的人和动物中存在。全世界由于布病给动物产品及公共卫生安全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虽然许多有效的疫苗正在用于动物免疫,但是还没有理想的人用疫苗可以使用。动物布病的控制将显著降低人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 畜群个体差异 ,导致免疫反应不一免疫反应因受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一个畜禽群体中 ,大多数畜禽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呈正常反应 ,一小部分则反应很差 ,往往不能获得抗感染的足够保护力 (抗体效价 )。对于高度传染性疾病 ,即使未达要求的免疫动物为极少数 ,一旦遇到病原感染 ,仍将可能引起疾病的传播和防疫计划的失败。所以要重视对环境的隔离、消毒、灭菌工作 ,尽可能减少病原与畜禽的接触机会。2 疫苗的选择与使用2 .1 血清型 有的病原微生物有多个血清型 ,多个亚型 ,绝大多数不能相互免疫 ,故选用疫苗的血清型应与本场、本地区…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近几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的频繁调运,我国布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疫苗免疫是我国布病一类地区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现有布病疫苗对人有一定的致病性,导致部分地区免疫实施效果不能有效保障。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通过多年实践,创新了一种经阴道途径免疫S2疫苗的新型布病免疫技术。该技术对羊免疫安全性高、抗体阳转率高,抗体持续期长于经口途径免疫。该免疫技术在辽宁省建昌县和葫芦岛市其他地区推广使用后,取得了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并有效降低了人间的布病感染率,是我国其他一类地区可参考的一种布病免疫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