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粮农组织)是在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倡议下,于1943年开始筹建,1945年10月1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宣告成立。1946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其宗旨是提高各国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水准,提高所有粮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最终消除饥饿和贫困。世界粮食日的由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性粮食危机不断出现,粮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为了提醒人们关注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存在的粮食短缺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构成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基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条件正逐步改善,全球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需要监测的全球农业生产,以便及时提供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作物生长状况的准确资料,以供各国的农业决策者能  相似文献   

3.
气象灾害对福建粮食产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84-2013年福建省农业统计数据,分析全省粮食产量和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在划分气象灾害和粮食作物类型的基础上,分别从受灾范围和灾害强度角度,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1984-1993、1994-2003、2004-2013年3个阶段内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象灾害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影响较大,研究期内受灾范围的影响不断降低,而灾害强度的影响不断增大,粮食作物对灾害强度的影响更敏感,因此防灾重点应从减少受灾范围逐步转移至降低高强度灾害所造成的损失;(2)风雹受灾范围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尤其对大豆和薯类产量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台风受灾范围对粮食生产的危害日益凸显,逐步成为关键影响因子;(3)水灾灾害强度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尤其对小麦和薯类产量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永川区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以促进粮食稳定增长、粮油提质增效、种粮农户增收为核心,以高产创建、粮食基础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培植新型主体,打造优质粮油品牌,引领永川粮油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效益化发展,不断开拓永川粮油产业发展新局面。2013年全区完成粮食播栽总面积104.0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50.02万吨,同比增长0.2%,五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4年,整合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投资3000万元,新建高标准粮田  相似文献   

5.
<正>"丰年缺粮",已成为我国粮食供需的常态。虽然粮食连续十年增产,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但是"中国自己养活自己"却日趋艰难,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供需缺口不断增大,2012年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三大主粮(小麦、玉米、大米)净进口成为常态化,2011年我国玉米全面进口,2013年小麦也成为进口大国。在当今粮食能源化、高价化和武器化的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首先分析了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特点,随后以粮食为判据,基于人口与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从分县尺度对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呈台阶式上升特征,且伴随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人口增幅小于粮食产量增幅,人均粮食占有量从建国初期的不足209 kg,增长至21世纪初期的400 kg,呈稳步提升态势;2007年我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以人口超载、粮食短缺为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主要粮食生产区表现为粮食盈余,而人口压力较大的东南沿海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表现为人口超载。国家尺度上,中国粮食尚处于盈余状态,因此粮食短缺地区需通过贸易、调配来满足超载人口的粮食需求。东、中部城市密集地区人粮关系尤为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些地区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贸易和调配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该研究可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探索》2011,(2):38-38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23.5亿kg(647亿斤)实现连续7年增产,7年累计增产粮食76.5亿kg(153亿斤)。粮食单产首次连续5年保持在400kg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江苏在发展粮食生产上突出了"四个坚持"。  相似文献   

