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化学添加剂以增强蜂群在低温条件下抗寒越冬的效果这一研究,是”高寒地区蜂群室外低温越冬研究”总课题的第一部分。截至1986年3月份为止,已经进行了五个越冬期的试验工作,即1980~1982年进行了探索性试验,1982~1983年进行了极端性试验,1984~1986年进行了室内、外同条件对比试验。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部分的试验设计目标要求。这将为第二部分试验工作,即为蜂群选择适宜的室外低温越冬方式并获得较理想的低温越冬存活率,以及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蜜蜂室外低温和室内保温越冬的对比试验,探讨蜂群在高寒地区室外低温越冬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室外低温越冬蜂群全期个体死亡量出现3次高峰期,比对照组全期个体死亡量高峰期增加一次,但总死亡量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从1976年以来,我们利用化学添加剂提高蜂群室内、室外越冬存活率及其增强蜂群抗寒性的研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对化学添加剂提高蜂群室内、外越冬存活率及其抗寒性的机制研究,一直限于条件未能进行。1984~1985年度,我们从蜂群的群体水平这一宏观角度——越冬蜂群的蜂团中心温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化学添加剂的作用机制,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其测定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本项测试研究是在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种蜂场进行的,受试蜂群品种为东北黑蜂。受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昆虫耐寒性研究的文献并结合低温暴露实验,表明低温对美洲斑潜蝇耐寒性的影响是显著的,其存活率为0%时的温度为-15℃,高于宁夏冬季平均最低气温-20.1℃,说明美洲斑潜蝇在当地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其越冬存活的主要场所是冬暖式蔬菜大棚及大小拱棚。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连续四年、多点平行观测试验资料及部分调查资料,探讨河西走廊冬季低温和大气干旱对室外越冬蜂群的作用,并利用气象部门气候资料,评价甘肃河西走廊地带蜜蜂室外安全越冬的气候条件,其保证率至少不低于80%.  相似文献   

6.
秋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东北红豆杉幼苗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4年生东北红豆杉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室外自然越冬幼苗以及初次室外越冬幼苗在秋冬季节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揭示了东北红豆杉幼苗适应低温条件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1)低温导致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大。从9月至翌年1月,自然越冬幼苗的相对电导率由44.32%上升至12月的最高点52.98%,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由47.80%上升至12月的最高点62.12%。2)半致死温度下降。自然越冬幼苗和初次越冬幼苗的半致死温度的最低值分别为-37.5和-31.1 ℃。3)叶绿素含量下降。自然越冬幼苗和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翌年1月份的叶绿素含量相对9月份分别下降了24.7%和38.0%。4)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逐月升高,2组幼苗间差异不显著。5)SOD和POD活性升高。自然越冬幼苗SOD和POD活性的最高值比9月升高了11.6%和17.2%,初次室外越冬幼苗SOD和POD活性的最高值比9月份升高了19.6%和5.9%。6)MDA含量逐月上升。翌年1月自然越冬幼苗和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的MDA含量较9月分别上升了26.8%和24.8%。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的多项指标都显示出其对低温的耐受力远低于自然越冬幼苗。   相似文献   

7.
