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铁皮石斛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从野生铁皮石斛根系中分离得到的Tj1、Tj2、Tj3真菌为材料,将其接种到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根系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在组培条件下,Tj1菌在前期没有表现出促生作用,Tj2菌表现出较强的促生作用,Tj3菌则对根具有促生作用,而在后期,Tj1菌则表现出了较强的促生作用,Tj2菌的接种效果最好,促生作用最强,Tj3菌则出现烂根烂苗现象;在室外条件下,Tj2菌接种使组培苗叶数增加,侧芽数增加,侧根生长明显,株高增加显著,叶片大而深绿,根部有明显的膨大现象。[结论]2种接种方式均说明Tj2菌对铁皮石斛的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生长,株数增多,株高增加,新芽和新根萌发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证明Tj2菌与铁皮石斛有效地建立了共生关系。因此Tj2菌对石斛组培苗的成功栽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铁皮石斛根系促生内生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铁皮石斛根系促生内生真菌的筛选,为铁皮石斛的批量化生产提供生物防治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铁皮石斛根系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单一回接试验将已分离内生真菌回接到铁皮石斛组培苗中,40 d后观察铁皮石斛根系生长情况,60 d后统计成活率。通过铁皮石斛根系生长指标,筛选出对根系促生作用最显著的内生真菌。[结果]从铁皮石斛根系中共分离得到21株内生真菌,筛选出8株优势促生根系内生真菌,其中回接菌株F5的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率最高,达99.00%,回接菌株F14的铁皮石斛苗成活率达100.00%,为对照组的395%。[结论]该研究成功解决了铁皮石斛移栽成活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为弄清齿瓣石斛促生真菌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促生效应,利用2种从齿瓣石斛根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促生菌根真菌,采用注射器注射接种法分别将单一菌剂及混合菌剂接种到松树皮基质上与铁皮石斛幼苗进行共生培养,分析2种真菌及其不同接菌方式对铁皮石斛株高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生培养130d后,与对照组相比,FDdS-5接种组对铁皮石斛幼苗叶长、株高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dS-9接种组对叶数、根数、分蘖数、根长、株高、茎粗、鲜重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混合菌剂(V_(FDdS-5)∶V_(FDdS-9)=1∶1)接种组对根数、叶长、根长、株高、茎粗、鲜重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与单菌株接菌组相比,混合菌株接种对株高的促生作用为协同效应,在茎粗、鲜重及干重指标上表现为累加效应。齿瓣石斛促生真菌同样能促进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混合接种有可能更大地发挥微生物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氮、磷和钾营养水平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为其组培快繁及田间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铁皮石斛壮苗阶段的组培苗为材料,采用L9(33)正交设计研究培养基中氮、磷和钾三大元素含量配比对其株高、叶片数、新增根数、分蘖数和相对增重率的影响,并对其中影响显著的钾元素进行单因素多水平影响试验.[结果]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氮对铁皮石斛组培苗株高和分蘖数影响最大,钾对新增根数和相对增重率影响最大,磷对叶片数影响最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磷和钾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叶片数及新增根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氮对株高和分蘖数影响明显,以N2水平(氮30.0 mmol/L)的株高最高,N3水平(氮60.0 mmol/L)的分蘖数最多;钾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相对增重率影响显著(P<0.05),以K3水平(钾20.0 mmol/L)的相对增重率最高.钾离子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钾离子浓度的增加,组培苗的相对增重率呈上升趋势,以处理k5(钾40.0 mmol/L)组培苗的相对增重率最高.[结论]在铁皮石斛组培苗增殖阶段,培养基中最佳氮、磷和钾含量配比分别为60.0、1.2和20.0 mmol/L,在壮苗阶段,培养基中最佳氮、磷和钾含量配比分别为30.0、1.2和20.0 mmol/L.在铁皮石斛组培苗生产过程中,可在此含量配比基础上添加激素及其他有机或无机营养组分,以促进组培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从铁皮石斛根中分离得到37株内生真菌,经过与组培苗共生筛选,获得9株促生菌,其中3株真菌对铁皮石斛的鲜质量增长率、根数增长率和芽数的促生效果最好。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这9株促生菌进行鉴定。经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出2株,均为瘤菌根菌属。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显示,2株与Epulorhizasp.的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6%,1株与Guignardiacamelliae的相似性达100%,1株与MycosphaereUacruenta的相似性为99%。