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9,(6):62-67
以杂交水稻龙两优072和深优9576为试验材料,对各节位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对母体条件下再生稻产量起决定性作用,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对离体条件下再生稻产量起决定性作用;离体条件下再生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均高于母体条件,但千粒重略低于母体条件;离体条件下再生稻的叶面积指数、作物生长率均高于母体条件;再生稻全氮的转运主要发生在叶片,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主要发生在茎鞘,且碳水化合物的转运随节位的下降呈增加的趋势;离体条件下各节位各时期茎鞘和叶片的全氮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母体条件,淀粉含量低于母体条件。  相似文献   

2.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成胚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成胚率、环境温度对离体培养法成胚率以及T>10℃有效积温对常规杂交法成胚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室内离体培养法(23.6%)高于常规杂交法(18.1%),且以20℃、光照3 000 Lx、12 h/d、相对湿度70%条件下离体培养杂交穗14 d获得的成胚率最高(28.6%);授粉后足够的T>10℃有效积温是高成胚率的必要条件,获得最高成胚率的T>10℃有效积温在187.9~254.9℃之间;授粉后环境温度是影响成胚速率的重要因素,以20℃最佳。  相似文献   

3.
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割穗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简易高效的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以2个小麦杂种F1和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玉米杂交中杂交穗割穗离体培养与田间自然生长的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授粉后不同割穗时间和不同培养液配方对得胚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穗离体培养的得胚率比田间自然生长高2倍,两者的得胚率分别为31.6%和9.6%;割穗培养的最佳时期为授粉后24 h;不同的穗培养液配方对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均有明显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因此,小麦×玉米杂交后24 h割穗,杂交穗在含有100 mg/L 2,4-D,40 g/L蔗糖,10 mg/L硝酸银,8 mL/L亚硫酸和3 g/L磷酸二氢钾的培养液中培养,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花生野生种Arachiscardenasii与栽培品种以常规方法杂交,其杂交成功率和杂种生活力均较低。利用胚营救技术将杂交获得的未成熟胚珠和胚进行离体培养,可诱导幼胚分化发育或使胚成熟萌发。离体培养杂种小苗的带腋芽茎段,用MS+BA4ms/L+CH600mg/L培养基诱导产生了愈伤组织和芽原基。通过继代增殖培养,平均每个愈伤组织获得22.6和24.6个芽原基以及6.1和7.2个无根小苗。经诱根培养(MS+NAA0.2mg/L),再生苗即生长成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8404与菘蓝属间杂交新品系的形态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新品系叶片、根系的外部形态似父本菘蓝,茎的形状似母本甘蓝型油菜。根、茎和叶的内部解剖结构,大多数特征介于双亲之间;少数性状如茎中维管束的排列似父本,韧皮部与木质部的比例似母本,少数超亲性状,如根中木质部已分化的导管、管胞数目多于亲本。杂交新品系根茎叶兼具双亲的形态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成太辉 《中国稻米》2007,13(6):33-34
在水稻杂交组配时,利用插花原理,将父本用装满清水的试管养着,与母本穗用牛皮纸袋套在一起,在开花时摇摆纸袋,大量花粉便会落在杀雄、剪颖去雄的母本穗上完成授粉;授完粉后用复写纸做的小袋将母本穗套住固定在剑叶上。与传统水稻杂交授粉相比,水稻插花式杂交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杂交成功率高、隔离较完全、杂交籽粒发育更充分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父本旱育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制种中母本的穗颖结构与受精情况,1997 年用R402 作花粉供体,以V20A、珍汕97A、金23A、优IA 为花粉受体,对4 个不育系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一次枝粳数略高于二次枝梗数,且着颖总数及平均着颖数明显高于二次枝梗,其枝梗退化也显著低于二次枝梗。母本颖花接受花粉后,其变化趋势是:一、二次枝梗数着生较多的中下部受精率高,枝梗较少的穗顶部受精率相对较低,并因母本的不同而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提出在杂交水稻制种上,选择大穗型异交结实率高的母本类型是制种高产的首选条件,而促进母本大穗,提高异交性能的一切栽培技术是夺取制种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豫麦 2 5号小麦品种的幼穗及其幼穗离体培养中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和根的再分化过程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分析了幼穗及幼穗脱分化和再分化的细胞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玉米常用自交系茎节抗折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采用新的玉米茎节抗折强度测定方法,研究了23个玉米常用自交系的茎节抗折强度及其与株高、穗位高、去鞘茎粗、带鞘茎粗及叶鞘厚度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抽雄后6 d不同自交系间茎节抗折强度呈现极显著差异;抽雄后6 d带鞘茎节抗折强度与株高、穗位高及地上第3节茎粗显著不相关,而与折断处去鞘茎粗、带鞘茎粗和叶鞘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抽雄后6 d带鞘茎节抗折强度受折断处带鞘茎粗的直接影响,去鞘茎粗和叶鞘厚度对带鞘节抗折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其对带鞘茎粗的直接作用而间接实现。抽雄后6 d的叶鞘贡献率要高于抽雄后15 d,6 d时叶鞘贡献率的变异幅度较大;带鞘茎节抗折强度的变异幅度低于去鞘茎节抗折强度。育种上抗茎折材料的选择应注重穗位以上茎节粗度及叶鞘厚度两个性状。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初开始茶树光合作用研究以来,光合作用测定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从田间半叶法和同化箱法发展到室内离体测定法。离体法测定光合作用可以排除田间环境条件差异的影响,利于进行比较研究,然而它却受到离体时间和室内贮放时间差异的影响。不同时间离体的枝条,其内含光合产物不同。法国植物专家Bousigault(1968)认为,照光叶片由于同化产物的积累而使得叶片光合产物下降。离体枝叶在室内贮放过  相似文献   