蜜蜂躯体嫩娇,非常害怕严寒。因此,越冬管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我国南北各省区的气温相差很大.蜂群越冬的管理方法也不同。但概括起来不外乎窖内越冬和室外越冬两种,北方寒冷地区适用于窖内越冬法.南方温暖地区适用于室外越冬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低温胁迫对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越冬卵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以便预测其发生范围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栎黄枯叶蛾越冬卵在6个低温(-15,-20,-25,-30,-35和-40℃)条件下处理12,24和48h或在-30℃下处理不同时间(1,3,5,10,20,30,50d),每日观察卵的发育情况,统计卵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结果】低温胁迫强度和处理时间对栎黄枯叶蛾越冬卵的发育和存活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越冬卵的发育历期延长,存活率降低。越冬卵在-35℃低温下分别处理12,24和48h后,其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其他处理。当温度≤-30℃时,无论处理时间长短,越冬卵的存活率均大幅度下降。越冬卵处理12,24和48h的致死中温度分别为-33.45,-32.08和-30.69℃,-30℃下致死中时间为19.63d。【结论】栎黄枯叶蛾越冬卵的抗寒性较强,大部分可以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a)生物学、生态学及应用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thias-H(?)nriot)防治叶螨的效果试验.从结果可见:(1)发育历期,从卵发育至成螨,在室温平均23.6℃,相对湿度75%平均需时10.43天。(2)明确了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叶螨越冬休眠起止时间,开始产卵时期.(3)不同低温处理成螨10天取出检查,-1℃及-5℃其存活率分别为50%,22%,-12℃经历10天成螨全部死亡。(4)应用智利小植绥螨防治叶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始发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与出蛰活动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主要集中在树干基部翘皮内,次年2月份越冬虫数明显低于12月份越冬虫数,当次年连续数日最低气温都在10℃以上时,越冬代成虫才能转移到悬铃木下层叶片。成虫通过24 h低温处理,-6℃、-7℃、-8℃、-9℃、-10℃下其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1.11%、34.44%、51.11%、78.89%、100.00%。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蜜蜂越冬期长达5—6个月。在此期间即使蜜蜂群处于黑暗、低温、干燥和安静的环境里,也会有死蜜蜂出现。一般不满周岁的壮健新母蜂群,越冬死亡率只有2—3%;老龄蜂群,死亡率较高,如果搞好越冬管理,会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养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大入侵害虫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对快速冷驯化和长时冷驯化的响应以及3个地理种群(湖北省武汉市、海南省海口市和安徽省安庆市)的耐寒性,为明确该虫在我国高纬度地区定殖的潜在可能性提供参考。【方法】将海南三叶斑潜蝇种群蛹和成虫在-12、-14、-16、-18、-20、-22和-24℃低温暴露30 min,选择存活率为15%—30%的温度为识别温度。设置5℃为快速冷驯化的驯化温度,12℃为长时冷驯化的驯化温度,将三叶斑潜蝇蛹和成虫置于5℃下1—6 h或置于12℃下1—6 d,再置于识别温度下30 min检测存活率,未驯化的蛹和成虫也置于识别温度下30 min作为对照,比较其冷驯化后低温存活率的差异。另外,设置5个靶标温度,分别为0、-5、-10、-15和-20℃,将3个地理种群的三叶斑潜蝇蛹在靶标温度下冷暴露2 h,比较其存活率差异。最后,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3个地理种群蛹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进行测定。【结果】三叶斑潜蝇蛹和成虫暴露于-20℃下30 min后,其存活率分别为15.0%、19.6%、21.0% (介于15%—30%),因此将-20℃确定为三叶斑潜蝇的冷驯化识别温度。短时间的5℃低温暴露提高了三叶斑潜蝇蛹和成虫的耐寒性,成虫对快速冷驯化的响应更加积极。1 h和2 h的冷驯化效果最好,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其驯化效果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在6 d内,不同时长的12℃低温暴露均会提高三叶斑潜蝇蛹和成虫的耐寒性且经历不同时长冷驯化后其耐寒性差异较小。在5、0、-5℃的低温暴露下,海南种群与安徽、湖北种群蛹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在-10、-15、-20℃的低温暴露下,海南种群蛹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安徽和湖北种群。安徽(-22.19℃)和湖北(-22.19℃) 种群蛹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海南种群(-21.06℃)。【结论】三叶斑潜蝇的耐寒性可以通过快速冷驯化或长时冷驯化获得增强,这可能是三叶斑潜蝇逐步向我国高纬度地区扩散的原因之一。湖北和安徽种群表现出的耐寒性较海南种群强。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三叶斑潜蝇在我国的越冬分布区域,指导其监测预警及防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美国白蛾(Hypantria cunea Drury)的食性与低温驯化和抗寒性的关系,选取沈阳地区的美国白蛾种群,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取食偏好、饥饿天数、低温驯化与其过冷却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种不同的寄主树木中,幼虫取食率差异极显著,幼虫对龙爪槐的取食率最大(42.12%),对山杏的取食率最低(4.01%);不同饥饿天数处理对5龄幼虫的取食率和过冷却点都会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取食不同寄主树木的幼虫过冷却点不存在显著差异;美国白蛾越冬蛹在5.0,-15.0,-18.0℃温度条件下,进行24h和0.5h的低温驯化,在-18.0℃,24h组合条件下其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17.50℃和-8.15℃);在5.0℃,0.5h组合条件下其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13.00℃和-3.24℃),但各温度和时间组合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美国白蛾越冬蛹在供试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低温驯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1996年和1997年二个冬季对蜂群四不同越冬方式的环境温度,湿度,饲料耗量及蜜蜂成经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产针蜂群放于冷库中越冬,其饲料消耗量极显著高于于其他三种越冬方式,蜜蜂成活率极显著低于其他三种越冬方式。将蜂群放在室外向阳处,背阳处以及室内越冬这三种方式,其所处温度环境及饲料消耗量不存在差异,环境湿度以室内越冬显著高地其他二种方式,蜜蜂成活率以室内越冬极显著高于其他二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人工池塘孵化与越冬技术。[方法]2005~2007年,在牡丹江自然保护区内挖人工池塘12个,分别设置不同水温进行林蛙孵化试验,计算孵化率和变态率;设置3个越冬池进行越冬试验,计算林蛙存活率。[结果]孵化池水温在10~12℃、12~14℃时的孵化率可达到97%以上,且明显高于其他温度下的孵化率;胚胎在8~20℃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变态率达91%左右;越冬池放养密度为40只/m2左右,林蛙的越冬存活率可达95%。[结论]人工池塘孵化的最适温度是10~14℃,水深保持在2m左右;林蛙越冬的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40只/m2左右,并每月换水1次,水温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6.
