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牛、羊等共患的溶血性疾病,该病病原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为环形、球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病猪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是养猪业的一大顽症,该病多为隐性,常与猪的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该病多为隐性,常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本病不仅引起猪生长速度缓慢,出栏推迟,种猪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引起猪的大量死亡,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牛羊等共患的溶血性疾病。该病病原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为环形、球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病猪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是养猪业的一大顽症,危害性很大。该病多为隐性,常与猪的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又是一种新病,常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4.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笔者在河北省某奶牛场选用186头奶牛进行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垂直传播途径、发病率、病原学、临床、病理检测及药物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犊牛的附红细胞感染率最高,达63.3%,其次是泌乳牛,其感染率达54.6%;垂直传播是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的途径之一。本病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达2.06%~10%,临床表现发热、贫血或黄疸等症状,血液稀薄,组织黄染,肝、脾、肺、心、肾等有病理学变化,血液镜检可检出附红细胞体。药物尼可苏、头孢多烯、贝尼尔等对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血液里附着红细胞表面和游离在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在某些地区血液普查中发现,感染率可高达60%~80%,一般多为隐性感染,但在不利的气候、饲养条件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可引起临床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与其他动物附红细胞体病例的增多,有些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呈现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而表现不同交叉症状。该病分布范围广,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以猪附红细胞体病最为严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种多形态的微生物,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后可引起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合适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利用摘除脾和/或注射地塞米松的昆明小白鼠,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通过血液涂片镜检、PCR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剖检对感染情况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猪附红细胞体能够经腹腔注射感染昆明小白鼠,且感染鼠表现出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相似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实验动物模型已成功建立,并证实啮齿类动物在附红细胞体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耍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发病率高和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特征。而猪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另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繁殖障碍为特征。一旦混合感染,会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弓形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猪犬人附红细胞体对小白鼠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健康小白鼠30只(其中3只为怀孕母鼠),随机分为9组。A1、A2、A3组分别于荐臀部皮下注射患附红细胞体病猪、犬、人的全血;用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的全血分别接种B1、B2、B3组,其余3组分别混笼饲养,并在饲料中添加患附红细胞体病猪的全血,在被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污染的垫料环境中饲养。结果,猪、犬、人附红细胞体均可以感染小白鼠;被感染的小白鼠也可以再感染同种动物;母鼠可垂直感染(传播)胎儿。表明荐臀部皮下注射是直接的传播途径,接触和食入病原也可以传播。  相似文献   

11.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附红细胞体感染动物机体引起的以发热、贫血、黄疸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但奶牛感染此病的报道实为少见。2003年我们在诊疗中遇到多例奶牛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例。  相似文献   

1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和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发病,猪比较多发,传染途径尚不清楚。附红细胞体寄生于血液内,附红细胞体病又多发生于夏季;因此,推测该病的传播主要与吸血昆虫有关。近几年来,猪的发病情况呈现上升的趋势,成为养猪业较严重的传染病,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13.
附红细胞体人畜感染及传播途径的调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附红细胞体人畜感染及传播途径的调查刘兴发田红侯顺利孙朝霞臧荣鑫李秋瑾赵卫平杨卫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兰州730020)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附红体)是人畜共患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附红...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猪附红细胞体对仔猪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猪瘟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对已注射猪瘟疫苗的69头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仔猪和31头无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健康仔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猪附红细胞体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低下,其猪瘟疫苗整体免疫合格率(49.2%)明显低于健康仔猪(93.5%),且显性感染仔猪的免疫合格率(41.6%)明显低于隐性感染仔猪(53.5%)、说明,猪附红细胞体严重干扰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且干扰程度随着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程度的加深而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猪犬人附红细胞体对小白鼠的感染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健康小白鼠30只,随机分为9组。Al、A2、A3组分别荐臀部皮下注射患附红细胞体病的猪、犬、人的全血。并用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的全血分别接种B1、B2、B3组,其余3组分别混笼、饲料中添加患附红细胞体病猪的全血、在被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污染的垫料中饲养。结果表明,猪、犬、人附红细胞体均可以感染小白鼠,被感染的小白鼠也可以再感染同种动物;经母鼠垂直感染胎儿;荐臀部皮下注射和食入病原是直接的感染途径。直接接触也可以传播本病。  相似文献   

1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本病对猪的感染率可高达90%,但一般多为隐性感染。在不利的气候、饲养条件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可引起发病,也可导致地方流行,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7.
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等为主要特征。本病自1928年斯科因和狄格尔首次在鼠体中查到附红细胞体流行以后,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报道了动物及家畜感染此病。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有人和各种动物感染本病的报道,尤其犬和猪感染严重。笔者2000年对江苏某犬场进行调查发现,当年进口犬感染率达100%。通常。本病的诊断多采用常规的病原形态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附红细胞体病在江苏、浙江、上海、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20多个省市均有发生,有的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可感染猪、牛、羊、马、骡、驴、骆驼、黑尾鹿、兔、犬、猫、蓝狐、北极狐、鼠、禽等动物。人也可以感染。有资料表明,人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比例正在增加。由此可见,由于附红细胞体对人类的危害性以及有关公共卫生方面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为防止该病的传播以及其肉品的食用安全(卫生),应加强对附红细胞体病动物及其产品的卫生检验工作。现就肉用牛、犬、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卫生检验与卫生处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多为隐性经过,在各种应激因素刺激下容易诱发本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  相似文献   

20.
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洪鹤松,谢三星,沈咏舟(歙县兽医站)(安徽农业大学)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等为主要特征。但多呈隐性感染。常见于夏秋季节,流行形式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1.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