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美国大豆育种的进展和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美国大豆生产的发展、育种进展、大豆育种进展有关因素的分析以及有潜力的育种动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介绍了1949—1999年半个世纪的世界大豆生产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是种植面积增长了5.6倍,二是总产量提高了11.3倍。而在此期间,中国大豆生产则经历了恢复、下滑、徘徊到重新恢复几个阶段。文中对美国、日本、韩国和阿根廷等国的大豆育种情况也做了详尽介绍。到目前为止,美国公职人员育成的大豆品种已超过400个。其主要成就一是改良了株型结构,二是抗病性提高,三是转基因大豆。日本大豆育种虽规模不大,但研究水平很高,尤其在无腥味大豆育种方面进展较快。韩国大豆育种主要有两个类型:一类是小粒豆作豆芽用,另一类是大粒豆作饭豆用。阿根廷主要是引进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中国从1923年选育“金大322”起,到1995年选育出大豆品种651个。目前中国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实现“三系”配套,处于国际领先。美国大豆栽培技术主要为窄行密植,实行少耕、免耕和化学除草。我国大豆栽培主要成果是“三垄”栽培,在此基础上又引进了美国的窄行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豆育种的进展和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设计育种计划时,参考美国大豆育种工作者的经验是有益的。经常吸收些新事物对于不断取得进展也十分重要。关于将来的大豆改良,目前有一些各有其哲理的新动向。为了得到新的进展,有些育种工作者致力于发现新的基因资源,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方面,另一个途径为通过轮回选择以寻求连续的进展,还有些育种工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大豆光周期育种是实现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的较重要的高产育种途径,并对光周期育种进展及培育中日性大豆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豆光周期育种急待解决的问题。旨在推动我国光周期育种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豆生产、育种及产业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大豆种植面积(每年3 000万hm2 以上)和总产(每年近8 000万t)均占世界的1/3左右;在大豆高产育种、品质育种、抗性育种等方面研究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分子育种已成为美国大豆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美国第一代转基因大豆育成引领了世界大豆育种方向.研究借鉴美国大豆生产、育种与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豆遗传育种整体水平居世界领先行列,阿肯色州是美国南方大豆主产区,阿肯色大学大豆遗传育种居美国公立大豆育种机构领先行列。文中首先对阿肯色州大豆生产作简要介绍,而后系统介绍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项目试验站设置、杂交组合配置、低世代推进、单株选拔、株行选拔、产量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种子纯化、扩繁和生产的详细情况;并介绍了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信息化、规范化的管理操作特征;最后总结出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目标明确、多地点大规模育种模式对我国大豆育种的启示。为国内同行了解美国公立机构大豆育种情况提供信息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豆优良种质合丰25号在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丰25号是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大豆优良种质,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合丰25号为育种亲本,通过不同的育种途径,先后衣成14个生态型各异的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为391.7万hm^2。  相似文献   

8.
大豆抗灰斑病的抗性与抗病遗传育种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越平  杨庆凯 《大豆科学》2002,21(4):285-289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曾给我国的大豆生产造成过重大的损失,对该病害的抗性机理、遗传及育种进行研究对有效控制这一病害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了近年来在大豆灰斑病结构抗性、生化抗性、抗性的遗传方式以及抗源筛选与育种研究的进展,为大豆抗灰斑病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豆品种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豆品种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分析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王大秋,王维田,项淑华多年来,大豆有性杂交一直是大豆育种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为不断选育出大豆优良新品种,我国大豆育种工作者在进行大豆有性杂交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亲本选配这一重要环节,不断扩大亲...  相似文献   

10.
大豆抗孢囊线虫的育种途径和育种成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颜清上,王连铮培育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美国和日本都是靠推广抗病品种控制该病危害和蔓延的。美国从1967年育成推广第一个抗病品种到1991年已育成抗各种生理小...  相似文献   

11.
吴晶 《大豆科技》2009,(5):9-11
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在加强大豆育种优势学科建设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实施了以大豆育种为中心,整合栽培、植物病理、杂草防除、土壤肥料等学科资源,协同攻关大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创新技术,完善措施,为大豆生产和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优良大豆种子。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新进展常汝镇(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美国是大豆生产的主要国家,十分重视资源的引进,1993年2月美国共保存各类种质资源14254份,新种质的创造、新品种的选育有一套完整的登记制度,到目前为止,已推广的新品种338个。美国已开始实行...  相似文献   

13.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国内外在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文中从抗胞囊线虫的抗源筛选、抗病育种和抗病基因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宁夏大豆育种科研工作的历史、成就.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豆育种科研工作始于1972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大豆育种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先后自育出5个大豆新品种.经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有13个.使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得到4-5次全面更替.大豆品种丰产性不断提高.栽培技术不断完善.品质性状也不断提高,先后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搜集、创新、利用研究.进行了本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收集研究.最后对大豆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十余年来世界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科技动力。2011年,国内外在大豆分子育种相关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分子标记开发与辅助育种方面,发掘出与产量、发育、品质、抗病和抗逆等性状相关的新的分子标记或QTL;在新基因挖掘方面,克隆了与光周期反应、共生固氮、品质及抗逆性相关的基因,并分析了其功能。在大豆转基因育种方面,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取得了新的进展,转化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对一些功能基因(包括来自其它物种的一些基因)进行了功能评价和育种利用价值评估。转基因大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出现一些新的发展方向。该文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超早熟大豆品种选育推广现状及建议魏新民,吴记安,潭娟,王忠跃,万立华(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目前,许多国家为了拓展新的大豆种植区域而致力于早熟大豆的育种研究。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典等国均加强了早熟、极早熟乃至超早熟大豆育种的研究,这是由于世界...  相似文献   

17.
日本北海道大豆生产、利用和育种研究概况陈维元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日本每年大豆需要量约450~500万吨,国内生产量为21.7万吨,国产大豆自给率仅4%左右(1983年统计)。所以,日本大豆消费主要依靠从美国和中国进口。其进口价格远比国内自产价格低...  相似文献   

18.
大豆近地空间诱变育种M_1M_2代的研究通报贾淑芹(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本试验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与我单位协作,利用高空气球辐射处理大豆种子(空辐)进行诱变育种研究,这是诱变育种新的途径。经两年试验,探索大豆经空辐后的遗传变异的特点,为正确利用...  相似文献   

19.
1983年末,美国大豆协会(ASA)和ELANCO农产品公司组织,邀请大豆育种、加工、农学、遗传、生理专家及农业行政官员、大豆生产者近二百人,讨论、制定了美国“2002”大豆发展计划。该计划通过对世界2002年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大豆生产及大豆产品在世界市场的需求与销售预测,提出下二十年的美国大豆发展战略,供美国农业行政部门,大豆生产者及加工业参考。 介绍美国的“2002”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未来大豆生产、贸易和科  相似文献   

20.
东北春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春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的分析齐宁郭泰刘忠堂张荣昌胡喜平王志新(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佳木斯,154000)随着大豆育种及大豆生产的不断发展,大豆的品质育种已越来越被育种家所重视,大豆油分品质育种的目标,是以提高对人类健康有利的亚油酸含量,降低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