黄金蒲桃对低温逆境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金蒲桃是华南等小部分地区引种栽培的特色园林树种,但低温寒害是影响其扩大引种栽培范围的主要因素之一。以重庆永川地区自然降温和模拟降温两个不同低温条件下的黄金蒲桃为材料,研究黄金蒲桃对低温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和模拟降温条件下,黄金蒲桃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渊MDA冤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比对照增加,且在自然最低温度和低温胁迫时间延长时达到最大值。对自然降温和低温胁迫后并进行生长恢复试验的冷害指数进行观察发现,4℃低温处理72h和在大棚自然越冬的冷害指数远低于室外露地大田栽培自然越冬,说明黄金蒲桃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基本可以在重庆永川地区安全越冬生长。  相似文献   

17.
对阿克苏市棉蚜越冬卵进行了调查 ,黄金树枝条上越冬卵有卵枝率为 64% ,每枝条上平均有卵 945 .6粒 ,卵越冬后的自然死亡率为 30 .1% ,卵孵化率 2 0 .78%。在 5℃、10℃和 19.5℃条件下 ,越冬卵的孵化率和干母的存活率依次递增 ;5℃对于即将孵化的蚜卵的生存潜能无大的影响 ,但对孵化不久的干母影响较大 ,使其存活率下降 30 %左右。  相似文献   

18.
低温和干旱锻炼对杂交粳稻无性系抗寒性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低温和干旱锻炼对杂交粳稻无性系在低温下的存活率,叶片致死温度(LT50),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经过低温、干旱或低温加干旱锻炼的稻苗,在5/5℃下4天的存活率明显增加,叶片LT50比未锻炼稻苗分别下降了1.8℃、1.6℃和2.2℃。锻炼过的稻苗在零上低温下能保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较低的电解质渗漏率。试验结果表明:冷敏植物——水稻可以通过低温锻炼和干旱锻炼而增强其抗冷性和抗冻性。稻苗在简易温床中越冬存活试验的结果与上述实验室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包珩  万福绪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21-6324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地墨西哥柏1年生幼苗在南京地区自然状态下的越冬成活率及其苗高的生长特征。[方法]对南京六合区种植的10个种源地的墨西哥柏1年生幼苗的越冬存活率和苗高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不同种源地墨西哥柏1年生幼苗的越冬存活率差异明显,其中D5种源地的幼苗存活率最高,超过了90%,D8种源地的幼苗存活率最低;10个种源苗木的生长时间和趋势基本一致,1年中的生长期在240 d左右,苗高生长动态总体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结论]10个种源地的墨西哥柏1年生幼苗在南京地区的苗高生长基本遵循Logistic规律,但不同种源地幼苗平均苗高生长量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1 室内“七防”1 1 防伤热 蜂群在入室的初期和后期 ,多会发生伤热。受热不安的蜂群 ,可暂时抬出室外 ,强群宜早出室 ,要求室温保持在 0~ 2℃。1 2 防受冻 越冬室的温度如降到 0℃以下或寒流来临 ,室温太低 ,应加强蜂群保温 ,缩小巢门和通风筒活门。室内如果有挂霜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