8.
重庆集大城市与大农村为一体,人口众多,粮食自给是发展的基础。文章根据重庆市不同区域调查与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综合分析认为,重庆市粮食自给(除2006年特殊年份外).从2009年开始出现缺口,其原因在于随着重庆市人口逐年增加、养殖业与酿造业的扩大,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大。重庆市粮食总产一直徘徊,其归因在于农民轻农、粮食复种指数低与耕地逐年减少。为实现重庆粮食自给与长久安全,文章提出应加强种粮扶持,充分利用耕地,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扩大重庆市粮食总产,促进重庆粮食自给与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后,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各行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化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农业中。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于粮食的需求也相应提高。为了使供应满足需求,需要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率,目前主要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粮食的增产。基于此,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对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优化研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探索》2014,(10):29-29
截至2013年底,我国拥有遍布城乡的各类粮食仓储企业1.9万个,仓容总量超过3亿t,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100倍。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浙江杭州召开的全国粮食系统纪念“四无粮仓”创建60周年座谈会上说,“四无粮仓”创建60年以来,粮食仓储企业遍布全国,粮食仓储设施布局不断优化改善,基本形成了以大连北良港、广东新沙港、上海民生港、浙江舟山等粮食物流基地为枢纽,以各级粮食中心库为节点,以遍布全国的粮食收纳库为基础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运用食物系统的观点,结合中国实际,从粮食生产资源、粮食可供量与稳定性、粮食获取能力和粮食利用水平等4个层面出发,构建了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1990-2011年来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安全系统的发展呈现出稳步上升、快速下降和快速上升3个发展阶段,粮食安全系统的4个子系统也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粮食生产资源和粮食可供量与稳定性2个子系统对粮食安全系统的影响占主要地位。粮食安全系统的障碍因素诊断分析表明,在1990-2000年,财政支农支出、粮食总产量和道路密集度3个指标是粮食安全系统的最大障碍因素,但在2000-2010年,三者对粮食安全系统的障碍度不断下降,但人均耕地面积的障碍度不断增加。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已成为粮食安全系统最大的障碍因素,其次分别为粮食净进口量和粮食价格水平。最后,从3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人口数量结构显著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大幅提高,资源环境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对农业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粮食的供需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不断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最根本的途径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的收益。分析2004年以来河南省粮食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变化趋势是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的幅度大于种粮收益增长的幅度,目前河南粮食生产正在逐步进入高成本时代,粮食价格大幅度提价的可能性有较小,今后一段时间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为进一步探究河南粮食生产的影响,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粮食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功能产生的影响需要持续不断的予以关注和调节。该文以福建省建溪流域为例,采用碳储量多源模型和耕地生产潜力模型估算了建溪流域的碳储量和粮食产能,分析了区域尺度农用地整理对碳储量和粮食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2010年相比,2016年碳存储总量降低了38.28×10~6 t,为369.29×10~6 t;整理区以1.41%的土地贡献了整个建溪流域1.70%的碳储量减少量,农用地整理对建溪流域生态系统的固碳服务有负作用;2016年建溪流域的粮食产能提高了10.83×10~4t,为124.46×10~4t;农用地整理项目区占建溪流域耕地面积的14.61%,贡献了20.87%的粮食产能提高值,有效提高了建溪流域耕地的粮食产能。农用地整理所产生的碳效应不容忽视,在农用地整理中需要注重生态措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江西优质粮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其国 《土壤》2005,37(3):225-229
江西省是我国13个国家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是保证50年不断为国家提供商品粮的重要省份。为进一步发挥江西省粮食生产潜力,向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本文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针对江西省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建设优质粮仓的资源潜力与关键问题,提出建设优质粮仓的有关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6.
粮食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深入研究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对粮食产出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基础设施的角度,将其界定为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指标。利用相关系数、多元回归分析对吉林省农业基础设施与粮食产出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用电量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不明显;有效灌溉面积在粮食产出方面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从粮食产出贡献率角度,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是明显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与粮食总产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较低,且相关系数为负值。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衡量绿色生产率是探索粮食绿色增产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考虑粮食种植生态价值(ESV)的基础上,运用全局要素生产率指数(GML)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SBM)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切入,测算1997—2019年中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产出冗余率,并采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局和局部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粮食种植生态价值降低0.39%,由1997年的6471.57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6446.16亿元,损失25.41亿元,其中东北、中部、西南地区有所提升,而东部地区、西北地区有所下降; 2)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60%,由1997年的0.9754上升到2019年的1.0990,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1.0308),而技术效率(0.9973)的带动作用较弱; 3)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有效省(市)占比从1997年的9.68%提升至2019年的67.74%,在时空上呈现以东部为主,并逐期向东北-中部-西北发展的格局; 4)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无效省(市)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农膜使用量和碳排放量存在冗余; 5)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向中部、西南部高效率区集聚的空间特征,并且集聚程度在不断增强。基于此,提倡要充分认识粮食生产活动的正负外部性,严格管控农地非粮、非农化现象,并促进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及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近年来,我国的耕地数量在不断减少.人口总数却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和膳食结构也在发生着重要变化.粮食供给压力逐渐增大。从国际形势来看,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下.粮食的需求增速被普遍看好.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被推至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19.
渝西地区温光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和蔬菜等作物,是重庆市的优质粮油及蔬菜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渝西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影响了粮食总产量的提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直接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呈现出年龄偏大、素质降低的态势,保证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和降低传统农业种植业劳动强度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农业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来.辽中县连续5年承担国家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任务。县委、县政府转变粮食生产工作机制.以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协调涉农部门、统筹支农项目,以科技进步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合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使辽中县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九联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其中2012年粮食总量达到61.65万t。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