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优质两系稻两优2186为试材,进行N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施N量适宜时,以作基,蘖,促花,保花,粒肥施用的产量高,施保花肥能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施粒肥会降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以不施的为高,为了有较高的产量,较高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低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宜作基,蘖,促花,保花肥施用。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前期氮肥施用比例,增施拔节肥、孕穗肥,有利于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增加中后期氮肥运筹比例,能明显提高强筋小麦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改善品质.强筋小麦栽培,应选用基肥50%、平衡肥10%、拔节肥20%、孕穗肥20%的氮肥运筹方法,容易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湘南双季杂交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和株两优819、晚稻品种H优518和盛泰优018为材料,比较研究3种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7:2:1,N1;6:3:1,N2;5:4:1,N3)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早、晚稻实际产量均以N2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N1处理,其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与穗粒数较高。与N1和N3处理相比,N2处理茎蘖数居中,但成穗率最高,且孕穗之后的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各品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以N2处理最高;N3处理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N1处理,但与N2处理无显著差异;胶稠度随穗肥比例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品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以N2处理最低,处理间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均无显著差异。从稻米RVA谱特征参数来看,N1处理稻米食味品质最好,略优于N2处理,N3处理米质最差。综合考虑产量与稻米品质,N2处理(分蘖肥:穗肥:粒肥=6:3:1)是湘南双季杂交稻较理想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4.
胡葵  许荣明  曹建东 《种子》2003,(1):91-91
随着近几年浦东新区优质米生产发展 ,优质杂交粳稻“寒优湘晴”和“浦优 80 1”新组合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目前“寒优湘晴”、“浦优 80 1”已占我区水稻种植面积 90 %左右 ,带来杂交制种面积大幅上升。为进一步提高杂交粳稻制种产量 ,我们对我区粳稻杂交制种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如下看法。1杂交粳稻组合的选择与对新杂交组合的要求“寒优湘晴”、“浦优 80 1”被我市列为优质稻推广新组合 ,在我区“寒优湘晴”制种面积较大 ,主要是我们对该组合制种技术掌握比较成熟 ,其制种产量稳定 ,杂交一代米质好 (除垩白度等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6.
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粳稻产量、品质及氦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kghm^-2),按基蘖肥、穗肥不同施氮比例且穗肥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共设计了20种施氮模式,研究了其对超级杂交粳稻常优1号产量、氮素利用率及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常优1号产量影响极大,基蘖肥与穗肥施氮比例为58.34:41.66,穗肥以叶龄余数4、2叶等量施氮时,产量最高;产量与总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氮收获指数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穗肥施氮比例的下降,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度逐渐下降;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穗肥随追肥叶龄期推迟,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胶稠度、外观品质因基蘖肥施氮比例的不同而异。综合来看,基蘖肥、穗肥施氮比例为6:4,穗肥以倒4、2叶期追肥可使该品种超高产、优质、高效得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稻套麦的最佳氮肥运筹方案,以烟农19为品种材料,设置6个氮肥运筹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稻套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苗肥比例,小麦群体质量及成穗数有所提高,增加拔节期及以前施氮比例,每穗粒数随之增加,增加孕穗期施氮比例,增重效应明显,而成穗数和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增加追肥比例特别是氮肥后移,可显著协调穗粒结构,增加产量。增加追肥比例特别是后期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追肥比例愈高,面团形成时间愈长;追肥比例多且后期追肥均衡,面团稳定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对江淮麦区饲料大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江淮麦区饲料大麦生产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于2012-2014年连续2年以盐丰1号和扬饲麦1号2个饲料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与运筹比例对大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增加使2个品种的产量随之增加,施氮量从A1(90 kg/hm2)增至A2(210 kg/hm2)时,盐丰1号、扬饲麦1号平均产量分别增加16.4%,31.6%,施氮量从A2增至A3(330 kg/hm2)时,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量不同运筹比例对2个品种产量影响不明显;对于籽粒品质,施氮量从A1增至A2时,盐丰1号与扬饲麦1号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幅分别为8.6%~10.2%和8.8%~10.8%,施氮量从A2增至A3时,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有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施氮量的增加使2个品种籽粒淀粉含量略有下降,但降幅不明显;相同施氮量不同运筹比例对2个品种籽粒品质影响不显著。氮肥处理下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用氮肥来调控大麦产量可能主要是通过调控穗粒数与穗数来实现增产。综合考虑,建议在江淮麦区生产上大麦氮肥施用方案为,总施氮量为210 kg/hm2,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肥∶拔节肥∶穗肥以5∶2∶3或6∶2∶2为宜。  相似文献   

9.
