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是红树林的灾害性害虫之一。为了研究该虫在广西白骨壤林内的空间分布情况,在广西合浦县山口镇白骨壤林对该幼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C)等6种指标分析,确定了该虫在白骨壤林中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以及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一种快速、简单鉴定凤凰木夜蛾Pericyma cruegeri Butler蛹和成虫雌雄性别的方法。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有生殖孔和产卵孔连接形成的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较为明显,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有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各有一个瘤状半圆突起。根据羽化后成虫性别鉴定结果,该方法的准确率达100%。羽化后雌成虫腹部末端粗壮,呈圆筒状,并有一明显纵向裂缝,雄虫腹部末端狭长,呈鱼尾状。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1种依据外观形态特征,迅速准确鉴别迟眼蕈蚊Bradysia sp.蛹和成虫雌雄性别的方法。雌蛹的第8腹节末端中央有2个大小相同并列排布的圆形突起;雄蛹第8腹节末端有呈三角形排布的3个圆形突起,其中中间的圆形突起较两边的圆形突起略小,区分较为明显。成虫雌性体积明显比雄性大,雄虫腹部末端宽大,有2个呈对称排布的抱握足,向内弯曲;雌虫腹部中部粗大,向端部渐细而尖,腹端具一阴道叉。准确区分雌雄性别对于了解迟眼蕈蚊田间性比,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及开展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桉袋蛾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一种迅速﹑准确鉴定桉袋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雌雄蛹和成虫性别的方法。观察410头桉袋蛾蛹的护囊形态特征发现:雌蛹护囊长锥状,末端排泄口较尖,雄蛹护囊长筒状,末端排泄口平截。雌成虫体淡黄色,头胸部黑褐色,雄成虫触角双栉齿状,具翅,均呈黑灰色。  相似文献   

5.
柚木野螟雌雄蛹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柚木野螟(Pyrausta machaeralis)雌雄蛹的方法。观察285头柚木野螟蛹的形态特征发现: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在第八腹节腹面上部有一纵裂缝,连接第七腹节与第九腹节,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雄蛹,腹部末端分节明显,第八腹节无裂缝,第九腹节有一黑色裂缝,连接第十腹节。  相似文献   

6.
描述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柚木野螟(Pyrausta machaeralis)雌雄蛹的方法。观察285头柚木野螟蛹的形态特征发现: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在第八腹节腹面上部有一纵裂缝,连接第七腹节与第九腹节,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雄蛹,腹部末端分节明显,第八腹节无裂缝,第九腹节有一黑色裂缝,连接第十腹节。  相似文献   

7.
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是一种严重危害肉桂Cinnamomum cassia和樟C. canphora的害虫。本研究在樟树梢上采集肉桂双瓣卷蛾幼虫,将其室内饲养至化蛹和成虫羽化,观察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雌蛹末端分节不明显,无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远;雄蛹在第9腹节有纵裂缝,裂缝较雌蛹长,且两边均呈半球形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近;雌蛾腹部末端饱满浑圆,腹部末端有对称黄色长毛簇;雄蛾腹部细长,尾部有整齐棕色短毛簇。以此为标准建立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雌、雄形态鉴定方法,可准确辨别性比,可以为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预测和化学生态学研究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是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最主要食叶害虫之一。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方式对该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以浸叶饲喂法和喷雾法对广州小斑螟进行7种药剂室内药效试验,3种药剂林间防治试验,并对灯光诱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小斑螟在广西红树林1 a发生6代,以低龄幼虫在白骨壤嫩芽内越冬。室内条件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低龄幼虫致死率达100%,浸叶饲喂法较喷雾法效果好,林间试验采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和氯虫苯甲酰胺3种药剂防治,死亡率分别为90%,75%,30%;林间灯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广州小斑螟是白骨壤群落上的重要害虫。室内饲养1年可完成7代,第1代~第6代虫历时33~42d,越冬代虫历时122d。幼虫危害嫩芽、嫩叶、叶片和果实,严重受害的白骨壤林成片枯死。在白骨壤群落,各地受害嫩芽和受害叶片数量变化规律不相同,广州小斑螟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受害嫩芽和受害叶片数量变化规律成正相关,受害嫩芽和受害叶片全年平均数保持在10.8~21.5片叶(个嫩芽)/1m2样方之间,害虫数量全年平均数保持在4.4~20.4头/30个1m2样方之间。捕食性蜘蛛是控制广州小斑螟种群的重要天敌,蜘蛛数量全年平均数保持在5.9~10.8头/30个1m2样方之间,广州小斑螟种群数量与捕食性蜘蛛种群数量的比例为1:0.29~2.45,捕食性蜘蛛的比例越高,对广州小斑螟种群的控制作用就越大,害虫暴发成灾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幼虫、蛹和成虫雌雄形态识别方法。3~5龄雄性幼虫第5腹节背面紫褐色,与相邻体节形成明显区别。雌蛹腹部第8~10腹节节间缝不明显,第8,9腹节的生殖孔连接成长条裂缝状,裂缝两侧微凹或平坦。雄蛹腹部第8~10腹节节间缝较明显,生殖孔位于第9腹节近后缘,纵裂状。生殖孔两侧各有一半球形瘤状。雌成虫触角丝状,密被短绒毛,腹部末端粗壮,圆筒形。雄成虫触角锯齿状,锯齿上密被长毛,腹部末端尖削,呈长钳状。  相似文献   

