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农村金融供给系统已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的融资需求,而农业产业链融资能很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对浙江省农业产业链融资的两种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两种模式在浙江省的应用案例说明,通过借助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平台进行农业产业链融资,克服了单一农户贷款抵押物不足的难题,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开展农业产业链融资是增进农业融资、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农业投资特点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和东盟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东盟是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其农业资源丰富,投资潜力巨大。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农业投资近年来取得初步成效,具体表现为东盟成为农业投资重点区域、投资分布较为集中、对东盟投资经济效益高、对不同国家投资方式与领域存在差异。同时,中国在对东盟投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投资大多产业链低端、小规模企业成为投资主体、企业融资难度大、缺乏专业人才。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完善投资产业链布局、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行动的不断深化加快推动了农产品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本文在分析传统农产品全产业链特点和相关利益主体间博弈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中国现阶段推进"互联网+"战略的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经验和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利用大数据思维模式,重构了农产品全产业链未来发展模式,认为"互联网+农业"环境下农产品全产业链新发展模式具有网络化、资源优化整合、闭环发展和大数据支持等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产品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利益主体间新型的博弈关系。此外,为促进中国农产品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产业链视角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应把家庭农场嵌入农业产业链,采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并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合作社进行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得到较快发展,农业产业链发展下的融资可以减少融资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基于农业产业链融资的背景,通过研究分析以及探讨潜在的风险因素,就合理控制融资风险前提对农业产业链融资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农村网络借贷现状分析后,针对电商平台的链式网络借贷模式、农业产业链的链式网络借贷模式和互联网融资平台的网络借贷模式进行了案例研究。基于这三种模式发展中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发展必然需要农业产业链融资。本文首先对农业保险与农业产业链融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分析制约农业产业链融资与农业保险协同发展的因素是农业产业弱质性不利于农业产业链融资升级、缺乏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以及农户对保险意识较为薄弱;最后提出二者协同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有助于提高福建农业产业竞争力。针对闽台农业自然经济条件、农业产业链和主要农产品产业链发展状况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分析了现有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创新,提出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新型模式是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得到较快发展,基于农业产业链发展下的融资可以减少融资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基于农业产业链融资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分析以及探讨潜在的风险因素,就合理控制融资风险前提下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龙头企业担保是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担保过程中龙头企业自身也存在融资意识薄弱、融资方式单一以及融资偏好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和挑战成为农户贷款的新障碍,因此龙头企业必须创新担保模式。通过对龙头企业担保模式创新及政策支持进行分析,认为明晰产权、完善农村物权交易市场、在龙头企业的组织下组建社区互助担保公司是创新担保方式的重要保障。最后,根据龙头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龙头企业担保方式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营模式创新是农产品国际化经营者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农产品的经营现状,提出了农业产业链管理模式、"公司 协会 农户"经营模式、农业标准化经营模式三种新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并对各种经营模式的含义、构成环节、实施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链升级的京津冀农业协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区域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京津冀农业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立足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区域协作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升级,梳理了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定位和农业产业链运营现状,指出了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中环节延伸对接缺乏统筹、跨区域产业链环节优化不足和缺乏主体整合。以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为目标,基于产业链环节对接与区内外空间联通,提出了京津冀农业区域协作的3种模式,包括产后拉动主导型模式、产前推动主导型模式、产中提升主导型模式,并分别以京承农业合作、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农业科技园和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农业等典型案例对上述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周颖  尹昌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91-17093
分析了唐山市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唐山市循环农业发展的两类典型模式,提出了唐山市循环农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选择,即“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种、养、加结合型循环农业模式,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模式,以畜禽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模式,以能源作物开发利用为方向的生物质产业”;最后从财政支持、政策机制与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唐山市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湖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存在着金融资源供给与金融资源需求结构性不匹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资源有效供给不足和正规信贷支农力度不够2个方面;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特征,提出了“保险+期货”和“产业链贷款+信用村建设”2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新模式;其中,“保险+期货”模式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都十分依赖(尤其是成熟期的主体依赖程度最高)的金融支持模式,而“产业链贷款+信用村建设”模式对于初创及成长时期的主体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金融对北京奶牛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通过研究农业价值链融资机理及案例分析,采用归纳法,总结出四种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龙头企业担保模式、合作社模式、交易所模式和价值链一体化模式。北京市奶牛产业已进入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阶段,但融资渠道有限制约着奶牛养殖场生产效率、生产效益的提高。结合北京市奶牛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龙头企业担保模式和合作社模式是奶牛养殖企业融资渠道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到了结构转型阶段,需要将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转为集约、节能与环境生态友好型的模式,而农业科技的创新在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的研发与推广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除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内部融资以外,农业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业3.0作为一种高级农业组织与发展形式,通过"互联网+农业"的融合方式实现了虚拟与现实融合,使农业从生产阶段就与销售阶段进行连接,创新了农业发展模式,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新趋势。本文在"互联网+"发展战略背景下,从农业3.0产业链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农业3.0发展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对农业3.0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与总结。并在农业3.0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政策支持、行业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宏观角度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177-178
根据农业转型过程中的新的融资需求,分析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其融资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现阶段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丹麦农业产业链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丹麦与中国的农业产业链的特征,丹麦农业产业链具有运作模式独特、农产品优质高效、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注重农业品牌以及农民职业化水平高等特征,而中国农业产业链具有经营模式多样、处于持续加快发展阶段、着重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产品等特征。随后从组织化程度、化肥施用量、有机农业以及农民水平4个方面对比了中国与丹麦农业产业链的差异。最后借鉴丹麦农业产业链模式与理念,提出完善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即"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而现在普遍存在"三农"问题融资困难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从担保模式的角度出发,在回顾总结传统涉农融资担保经营与操作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当前经济与市场环境要求的新的业务经营模式及目标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