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试验表明,在罗甸县低海拔地推广旱育浅植,可适当实行大秧龄移栽提高秧龄至40d,秧龄太大超过40d产量将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推广旱育浅植新技术促进水稻生产获丰收王兴武(贵州省瓮安县农技站)瓮安地处贵州腹部,黔南北端,地形南高北低,地理环境复杂,年均气温13.6℃,早春阴雨低温,倒春寒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主要稻作区海拔在780—1250米之间在县冷、烂田、冬闲田、绿肥田、高...  相似文献   

4.
在低热区地推广水稻旱育浅植,以适时早播早插为好,移栽叶龄3.1-4.1叶为宜,早播早插时宜稀,迟播迟插时宜密,肥力中上等稻田,在3月5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的3.1叶。亩插1.3万穴;在3月20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为4.1-5.1叶,亩插1.5万穴,在4月4日左右播种,移栽叶龄为3.1-4.1叶,亩插1.7万穴,本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播期〉叶龄〉密度,即播期是影响低热地区水稻旱育浅植产量的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育浅植施硅效果熊玉唐,徐先骥(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贵阳市550001)(贵定县农技站)丁应林,王维福,黄绍锴,陈瑞秀(安龙县农技站)(余庆县农技站)(兴义市农技站)(普定县农技站)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水、省秧田,早播早熟,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抛植的密肥运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育抛植的密肥运筹技术邱泽森,刘学良,曹文武(江苏省农林厅作栽站南京210009)(江苏省六合县大圣乡农技站)水稻旱育抛植技术克服了塑盘抛秧限制秧龄的弊端,同时节省了秧盘费用,是旱育稀植与抛秧有机结合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早发、快发和高产、高效的优...  相似文献   

7.
杜光竹 《耕作与栽培》1992,(3):23-26,40
通过叶龄、寄秧密度与壮秧的关系,明确汕优63品种在不同叶龄移栽时,适宜的寄秧密度、秧田基本苗、移栽时秧田叶面积及分蘖情况,验证秧苗叶蘖同伸壮秧,秧田茎蘖滞增叶龄期为适期移栽的指标。秧田茎蘖滞增叶龄期后1或2个叶龄移栽,分蘖开始停止甚至死亡,秧苗素质差,此研究汕优63是否符合这个规律,给生产上提供理论依据。今年在地区农技站的组织和安排下,我站进行了叶龄模式栽培法——壮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抛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塑盘湿润抛秧、肥床旱育手栽、湿润育秧抛秧及湿润育秧手栽为对照,对肥床旱育抛植和塑盘育抛植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高产配套措施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低热地区推广水稻旱育浅植,以适时早播早插为好,移栽叶龄3.1-4.1叶为宜,早播早插时宜稀,迟播迟插时宜密。肥力中上等稻田,在3月5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为3.1叶,亩插1.3万穴;在3月20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为4.1-5.1叶,亩插1.5万穴,在4月4日左右播种、移栽叶龄为3.1-4.1叶,亩插1.7万穴。本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播期>叶龄>密度,即播期是影响低热地区水稻旱育浅植产量的主要因素。故适时早播早插,合理密植,可提高水稻旱育浅植产量。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秧不同播量,移栽叶龄和栽插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著名稻作专家原正市先生的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自1980年引进我国以来,已在北方大面积推广,近年逐渐向南方推进。湖北、湖南等省已引进成功。1992年,我省决定引进该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以期为本省水稻高产栽培探索新的途径,促进水稻生产的发展。日本水稻旱育栽培技术,要求播种量为200~220g/m~2(杂稻)3.5叶移栽,秧龄25~35天,每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移栽叶龄对玉米肥球育苗移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黔西南州特殊的地理环境 ,自然灾害种类多 ,危害程度深 ,范围广 ,特别是冬春干旱尤为突出 ,几乎是“年年有旱情 ,十年九年重” ,给玉米育苗移栽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为探索适宜移栽叶龄对抗御干旱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 2 0 0 0年进行了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品种使用奥瑞金种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临奥一号 ,并进行种子包衣处理。1 2 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安排在兴义市坪东镇小店村五组许朝用家责任地内 ,总面积 0 10 5hm2 (1 5 8亩 ) ,试验用地 6 2 8m2 (2 7 6 7m× 2 2 7m ,含重复间走道宽 1m ,小区间隔 0 6 7m ,四周…  相似文献   