11.
姜嫄  张翌楠  马玲  王慧  胡礼禹  韩杰 《林业科学》2012,48(6):175-177
大麦虫(Zophobas morio)属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资源昆虫,其个体大、营养价值高,可作为高蛋白鲜活饲料,国外主要用作爬行类动物的活体饲料,我国主要用作高档宠物、人工养殖鱼类、鸟类等食虫动物的饲料(苗少娟,2010)。大麦虫幼虫营养成分较高,体内含蛋白质19.7%、脂肪17.7%、无氮浸出液1.1%、中性洗涤纤维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蛹和成虫的雌雄鉴定特征。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间有1纵裂缝,连接第7腹节与第9腹节,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第8,9,10节腹面节间呈两个八字形凹陷,腹部末端具有7根毛钩,分节明显;雄蛹第8腹节没有裂缝,第9腹节有1纵裂,两侧各有1半圆形瘤状突起,与肛门裂缝间距远小于雌蛹,腹部末端具有8根毛钩,分节较雌蛹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杜鹃冠网蝽是严重危害杜鹃的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密集在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杜鹃的生长和观赏价值。珠三角地区杜鹃冠网蝽发生普遍,株被害率达100%,叶片受害率常在80%以上。杜鹃叶片受害后叶片正面出现针点状的失绿斑点,严重时,斑点连成一片,形成苍白花斑。杜鹃冠网蝽成虫雌雄性别的主要鉴别特征是雌虫腹部较宽,末端呈纺缍状,雄虫腹部较细,末端呈缍状。杜鹃冠网蝽自然种群性别比例为雌雄比1∶0.98。  相似文献   

14.
水曲柳是东北三大珍贵硬阔用材树种之一,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属木犀科,白蜡树属,雌雄异株。不同性别的植株其经济价值不同,本文利用形态鉴别法对水曲柳性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松实小卷蛾PetrovacristataWalsingham幼虫和蛹的雌雄区分;第一代蛹的起点温度C=15.9±1.36℃,K=146.4±19.22日度;雌蛹重与产卵量之间的线性方程y=1.896+2192.19x,相关系数r=0.5424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松实小卷蛾幼虫和蛹的雌雄区分;第一代蛹的起点温度C=15.9±1.36℃,K=146.4±19.22日度,雌蛹重与产卵量之间的线性方程y=1.896+2192.19x,相关系数r=0.5424。  相似文献   

17.
浅谈光肩星天牛成虫雌雄性别的快速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来对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及反复实践验证 ,总结出了一种准确而实用的光肩星天牛成虫的雌雄性别识别方法。文中用对比的形式详细阐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快速、准确地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的雌雄性别进行识别 ,以期读者能从中获益 ,减轻工作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了解柑橘凤蝶滞育机理,利用重量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水份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蛹水份含量在77.2193%-81.3552%之间,相对较高;滞育蛹水份含量在67.1469%-75.0716%之间,除11月下旬水份含量下降较多外其余时期水份含量相对稳定,相对较低,并呈现一定规律波动。滞育蛹羽化成虫水份含量为66.3596%,含量较低。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水份含量与变化差异表明,三者有不同的水份代谢特征。滞育蛹不同发育阶段水份含量变化与滞育蛹的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鉴别光肩星天牛雌雄的传统方法及其不足,提出根据天牛触角阴阳面的颜色分布状况鉴别雌雄的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准确率高,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20.
广州小斑螟是白骨壤群落上的重要害虫。室内饲养1年可完成7代,第1代至第6代虫历时33~42d,越冬代虫历时122d。幼虫危害嫩芽、嫩叶、叶片和果实,严重受害的白骨壤林成片枯死。在白骨壤群落,各地受害嫩芽和受害叶片数量变化规律不相同,广州小斑螟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受害嫩芽和受害叶片数量变化规律成正相关,受害嫩芽和受害叶片全年平均数保持为10.8—21.5片叶(个嫩芽)/m2,害虫数量全年平均数保持在4.4~20.4头/30个1m2样方。捕食性蜘蛛是控制广州小斑螟种群的重要天敌,蜘蛛数量全年平均数保持在5.9—10.8头/30个1m2样方,广州小斑螟种群数量与捕食性蜘蛛种群数量的比例为1:0.29~2.45,捕食性蜘蛛的比例越高,对广州小斑螟种群的控制作用就越大,害虫暴发成灾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