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不同灌溉定额的试验研究表明,适当灌水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150 m3/hm2时面积产量最高,为13.3 t/hm2.灌溉定额在0~4200 m3/hm2的范围内,玉米的总耗水量在2741~6559 m3/hm2之间.产量最高时的耗水量为5544 m3/hm2.根据灌溉定额-产量拟合曲线求得的玉米产量最高时的灌溉定额为3501 m3/hm2.籽粒水分利用率在3.31~1.98 kg/m3之间.  相似文献   

2.
灌水次数和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的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及灌水周期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在灌水前后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测,测定不同生育期的花铃数及株高等生理指标.[结果]低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周期对棉花株高影响不明显,随灌溉定额的增大,株高逐渐增大;当灌溉定额一定时,随灌水周期的增大,株高减小;灌溉定额为3 300 m3/hm2,灌水周期为8 d时,棉花结铃数最多,对提高棉花产量有利,灌水周期为10 d的结铃数最小.[结论]灌溉定额为5 100 m3/hm2时,灌水周期为10 d可使棉花提前现蕾;灌溉定额为4 688 m3/hm2,灌水周期为8 d时,产量最高,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水分利用效率法、层次分析法(AHP)和优化AHP法对灌溉制度评价的特点与优劣.[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膜下滴灌技术,以灌水定额为变量(30.0、37.5、45.0、52.5和60.0 mm),分析水分利用效率法以及优化前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灌水定额的合理性.[结果]水分利用效率法能大致确定45.0~...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不同灌水(灌水期,灌水量和水质)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淡轮灌与灌淡水比,早期干物质积累慢,LAI低,但同期积累养分能顺利转移到穗部,灌浆速度较快,也能获得高产,冬后关键期灌水,咸淡轮灌比灌淡水处理LAI较低,但茎叶干物质积累较多的转移到籽粒中,灌浆速度快,二者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关键期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略低于充足灌水处理,但水分利用率较高,在充足灌水的基础上,施肥处理的LAI,灌浆速度和籽粒产量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水条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我区水资源的匮乏。本试验试图在相同土质、肥力水平的情况下采取灌一、二、三水的方法,模拟土壤不同的含水量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找出科学、合理的生产灌溉模式和筛选节水型的春小麦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土壤水分减少时春小麦的生育进程加快,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提前,分蘖减少。在3种灌水处理下,灌二水的效果最好;宁春32号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节水型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在沈阳地区大田中布设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不同配比模式对玉米(Zea mays L.)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施肥配比和1个对照,观测了不同处理下玉米子粒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以及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不同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条件下利用滴灌施肥,在施用相同基肥的条件下,氮肥、磷肥和钾肥配比(N∶P2O5∶K2O)为1.00∶0.50∶0.50时有利于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新陆早57号棉花生长发育、蕾铃变化及产量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宜的灌水分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在总灌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灌水次数为10、8和6次3个不同灌水处理.[结果]各处理间D8处理的主茎日增长量、蕾铃数量、单株铃数以及单铃重最高,皮棉产量与其他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且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D8处理的叶面积指数、SPAD值以及“三桃比例”更为合理.[结论]不同灌水分配方式与棉花单铃重、单株铃数密切相关,在D8处理的灌水分配方式下,结合相应的灌水制度,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  相似文献   

9.
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适宜的灌溉制度及施钾方案。于2021年03—0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进行灌水定额和施钾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设置3个灌水定额W1(5 mm)、W2(10 mm)、W3(块茎膨大期前5 mm,膨大期后20 mm)和4个施钾(K2O)水平K1(180 kg/hm2)、K2(260 kg/hm2)、K3(340 kg/hm2)、K4(420 kg/hm2),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1)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耗水量增加,W3处理比W1和W2显著增加23.66%和16.05%。同一灌水定额下,增施钾肥有增加耗水量的趋势(除W3K2外)。2)生育期内马铃薯钾素累积量呈“S”型变化,块茎膨大期前滴灌灌水定额小于10 mm、适量增施钾肥均有利于马铃薯钾素累积。在K4施钾量下,W3处理马铃薯钾素累积最多,与W1和W2相比,钾素利用效率提高17.74%和19.48%,钾素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均接近40%。3)同一灌水定额下,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在K3处理下获得最大值,K3处理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2 983.2 kg/hm2和110.3 kg/(hm2·mm),比K1、K2、K4处理分别提高9.53%、5.88%、13.16%和5.91%、3.15%、15.90%。4)同一施钾量下,马铃薯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均在W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除W1K1外),W3处理下平均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32 294.0和118.1 kg/kg,比W1和W2处理分别提高5.84%、4.02%和8.58%、8.70%。综合考虑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较为适宜的灌水定额为块茎膨大期前5 mm,膨大期后20 mm,钾肥施用量为340 kg/hm2。  相似文献   

10.
冯国民 《新农村》2010,(7):27-27
地膜覆盖灌水法的实质,是利用地膜防渗特性输送灌溉水流,同时又通过放苗孔、专门灌水孔或地膜幅问的窄缝等向土壤内渗水,以适时适量地供给作物所需要的水量,从而达到节水增产目的的一种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刘景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36-17437
为增进玉米对干旱响应与适应的了解并制定应对策略,利用锦州市农业生态站大型活动遮雨棚及池栽,在全生育期控水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因受旱轻重、持续时间以及生育进程的不同而不同,受旱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大。拔节期前,玉米株高和生物产量受有限供水或轻度干旱影响较小,但从拔节期后,至抽雄和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株高和产量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进而引起果穗性状恶化,穗粒数和百粒重减小,最终导致经济产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摘要:通过研究玉米品种‘龙单63’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最适施肥量,为玉米品种‘龙单63’持续稳定高产提供依据。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玉米品种‘龙单63’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单63’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随着密度、施肥量的增加,‘龙单63’的农艺性状得到改变,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穗位、秃尖的长度是不断的增加的,而穗长、穗粗,都有所降低,穗行数和行粒数的变化没有什么规律,产量的变化有不同的差异,以施肥量磷酸二胺300 kg/hm2、尿素300 kg/hm2、氯化钾100 kg/hm2 时,公顷保苗在76920 株时,产量最高,达到12251.27 kg/hm2。因此,玉米品种‘龙单63’比较适合耐密植,种植密度应控制在76920 株/hm2左右为宜,施肥量应控制在B-C肥力水平之间。  相似文献   