氮肥运筹对杂交稻主要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杂籼K优818和杂粳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了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 kg/hm2),前、中期不同施氮比例及中期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对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比例的前增中减,两品种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垩白率、垩白度、糊化温度逐渐下降;胶稠度、淀粉峰值黏度、崩解值呈直线上升趋势;而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对氮肥运筹的反应因品种而异。说明适当减少中期施氮比例可改善稻米外观、蒸煮品质并提高淀粉黏性,但同时也对稻米加工、营养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中期不同叶龄期追氮因前期施氮比例的差异和品种的不同,效应也不尽一致,总体而言,随中期施氮比例的减少,相应推迟追肥叶龄期可以获得较好的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淀粉黏性。对于胶稠度、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垩白率、垩白度、消减值等品质指标,常优1号较K优818推迟一个叶龄期施肥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氮肥利用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在同一施氮水平(纯氮150kg/hm2)下,按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不同施氮比例设计5种氮肥运筹方式,研究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对氮肥利用率影响显著,M2处理(50%N作基施、30%N作分蘖肥、10%N作穗肥、10%N作粒肥)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粒肥对氮肥的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影响显著,均高于未施粒肥处理;两品种M2、M3处理产量较高;氮肥吸收利用率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以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农学利用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的基肥施用比例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松粳6号的氮肥基肥比例为45.23%时,可获得理论最高产量,而松粳9号获得理论最高产量的氮肥基肥比例为45.84%。  相似文献   

11.
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粳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 kg hm-2),按基蘖肥、穗肥不同施氮比例且穗肥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共设计了20种施氮模式,研究了其对超级杂交粳稻常优1号产量、氮素利用率及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常优1号产量影响极大,基蘖肥与穗肥施氮比例为58.34∶41.66,穗肥以叶龄余数4、2叶等量施氮时,产量最高;产量与总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氮收获指数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穗肥施氮比例的下降,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度逐渐下降;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穗肥随追肥叶龄期推迟,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胶稠度、外观品质因基蘖肥施氮比例的不同而异。综合来看,基蘖肥、穗肥施氮比例为6∶4,穗肥以倒4、2叶期追肥可使该品种超高产、优质、高效得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优质杂交粳稻在双季稻区种植的适宜穗肥运筹方式,以杂交粳稻申优26为材料,设置4种穗肥运筹方式(SF0,不施穗肥;SF1,倒2叶期施穗肥60kg/hm2;SF2,倒4叶期施穗肥60kg/hm2;SF3,倒2叶、倒4叶期分别施穗肥30kg/hm2),以SF0为对照,研究不同氮素穗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粳稻在双季稻区种植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F0处理相比,SF1、SF2和SF3处理干物质量、总颖花量和收获指数提高,产量分别增加10.88%、11.08%和12.73%。SF2和SF3处理总颖花量和表观转化率高于SF1处理,花后干物质生产比例低于SF1处理。与SF0处理相比,各穗肥运筹处理的加工品质变优,粗蛋白含量增加,而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差,食味值下降;此外,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也有所降低,但SF2与SF0处理无显著差异。总体上,SF2处理各品质指标优于SF1和SF3处理,施用穗肥可显著增加优质杂交粳稻产量,于倒4叶期施用一次穗肥能兼顾高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于2020-2021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N0:0kg/hm2;N1:120kg/hm2;N2:180kg/hm2;N3:240kg/hm2)处理下Y两优900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Y两优900在N2处理下2年产量分别为8.77和8.82t/hm2,高于N0和N1处理,与N3处理差异不显著。穗数和穗粒数在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实率在N2处理下高于其他2个处理,千粒重有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N2处理的总干物质积累量低于N3处理,但其收获指数高于N3处理。随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N2处理的氮肥籽粒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高于N3处理。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中产区)下,180kg/hm2施氮量有利于在保证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高产的同时,实现较高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氮素肥料施用对稻米品质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优质常规稻滇屯502、优质杂交稻宜香优2115、杂交稻区试苗头组合源两优325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施肥时期对3个品种的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不利于食味品质改善,但对产量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均有改善作用,且常规稻较杂交稻对氮肥反应敏感。