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门氏菌是肉食品中的主要致病菌,能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1985年,在美国,沙门氏菌病例多达4百万,这一年在芝加哥因牛乳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病大流行,估计有185000人受害,Desoutter D.(1986)报告,在新喀利多尼亚有123名学龄儿童因吃从法国进口冻鸡汤汁面暴发沙门氏菌的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在环丙沙星抗生素压力下突变频率及在耐药发展过程中靶位基因突变、外排泵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差异。选取临床分离的印第安纳型、肠炎型和鼠伤寒型沙门氏菌的敏感菌株,在环丙沙星压力下诱导耐药突变,分别获得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耐药突变株。分别检测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突变株的突变频率、靶位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s)和外排泵调控基因ramR-ramA突变及外排泵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了母株在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存在情况下环丙沙星药物的蓄积浓度,以确定母株是否存在外排泵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环丙沙星压力下,印第安纳型沙门氏菌较肠炎型和鼠伤寒型有更高的突变频率,易获得耐药株;印第安纳血清型菌株耐药性的获得主要是由于靶位基因gyrA发生单突变,协同外排泵外排作用增强而获得高水平耐药;肠炎型沙门氏菌耐药性获得主要是由于靶位基因gyrA发生83和87位双位点突变,并随着gyrB和parC基因的多位点同时突变而获得高水平耐药,耐药性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外排泵作用参与;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抗生素压力下不易发展成耐药菌,耐药性发生主要是由于靶位基因gyrB发生突变,而伴随parC基因突变及微弱的外排泵作用导致耐药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通用型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白痢伤寒沙门氏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试验通过优化整个PCR程序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及循环数,确定通用型沙门氏菌和各血清型沙门氏菌PCR检测最佳反应条件及检出限。结果显示:通用型沙门氏菌最佳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及循环数分别为52.4℃、0.4μM和25个循环;肠炎沙门氏菌为50.8℃、0.6μM和35个循环;基于glg C基因检测的鸡白痢伤寒沙门氏菌最佳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及循环数分别为53.4℃、0.4μM和35个循环;而鸡白痢沙门氏菌ipaj优化后最佳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及循环数分别为52.4℃、0.4μM和30个循环。程序优化后通用型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鸡白痢伤寒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大大提升,分别为43·fg/μL、4.3·pg/μL·和43·fg/μL,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检出限未有变化,仍为430·fg/μL。通用型沙门氏菌和3种血清型沙门氏菌PCR程序经过优化后,检出限降低,灵敏度增加,对于养殖场中饲料、环境及病料中沙门氏菌的及时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沙门氏菌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之一,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约2500种血清型。在世界各地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中毒事件和病例数列为榜首。沙门氏菌源于家畜、家禽及粪便之中,常污染的食品为猪肉、鸡肉、牛肉、鸭肉、香肠、火腿及熏肉制品和鸡蛋等。其众多的血清型中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是常见的污染菌,它们是引起人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已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生化和血清分型方法目前仍然是流行病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辽宁省4个养殖场的鸡盲肠共632份样品,分离鉴定得到131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20.73%。同时对131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131株沙门氏菌共涵盖2个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60.30%)和杜伊斯堡沙门氏菌(S.Duisburg,16.03%)。沙门氏菌对所检测的9类抗生素普遍耐药,只对头孢类抗生素较为敏感,但总体耐药率均较低,未超过70%耐药。  相似文献   

6.
对89株禽源沙门氏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鉴定出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17株,纽波特沙门氏菌(Snewport)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6株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65株。结果表明,89株禽源沙门氏菌中有24株(27.0%)为能够引起人的沙门氏菌感染的血清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而且这24株沙门氏菌中多重耐药菌株有12株(50.0%)。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了89株禽源沙门氏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对阿米卡星和头孢曲松敏感;在使用的其他16种抗菌药物中,89株禽源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链霉素耐药率最高,为43.8%,其次为四环素、头孢噻吩、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奥比沙星、萘啶酸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30.3%、22.5%、22.5%、20.2%、20.2%、19.1%和19.1%;对氯霉素、环丙沙星、沙拉沙星、恩诺沙星、左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呈现轻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1%、9.0%、9.0%、7.9%、7.9%、6.7%、6.7%和2.2%。  相似文献   

7.
沙门氏菌是人食物中毒或散发性下痢的病原菌。在细菌性中毒病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次数和发病人数已占首位,血清型主要是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群马县,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中毒,在整个食物中毒次数中,所占的比例也很高,即1991年占29%、1992...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疆和田地区鹅源沙门氏菌流行血清型及其耐药性,无菌采集和田地区两个鹅场(A场和B场)病死鹅内脏、肛拭子样本,用常规方法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利用PCR进行验证和血清型鉴定,用K-B法进行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4株沙门氏菌,总分离率为1.81%(14/773).A场死亡鹅内脏样本的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  相似文献   