12.
13.
贵州省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泽蔚 《耕作与栽培》1993,(5):57-57,58,6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按叶龄进程模式化地揭示水稻一生的生育规律,数量化地确定水稻高产的生育指标,规范化建立不同类型品种的促控技术。它是我国水稻模式化栽培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项技术自从1988年确定为农业部全国开发与推广项目以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在我国大多数省、市、区推广,应用领域已由单季中稻发展到双季稻,由移栽稻发展到水直播、旱直播稻,从平原进入丘陵和山区,从低海拔进展到中、高海拔地区,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更新了科技人员的种稻知识,提高了稻农的种田水平。我省于1988年引进该项技术,各地试验摸索模式参数指标的同时,进行了面上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低纬高原的云南水稻同一群体密度下.在大小行稀植栽培的大行中分别直播两个水稻品种比同一品种等行等株距移栽稻增产显著,同品种移栽 直播增产7.1%.移栽 直播糯稻增产15%。增穗数、增粒数和增粒重是主要增产原因,田间群体空间养分的利用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文  张强 《耕作与栽培》2003,(Z1):23-25
通过在中低海拔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进行的不同移栽叶龄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从1叶1心到3叶1心,玉米产量有随着移栽叶龄的加大而增加趋势;3叶1心以后,随着移栽叶龄的继续加大玉米产量则逐渐降低.以3叶1心移的玉米产量最高,2叶1心移栽的玉米生产上采用营养球加小拱棚保温育苗移栽技术,最佳的移栽叶龄是3叶1心.采用最佳叶龄移栽,同时配套优良品种、平衡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等综合适用技术措施可以获得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6.
17.
杂交水稻叶龄的动态变化与其肥水需求存在着较大的相关,叶龄间接地反映了群体的生理蒸腾量,节水栽培的关键就是在保证作物生理蒸腾量的前提下,减少棵间蒸腾和田间渗漏量,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1 杂交水稻叶龄判断方法返青分蘖期,杂交水稻移栽后,由于植伤,使植株移栽后长出第一片叶的尖端几厘米处出现缢痕,状似葫芦,叫葫芦叶。这片叶与移栽时秧苗最后一片叶两片叶枕重叠,形成双零叶。移栽后长出的第二片叶比前一片叶明显缩短变小,此叶称植伤叶。上述三类叶的出现可以作为杂交水稻返青分蘖期的特征叶。有效分蘖临界期叶龄为总叶…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我国“十五”重点推广的高产高效节本技术,对于防御水稻“两寒”和春早,增产节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生态旱育秧试验示范,是贵州省旱育稀植推广进一步发展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挖掘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节本增效的潜力,根据省农技总站、省能源办的安排。在雪洞镇界牌村开展了水稻生态旱育秧沼肥培肥不同用量试验。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壮秧的培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本地的种植制度和育秧期间气候等因素,以培育旱壮秧为目标,对影响旱壮秧培育的苗床选择与培肥、秧龄与落谷量、水分调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研究不同水稻品种旱秧大田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以及肥料运筹技术、大面积生产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浅植施硅试验初报徐先骥(贵州省贵定县农技站)水稻旱育秧由于秧苗吸硅较少,易感稻瘟病,为探索旱秧施硅防病增产效果,我站1994年进行了水稻旱育浅植硅肥施用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设三个处理:①亩施硅肥50kg;②亩施硅肥100kg;③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