13.
2006~2008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节水试验站,研究了黑龙港地区利用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的小麦和玉米产量以及土壤盐分运移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产量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4 g/L咸水灌溉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较淡水灌溉减产8.87%和7.16%;在0~40 cm作物主要根层,矿化度〉4 g/L的咸水灌溉土壤盐分增加幅度较大,增加值为2.13~2.56 g/kg,而〈4 g/L的咸水灌溉土壤盐分一直都〈2 g/kg。在黑龙港地区利用微咸水直接灌溉时,咸水矿化度一般不宜超过4 g/L。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苹果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灌水施肥组合,选取长势一致的11年生岩富10/M26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施肥量:F1(0 kg/hm2)、F2(施肥量1 050 kg/hm2:20-20-20平衡型水溶肥);设置4个灌水量:零灌水W1(0 m3/hm2)、低水W2(74.4 m3/hm2)、中水W3(148.8 m3/hm2)、高水W4(223.2 m3/hm2),共8个处理,灌水施肥方式为条施,在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3次灌水施肥。结果表明,F2W4的产量最高,为14 237.71 kg/hm2,较F1W1(对照)的产量增加了26.68%,F2W4处理收益最高,纯收益为8.02万元/hm2,较F1W1(对照)处理纯收益净增1.04万元/hm2。灌水施肥对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果实红绿指数a...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各生育期非充分灌溉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设计13个水稻非充分灌溉处理,于2005~2008年在天长二峰试验站进行坑测试验。[结果]水稻分蘖期水分亏缺主要推迟生育进程,影响分蘖数,导致成穗数不足而减产;水稻拔节期水分亏缺主要抑制植株株高,影响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严重;抽穗期水分亏缺主要降低了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严重;乳熟期水分亏缺主要影响水稻千粒重,最终导致减产。[结论]揭示了水稻不同生长阶段水分亏缺的生理机制和减产机理,为水稻在受到一定的水分胁迫而实现节水的同时,也能取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组合对美国杏李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4种不同的施肥组合,探讨最有利于美国杏李生长结果的肥料组合,为生产服务。[方法]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化肥+有机肥、有机肥+果树专用肥和全部施生物有机肥对美国杏李的新梢生长、单株产量、单果重和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新梢生长慢,产量低。其他含有有机肥的肥料组合明显优于对照。其中,以施用有机肥+果树专用肥的美国杏李新梢生产量最大,单株产量比对照高44.9%,品质也最好。[结论]施用有机肥可显著促进新梢生长,提高杏李果实的内在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好地为风沙土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灌溉水量条件下风沙土地区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灌溉水量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和单株地上干物质重等营养生长指标影响较小;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重等产量构成性状和产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灌溉水量为75%Er时产量最高,达到7.67t/hm3;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线性下降,25%ET时WUE最大,为1.30kg/m3。[结论]在风沙土地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水量宜控制在25%ET~75%ET。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适合贵州山地果园节水灌溉的有效技术和方法。[方法]以椪柑为试材,研究微喷灌、明灌覆盖和明灌不同灌溉方式下柑橘的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结果]微喷灌和明灌覆盖处理的柑橘新梢生长量大于明灌处理,微喷灌处理的柑橘新梢生长的平均长度高于明灌覆盖。微喷灌和明灌覆盖处理的椪柑平均单果重显著大于明灌处理。微喷灌处理的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处理,明灌覆盖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明灌处理。明灌处理的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处理,微喷灌和明灌覆盖处理对果实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综合考虑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微喷灌是贵州山地果园较为理想的灌溉方式,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磷配比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配比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和磷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等量施肥条件下,随水施肥可增加小麦产量;不足的施氮量和施磷量虽然能提高氮、磷肥的农学效率,但是却明显降低了产量,氮、磷肥的偏生产力变化趋势同其农学效率;滴灌随水施肥,氮肥利用率高于滴灌常规施肥3个百分点,钾肥提高4个百分点,滴灌随水施肥,可增加小麦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草木灰与化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施用草木灰后玉米生长变化规律,筛选出适宜配比,为农田合理配施草木灰、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玉米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草木灰与氮、磷、钾化肥配施,玉米株高、穗长、穗粗、百粒重及产量表现。[结果]草木灰与氮磷肥配施,玉米株高、穗长、穗粗、百粒重及产量均高于氮钾和磷钾配施处理,分别比对照高15.41 cm、1.83 cm、0.48 cm、6.16 g,产量达10 938.85 kg/hm~2,比对照(CK)增产37.91%,比施用氮磷钾化肥增产1.86%。与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配施,玉米产量为11 036.35 kg/hm~2,比对照(CK)增产39.14%,比施用氮磷钾不施草木灰处理增产2.77%,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草木灰与化肥配合施用,玉米农艺性状表现良好,且能提高产量。玉米田草木灰与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优选氮肥、磷肥,在农业生产中,可用草木灰替代钾肥与氮磷肥配施,减少无机钾肥的施用量,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