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将不同脱落酸浓度(O.1ppm、0.5ppm、1ppm、2ppm)和培养料不同含水量(65%、67%、69%、71%、73%)进行拌料接种、发菌出菇,观察平菇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结果表明,脱落酸浓度为1ppm-2ppm时增水效果最佳,可使培养料含水量在69%时的菌丝满袋时间与对照培养料含水量为65%时的菌丝满袋时间相当。产量方面脱落酸浓度为1ppm,2ppm,培养料含水量69%比对照培养料含水量为65%增产35%左右。培养料含水量在71%~E对照培养特含水量、内65%增产50%左右.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栽培全过程也就是生长发育的各阶段部需保持适宜的水分,才能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实现优质高产。为此,各种食用菌栽培时大多在培养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再行拌料。但培养料中含水量大,菌丝不吃料,栽培失败;含水量低,又影响产量或不能出菇。而培养料中的水分,根本无法保证各菇类优质高产。特别是出过一、二潮菇后,菌袋大量失水干瘪,致使出菇减少或不出菇,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所以说水分是关系到能否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平菇袋栽由于成功率高、产量高、质量好、操作容易、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生产上仍是菇农采用的一种主要栽培方式。在生产上常因各种原因造成不发菌、发菌慢、烧菌、不出菇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生产实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1 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 1 原  因 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已变质,产生了大量杂菌,抑制了平菇菌丝的生长;②菌种已老化,生活力差;③菌种用量过少;④培养料 pH不适宜。1 2 防治对策 ①选用新鲜未霉变的棉子壳,料的含水量控制在 60 %~ 65%;②…  相似文献   

4.
杨大林 《蔬菜》2003,(11):26-26
平菇袋栽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以调为65 %左右为宜,此种标准的含水量可满足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掉一定水分,同时空气蒸发也消耗掉部分水分,使得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不少,只可勉强供给头潮菇生长之所需。但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生长时大量消耗,加上是塑料袋袋栽,平时的水分管理根本无法补充到料内去,如不及时向料内补充水分,二潮菇的养分积累和原基分化将严重受阻,长出的菇体菌盖小而薄,菌柄细而长,枯燥无光泽,产量与质量大幅下降。实践证明,平菇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关键因素在…  相似文献   

5.
王桂芹 《食用菌》1998,(4):19-20
豆秸、玉米芯在我区资源极为丰富,为更好地利用开发这些自然资源,笔者从1993年起进行了豆秸栽平菇配方筛选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对豆秸栽平菇配方又做了调整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芯取代配方中的木屑,增产效果显著,可使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15%~20%,总转化率达110%~120%。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平菇的产量与培养料中的含水量成正相关,在不影响发菌成功率的前提下,培养料的含水量越高,平菇产量越高。但培养料中的含水量过高,培养料则粘重,透气性能差,不利培养料的发酵,也不利于发菌。培养料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玉米芯颗粒,则能顺利调节这一矛盾。玉米芯内部结构呈海绵状,具有极强的吸水、贮水性能,每一个玉米芯颗粒似一座微形水库,在平菇栽培过程中缓慢释放其贮存的水分,调节菌袋内的水分供给。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食用菌》2002,21(1):32
浙江丽水市科委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研制成功袋装花菇高效保水剂.将该保水剂拌入含食用菌的培养料,与水接触后能在短时间内溶胀、凝胶化,保持培养料内的水分,解决了袋装花菇生产过程中培养料补水困难的问题.该高效保水剂有很高的保水能力,还可适宜于香菇、黑木耳、金针菇、平菇、蘑菇等食用菌培养时的保水.该保水剂还能使食用菌丝强壮、降低杂菌污染、提高菇质、增加产量.(何永进)200111060 原载<食品文摘>  相似文献   

7.
平菇栽培的气室发菌技术甘肃武威师范学校(733000)柴尔伟在平菇栽培中,菌丝培养阶段的供氧、保水和防污染是很难统一的矛盾。按常规方法,块栽时,用揭膜透气法来供氧,易导致水分散失和杂菌污染。袋栽时,用注射法供氧虽无水分散失和杂菌污染之忧,但针头易被培...  相似文献   

8.
保水剂在平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本试验将不同类型(MP3005KM、MP3005KB、MP—KR、MP—KS)、不同浓度(0.1%、0.5%、1%、1.5%、2%)的保水剂吸水制成凝胶颗粒后进行拌料处理,并对平菇茵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使用浓度为0.5%时效果最好,可使菌丝布满袋时间提前2d~5d,出菇提前4d-6d,产量提高20%左右。保水剂使用浓度≥1%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出菇时间延迟,且浓度越大,菌丝生长及出菇速度越缓慢,对产量亦产生不利影响。在保水剂对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的影响趋势方面,4种保水剂之间并无明显区别。由此可见,选择适宜浓度的保水剂制成凝胶颗粒进行拌料处理,是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正飞 《食用菌》2006,28(3):48-48
1清理料面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和小菇,剔除老菌丝搔菌。 2调整含水量袋栽金针菇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5%~70%。有利于菌丝正常生长和顺利转潮。培养料较干时每袋补清水50~100mL,2~4h后倒出多余的水分。  相似文献   

10.
吸水剂在金针菇熟料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路  薛建海 《食用菌》2000,22(1):24-24
吸水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有极强的吸水能力,能吸附超过自身重量上百倍的水分,而成为以其为中心的不规则的球体,使水分很难流动或蒸发,而食用菌菌丝和作物根系能伸入其中将水吸出。在食用菌袋料栽后期因补水困难,而影响产量。而在拌料时如果加水太多,就减少了料中的空气含量影响发菌。采用吸水剂拌料时能多加一些水将水吸附到自身呈球状,不能流动,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另外取水与吸水剂反应制成吸附水球(直径约3mm)然后将吸附水球拌入料中,这样就将水储存在料中,到食用菌栽培后期缺水时,菌丝就可以从中吸水。吸水剂耐高…  相似文献   