11.
诸葛菜与芸薹属属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诸葛菜与芸薹属属间杂交存在高度的不亲和,很难得到杂种。芸薹属植物的不同种、同一种不同品种与 诸葛菜亲和力不同。F1 种子的产生不仅与亲本的基因型有关,而且与杂交的组配方式有关。以芸薹属做母本的杂 交亲和性高于以诸葛菜做母本的组合的杂交亲和性。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能够提高属间杂交种产生的频率。F1 植 株的形态大多数偏向母本。  相似文献   

12.
杂交籼稻组合演替过程中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面积推广的23个杂交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杂交籼稻组合的演替过程中,单株有效穗数下降,单株产量和生物量降低,单茎的茎鞘、叶片、穗重增加,抽穗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生物量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杂交稻的育种和栽培中,强调单个有效穗的大穗优势的同时,必须注重品种的分蘖发生能力,建立适宜的群体密度以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一)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特点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基础是父母本具有理想的穗粒结构。制种产量的构成因子是父本穗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粒重。人们所需要的是母本产量,母本产量又是通过异交结实而来。因此,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要保证父母本足穗足花。不同产量水平父本德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的变化是不同的(表1)。一般从低产到高产主要是增苗增穗;从高产到更高产,则在一定苗穗的基础上主攻异交结实率。其次,父母本之间穗花数有一个合理协调的比值(即颖花比)。父本的颖花数对母本的结…  相似文献   

14.
Ⅱ优118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Ⅱ-32A/华恢11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3年1月通过江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进行母本机插制种试验,以母本人工移栽作对照,观察其生育特性、茎蘖动态、群体穗粒结构和抽穗开花特性。结果表明:母本机插与人工移栽的实际产量无太大差异,但能很好的节省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苎麻无性繁殖是保持品种纯度与良种特性的有效方法,在新品种选育和优质高产栽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少科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如细切种根、离体压条、嫩枝茎梢带叶水插及组织培养等,这些繁殖方法对楦麻生产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挖取麻蔸或者利用成熟麻茎进行繁殖对苎麻生产影响较大;或由于繁殖系数小,  相似文献   

16.
母本带叶去雄对玉米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  张伯东 《杂粮作物》1999,19(3):30-31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去雄是保持制种纯度的关键技术环节,如达不到要求标准,就会造成种子质量下降。因而,在杂交玉米制种的过程中,改进母本去雄的方法,对提高杂交玉米种子的质量和产量起到很大作用。1改进杂交玉米制种田母本去雄的方法改进玉米制种田母本去雄,过...  相似文献   

17.
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比较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对于大豆菌核病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比较了子叶接种、离体茎段接种、离体叶片接种和离体茎的草酸反应4种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子叶接种法接种5 d后所有植株的子叶全部干枯皱缩,10 d后敏感品种合丰25植株开始萎蔫变黄,接种部位周围开始出现白色菌丝;15 d后植株布满白色菌丝;20 d后发病植株开始死亡;而耐性品种MAPLEARROW出现这些症状的时期较晚,死亡率也较低.离体茎段接种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基本上体现了大豆菌核病的主要致病特征.在离体茎的草酸接种中,合丰25和MAPLE ARROW对草酸的敏感度明显不同,且受害程度有明显差别,是一种方便快捷而且准确性较高的鉴定方法,对于大量种质资源筛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籼粳型和籼籼型以及光温敏核不育型共5个组合杂交水稻的幼穗进行离体培养探讨杂交水稻的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除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外,在所试验材料研究中还显示出以下趋势:(1)籼粳型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籼籼型,两者又都高于光温敏核不育型;(2)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愈伤组织的胚细胞生活力为关。材料之间胚性细胞生活力与体胚发生率呈籼梗型≥光温敏核不育型>籼籼型的趋势;(3)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和获得大量体胚的培养程序,为进行两系杂交稻的有关基因导入等遗传操作提供了较理想的研究材料。此外,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后幼穗培养得到体胚尚属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开花后大麦不同器官黄酮类物质的变化,以富含黄酮的大麦品系94-19-1为材料,在开花后10、25和40d时,分析测定了其根、茎、叶和穗中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四种主要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开花10~40d,四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在根、茎、叶和穗部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趋势不同,其总含量在根和叶中以花后25d最高,在茎和穗部中呈增加趋势。不同器官中四种黄酮物质含量在同一时期均存在差异,且其总含量都以穗部最高。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每公顷13.90万株、12.30万株和11.10万株3个密度处理试验,以确定饲用甜高粱地标3号制种母本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饲用甜高粱地标3号制种母本种植密度与株高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茎粗、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利润和投资效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母本适宜种植密度一般为12.30万株/hm2~13.90万株/hm2,最佳种植密度为12.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