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阶段饲养技术推广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615头中国荷斯坦母牛,根据不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特点将整个泌乳期划分为4个阶段进行饲养,基本探索出了奶牛各阶段饲养的营养供给、产奶量、乳脂率和体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阶段饲养技术是增加牛群产奶量,提高繁殖率和减少奶牛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20峰泌乳双峰驼不同泌乳阶段乳样的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驼乳中除水分外以脂肪含量最高,其次为乳糖和蛋白质;乳脂率随着泌乳期的延长逐渐增高,泌乳后期达到最高;乳蛋白率泌乳初期最高,其它3个阶段相差不大;乳糖含量泌乳初期和盛期相同,高于泌乳中期和后期,随着泌乳期延长逐渐降低;非脂乳固体随着泌乳期延长逐渐降低,泌乳后期又上升到最高。冰点泌乳后期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3个阶段(P0.05);体细胞数泌乳后期和泌乳初期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阶段(P0.05)。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高产牛群,奶牛场都要对初产母牛进行综合评定.为缩短对初产母牛产奶量的测定过程,可根据首次泌乳期头百天产奶量进行预测.头10天在产房内测定产奶量,其余三个月在泌乳群中测定.测定了头百天产奶量,根据折算系数,  相似文献   

4.
奶牛不孕症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据报道,世界上有12.7%的奶牛常年不孕,而我国的奶牛则有15—20%不孕,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繁殖率和生产力。就奶牛泌乳和繁殖而言,要求母牛每年产一次犊和有305天的正常泌乳期。据调查证明,在平均年产量4000—5000公斤的牛群中,如1头母牛  相似文献   

5.
乳用青年母牛白第一次产犊后即称为泌乳母牛或成年母牛,此后将进入泌乳——干奶——再产犊——再泌乳的循环阶段。母牛产犊后即进入泌乳期,一般持续280~320d,国际通行标准按305d计算。奶牛泌乳期的长短因品种、年龄、胎次、产犊季节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饲养管理好坏不仅关系到本胎次的产奶量和是否能再次正常发情,而且对今后的产奶量和使用年限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乳用青年母牛自第一次产犊后即称为泌乳母牛或成年母牛,此后将进入泌乳--干奶--再产犊--再泌乳的循环阶段.母牛产犊后即进入泌乳期,一般持续280~320 d,国际通行标准按305 d计算.奶牛泌乳期的长短因品种、年龄、胎次、产犊季节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饲养管理好坏不仅关系到本胎次的产奶量和是否能再次正常发情,而且对今后的产奶量和使用年限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母牛产犊后开始产乳至下次干乳这段时间称为泌乳期,一般泌乳期为10个月。泌乳期的饲养管理可分为3个阶段,即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后期,各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不同,日粮营养水平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英国一奶牛群(100头)于两年内因泌乳后期和干乳期的过饲发生了母牛脂肪综合症(fatcow syndrome),其临床表现为产后瘫痪和泌乳早期慢性酮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在此期间,牛群的繁殖性能降低,产犊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9.
选取江阴地区有代表性的奶牛场,通过实地调查牛群结构,统计分析成母牛群体中不同胎次泌乳牛日产奶量,并抽取原料乳样品测定体细胞数,以期研究该地区牛群结构情况及其泌乳牛群体生产性能水平。结果表明:江阴地区部分集约化奶牛场牛群结构除成母牛比例失衡显著外(P0.05),其余群体失衡不显著(P0.05);成母牛群体中以2胎泌乳牛的日产奶量最高,1胎、2胎、3胎的日产奶量显著高于4胎、5胎及6胎上(P0.05),且2胎与3胎间日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随奶牛胎次增加,生乳中体细胞数也在逐渐增加,且6胎以上的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前几胎(P0.05)。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北京地区荷斯坦牛泌乳早期牛奶体细胞数(SCC)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测定了北京某牧场2018年6~7月份产犊的124头母牛产后0~7天内每天的SCC,利用SAS软件GLM过程分析泌乳早期SCC的影响因素,并用REG过程分析泌乳早期体细胞评分(SCS)与后期测定日SCS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泌乳早期SCC(均值为(860±1 287)千个·mL~(-1))高于产后8~133天的测定日SCC。胎次、泌乳天数、环境温湿度均对泌乳早期SCS有显著的影响(P0.05)。泌乳早期SCS与产后39~68天的测定日SCS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回归系数为0.40。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产后0~7 d)SCC均值高于泌乳期内其他阶段的SCC均值,且荷斯坦牛泌乳早期SCC对母牛的不同生理状态及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敏感。本研究为泌乳早期SCC的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为牧场在母牛产后根据泌乳早期SCC对乳房炎进行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很多奶牛特有的风险因素都可能导致临床型乳房炎。虽然对这些影响因素已经分别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有限的几个方面。本研究利用多变量模型分析所有的奶牛因素对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同时,运用相同的方法分析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致病菌诱发临床型乳房炎的概率。样本数据覆盖274个荷兰奶牛群中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包含了22860头不同胎次奶牛的28137个泌乳期,其中共记录5363例临床型乳房炎,但仅有2525例可被归因于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致病菌。多元回归分析中同时也包含了奶牛的胎次、泌乳阶段、季节、体细胞数信息(每月测定1次)及发病牛的病史,对小母牛和经产奶牛泌乳的第1个月和第2个月进行了单独分析。结果发现,当对奶牛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时,每天每头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是相当大的,变化范围为0.0002~0.0074。尤其是先前就有临床型乳房炎病例、前1个月体细胞数偏高和先前泌乳期内平均的体细胞数偏高,都会增加泌乳期当月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几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奶牛因素无法辨别临床型乳房炎与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在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和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2126头初产奶牛13168条DHI测定记录,以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两者的互作作为研究因子,分析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体细胞数评分(SCS)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01)。初产奶牛于泌乳早期牛乳SCC较高(294.16×103个/mL),随着泌乳月龄的增加,SCC逐渐降低,泌乳中期(192.71×103个/mL)和泌乳晚期(185.51×103个/mL)牛乳SCC基本保持稳定;初产奶牛泌乳早期牛乳SCS比泌乳中期和泌乳晚期极显著升高(P0.01);初产奶牛牛乳SCC冬季最高(312.72×103个/mL),春季次之(236.48×103个/mL),秋季最低(168.59×103个/mL);初产奶牛冬春季牛乳SCS比夏秋季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月龄、产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奶季节对SCC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成乳牛的阶段饲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乳牛是指第一次产犊开始泌乳的母牛。产乳母牛在不同泌乳阶段的产乳量、干物质采食量及体重都有很大变化,并且其生理特点也不同。我国制定的《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下称规范)将乳牛泌乳阶段划分为5个时期,即干乳期、围产期、泌乳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由于乳牛各阶段的生理要求不同,饲养也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4.