另外5株促生真菌分类地位尚不能确定,但这5株菌株与登录号为EU482263、GQ996178、AM901831、GU566294和GU566256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96%、95%、99%、98%和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是一类与植物共生的内生真菌,研究DSE对铁皮石斛苗生长的影响,可为铁皮石斛专用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分为7个DSE菌株分别与铁皮石斛组培苗和盆栽苗共生培养两个阶段,按不同DSE菌株接种铁皮石斛组培苗设7个处理,另以不接种菌株为对照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指标;按不同DSE菌株制成的菌液浇灌盆栽苗设7个处理,以未浇菌液为对照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铁皮石斛盆栽苗生长指标.[结果]供试菌株均能与铁皮石斛苗共生,其中菌株24L-4处理的促生作用较为突出;接种该菌株后,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株高、叶宽、茎径和干重分别较对照处理显著增长33.3%、65.7%、27.3%和45.1%;铁皮石斛盆栽苗的茎径、鲜重和干重分别较对照显著增长104.0%、83.9%和114.7%;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菌株的深色有隔菌丝和类似微菌核的定殖结构分布于铁皮石斛根部皮层的细胞内.[结论]DSE真菌能明显提高铁皮石斛的生产能力,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基质对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根系体积与驯化时间长短正相关,驯化后期苗脱水对其茎粗和鲜重生长变化不利,基质刨花和水苔对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优于锯末。建议在攀枝花市干热河谷区选用刨花作为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基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野生铁皮石斛内生菌的分离及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从野生铁皮石斛根、茎中分离获得内生细菌10株、内生真菌21株。以菌液制剂分析其对组培铁皮石斛的促生作用,经筛选及验证,结果表明:内生细菌ZJSH1对铁皮石斛组培苗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且培养液稀释102倍后促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苏州地区铁皮石斛移栽基质优化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郭益红  孙红杰  史冀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58-3259,3261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苏州地区铁皮石斛(De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et Migo)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设4种基质处理,分别为纯细锯末、泥炭∶树皮∶刨花=2∶4∶4、泥炭∶树皮∶刨花=3∶3∶4、泥炭∶树皮∶细锯末=2∶3∶5。[结果]基质配方泥炭∶树皮∶刨花=2∶4∶4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性能良好,以其为基质时,铁皮石槲组培苗的成活率最高,后期生长过程中萌芽率最高,株高较高,茎粗较粗。[结论]泥炭∶树皮∶刨花为2∶4∶4的基质配比最有利于铁皮石斛的生长,这可为太湖流域地区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铁皮石斛作为兰科石斛属的一种珍贵药材,其生长与内生菌密不可分。目前已从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多种真菌和细菌,部分菌株对植株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详细总结铁皮石斛内生菌的多样性、内生菌对宿主作用的研究结果,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理化性质对栽培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试验比较不同原料、不同配比的移栽基质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对铁皮石斛移栽成活率、病害发病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以48%废弃食用菌糠、5%中草药废渣、11%桑秆+玉米芯、11%食物废弃壳、8.5%黏土+草皮土、6%木屑混和而成的栽培基质具有较适宜的理化性质和合理的营养成分,能有效减少铁皮石斛病害的发生,对植株的成活率、植株生长、多糖含量及产量均有明显影响。[结论]移栽基质的理化性质是影响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时生根成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合铁皮石斛大棚种植的有机肥料,促进铁皮石斛的生长,使其增产。[方法]在相同的大棚种植环境条件下,分别施加发酵羊粪、发酵蚕粪和发酵花生麸对铁皮石斛种苗进行处理。1 a后,再分别对不同有机肥处理的铁皮石斛植株相关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施加发酵羊粪(加入10%硫酸钾造粒)更有利于促进大棚铁皮石斛植株的生长,其植株的存活率、青叶数、茎节数和株高均高于施加发酵蚕粪的和发酵花生麸的。[结论]发酵羊粪(加入10%硫酸钾造粒)是一种适合铁皮石斛大棚种植的优质有机肥料,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铁皮石斛原球茎及试管苗为试材,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光源的白光(W)、红光(100%R)、蓝光(100%B)、60%R+40%B、70%R+30%B、80%R+20%B 6种不同光质配比,以普通荧光灯(PGFL)作为对照,探讨不同光源及不同光质比处理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及试管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原球茎在光质比为70%R+30%B处理下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率为89.01%,比对照提高40.0个百分点。株高随红光比例的增加呈升高趋势,100%R处理达到最大值(53.25mm),比对照提高21.05%。叶数、最大叶宽和根数均在60%R+4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6片、9.95mm、6.9条,比对照提高38.18%、60.48%、27.78%。