从相关性分析可知,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氮肥施用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栽培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杂交水稻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产量性状差异,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4个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冈优188’、‘宜香优1577’、‘冈优1577’)为材料,选择不同氮素水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的品种和氮素水平的互作共同调控水稻的产量性状,‘宜香优2115’在不同氮素水平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冈优188’随氮素水平提高,产量显著增加,‘宜香优1577’和‘冈优1577’在正常氮素水平产量表现最好。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各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穗着粒数穗长结实率有效穗数,穗着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不同水稻品种对氮素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生产上需要根据田间肥力水平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高产早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韩涛 《作物学报》2008,34(8):1409-1416
以高产早稻组合陆两优996(两系)和金优463(三系)为材料, 通过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其氮素吸收特征、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施氮有利于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茎、叶、穗中的氮素含量, 提高叶面积指数, 促进齐穗期以前特别是分蘖盛期至齐穗期的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施氮量增加, 分配到茎和叶中氮素的量及比例增加, 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稻谷生产效率下降。(2) 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是影响双季早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 适量施氮可以提高临界茎重以上的茎蘖比例, 增加每穗粒数。过量施氮会抑制水稻的前期分蘖, 降低临界茎重以上的茎蘖比例, 使每穗粒数降低, 同时影响后期特别是乳熟期以后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本试验条件下, 穗型较大、株型紧凑的组合陆两优996, 施氮量以225 kg hm-2为宜; 而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小、株型较松散的组合金优463, 施氮量以180 kg 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地力与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超级稻中熟中粳徐稻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麦茬田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下施氮肥(0、148.5、223.5、297.0、372.0、445.5 kg hm-2)对超级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利用率、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徐稻3号的产量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均表现高地力>中地力>低地力的趋势;高、中、低地力上出现的最高产量对应的最适施氮量分别为260.8 kg hm-2、290.5 kg hm-2、345.5 kg hm-2。(2)氮肥表观利用率与施氮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高、中、低3种地力土壤条件下氮肥最高利用率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268.6 kg hm-2、293.4 kg hm-2、335.2 kg hm-2。(3)培肥地力有利于稻米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不同地力土壤要施适量氮肥才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优化稻米的营养品质。综合以上超级稻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范围,建议该区超级稻施氮范围为高地力田240.0~270.0 kg hm-2,中地力田285.0~315.0 kg hm-2,低地力田330.0~360.0 kg hm-2。  相似文献   

18.
有机栽培对杂交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粳稻(常优2号、常优5号、甬优8号)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南粳46、南粳5055)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有机和常规栽培方式对两种类型粳稻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了有机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实现稳产优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杂交、常规粳稻平均产量分别为8.11 t hm–2和6.29 t hm–2,前者比后者高28.93%。有机栽培杂交粳稻的群体总茎蘖数低于常规粳稻,但成穗率较常规粳稻增加了6.5个百分点。两种类型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有机栽培常规栽培,但有机栽培杂交粳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降幅较小。有机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生育后期平均群体生长率是常规粳稻1.29倍,干物质积累比例高出8.81个百分点。有机栽培略微降低了杂交粳稻的加工品质,但显著改善了外观品质,提高胶稠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总体上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有机栽培下杂交粳稻产量优势明显且有较好的品质性状,在有机稻米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