9.
10.
为建立鸡白痢沙门氏菌与其他常见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血清型特异性快速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对Gen Bank中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全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SEEP17495基因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检测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够直接从粪便样品中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的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两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均可以特异性地扩增出356 bp的目的片段,但对于7株常见非沙门氏菌致病菌和29株其他常见致病性沙门氏菌血清型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无论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纯培养菌,还是检测模拟鸡粪样品中的鸡白痢沙门氏菌,检测的灵敏度均为103cfu/m L。本研究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且能够快速检测出粪便样品中的鸡白痢沙门氏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液相芯片技术在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型上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对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实验,并与沙门氏菌传统血清学分型作比较,通过对4株沙门氏菌菌株进行检测和鉴定,得到了前2株分别为猪伤寒沙门氏菌、第3株为肠炎沙门氏菌的鉴定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液相芯片方法在血清型分型上的快速性和高敏感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四川和重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鸭源沙门氏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四川和重庆地区规模化种鸭场采集病料样品366份,分离出163株鸭源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163株沙门氏菌中有96株能够确定血清型,分属A、B、C1、C2、D及F共6个血清群;另有67株属于粗糙型菌落未能分型。优势菌株为伊鲁木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及奥雷宁堡沙门氏菌。其次为习志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奥斯陆沙门氏菌、姆卡巴沙门氏菌及昌丹斯沙门氏菌。采用已确定血清型的7株鸭源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实验雏鸭,结果显示7株鸭源沙门氏菌均具有致病性,死亡率为20%~100%,平均死亡率77.14%。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鸭源沙门氏菌流行情况和血清型分布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1975年12月以后,滋贺县4家(A—D)犊牛育成场连续发生犊牛腹泻病,到1977年10月左右,犊牛的死亡及淘汰率已高达14.3~35.2%。这些犊牛在生后1周左右进牧场后,在7天到30天之间发病者很多。从这些牧场及以后新发生的一家奶牛场(E)的15头死亡及淘汰牛(为1~28周龄)的内脏、粪便分离出大量沙门氏菌。此外,B牧场的1头6岁牛,因发生坏疽性乳房炎被淘汰,从内脏也查出了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5.
1流行病学本病各种年龄畜禽均可感染,但幼年畜禽较成年者易感。在猪,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以1~4月龄者发生较多。在牛,以出生30~40天以后的犊牛最易感。在羊,以断乳或断乳不久的羔羊最易感。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病菌,污  相似文献   

16.
正1.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和某些健康带菌猪,病原菌存在于肠道中,可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病菌。2.传播途径健康猪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饲料和水源而感染本病,病猪也可以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将病原传染给健康猪。3.易感动物各年龄段猪只均可感染本病,其中以2~4月龄断奶仔猪最为多发。4.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在多雨潮湿季节发病概率高。一般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上海市农贸市场肉鸽群体中沙门氏菌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11-2014年间从上海市各区农贸市场采集肉鸽新鲜粪便样本92份,用XLD平板和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分离疑似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进行生化试验,共获得沙门氏菌24株,分离率为26.1%。采用Kauffmann-White法和K-B纸片法对24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16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血清型鉴定显示,24株沙门氏菌可分为鼠伤寒(66.7%)、阿贡纳(25.0%)和科瓦利斯(8.3%)3种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75.0%(18株)的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分离株对四环素和磺胺异唑耐药率最高,均达到62.5%,其次为链霉素(58.3%)、萘啶酸(50.0%)、氨苄西林(20.8%)。多重耐药菌株15株(62.5%),耐4种抗菌药物的菌株最多,占16.7%(7株)。另外,分离菌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噻甲羧肟、亚胺培南、氧氟沙星等5种药物的敏感率为100.0%,对奥格门丁和环丙沙星有12.5%的中介敏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肉鸽中沙门氏菌的携带率较高,且菌株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这为食品中沙门氏菌的防控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和风险,肉鸽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应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脉冲场凝胶电泳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可用于分离10 kb至10 Mb分子质量DNA的新型凝胶电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细菌分子分型、种群特异性鉴定及遗传分析等方面。文章介绍了脉冲场凝胶电泳的技术、应用状况及目前沙门氏菌的分型现状,并阐述了该技术在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畜禽产品中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状况,以及β-内酰胺酶blaTEM、blaCTX-M基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qnrA、oqxA、oqxB、aac(6')-Ⅰ b-cr的流行情况。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与血清型分型,采用K-B纸片法对其中随机挑选的80株分离株进行2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采用PCR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零售生鲜畜禽肉中分离的176株沙门氏菌分属5个血清群,共26种血清型,主要优势血清群为B群60.23%(106/176)、E群18.75%(33/176)和C群15.91%(28/176),主要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35.23%(62/176)、鼠伤寒沙门氏菌11.93%(21/176)和伦敦沙门氏菌9.66%(17/176)。80株分离株对24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均高于90.00%,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头孢拉啶、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介于50.00%~90.00%之间,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小于10.00%;所有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其中最少为2重耐药,最多为17重耐药,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10~16重耐药,共占总数的78.75%(63/80)。PCR结果显示,80株分离株各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blaTEM 98.75%(79/80)、blaCTX-M 26.25%(21/80)、oqxA 26.25%(21/80)、oqxB 21.25%(17/80)、qnrA 16.25%(13/80)、aac(6')-Ⅰb-cr 50.00%(40/80)。结果表明,广西畜禽产品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呈多样性分布,分离株的耐药情况严重,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2012—2017年分离自山东等6省份的194株鸡源和89株猪源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9大类13种药物的药敏试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鸡源沙门氏菌血清型以肠炎(59.69%)、婴儿(13.61%)和鸡白痢(8.90%)为主,猪源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58.43%)、肠炎(12.36%)、印第安纳(11.24%)和德尔卑(7.87%)为主,两者优势血清型差异极显著(P0.01)。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布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磺胺甲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的问题较为突出,对黏菌素E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猪源菌株比鸡源菌株耐药严重,对11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鸡源菌株。2种来源的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对黏菌素E的耐药率差异显著(P0.05);猪源分离菌株的耐药问题较欧盟国家突出,与鸡源菌株5耐以上的菌株比例差异极显著(P0.01)。肠炎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磺胺异噁唑和黏菌素E的耐药率差异极显著(P0.01),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份间沙门氏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黏菌素E的耐药率差异极显著(P0.01),对多西环素和氧氟沙星耐药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肠炎、鼠伤寒分别是我国部分地区鸡、猪源沙门氏菌的优势血清型;沙门氏菌耐药性与动物来源、血清型和分离年份相关,且鸡、猪源沙门氏菌耐药情况比欧盟国家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