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云南农业》2012,(2):61
食用菌是集营养、保健于一体的绿色、健康食品。目前世界各国的人均食用菌年消费量差别很大,发达国家食用菌人均消费量一般在每年2~5kg,而我国内地仅1~1.5kg,且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经济较发达地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和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韩联社报道,国际咖啡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2000-2012年,朝鲜平均每年进口咖啡1.9万袋(60kg/袋),相当于朝鲜人均年消费50 g咖啡原豆,约7杯咖啡。报告称,1990-1999年,朝鲜平均每年进口的咖啡量不到1 000袋,而到了2000年后该数量增加明显。报道称,近年来平壤等朝鲜大城市陆续开设了许多时髦的咖啡厅,以满足越来越多爱喝咖啡者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咖啡消费。但报告认为,因价格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朝鲜咖啡市场的发展潜力有限。报告还指出,朝鲜的咖啡消费量虽然不多,  相似文献   

3.
1渭南发展苹果汁加工业的优势明显1.1市场优势 据有关资料,目前欧美国家年人均消费果汁50~70kg,世界人均消费量也达7kg,而我国人均果汁消费量仅1kg。据专家介绍,果汁作为新一代饮料,目前在我国及世界的消费需求正处于增长期。近年来,随着加入浓缩苹果汁的混合果汁、蔬菜汁、啤酒越来越成为时尚,有力带动了世界浓缩苹果汁总需求的快速增长,发达国家果汁消费量近年来正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4.
核桃是一种重要的油料果树,既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又有很大的医药效用,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据有关资料记载,70年代,核桃总产量多年稳定在16万t左右,约为全国核桃消费量的一半.国内人均消费0.05 kg,是美国人均消费(0.65 kg)的1/13,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增加到0.3 kg,国内需...  相似文献   

5.
<正>当第一粒咖啡豆被采摘、烘焙、研磨,冲泡出醇香飘逸的热咖啡时,这个被誉为最浪漫的发明开始在全世界蔓延。据国际咖啡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消耗咖啡4 000亿杯,每秒就有1.4万杯被喝掉。在芬兰,平均每人每年喝掉1 100杯咖啡,美国近九成人的早餐是从一杯咖啡开始的。就连东方茶文化盛行的日本、韩国,咖啡的年人均消费量也有300杯左右。虽然近年来有不少关于咖啡有益健康的研究,但中国人对它的热情始终不高,每年人均只喝掉5杯左右,还有很多人一提起"咖啡因"就如临大敌。咖啡对健康究竟有利  相似文献   

6.
咖啡与茶叶、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就每年的消费量而言,它比可可大两倍,比茶叶大三倍。近年,印度咖啡产业在政府的资助下,发展迅速,至今产量已位居亚洲第二,并占全亚洲25%的产量。本文分析了印度咖啡产区分布、出口以及国内消费情况,总结了近年来,印度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计划旨在提高咖啡业生产力,提高咖啡产品产量和质量,在全球市场更好推销印度咖啡。  相似文献   

7.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又是医药、食品和轻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全球年消费量约700多万吨,我国年消费量约10万吨,基本依赖进口,每年国家都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咖啡,预计2001年年消费量将达到20万元吨.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交往频繁,咖啡消费已成为时尚饮品,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又是医药、食品和轻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全球年消费量约700多万吨,仅中国年消费量约10万吨,基本依赖进口,每年国家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咖啡,预计2001年年消费量将达到20万吨。随着中国加入WT0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使咖啡消费成为时尚饮品,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的消费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据统计,目前上海人均年消费葡萄酒1.25kg,在上海酒类市场上,葡萄酒已经成为消费量仅次于啤酒的酒类.而且据专家预测,中国未来几年葡萄酒消费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巴西的人均咖啡消费量6公斤,到2010年巴西和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咖啡消费市场之一。预计在三年之内巴西咖啡消费群体将达2000万。  相似文献   