11.
沼液对平菇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沼液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沼液拌料对平菇菌丝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能改善培养料的营养,用25%、50%沼液拌料可促进平菇菌丝体的生长,菌丝生长势增强,污染率降低,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3.5%、15.8%;用75%、100%沼液拌料也可降低污染率,平菇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4%、8.7%,但菌丝的生长速度降低,出菇时间比对照晚4d~13d。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平菇柱状立体栽培,在发菌期栽培袋内各菌种层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过高,在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出菇袋失水严重且补水困难等问题,我们和有关直属食用菌推广站一起,摸索出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同常规。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低温型晋平、539、广温型佛罗里达平菇菌株。栽培袋选用的薄膜筒规格同常规,不同点在于在薄膜筒上做  相似文献   

13.
郭之达 《食用菌》2006,28(4):34-34
在平菇栽培中,培养料水分含量是否恰当,是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水分恰当时,发菌快而壮;水分不当,易发生杂菌或菌丝吃料很慢,最终导致栽培的失败。用水分速测仪,虽然准确快捷,可仪器很贵;按料、水比称重来进行,费工费时。一般都采用手握培养料以指间有水但不滴下为宜的办法来判断,这种方法尽管简单,但握力因人而异,有的人劲大,有的劲小,结果配制的培养料不是含水量大就是小,极大的影响着栽培的成功率。笔者在几年的栽培中,逐渐摸索出一个简单易行的小办法:在粗略估算料、水比后,留下10kg左右的水,边加水,边用手一握一松(放在耳边),听到有“嚓嚓”水声时即告成功。经过几年的实践,此法非常实用。且成功率在95%以上,菇农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4.
大田栽培平菇发菌期一般要在料面覆盖报纸,由于水分蒸发较快料面易干燥,发菌慢,易感染杂菌,产量低。我们在林地栽平菇进行了料面覆盖树叶试验,生物效率达100%以上。(一)供试材料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栽培料配方,每 m~2用棉子壳15kg,加石灰2%、多菌灵0,1%,  相似文献   

15.
栽培平菇,培养料含水量是一重要指标.含水量过高,通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易造成杂菌感染,甚至发酵腐烂;含水量过低,菌丝生长稀疏.菇蕾形成迟缓,甚至菌种块不萌发.如何确定理想的含水量,根据笔者的经验,应从三方面来分析考虑.一看料基:培养料的组成、粗细、干湿程度及处理方式等,均对料基内水分的贮存或蒸发产生影响.玉米芯、稻草等孔隙大,通气性好,水分不易存留,含水量可增高至65%~68%,也就是料水比在1:1.5~1.6;若用棉子壳等颗粒较细的培养料,则必须控制较低的水  相似文献   

16.
塑料袋栽平菇,由于袋子密封而使培养料缺氧造成菌丝体生长期过长,污染率高,中间菌丝易烧死等问题。微孔塑料袋栽培法,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该方法具有发菌快,操作简单、产量高等优点。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地上做块发菌,地道促进出菇”相结合的平菇生料块二次栽培法,使地道栽平菇由春、秋两季成为四季栽培。在没有地道的地方,可采用夏季做菌块,菌丝发满后掀膜晾干贮存,待秋凉时摆开菌块喷水即可出菇。菌块如摆成“人”字或“工”字形,可周身出菇,提高产量。具体方法如下: (一)备料:我们是选用棉籽壳做培养料,棉籽壳要绒长、干燥、新鲜、无霉变。如果用杂木锯末、玉米芯、花生壳、禾草、树叶做培养料,要掺合5~20%的新鲜麸皮或米糠、豆饼、玉米粉等。每100斤干棉籽壳要加130斤稀释的甲醛和敌百虫(用量为0.1~0.2%),拌匀后含水量为65%。拌料后用塑  相似文献   

18.
袋栽平菇,采完头潮菇后培养料就严重缺水,营养不足无后劲,导致产量低,品质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采取在出二潮菇后打孔注水,也有采用砌墙覆土保水,还有采用床式覆土补水,这三种补水保水措施究竟哪一种效果最佳呢?通过两年对比试验表明,以出菇前覆土生物转化率最高,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袋式立体栽培平菇是目前我国平菇栽培的主要形式,从菌袋制作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决定平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现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简述如下:1)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①菌种退化,菌龄长。②播种量少,菌种块小且分散,菌丝损伤后愈合慢。③料内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袋内缺氧。④培养料的pH值不适。主要对策:①菌种从母种开始控制转管代数,从分离得到的母种到生产母种不能超过三代。严禁原种—原种、栽培种—栽培种的扩繁方式。栽培种满袋后存放时间不能过长,菌龄以不…  相似文献   

20.
平菇栽培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发菌的好坏。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就畦栽平菇如何发好菌的关键性技术作如下介绍:(一)栽培料的处理:首先要选择颜色纯正、无霉变的料,用前曝晒2—3天。其二要调节好pH 为7—7.5,一般每百公斤料加生石灰1公斤(石灰质量好加500克),再加150克多菌灵。其三要掌握好栽培料含水量,以55—60%为宜,过湿透气性不好,不但抑制菌丝生长,且易污染杂菌;过干也不利于菌丝生长。直观干湿标准以手握成团、触之能散为度。(二)铺床的处理:首先要掌握好畦深度,畦深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