最大叶长和根长均在80%R+2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52mm和43.91mm,比对照提高2.33%、104.14%。总鲜质量、总干质量均以70%R+30%B处理时最大,分别为1.203 9g和0.104 8g,比对照提高189.05%、113.44%。60%R+40%B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0mg/g、0.34mg/g、2.35、297.66μg/(g.h)、43.35%,比对照提高33.33%、30.77%、1.73%、150%和12.36个百分点。CCFL红蓝光比例为6∶4时,更有利于铁皮石斛试管苗光合作用以及干物质和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能源作物甜高粱组培苗的生根培养体系,为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不同基本培养基(MS、1/2MS)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进行筛选试验,得到较有利于生根的基本培养基;在最佳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IBA、NAA、ABT),综合根的质量、生根率、生根时间、生根苗的长势等筛选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结果】筛选出最佳生根培养基组合:北甜三号(BT3)为1/2MS+2.0 mg/L IBA,辽甜三号(LT3)为1/2MS+3.0 mg/L IBA,且根粗、苗壮,两品种的生根率存在差异。此外,未加激素的MS和1/2MS培养基均无组培苗生根。【结论】在1/2MS上添加2.0 mg/L IBA或3.0 mg/L IBA分别为北甜三号、辽甜三号组培苗生根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质对铁皮石斛组培苗成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3种基质处理,即刨花∶细锯末=1∶6(处理1)、桤木树皮∶细锯末=5∶1(处理2)、杉木树皮∶细锯末=5∶1(处理3),比较铁皮石斛的成活率、茎粗、株高、根长、根数、叶片数等,筛选适合铁皮石斛生长的最佳基质。该试验条件下,移栽30 d后铁皮石斛组培苗成活率在处理1中为91.3%,在处理2中为97.5%,在处理3中为95.5%;移栽60 d后,其株高、根长在处理1中为6.40、3.26 cm,在处理2中为7.40、5.25 cm,在处理3中为6.45、5.10 cm;其根数在处理1、2、3分别为5.0、6.5、5.6条,茎粗则分别为0.255、0.582、0.542 cm,对应的叶片数分别为9.0、14.5、13.0片。研究初步显示,青木树皮∶细锯末=5∶1是用于铁皮石斛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的多倍体诱导。[方法]以铁皮石斛蒴果为材料,诱导萌发出铁皮石斛圆球茎,研究不同浓度的NAA、6-BA对铁皮石斛圆球茎增殖的影响;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研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对多倍体铁皮石斛诱导的影响。[结果]NAA浓度为1.5 mg/L、6-BA浓度为2.0 mg/L时,铁皮石斛圆球茎增殖效果最好;秋水仙素浓度越低、处理时间越短时,成活率越高、诱导率相对较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增大,处理时间延长,诱导率升高,但死亡率增大。[结论]秋水仙素浓度在0.15%、处理时间为48 h时,成活率达40%,诱导率为30%,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NAA和IBA对非洲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云新  张健  李敏  李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45-8847
[目的]探讨IBA和NA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非洲菊生根的影响,筛选出有利于非洲菊生根的生长激素组合,提高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方法]以非洲菊A。的试管苗为材料,采用1/2MS分别与不同浓度的IBA、NAA配组为生根培养基,调查不同激素水平处理下非洲菊试管苗的生根数、根长、根粗、新生叶片数和鲜重,筛选出非洲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在IBA浓度相同时,不同浓度NAA对试管苗的生根数、平均根长和平均新生叶片数影响较大,0.1mg/LNAA诱导的根最好;在NAA浓度相同时,不同浓度的IBA对根的形态影响较小,0.4mg/LIBA诱导的根最好。[结论]初步确定了非洲菊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4mg/L+NAA0.1m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固氮菌株DX120E在甘蔗幼苗中的侵染定殖及其对不同甘蔗品种生长生理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该固氮菌与甘蔗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个甘蔗品种ROC22、B8和GT21为试验材料,将DX120E用gfp基因标记后,以浸根法接种甘蔗,观察其在甘蔗中的侵染定殖情况,分别在接菌后60、90和120 d,调查甘蔗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及鲜重,并测定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指标.[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的DX120E-gfp接合子菌株;接种后第7 d ,在3个甘蔗品种的根部和叶片中均检测出nifH基因表达,片段大小约为360 bp.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第7 d,固氮菌定殖在甘蔗的根毛区、新生侧根处、根断裂伤口处及叶片横切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氮菌DX120E对3个甘蔗品种有明显促生作用,与不接菌对照相比,接菌后120 d,ROC22、B8和GT21的株高分别增加23%、20%和14%,地上部分鲜重分别增加25%、31%和11%,地下部分鲜重分别增加40%、34%和30%.且3个甘蔗品种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总体上高于对照.[结论]采用菌液浸根法接种甘蔗,固氮菌DX120E能在甘蔗根部定殖并向地上部分转移定殖.采用该方法处理甘蔗,对甘蔗有明显的促生效应,但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