11.
正据农业与粮食经济研究所称,波兰人均每年食用5-5.5 kg香蕉,低于欧盟平均水平,欧盟每人每年约食用10 kg香蕉。据专家介绍,今年香蕉产业形势不佳,香蕉供应量增加,但是需求在减少。波兰、德国、美国的香蕉供应量都在增加。香蕉消费量偏低,苹果、葡萄、柠檬消费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据国际咖啡组织(ICO)消息,预计2007年世界咖啡消费量超过1.2亿袋(60公斤/袋)。咖啡出口国的消费量也可能增加。据巴西咖啡协会的数据表明,2006年5月-2007年6月,世界咖啡主生产国巴西的国内消费量达1690万袋,2005/2006年度同期的消费量是1595万袋。哥斯达黎加、埃塞俄比亚、印度、印尼和乌干达等咖啡生产国的消费量也上升。由于一些激励机制促使芬兰、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视     
世界肉类市场在世界肉类的生产结构中,猪肉产量最高,达8 900万t;鸡肉其次,为6 500万t;牛肉第三,为5 600万t;羊肉仅为1 200万t。世界每年人均肉类消费量差别很大,最多的是美国、欧盟15国、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加拿大和俄罗斯,从60~126kg不等。年人均消费量最低的是印度,仅5kg。非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0~20kg。猪肉 1990-2000年期间,世界猪肉产量增加了2 000万t。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产量达到4 100万t;其次是欧盟为1 800万t;美国第三为900万t。每年国际猪肉贸易量为330万t,只占总产量的37%…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7,(18)
<正>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地人认识到牛肉相较于猪肉、鸡肉在营养均衡以及强身健体方面具有优越性,因此我国牛肉消费量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年人均牛肉消费量5.48 kg,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30 kg以上还有很大差距,这说明我国的牛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牛肉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充分发掘国内肉牛产业潜力,生产更多牛肉,是当前牛肉产业所面临的问题。荷斯坦奶公牛可以作为牛肉生产的重要资源,因此国内大型乳品生产企业从事奶公牛养殖用于牛肉生产的项目越来越多。大型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印度咖啡组织积极促销咖啡,外卖咖啡销售情况良好,估计2007年印度咖啡的国内消费增长6%,消费量达9万吨,2006年为8.5万吨。在未来五年内,有望实现咖啡销售额9亿卢比。据国际咖啡组织消息,2008年全球咖啡消费量逾1.25亿袋(每袋60千克),2007年为1.22亿袋。在过去两年内,咖啡国内消费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6.
1 畜牧业产业化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业同全国一样连续18年快速增长。早已赶上了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畜禽产品供应由1988年以前的市场短缺,转为1988年至1990年的相对平衡,1992年以后转为相对过剩。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的人均肉禽蛋消费量在90年代初达到高峰,此后由于“菜篮子”工程的全面发展,各种副食品供应日益充裕,特别是水产品的充分供应,致使肉禽蛋的消费量出现了下降或缓慢增长的趋势。例如,1991年人均购买猪肉达18.86kg,1995年下降到17.24kg,1991~1995年人均牛、羊肉购买量6.08kg,下降到3.91kg;1991~1995年人均鲜蛋…  相似文献   

17.
2012年9月24日,印度尼西亚咖啡工业与出口商协会(AEKI)总主席普拉诺多·苏纳尔多表示,印尼国内咖啡工业至未来5年期间计划把年产量调高至130万t,准备控制国际咖啡市场。他说:"现今我国的咖啡生产在世界排名第三位。我国的咖啡产量每年每公顷平均仅达700kg。"  相似文献   

18.
白丽月 《农学学报》2016,6(11):85-89
为了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提供福建省粮食安全新的数据支持,分析了2003—2012 年福建省粮食消费的特点,预测未来年份的粮食需求量。结果表明:第一,福建省粮食消费总量呈现递增的趋势,粮食消费结构也有较大幅度调整;第二,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加了44 kg,人均口粮消费量减少了12 kg,人均饲料粮消费量增加了55 kg,饲料用粮大幅增加,是导致福建省人均粮食消费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三,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和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发现差异明显,实际人均消费量远高于合理人均需求量,不合理的食物消费结构造成了不合理的粮食浪费现象;第四,按照高、中、低3种不同的人均粮食需求量分别预测全省的粮食需求量,基于平衡膳食模式的粮食需求量能较真实地反映福建省的实际需求量,即2020、2025年全省粮食需求量分别为1222万t、1243万t。  相似文献   

19.
巴基斯坦人酷爱饮茶,现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公斤。由于巴基斯坦国内不产茶,每年需花费巨额外汇进口茶叶,1990年共进口10.8万吨茶叶,价值40亿卢比。目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48-48
1、背景技术咖啡在国外如中国人饮用茶叶一般,是人们最常用的日常饮品,并且已经有几百年的消费历史,但在国内仅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咖啡的消费量才迅速扩大,目前已走入千家万户,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咖啡的焙炒加工通常是在非密闭的焙炒设备中进行,同时也不添加辅料,焙炒时会造成大量呈香物质散失,炒出来的咖啡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