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促进农民增收又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以实证方式研究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当地农民增收的作用,利用1982—2018年江西省农民收入有关的时间序列数据,选择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进行分析,总结收入变动趋势,探究财政支农支出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作用大小,以期通过分析财政支农支出政策为农民收入的提高、“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产品价格在高位运行,农民非农收入增长缓慢,促进农民增收面临新的挑战,在国家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如何尽快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探索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对临沂市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农民增收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剖析,在借鉴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2014—2019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从收入来源渠道角度检验金融科技对江苏省农民增收的影响,并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得知,金融科技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影响农民增收,但不存在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支农强度促进农民增收的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得知,金融科技对非粮食主产区作用更加显著。政府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农民金融素养,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正规、完备的农村征信数据库及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农民广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农村产业融合是财政"造血式"支农方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通过农村产业融合中介变量,阐释财政"造血式"支农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综合运用控制变量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财政"造血式"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性。结果表明,财政支持下,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基于此,财政应完善支农体系,支持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并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多渠道、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空间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增加在市州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由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转变为正向的空间溢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据此提出重视农民增收中空间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因地而异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农业产值总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进步可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不同技术来源的选择可能对农民增收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将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农民增收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计量模型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农业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明显大于前沿技术进步;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中部省份的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不显著,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显著为正。本文的研究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科技富农战略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基于SCP框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贵州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发现,贵州农村金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但涉农贷款资金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较小,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绩效低下等问题使涉农资金使用效率低,农村金融未能有效实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政府应积极引入农村金融制度供给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机制建设,改善贵州农村金融的市场绩效,进一步提升金融支农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投资作为财政支农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基于2003—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农田水利专项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条件下,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主要体现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而难以成为拉动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有利因素。(2)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财政对农民的补贴性或转移性支出,产生了收入“替代效应”。(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水利专项投资的农业生产增收效应具有收入递增性和地区差异性。一方面,增收表现出边际递增态势,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越高,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果越强。另一方面,更依赖农业收入的地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越显著。依据本文得出结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还未趋于饱和,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农田水利支农资金结构,有助于深化财政支农改革,促进各地区农村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红色基因是革命老区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其作为精神引领,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对于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旬阳县红军镇要实现革命老区新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发挥红色基因的助推作用。构建举办红色宣讲活动,用红色革命故事传播新思想;开展文艺创作和送戏下乡,培育文化扶贫内生动力;开设特色镇本课程,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三维建设体系,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疆1995-2013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新疆农村金融发展、财政支农投入和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并不十分明显;而农村资本投入对农民增收影响十分显著.最后,对如何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来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技推广》2020,(4):51-51
近日,农业农村部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将探索创新多层次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提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立健全政银合作长效扶贫机制,推动扶贫项目落地,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发展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政策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通过发挥乘数效应达到财政支农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财政政策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具有导向和示范功能、协调和分配功能、以及“发动器”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角度着手,分析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合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几个方面,认为应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探索适宜的集体大规模经营模式;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府加大支农力度,稳定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决策参考,并对前人的研究方法进行完善,从总量和结构视角出发,采用扩展的双对数模型分析测定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户增收的贡献度,从而提出优化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 湖北省麻城市地处大别山老区,也是贫困山区。近年来,该市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坚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先后发放支农贷款1.3亿元,积极支持该市蔬菜、蚕桑、牛羊、板栗、老米酒等五个百里农业经济带建设,构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发展政策,其中,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为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整合工作缺失农户话语权等,制约和影响了整合工作的有效实施。针对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强化整合意识,规范整合范围顺序,打造整合平台,建立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确保农民有权参与整合工作等方式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7.
依据1985~2012年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金融支农对农业收入增长的有效性状况,结果发现金融支农规模、金融支农效率、农业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农水平与农业收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金融支农规模对农业收入增长存在负向影响关系,而金融支农效率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农对农业收入增长起促进作用且贡献度不断提高,而农业资本向农业收入转化受阻。短期来看,上述因素均不是农业收入提高的直接影响因素。据此给出了注重金融支农效率、巩固财政支农政策、突破资本转化阻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把农村金融问题列入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切身的经济利益,而且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也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转变,这对农村金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金融创新实践,这其中就包括  相似文献   

19.
最近,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于幼军带领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经委、农业厅、交通厅、中小企业局、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调研组,深入晋城、长治和晋中3市的陵川、沁源、沁县、武乡、和顺、昔阳6县,就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山区开发建设进行专题调研。于幼军在调研中指出: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山区开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革命老区、山区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重大决策。这轮“两区”开发要进行扶贫思路的调整,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龙头和核心,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产业项目规划布局给予倾斜和优先安排,重点帮助“两区”困难县、乡、村发展一批产业项目,通过产业发展拓宽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渠道,释放基础设施效应,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包括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强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建设、加强制度和组织创新等,以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