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罗非鱼大规模、高密度养殖的发展,抗生素被大量使用,药物残留严重,罗非鱼发病、死亡率不断上升,特别自2010年以来,整个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海南、广西三个地区,遇到了严重的罗非鱼链球菌病,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养殖密度过大、水质差的养殖水体罗非鱼死亡率最高,不同品种中以生长速度快及同品种中鱼体规格大的死亡率最高,发病死亡率高达60%,造成部分养殖户损失惨重。因此,做好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治成为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也是人猪共患的染病,对养猪业有较大的威胁。猪若发生急性败血链球菌病,哺乳仔猪发病率最高几乎达100%,病死达60%;其次是架子猪,发病率常高达约70%,病率约6%;成年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则低些。猪链球病不少养殖户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很有必要强化普其防制  相似文献   

3.
正罗非鱼本身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病害问题少的鱼种,在具体的养殖中很少受到病害问题的影响。但近年来,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出现严重地影响到罗非鱼的生存,严重的会导致罗非鱼死亡。罗非鱼链球菌病是影响罗非鱼生长和养殖的重要疾病类型,因此,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意义重大。养殖人员要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罗非鱼的养殖质量。1.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罗非鱼越冬养殖中后期最容易被忽视且损失巨大的罗非鱼氨气中毒现象,对其临场症状进行了描述;对罗非鱼疑似链球菌病的简易排查、诊断及相关误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越冬罗非鱼鱼种氨气中毒并发水气单胞菌型败血症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温度这一重要环境因子与罗非鱼免疫力及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罗非鱼感染海豚链球菌的死亡率试验和不同温度对罗非鱼非特异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碱性磷酸酶,AKP以及补体C3)活性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感染海豚链球菌的死亡率与水温的变化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罗非鱼免疫力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具体表现为SOD活性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AKP活性在12h较28℃时显著上升(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则受到抑制作用,而补体C3活性在12h和24h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了10.99%和13.40%(P<0.05)。试验结果显示高温能够引起罗非鱼免疫力低下,使鱼体对病原菌易感性增强,致使罗非鱼因感染海豚链球菌造成的死亡率显著升高,为研究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爆发的环境机制提供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罗非鱼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吉富罗非鱼P0代和抗病选育P2代、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评估不同品系罗非鱼的抗无乳链球菌病性能.[结果]从感染死亡率来看,奥尼罗非鱼的抗病性能优于其他品系,各组的感染死亡率大小依次为吉富罗非鱼P0代>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奥尼罗非鱼.其中,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的死亡率比Pn代降低45.3%,与奥尼鱼的死亡率相近.从死亡历时来看,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P2代在感染后48 h才出现死亡,而其他组均在感染后24 h内出现死亡.[结论]通过针对性选育能有效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抗病性能,同时也为在罗非鱼苗种投放时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肉仔鸡瘫痪的发病率在2%~5%之间,死亡率高达5%.严重影响肉鸡产品的质量,给肉鸡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现把肉鸡瘫痪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对茂名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近几年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暴发大面积的罗非鱼链球菌疫病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罗非鱼链球菌病害产生的原因、流行态势,探讨切合当前茂名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实际的、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着重解决困扰茂名罗非鱼产业发展的高温期链球菌病暴发难题,推广生长速度快、雄性率高、抗病力强等性状的罗非鱼良种,以推动茂名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茂名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近几年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暴发大面积的罗非鱼链球菌疫病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罗非鱼链球菌病害产生的原因、流行态势,探讨切合当前茂名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实际的、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着重解决困扰茂名罗非鱼产业发展的高温期链球菌病暴发难题,推广生长速度快、雄性率高、抗病力强等性状的罗非鱼良种,以推动茂名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频繁暴发的链球菌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无乳链球菌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阐明其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避机制,对预防与治疗该病至关重要。对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侵染途径、肠道的定植策略以及逃避宿主免疫监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无乳链球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奥尼鱼是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的杂交种,又称"全雄罗非鱼","雄性化罗非鱼"其雄性率高达98%以上,生长速度比一般罗非鱼快37%,抗病力强,耐低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吉富罗非鱼抗病苗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P2代高抗病家系与未选育的P0代鱼苗,在南宁市三塘镇及坛洛镇进行池塘示范养殖,测定其生长性能和抗病性能,评估吉富罗非鱼抗链球菌病品系的选育效果。[结果]在生长性能方面,2个养殖点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生长速度差异不明显,但试验组的变异系数低于对照组;在抗病性能方面,2个试验组的养殖死亡率均在1%左右,而对照组的死亡率在10%左右;在养殖效益方面,2个试验组的养殖效益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2个世代选育吉富罗非鱼的抗病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而生长性能也没有衰退。  相似文献   

13.
: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泼洒对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病的影响,为枯草芽孢杆菌在罗非 鱼链球菌病综合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池塘水体中泼洒不同浓度 (对照组:0;试验组1:1.0×104 CFU/mL;试验组2:1.0×105 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监测水质指标、鱼体免疫 及抗氧化指标,并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对罗非鱼进行人工攻毒。结果发现,试验组1 水体的氨 氮、亚硝酸盐氮、总磷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2 水体在养殖后14 d 和21 d 的总磷含量及养殖后28 d 的氨氮含量 高于对照组,其他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养殖后21 d 及35 d 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均高于对照 组。试验组罗非鱼血清的溶菌酶(LZM)、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 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试验组1 及试验组2 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 42.22%、2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90%。在养殖水体中泼洒适当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改善水质,提高罗 非鱼机体的免疫力、抗氧化能力,进而提高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生产现状、经营模式和市场贸易3个方面分析了海南省罗非鱼产业现状,指出存在链球菌病没有彻底解决方案、贸易出口依存度高和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主要有持续扩大、深入开拓内销市场,加大病害攻关,规范用药,全力推广节能减排养殖方式,保证罗非鱼产品质量安全和建立适合我国罗非鱼行业认证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养殖户减少损失,尽快从低迷行情中恢复。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6,(11)
正猪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天气多变的秋末、早春和寒冷的冬季。该病的发病率较高,潜伏期为2~7天,病程较短,一般为1~3周,死亡率为1%~5%。但如发病期间管理不当,则易继发感染支气管肺炎、猪瘟、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等,增加患猪的死亡率。1.临床症状猪流感患猪体温一般高达40~4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食,不愿站立,眼和鼻有  相似文献   

16.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性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我国自1984年首次在江苏无锡发现本病以来,迅速蔓延至全国多个省、市。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与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100%。  相似文献   

17.
几乎可以说,凡养鸡的地方就有球虫,不论国外还是国内都是如此。它的发病率为50%~70%,死亡率为20%~30%,严重时高达80%。在各种鸡病中,球虫病的发生率最高,约占20%。以药物防治为主的措施为众多养殖者所采纳,因此,养鸡业因高死亡率引起的损失已不多见,但球虫感染导致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影响罗非鱼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水面种植中草药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的生态防病技术,供养殖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链球菌病是猪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因感染多种链球菌所致。感染链球菌病的猪免疫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四肢疼痛无法行走等症状,甚至可造成高达80%的死亡率。本文从猪链球菌病的概况、饲料管理和疫苗管理等方面综述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一例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易感兔发病率、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自1984年首次在我国江苏省发现以来,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报道,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给世界养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