从1978—81年,记录了澳大利亚引进的弗里生牛的47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引进时是妊娠的青年母牛。所有的牛养在舍内,喂给精料、大量的玉米秸。泌乳牛每天机械挤乳两次。观察了下列性状的表型值,第一次产犊年龄为30.4个月,第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2916.5公斤,第二个泌乳期2717.3公斤,第三个泌乳期2592.8公斤,第四个泌乳期1939.1公斤,泌乳期308.9天,干奶期77.5天,泌乳期的头两个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泌乳期奶牛的安全性,试验选用12头健康泌乳奶牛(6头初产、6头经产),间隔12 h对每头奶牛的4个乳区分别注入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规格:8 g:75 mg/支)1支,连续给药3次,比较观察给药前后奶牛的临床症状、体细胞数、日产奶量及乳区病原菌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给药前相比,给药期间及停药后奶牛的临床症状、体细胞数、日产奶量、乳区病原菌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泌乳期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奶牛生产性能(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测定体细胞数,探究奶牛的胎次及其不同泌乳阶段对其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乳损失量的影响。通过对某养殖场泌乳期奶牛DHI的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随奶牛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但SCS在不同胎次的不同泌乳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一胎牛SCS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增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SCS呈显著性差异(P<0.05);二胎牛与三胎牛SCS呈现相同变化规律,泌乳前期的SCS较泌乳中期高,而泌乳后期SCS显著高于前2个泌乳阶段(P<0.05)。乳损失量随胎次的增加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且泌乳早期和泌乳后期乳损失量高于泌乳中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蜀宣花牛6 767个胎次的产奶量测定和1 055头母牛乳样的乳成分分析,揭示了蜀宣花牛的泌乳性能。牛群实际胎产奶量一世代平均3109.4kg,平均泌乳期281.4d,平均乳脂含量4.6%;二世代的平均产奶量、泌乳期和乳脂含量分别为3 311.3 kg、281.2 d和4.5%;三世代分别为3889.4 kg、283.5 d和4.5%;四世代分别为4 495.4 kg、297.0 d和4.2%。从不同胎次看,蜀宣花牛母牛的产奶量和泌乳天数均随胎次的递增而增加,第3~4胎达到高峰,从第5胎开始,随着母牛产犊胎次的递增,产奶量有所下降。蜀宣花牛乳脂含量明显高于黑白花奶牛、纯种西门塔尔牛和我国育成的草原红牛及新疆褐牛。表明蜀宣花牛具有较好的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8.
奶牛自产犊产奶开始至干乳期间的时间称泌乳期。根据泌乳母牛不同阶段的生理状态、营养物质代谢规律、体重和产奶量的变化,泌乳期分为围产后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4个阶段。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给奶牛接种流行热疫苗前后,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泌乳期母牛产奶量以及采食量、乳汁中体细胞数和乳脂率的影响。选择了不同胎次,且拥有相近体型、泌乳天数、年龄及生理性状的健康荷斯坦泌乳期母牛14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头,试验从4月中旬到5月上旬,共持续35d。两组奶牛饲喂相同的精料和草料,试验组奶牛按照每头每日30g的量添加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接种流行热疫苗后,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采食量、乳脂率都高于对照组(P>0.05),体细胞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流行热疫苗注射且奶牛处于热应激时,试验组奶牛产奶量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在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和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2126头初产奶牛13168条DHI测定记录,以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两者的互作作为研究因子,分析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体细胞数评分(SCS)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01)。初产奶牛于泌乳早期牛乳SCC较高(294.16×10^3个/mL),随着泌乳月龄的增加,SCC逐渐降低,泌乳中期(192.71×10^3个/mL)和泌乳晚期(185.51×10^3个/mL)牛乳SCC基本保持稳定;初产奶牛泌乳早期牛乳SCS比泌乳中期和泌乳晚期极显著升高(P〈0.01);初产奶牛牛乳SCC冬季最高(312.72×10^3个/mL),春季次之(236.48×10^3个/mL),秋季最低(168.59×10^3个/mL);初产奶牛冬春季牛乳SCS比夏秋季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月龄、产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奶季节对SCC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