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成型钢筋配送中心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提出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选址评价.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分析选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起成型钢筋配送中心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着重阐述了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成型钢筋配送中心选址决策时模糊权值及模糊指标值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证实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成型钢筋配送中心选址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李永新  殷春武  惠小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15-12516,12523
针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实际情况,选取交通情况、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构建了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评价指标权重,然后在评价信息为区间数的情况下,用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方法建立了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以某市为例,探讨了该模型在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上的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充分考虑了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可以使得评价结果更客观,更结合实际,所以评价效果应该较以往的实数评价标度更好。  相似文献   

3.
Floyd最短路径算法在配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最少物流费用为最优目标的配送中心选址的定量技术颇多,其中,最优化规划法及图论方法是研究热点.阐述了Floyd全部顶点间最短路径算法选址的原理,并通过实例讨论了配送中心选址算法的步骤及MATLAB程序实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建立有效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对优化配送环节、提高农产品配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明确与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相关指标,明确指标体系,构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践中对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验证,证明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的现实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送中心涉及诸多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立选址模型时,应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定性选择,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反映备选点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和专家主观评价。以某电子商务企业为例,构建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的"AHP-TOPSIS"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以在当前电子商务环境的指标体系下做出更科学、合理的配送中心选址决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乳制品在供给和需求的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北奶南调"的分布特点,因此需要建立全国性乳制品配送中心以解决供给和需求的衔接问题。采用重心法划定配送中心选址的大致区域,采用综合因素分析法对区域内城市进行分析排序,以确定最优配送中心选址。  相似文献   

7.
蔬菜配送中心选址对蔬菜配送效率、效果及运营成本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作者针对安阳市的实际情况,说明了建立蔬菜配送中心的必要性,通过对安阳市城蔬菜供应点的实地调查和数据搜集,制定出了选址原则,利用重心法计算出了可供建设的地址,综合考虑安阳市交通可达性、土地利用规划等现实情况和影响因素,初步选出合适的建设地址,该结果为实际选址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合理配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系统的果蝇优化算法,通过我国31个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坐标及其需求量的要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其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实现配送路径的优化配置,节约成本。该改进的果蝇优化算法既充分发挥Logistic混沌系统和果蝇优化算法的优点,又克服了果蝇优化算法的局部最优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易腐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易腐农产品变质率对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建立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易腐农产品中心选址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路径规划和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成物流行业降低营运成本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物流行业用户对信息管理平台的需求,对单个配送中心选址问题采取重心法和优化重心算法进行分析以确定不同环境下的最优选址,同时结合GIS技术建立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以期望在该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下,降低决策时间,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应用河南省117个常规气象观测站40年的观测资料,通过聚类分析从中选出60个代表站,采用自然正交展开(EOF)方法对其40年的资料进行分解,得出河南省霾的气候特征和4种主要空间分布形式及其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河南省霾的高发期,2个主要的霾中心位于河南省的北中部,其形成与工业发展、烟尘排放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与地形、植被和下垫面以及降水和风的气候分布状况关系不大。4种空间分布型的变化多依赖于气象因素。各种空间分布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呈现为偏少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在耕地资源短缺与食物消费结构改变的大背景下合理分析用地需求,保障食物安全,以河南省居民的食物消费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构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方法,基于经济发展和食物结构对河南省未来15~30年的食物需求进行分析,并结合推算结果对不同食物类型所需土地分别计算,得出基于食物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显著,植物类食物始终占据较大比重,动物类消费的所占比例呈增长趋势;2)河南省城乡居民耕地需求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农村居民的人均耕地需求由城镇居民的1.2倍下降至占城镇居民人均耕地需求的82%。耕地总需求变化趋势为缓慢减少后逐步上升且保持上升趋势,最高约508万hm2;3)河南省人口规模、作物单产水平和食物消费结构均对河南省耕地需求产生着重大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单产水平提高对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耕地需求压力有重要作用;4)预测发现河南省现有耕地虽能够满足2035—2050年该省人民食物需求,但是河南省作为食物输出大省,无法在满足本省人民食物需求的同时,保持现有的食物供应比例。最后,根据预测结果与河南省耕地保护现状,基于食物安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和水解蛋白(Hydrolytic protein)为诱剂,在河南省25个区县共计80个实蝇监测点对三点棍腹实蝇(Dacus(Callantra)triraacula(wang))的分布与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统计结果显示,在河南省25个区县共诱集到三点棍腹实蝇760头,其中洛阳、许昌、漯河诱集的三点棍腹实蝇数量均在100头以上,是该虫轻度发生的区县.三点棍腹实蝇1年发生1代,种群羽化整齐,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其虫口高峰期.经统计分析3种诱剂对三点棍腹实蝇的诱集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任新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36-4237
首先,介绍了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指出河南省粮食生产的飞速发展既解决了河南省人民的温饱问题,支持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保持了全社会大局稳定,又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次,考虑到研究对象为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信息,对数据及其分布的限制要求少,一般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通过GM(1,1)模型进行灰色预测。为确保所建立的灰色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并应用于实践预测,该研究采用残差检验法。再次,选用1996~2008年河南省粮食产量数据,建立河南省粮食产量灰色预测模型,经灰色系统建模软件运算得到模拟及预测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产量在今后的发展中仍将呈现平稳攀升的态势,反映了粮食产量变化的规律。最后,规划将预测目标分为3个阶段,通过分析指出,规划目标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黄璐  刘京宝  夏来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245-4246,4265
[目的]探讨河南省改造中低产田的对策,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方法]通过对河南省中低产田的现状调查,分析改造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并提出改造的技术对策。[结果]针对河南省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采取兴修水利、合理施肥,改、用、养相结合,综合治理等措施,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成效。[结论]合理地开发利用中低产田,将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图论等数学方法对陕西省关中、陕南和陕北地区城镇的分布规律及与中心位置的离散程度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获得了各研究地区的理论中心区位。研究并确定了陕西省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理论"极核",并对各"极核"周围的辐射能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提高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研究为河南省粮食生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国粮食生产也有借鉴意义。通过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分析,显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总产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单产的提高,近十年来河南粮食总产的增长主要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在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与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挖掘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加强科技集成能力和转化能力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强化粮食生产政策保障,稳定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河南道地药材资源的区域分布及中药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河南道地药材种类及地理分布进行调查,以阐明河南道地药材主产区的形成特点及合理开发河南道地药材资源。[方法]通过调查,结合有关研究文献,对河南道地药材资源种类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河南有40种道地药材,其中,植物类的药材37种,动物类药材3种,河南省中药资源区划为7个1级区。[结论]说明了河南省道地药材主产区的形成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促进河南道地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湖南省森林防火工作水平,保护森林生态建设成果,借助Excel和Matlab软件分析湖南省森林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体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结合叠加分析方法形象展示湖南省森林火灾应急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构并评判合理性。评判结果表明目前湖南省火灾应急资源空间分布配置不合理。  相似文献   

20.
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人才,河南省农业要有长足的进展,必须加强对农业科 技人才的培养。当前,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发展政策不够完善、培育资金缺乏、总量少、结构失 衡、培养体系不健全。对此,应该根据河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实际情况,以农业科技人才为中 心,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相关政策,建立具有河南省特色的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