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羊的品种 1.1基因效应对绵羊胴体组成和肉质有影响的主基因是Callipyge基因,Callipyge位点已定位于绵羊第18号染色体上,表型具有非孟德尔遗传方式特征.Callipyge绵羊的瘦肉率和屠宰率都比正常绵羊高;Callipyge绵羊肌肉的数量比正常羊要多42%;Callipyge绵羊的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比正常绵羊分别重32.1%、42.1%、38.3%、26.4%;Callipyge绵羊背最长肌的嫩度比正常羊低,Callipyge Dorset公羊后裔肉的嫩度没有正常羊的高,研究认为,肌原纤维的断裂减少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绵羊Callipyge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llipyge基因是对绵羊瘦肉率,屠宰率和饲料利用率等多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基因,本文综述了Callipyge基因的遗传方式,遗传效应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4个绵羊品种Callipyge基因和Meg3.1、DLK1-INTR1.1位点的SN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宁夏滩羊(TAN,n=87),特克塞尔(TX,n=73),萨福克(SF,n=70)和无角道塞特(PD,n=112)4个绵羊群体DLK1-GTL2印记化结构域的Callipyge、Meg3.1和DLK1-INTR1.1基因座位进行SNP检测,并对Callipyge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Callipyge基因没有发现A→G的突变,但在该位点其上游35bp处检测到1个C→T的突变。在Meg3.1位点附近发现了2个呈紧密连锁的突变,在DLK1-INTR1.1座位附近发现了5个SNP位点。提示,上述绵羊群体在DLK1-GTL2印记化结构域表现丰富的SNP多态,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群体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从遗传方式、基因座定位、遗传效应及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一个引起绵羊双臀性状的Callipyge基因进行了阐述,旨在加强对Callipyge基因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其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绵羊主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就绵羊的Callipyge基因、FecB基因及FecX基因的遗传方式、效应、作用机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进一步探讨它们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Callipyge基因是能对绵羊瘦肉率、屠宰率和饲料利用率等多方面产生影响的主基因。本文综述了 Callipyge基因的遗传方式、遗传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绵羊Callipyge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方式、基因座定位、遗传效应及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 ,对一个引起绵羊双臀性状的Callipyge基因进行了阐述 ,旨在加强对Callipyge基因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为其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扩增了波尔山羊、南江黄羊和承德无角山羊3个品种113个个体的Callipyge基因长度为493 bp的片段。 经测序,发现一个SNP位点,第184 bp处C→T。对Callipyge限制性酶切位点(Fok I)的PCR-RFLP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在波尔山羊和南江黄羊两个品种中表现多态性,得到CC、CT和TT 3种基因型,波尔山羊群体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571、0.3143、0.0286,南江黄羊群体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947、0.1053、0.0000,而承德无角山羊全部为CC基因型。研究结果提示184C→T可能与山羊双肌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CLPG(Callipyge)与MSTN(Myostatin)基因作为绵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调查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本试验以133只澳洲白羊×杜泊羊×湖羊杂交绵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及PCR-RFLP技术检测CLPGMST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然后通过SPSS22.0软件GLM统计模型分析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聚合基因型与绵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测序结果表明,CLPG基因STS序列232bp处检测到C→T突变位点C1,MSTN基因3'UTR区检测到G→A突变位点M1。PCR-RFLP分析显示,C1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CC和CT;M1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GG和GA。关联分析表明,C1位点与绵羊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M1位点与绵羊体重、管围、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聚合基因型对体重、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影响极显著(P<0.01)。研究揭示CLPG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聚合基因型对绵羊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影响,C1和M1位点可以考虑作为绵羊生长性状的有效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检测了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夷陵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旨在研究KISS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对绵羊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KISS1基因在夷陵绵羊群体中存在14个SNP位点,其中11个SNP位点为非同义突变,这些SNPs共形成3个连锁区块;g.5765C>T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CC基因型母羊的产羔数比CT基因型的多0.45只。综上所述,KISS1基因与绵羊的繁殖性状密切相关,该基因g.5765C>T位点显著影响绵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