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实施完成教育过程的前提和基础。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分析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的现状与特点,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探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依据和制定过程,并明确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优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对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服务地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以贵州大学为例,分析了新时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及现行本科生就业领域,从学历升造型、公司就业型、政府管理机构就业型和自我发展主导型等培养模式入手,分别提出了科研创新培养、生产应用培养、社会服务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等优化手段。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动物微生态学课程,是高校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应用型专业课,学好这门课程对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及实践应用能力很重要。本文提出了在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本科教育中,加强动物微生态学课程势在必行。从合理利用多媒体新手段;选择重点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程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几方面来介绍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实践性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以扬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通过构建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的“五位一体”培养体系,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基础,探讨农科院校本科生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决定着其毕业后服务社会的能力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而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了新时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培养体系和校外实习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新农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探讨了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立足地方发展的需求,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培养体系,根据高校自身条件适当增加"以赛促学"和"校企协同"等教学模式,着力提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竹青  彭辉 《土壤通报》2021,52(4):975-987
为了深入了解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应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1990—2020年土壤氮素矿化领域的1804篇文献进行了基础知识框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对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和演变趋势进行了图谱解读和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氮素矿化研究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该领域研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特点,主要涉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等学科;其重要研究主题是土壤氮素转化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近期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或农业管理措施对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微生物又影响土壤中氮素迁移转化过程方面;我国该领域研究发展迅速,但还面临在国际上影响力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析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涉及到的主要生态学分支和重要理论,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管理及教学经验,提出了工程技能全过程系统化教育的观点,即在本科生四年制教育中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外语训练与应用、专业技能培养及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断线,有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技能。几年来的实践效果证实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与种群数量动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与种群数量动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植物多样性影响害虫种群动态的生态学机制主要有天敌假说和资源集中假说 ,而集合种群动态研究中数学模型一直起主导作用 ,这一理论对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扰动在不同连续状态下通过产生缀块的时空镶嵌在构建生态系统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且中等干扰程度能保持高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研究所经历的形态学水平、染色体水平、生理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 4个阶段研究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且不能互相替代。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可增加不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 ,提高种群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从研究的背景、本质及内容来看 ,现代土壤学有着鲜明的景观生态学内涵 ,研究离不开景观生态学观点的指导。土壤研究的尺度、土壤性质的时空异质性及过程的动态性决定着在大尺度上土壤学研究必须采用景观生态学的观点 ,这也是土壤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土壤学汇集了众多学科的前沿研究方法 ,而景观生态学在理论上为土壤学研究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作为学科交叉及研究动态 ,文章给出了景观生态学和土壤学研究相关联的许多热点研究动态 ,同时讨论了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土壤面源污染等研究的景观生态学本质 ,从理论与实践上指出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土壤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学科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水土保持学科新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在分析开展水土保持高等教育改革原因的基础上,初步提出本科生、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还就有利于新教学体系建立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给出提升学科、完善学科基本理论、创新研究技术与方法和成立水土保持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赋予了农业工程新的职责和使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发展机遇。大学面临着科技发展的新挑战、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开放、适合、人本、平等、可持续。农业工程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应如何培养高度智能化的未来农业的创造者、引领者和支撑者;思考如何聚焦本学科专业,坚守农业工程主体地位,使学科专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该文分析了国际农业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表明国际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已凸显农业、工程、生物、信息的交叉,交叉融合的核心课程体系已成为专业学生不可替代性的标签。该文认为,强化本专业学生的不可替代性是强化学科专业主体地位和推动学科专业声誉形成螺旋式上升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建议通过4个转变(从注重知识本位向提升素养本位转变,从专业教育向专业+通识教育并重转变,从高度专业化培养向宽专交融合转变和从偏重职业技能向注重全面成长转变),推动"新农业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水土保持行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水土保持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比分析了高职高专与本科水土保持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分析预测了水土保持行业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以南昌水专为例,提出了高职高专水土保持生态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的有效管理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实施高校教学质量常态监测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述了农业高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管理的现状及信息化管理教学状态数据的必要性,详述了教学状态数据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以期为高校教学管理者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生产生活视角的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宜耕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北方农牧交错区是中国生态脆弱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土地利用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该区域土地宜耕性对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区的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基于生态、生产、生活的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宜耕性进行评价,表明,现状耕地中不适宜耕作的耕地面积为15 996.8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39%,因生态、生产、生活因素使得耕地不适宜耕作的面积分别为7 519.23、9 337.23、6 039.99 hm~2。建议在退耕还林工程中优先对该部分耕地进行退耕。适宜耕作的草地面积为197 195.94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32.18%,即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草地可以开发利用为耕地。但是,从土壤适宜性和地形条件两方面对适宜耕作的草地进行分析,揭示出适宜耕作的优质草地面积比例很小。为避免土地开发利用导致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荒漠化的扩张,建议在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中应当优先开发利用质量较高的耕地后备资源,且需始终坚持国家统筹。  相似文献   

16.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针对目前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多年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教学实践表明,相关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Formal training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uite of solutions to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s conservation biology textbooks underpin many conservation education programs at both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levels, the portrayal of conservation issues and coverage of specific biotic groups plays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training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Parasites represent the majority of species diversity on earth, play critical role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and are often at higher risk of decline and extinction than their free-living counterparts. Yet parasites continue to receive scant attention from conservation scientists and educators. We searched the index of 77 English language conservation biology textbooks for parasite or pathogen related content, published between 1970 and 2009. When present, we categorized a textbook’s parasite content as positive, neutral or negative with respect to the author’s portrayal of parasite biodiversity. The vast majority (72%) of conservation textbooks either portray parasites uniquely as threats to conservation goals established for free-living species or do not mention parasites at all. While no single textbook can be expected to provide extensive treatment of conservation-related topics across all biological groups, we outline three reasons why parasites should feature more prominently in formal conservation education, and suggest several ways in which greater incorporation of these parasite topics coul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专业教学中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按照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最新标准,结合农业院校传播学(网络传播)专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专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坡耕地麻竹高产栽培措施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麻竹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针对麻竹适应性,在坡耕地开展了麻竹高产栽培与效益研究,其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总结了麻竹在山坡地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选择长江三角洲地区一处长期受到有机农药污染的浅层含水层,采集水样,采用不依赖于培养的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该污染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完全可行,该有机污染含水层具有较好的微生物多样性,且可能有一种未经鉴定的新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